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认为自己穷起因于未读书,唯有读书方能过“薪水阶级生活”──脱离贫穷,较能过安定的生活。他重视我们的教育,上学校的规定早晚念课本,他虽听不懂日语,愈大声念他愈高兴。我们五、六岁时他陪着我们睡,从一算到一百。七、八岁就背着九九乘数,算着算着,我们睡熟。
  
  生男育女在我父母那一辈人简直无法控制,母亲说生怕了,也得生。她生11个儿女,说我们这一代人多好,要生几个就生几个,且都在医院生,危险性也较少。那时虽有产婆,请产婆接生的不很多,由自己处理,母婴无法平安的不少。幸而母亲没有这个危险,却遇有儿子的夭亡,所以叫父亲阿伯仔、母亲姨仔(偏叫),甚至认神做儿子。父亲重视母亲做月子,每次都准备两瓮酒。
  祖父廖木丁公于父亲四岁时在苏澳被当时的生番杀害,父亲与堂兄流浪汐止(当时称水返脚)。父亲从小在饼店工作,也去淘过金,成年做炒茶师,业余做厨师、水泥工、木工,成婚后经商失败,他认为自己穷起因于未读书,唯有读书方能过“薪水阶级生活”──脱离贫穷,较能过安定的生活。他重视我们的教育,上学校的规定早晚念课本,他虽听不懂日语,愈大声念他愈高兴。我们五、六岁时他陪着我们睡,从一算到一百。七、八岁就背着九九乘数,算着算着,我们睡熟。
  由于大哥20岁时日本普文(普考)及格,轰动汐止街,应考的书齐备,我小学毕业14岁就决定自修,16岁先考取日本高中毕业检定四科目,蒙母校下川胜一校长提拔17岁的我任教社后分教场,父亲高兴极了。但我17岁时,普文笔试及格,口试失败。因不保留资格,18岁又得从头考起,笔试口试终于顺利通过。这可能是日治时代(编辑注:即台湾被日本占领时期,为1895年至1945年之间)最后一次举行的普文考试。第二年美军飞机空袭台湾频繁,我又被征去左营当日本海军,不可能参加,能及格实在太幸运了。台湾光复后参加甄别普考,我获得终身唯有一次的分发,又能参加高考,对我的命运影响很大。
  而父亲一生贫穷,教我们弟兄:人家的东西连一枝草也不能拿,我还是小孩子,时常想拿一枝草又怎么样?后来想这是原则问题。还有父亲曾将邻居左右三家的水沟堵住,用那些水将水沟上下洗得一干二净。
  知我者莫过于父亲,光复后我从日本海军抱病回来,看大嫂和弟弟们学汉文、北京话,觉得自己有落伍一世纪之久,但我那时怕风怕冷,无法上补习班去补习,父亲看我焦虑,安慰我先把身体养好,只要我想学,一定会比弟弟们又好又快。
  父亲一再强调自己没有住的房子就结婚,婚后向人租房子30年。他过世后五年我们弟兄才盖自己的房子,我订婚时先在三重市订下建盖中的平房,第二年便在新房子结婚。
  六年后因三重市常会淹水而买了两层楼房,二楼自己住,楼下出售,债由妻做衣服帮助还清。后国泰建设于现今自宅兴建四楼楼房,因遇六一能源危机水电不能启用,就搬进去住,幸而一个多月后解决。住现有宅后,妻仍做衣服,之后替人带孩子。后有公教贷款在新庄另购房子,妻认为房子涨价得快,遂将新庄屋卖掉,另贷款两百万在自宅附近换购一栋30坪的三层楼房屋,如今拥有两栋公寓,都是妻的功劳。
  我有今天的成就,父亲和大哥的帮忙很大,尤其没有父亲,可以说没有我,也可以说父亲是为我牺牲的。父亲不识字,虽贫穷但照顾妻儿不遗余力,尤其重视儿子的教育。我以他──廖阿生为荣,我们弟兄和侄儿们也没有作奸犯科者。
  
   2009年9月18日脱稿
   2009年10月6日修改
  
  我有今天的成就,父亲和大哥的帮忙很大,尤其没有父亲,可以说没有我,也可以说父亲是为我牺牲的。父亲不识字,虽贫穷但照顾妻儿不遗余力,尤其重视儿子的教育。我以他──廖阿生为荣,我们弟兄和侄儿们也没有作奸犯科者。
  
  廖清秀
  1927年生。曾任小学教员、中央气象局专员、科长等。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及散文,题材均以当时的政治、社会、官场、婚姻等为背景,充满对现实人生的警惕与嘲讽。近两年因病深居简出,近来已渐康复,仍奋力拾笔创作。著有小说《恩仇血泪记》、《反骨》、《第一代》等。
其他文献
儒家所强调的五伦关系,是由家庭延伸开来的。礼肇端于夫妇,而后有父子、兄弟,这都属于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社会性的伦理才是君臣和朋友。发生及实践之次序则是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家庭再到社会的。所以修身齐家之后才治国平天下。  在这套伦理观底下,家庭之重要性不言可喻。它是伦理行为起始之处,人学会一切修己待人之方法的伦理实践场域,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现代化社会变迁对儒家思想的最大冲击,其
期刊
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故宫珍藏历代名家墨迹》及其《故宫珍藏历代名家墨迹技法精讲系列》。为了表现墨法的神彩风韵,使读者有如临真迹之感,故宫博物院不仅为出版提供了最优秀的原迹影像资料,而且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彩色印制技术。故而谓其所出法书系真迹一等,绝非虚语。传神的精美印制也构成了本套墨迹出版物的最鲜明的特色,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字帖。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法书”“碑刻”“法帖”历代
期刊
作者与编辑的关系十分微妙。有些人努力一阵子,获得文学奖,并希望日后可以在报章杂志写稿。但得了奖之后,却等不到编辑的电话,因为他以为得了奖等于领到写稿的“护照”,其实不然。成就写稿的因素,不外乎机缘、人际关系、文笔、学问等。  有人常常投稿给报章杂志,但往往石沉大海,或是投十篇登一篇,这当然跟期待有所落差。其实,有些版面往往是以邀稿的方式登载文章,这一来,稿子上版面的机会便难上加难。不过,换个方式也
期刊
雷峰塔   作者:张爱玲 译者:赵丕慧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琵琶出生在显赫的上海贵族家庭里,围绕着她的是丝绒门帘、身穿水钻缎子的宾客、裹小脚的老妈子,和一堆关系庞杂的二大爷、姨奶奶、表姐表哥们。但父母的缺席却是永恒的常态,沉迷在鸦片里与旧时繁华的父亲难得现身,而坚持要离婚的母亲则与琵琶的姑姑出洋念书。在这种文化、利益相冲突的幽森豪门里,难怪四岁的琵
期刊
2008年《推力》在美国上市造成话题,除了两位作者与奥巴马关系匪浅,还有《苹果橘子经济学》利瓦伊特大力推荐,当时我尚未到时报工作,只觉得此书封面相当有趣,内容也颇为特别,心想这本“不能错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语)的好书,肯定又掀起台湾出版社一番版权竞价。事隔一年我到时报出版任职,没想到抢下版权的就是时报,而责编就是我。    什么文案吸引读者    编辑翻
期刊
港孩  作者:黄明乐  出版社:明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年10月    上世纪九十后和本世纪初出生的孩子,生活在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富裕社会里,对一切应该认真和辛苦的事物,即现实生活,仿佛完全漠视。香港如是,中国大陆如是。“港孩”其实是网络世代的一个缩影。在今日香港教育制度处于新高中学制改革的背景中,要求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港孩虽更易获得信息,却比上一辈更缺乏思考,他们希望永远活在无责
期刊
2009年8月的最后一天,台湾资深出版人陈颖青宣布关闭经营了六年的“老猫学出版”部落格,从这一天起,“老猫学出版”进入历史,成为一个在线封存的网站。  为什么要停笔?老猫说,不是他要停笔,而是面对出版产业五百年来未曾有的变局,数字浪潮的冲击,“过去我所熟悉的技术和方法,已经很难再应对新时代的需求了”。老猫不再学出版,他新成立的在线据点以“内容推进实验室”为名。出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走进实体书店,新
期刊
这是上海书店成立即将届满五年以来,第一次将年度的销售数据对外发布,虽然它只是台湾众多简体字书店的其中一家,取样不足以代表整个台湾简体字书业的全貌,但是当我剔掉团购与书展活动等等不客观的变量之后,按销售量跑出数据后,所呈现的风貌不禁让我直呼“不会吧!”、“我有没有操弄读者呢?”,因为它给我的感动让我回想起10多年前在诚品书店任职的历历往事:喜欢读书的读者你们都还在,不管你们当时还在就学、初入社会、正
期刊
编辑平台:  本刊之“银光副刊”栏目内容由台湾地区《文讯》杂志提供,并同步刊行。    我刚刚从国外归来,还没来得及在澳洲阳光下洗去旅途的疲惫,就被来自俄罗斯的紧急呼叫送到了飞机上。  在昔日老大哥的国度,我面对的是在俄罗斯经商的同胞们的一张张写满了蚀骨悲哀的面孔,听到的是他们永远也说不完的凄惨遭遇。可当我问他们,为何不打道回府时,他们一个个却都在装聋作哑。一直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摆脱了临时客串
期刊
我居然拖稿了。  在成为一个以电话、电邮、短信、博客小纸条、豆邮、QQ、 MSN、校内网、开心网留言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地留言催稿、催序言、催后记、催推荐语为生并且深以之为人生一大乐趣(当然,那只能是在催与拖之间充满智力与毅力的螺旋式较量时才会偶尔发生)的“老编辑”之后,在我的人生围绕着“发稿”和“出片下厂印刷”两个日期充满由紧张、焦虑、苛求、渴望、遗憾,有时甚至是悔恨胶着而成的刺激感时,我干了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