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商”一词内涵的近代转变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hu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语言学中所提出的“词汇是社会文化的镜像”以及社会语言学提出的“语言的词汇与社会的发展共变”的主张和理论,便深刻地揭示了词汇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奸商”一词植根于我国古代的商业文化之中,受封建基本经济思想的影响而有着其固有的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奸商”这一词语的内涵也开始被赋予不同层面的含义,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文化心理是分不开的。在此,笔者拟通过对“奸商”一词内涵的近代转变研究,来进一步窥探词汇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奸商 近代 内涵转变
  “奸商”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基本词汇,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被引申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奸商”的认知大致有两个标准:一是害政府之利,从而损害统治者利益的商人;一是害民之利,多数表现为道德层面的败坏以及市场投机。然而随着近代中国的到来,传统中国开始慢慢注入一些新的元素,这些元素为“奸商”这一词语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对“奸商”的认知标准也逐渐转向新旧势力之争以及反帝爱国的层面上。
  中国自古谓“无奸不商,无商不奸”,这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思想决定的,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这是封建自然经济必然的产物。然而抑商并不等于对商人的认知就是奸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看来,对奸商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与政府争利的商业行为,即一些商人在经商活动中触犯了政府所垄断的商品范畴,从而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乾隆帝曾因为商人贩私盐日益猖獗,而这样说道:“凡遇奸商夹带、大枭私贩,公然受贿放纵……此弊直省皆然。”{1}在这里,乾隆就把私贩盐的商人称作為“奸商”。肃宗正光三年(522)十二月,朝廷以“牧守妄立碑颂,辄兴寺塔,第宅丰侈,贴肆商贩,诏中尉端衡肃立威风,以见事纠劾。七品六品,禄足代耕,亦不听锢贴店肆,争利城市”,是当时商贩,不止平民。官僚贪虐好货,而奸商与之勾结,垄断占利以至巨副者,可想而知”{2}。“盖自真宗、仁宗以来,西北用兵,粮储缺乏,遂以茶盐货物召商人入中,而奸商黠贾遂至低价估货,高价入籴。”{3}此处所提到的奸商皆乃害政府之利者。其次是害民之利的商人,害民之利往往表现在一些商人投机取巧、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掺假制假的市场行为。李时珍说:“荠,苗似桔梗,根似沙参,故奸商往往以沙参、荠乱通人参。”{4}在此处,对奸商的定义很明显,主要是针对商人的诚信问题来做出的判定,即一些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丢掉了信义。
  然而到了近代,随着新式工商业的兴起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奸商”一词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新式商业与旧式商业之下的“奸商”
  19世纪晚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商业已有发展,大商人的资本主要集中在盐、丝绸、茶、木、药材等行业。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农产品、原料的供应地。随着外国商业资本的涌入,在中国出现了为外国洋行进行购销活动的新式商业,这种新式商业依附于洋行,被纳入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之中。它们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的传统商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自然,这种新式商业也就成了传统商业的攻击对象。一则介绍天津情况的报道说:“华商筋疲力尽,本重利微而洋商方捆载而来,连帆而至,从前土货行销之地,今悉为洋货所充斥,而奸商复借洋人为护符,借洋行名目以期偷漏绕越。”{5}海门先前用沙船运货至北方各口岸的“关庄”,在鸦片战争后,“各大户渐而倒塌,沙船置诸无用,于是奸侩从杂,手有数百金与数十斤,均可自立一行,名为代客买卖,多方招徕,若无客至,并可自短运沪上,自此关庄即改为沪庄矣”{6}。上面两则材料中所提到的“奸商”“奸侩”指的是新式商业中所产生的新式商人。在此,“奸商”这一词的内涵不仅仅是品德败坏的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而是新式商业与未纳入外国资本主义轨道的传统商业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这一冲突是伴随着外国商业资本的涌入而形成的。
  杜恂诚先生在其《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中提出:“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式商业之所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首先在于它对外国在华商业资本的补充性。”{7}中国的新式商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商业是密切联系
  在一起的,那么新旧势力之争的背后,也就把外国的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囊括了进去,而“奸商”一词背后所蕴藏的意义,除了中国新式商业与传统商业的矛盾外,还有着与外国资本之间的矛盾。
  二、民族主义运动下的“奸商”
  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使着近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形成。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一方面,中国开始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的演进,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列强残暴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不断加深,这种外来的压力逐渐使得中国人民的整体观念和团结意识空前强化,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现代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奸商”这一概念也就有了新的含义。
  在民族主义运动下,“奸商”是指置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于不顾的商人。这在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期间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中表现得很明显。《申报》的两则材料报道了当时的情况:“镇海反日会鉴于过去抵货之失败,多由奸商从中破坏所致,故此次对于奸商私行卖买日货,处置特别严厉。讵料日前大头奸商俞友濂任其经理之可大昌洋货号中仍然贩卖日货,事后被反日会拿获,当开紧急会议,一致议决由俞君登甬镇各报,向各界道歉,没收大昌全部日货,罚洋六千元,充义勇军经费,停止可大昌营业一月,在发封期间以二日作抵一日,责令俞某具悔过书等项。闻俞君道歉启事,今日已见诸甬镇报上矣。”{8}“宁波市鄞县各界对日经济绝交委员会,昨得密报,谓本市天后宫后街鹤扬州洋货号,有大批日货存于宫后义全席号栈房,该会检查科长徐趋闻讯,即率检察员至义全席号,适有人将布运出,即将此人拘留一区一分署,再至楼上,果见日布一百余匹,约值洋千余元,即雇车运至对日会,闻该会对于此等奸商,将有最严厉之处分。”{9}此处所提的奸商,便指的是贩卖日货的商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石窗作为房屋建筑曾经的重要构件,凝聚着能工巧匠的造物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目前,铝合金门窗幕墙不但能满足各种断面、多种功能的需要,而且这些功能皆是石窗所难以具备的。因此,传承石窗艺术必须放弃“以石论石”的僵化思路,回归到石窗艺术设计的本体,顺势而为,寻求现代蜕变。现代广告雕刻花窗就承载了传统石窗的艺术内涵,是石窗装饰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新演绎,有助于我们获得传承石窗艺术的启示
摘 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电影作为“影以载道”的文化输出的主要阵地,以传播主流价值观,传播中华文化,彰显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姿态为祖国献礼。主旋律电影更多地承担了国家的历史影像记录和表达的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类型化的探索,同时也开始考虑电影市场对其的影响。2019年的国庆档期影片《我和我的祖国》 以平民视角的选择、个性化的叙事风格策略,为主旋律电影的探索之路指出了新的方向。
放牛,种地,养鱼,他也去过深圳当流水线工人,如今,他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推出个展,一幅画作价格超6万元。2014年春天,38岁的熊庆华成名后,第一次去北京。  记得之前有一篇挺火的文章叫做“寒门难出贵子”,大概意思就是,99%的人将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境遇。自称“没有希望的人”的熊庆华,却偏偏成了那1%。  来自湖北仙桃市农村的他,是村里唯一的“留守青年”,家里有30多亩地,按理说,他只要安心种地,
在许多影视剧里,杜旭东是让观众恨得牙根痒痒的“中国第一坏蛋”,因为演的坏蛋太逼真了,走在街上,他曾经被人追打。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坏蛋”,生活中却柔肠百结,给了女儿无限的宠爱,是一位公认的“好父亲”。  把女儿捧在手心里  2017年2月20日,北京电视台《影视风云录》节目正在录制,“中国第一坏蛋”杜旭东和妻子、女儿、女婿、小外孙女一家五口作为嘉宾,参加节目录制。看着满脸阳光、满脸幸福的女儿以及
摘 要: 新时期海派文学作家王安忆的小说《考工记》刻画了以陈书玉为代表的上海“西厢四小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体现了文学叙事中的日常生活书写是一种特定的“心灵赋形”活动。《考工记》在琐碎生活中的审美体验、沪上人物形象日常和生命轨迹书写的灵魂审美特征中着墨,在小说的环环紧扣叙述中凝练历史文化视野的浑厚,强调着人物余韵遗绪的审美嬗变、上海日常生活场域的日常书写。  关键词:王安忆 地域
2017年10月15日22点12分,李慧珍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当晚,她在《蒙面唱将猜猜猜》中演唱完《追梦赤子心》后,摘下了“淘气的粉红女王”面具。“做歌手以来,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真的。”重新站到舞台上,她的眼眶里不断泛起泪光。  当晚,李慧珍这个名字就登上了热搜,很多人把她当成了迪丽热巴主演的电视剧《漂亮的李慧珍》的主角,但其实,歌手李慧珍的音乐生涯,比电视剧更加跌宕起伏。  “有时候上天让你经
《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不仅小时候是个砸缸的熊孩子,成年后还是一个有趣的社交达人,这哥们在64岁那年,一边在家里写书,一边和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同事老哥们发起了一个朋友圈,取名“洛阳耆英会”,人数也就十二三个,他自己还亲自撰写了《会序》,约定了游戏规则,就有趣了:  一、序齿不序官:大家都是场面上的,有潞国公,有节度使,都是当过省部级和大区正的老同志,司农少卿、太常少卿等,好歹也是财政部、文化部的副职
摘 要: 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以悲剧性著称,其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物性格、外在环境等。不难发现,《麦克白》所揭示的哲理不限于某个时代或人群。在各个时代的各个群体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其悲剧的映射。将这种映射仅仅概括为贪婪显然过于笼统和肤浅,更加贴切的应该是人性中一些深层、无法回避的痛苦和纠结,是一些人类在内心层面上所共同承受的苦。本文试图借用佛教“八苦”的概念,着重后四苦,探源麦克白及其
有新闻称吴先生毕业于浙江某名牌大学,他要求10岁女儿每天写4篇有质量的作文,完不成不许睡。吴先生的女儿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有时还会遭打骂,夫妻经常吵架,甚至动手。某日凌晨,妻子无奈报警,在民警批评教育下,吴先生认识到自己方法欠妥。你是怎么看的呢?  @一个农村出来的女孩: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话学反应:这位爸爸每天写够四篇论文了吗?发表了吗?没有就不
生活中,总难以避免去旧换新,即使你不愿意,仍无法躲开。  舍弃旧物是难的。一件褪了光鲜的衣裙,裹着你曾青春的身体,陪你一天天丰盈饱满,看你渐渐成长。它是你青春的标记。一双鞋子,你晨昏雨雪中走过的每一段路,或平坦开阔,或泥泞逼仄,它都知道,包括那些日子里你内心的困扰与喜悦,它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一床用旧的被子,已经洗得泛白,青春无敌的容颜在日子的消磨下鲜艳不再,棉质的纤维薄得透明,你知道,它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