且做好茶人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123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有嘉术。没到产茶区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时候我对茶的了解仅仅局限在一种大众化饮料上。只知道将绿茶或者花茶投入茶杯,然后冲入开水,放置片刻再饮就可以喝到清香爽口的茶水,不但解渴而且提神醒脑。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南迁入闽,身居茶乡之后才渐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依旧是冰山一角,越是多一点认识越是觉得如此。茶的高深和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着我此前的浅薄。且不说它繁多的种类,就是其中一种茶,要想从好茶到识茶,从识茶到懂茶,又谈何容易!
  每一种茶都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女人。而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此生能喝到一泡好茶的确是一种缘分。从新芽抽出的孩童时代到一身青翠的少女时代,那些轻枝招摇绿叶曼舞的倩影让多少人迷恋和陶醉!茶入盖碗,这个时候她只属于你。当看似干枯的身体在沸水中还原她最初的姿色,她珍藏的美丽属于你;当那些叶子在水中一点一点舒展开来,她矜持的贞节属于你;当茶香从杯子里飘散出来,她浓缩的品质属于你。多么痴情的女子啊!从新芽抽出到释放出浓郁的香气,她一生的等待都属于那个执水而向的人。然而,一道茶释放香气的过程必定是有限的。有的七八水,有的十多水,即便是沉淀数十年的老茶,也不过寥寥二三十水。水尽,茶凉。一生的积蓄就尽数呈现给了你。
  十年光阴不算长,一日复出口留香。真正造就一道好茶内在美的。不是源于自然的恩赐,却源于一些磨难的过程:先是采摘,再经历晒青和杀青、揉搓,最后放在炭火上焙烤,这才能成就一道好茶。当所有的浮华都已褪去的时候,它安静地居住在一个个陶罐、瓷坛或玻璃瓶里,有的甚至呆在简单的纸盒中。这些地方空气稀薄,也没有阳光和雨露,时间一天天过去,寂寞日复一日,它不会埋怨,没有霉变,没有无故散失属于自己独特的品质!所有黑暗中的忍耐和等待,都是为了复出的一个机会。一旦遇到沸水滋润,她们所呈现给你的依然是内敛一身的香气。在逆境中喝茶,让你喝出一份坦然、一份安慰和鼓舞。在那袅袅茗香中顿悟一种禅机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一份收获。
  很多时候,每个人都对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而茶对我们来说如同一个难解的谜,如禅一般不可说。认识一种茶且不容易,何谈一个“懂”字?
  对于很多茶,我们只是知道它们的名字,尚未见过,因此我们不敢妄谈识得此茶。有些茶,我们虽然见过,但无福品尝,也不敢妄谈识得此茶。还有些茶,我们喝过,甚至经常喝,我们就能说识得此茶吗?它的产地、它的树种、关于它的传说、它经历过怎样的加工程序,我们又了解吗?我想,只有熟知这些,才能谈及识得此茶。
  茶含义的高深和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所积攒的厚度,对于我们这些俗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抵达和触及的高度。所以我只能说,我只是一个好茶之人。念及此处,遂在自己喜欢喝茶的书房壁上题字:不羡茶中仙,且做好茶人。
其他文献
在笔者看来,日春掌门人王启联身上那股强烈的“和”气与日春在铁观音茶行业的王侯霸气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许,这就是道家“无为而治”和儒家“内王外圣”的茶界反映吧。正如王启联信奉的儒、道之说一般,日春对铁观音事业的经营,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盘生意,而是上升到了一门哲学、一种人生和经营境界。    茶业经营事业的三重境界    王启联结合自身10多年的铁观音营销生涯,对铁观音茶业的经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经营
期刊
清晨醒来,肩头便觉微微寒意,朝窗外一看,原来落雨了。洱海上雾色漫漫,如青纱轻笼,岛边的柳树点着头,在水中画出一圈圈连绵的波纹。原来想好了今天去赶玉玑岛的乡街,可这绵绵雨天里只怕是人迹寥寥。  茶聚几日,一班人还是要各奔东西了,吴兄一行取道丽江到香格里拉探访藏家木碗的制作,枝红夫妇要提前回昆明,既然赶不了乡街不如与他们一同出岛,顺道去感通寺看看那两棵心思神往的古茶树。主意既定,古琴入囊,家什入篮,一
期刊
从茶的品鉴来说,叶底占据着重要的部分。  浸泡后的茶叶底,会把茶叶“本来面目”直露出来,这时候去看它的叶底,就能了解它的身世与故事。如同在江湖之中观察一位侠客。他的身世、他的武艺、他的品德以及它的性格与传奇。  通过茶叶底,可以看出茶青的生长发育、采摘时间、生长旺盛与否、是否有痛虫害等,更能判断制茶技术工艺的优劣。  很多茶,许多人只注重它的香气与汤色,实际上,从叶底可以知道它的身世、它的大半。 
期刊
盛世中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都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在这样的整体环境里。传承了千年的中国茶文化得到了重新繁荣茁壮的土壤和契机,而作为收藏界最引人注目的中国陶瓷。更是重新焕发了绚丽姿彩,被世人重新追捧。  茶和陶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但是茶和陶瓷,作为中国文化元素的基点,历来都仅仅局限于文人士大夫这个特定的社会层面。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元素。指的是这两者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博大与内涵,并非日常
期刊
戊子春月,逢双塔寺牡丹花期,无法安坐家中,欣然邀约好友二人,一同前往寺中煎茶赏花。  还未入得寺中,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便扑面而来,似从寺中满溢而出。循着花香,踏着脚下青石,数步之遥,就进入了一个与俗世完全不同的世界:  安静的空间之内,几无行人,斑驳的朱栏,悠远的长廊,残破的碑文,远上的石阶,将寺内空间分隔得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寺院的最高点,双塔巍峨耸立,如在圣坛上俯瞰众生。而所有的建筑之间,统
期刊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聚焦“三农”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问题成为改革开放取得更大的成果的突破点。  茶业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农业的一部分,茶叶产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一种基本模式,实现茶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型经营方式,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而且,随着茶叶科技创新、企业品牌带动、培育龙头企业等有力举措,福建茶业的规模化、
期刊
饮茶,极好的时间,是在夜间,此时万籁俱寂。无琐事之扰,若无醉茶失眠之虞,就是最好的品茶之境了。  有一位朋友,喜欢独自饮茶,常在入夜。窗门紧闭,帘幕重垂,沐浴,焚香,慎重之极。他只喝铁观音,茶价却只选择不上百的茶品,茶中常见茶梗、粗叶。他每啜一口。必盘腿闭目凝思。给他好茶,他却怕喝多了好茶,而过于在意它的滋味。未免贪恋,故一直只饮用等级较次的茶叶,这是我所见的一种独特饮茶习惯。  一座城市,白日里
期刊
都说喝茶能瘦身减肥,那如果把荼当“饭”吃的话,是不是就让人瘦到骨子里去了?记住减肥是一种态度,喝茶是一种心情,美丽从来不是别人说了算的!    茶香瘦身秘笈:    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无毒,功效清热、利水、化痰、消食。《食疗本草》说:“茶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叶中含有一种酸性物质,可使食物中的脂肪酸沉淀。与水分分离后排泄出来,从而减轻胃肠负担。所以当吃了脂肪类食物后,喝上一
期刊
湘漓江水的流经,湖南有个很美的别称“潇湘”。这让我想起《红楼梦》,想起黛玉,因为她的“潇湘馆”。潇湘馆里的风景很美,“入门曲折游廊,廊上挂着一架鹦鹉。正房三间,一明两暗。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隙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很巧的是,“潇湘”湖南里也住着一位孕育着中华茶文化的“潇湘妃子”,她就是古老而美丽的长沙城。从神农大帝农耕文明开始,“潇湘妃子”种下湘茶,精
期刊
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会带去饮茶的习惯。喝茶,在台湾已是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当你来到宝岛台湾,可能在一条老街中的寺庙内,看见三三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招牌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功夫茶呢。  或许你会想了解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