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的渗透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趋时更新。特别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了“3.0时代”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要重视“时空观念”素养
  1.时空观念是桥梁
  在讲时空观念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历史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历史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英国史学家卡尔是这样回答的:“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简言之,历史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这个“过去”,是有着特定的存在时间与存在空间的。所以,如果没有时空观念作为桥梁,这种对话将无法顺利展开。
  2.时空观念是基础
  就历史学科而言,它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举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都可作综合的、分期的、断代的或分类的研究。” 所以,无论是从学科本质还是从学科研究对象来看,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时空观念之上。没有时空观念的支撑,将无法架构起完整的历史认识,更无法探究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学科的其他素养也就无从说起。
  近年的高考题,特别是全国卷中的论述题,很好地体现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二、李杰老师的课例评析
  1.整体时空观念的建构与历史概念之理解
  整体时空观念的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
  在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里,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这一概念又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即使自我感觉讲解得很清楚了,学生做题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混淆。
  英国学者布罗顿曾提到“地图是一种图像表达,帮助人们以空间方式理解人类世界中的事物、概念、状况、过程或事件。” 我们以往的历史课堂大多是在时间的维度上展开的,而李杰老师的这节课是从空间的角度切入的。他适当地选取了从汉到元的部分历史地图,从政治的空间和空间的政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摆脱对教材中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机械记忆,从会说话的地图这样一个窗口来看制度的变迁,看古代中央集权的过程。使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亲切的立体的叙事,让学生更为直观、也更为系统地去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的内涵。
  2.时空观念的建构与历史解释之理解
  时空观念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人的历史解释,甚至学生可以得出自己的历史解释。
  对于汉初为什么要推行郡国并行制,可能我们大部分老师经常会用“汉承秦制”一词简单带过。而李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回到那时那地那人。从“楚人刘邦之困惑:楚制?秦制?”谈起,引导学生思考“刘邦为何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先是从《史記》的材料“始皇帝死而地分”出发,分析了保留封国的文化心理因素;然后借助秦末十八路诸侯图分析楚汉之争时,刘邦“据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战胜了项羽的政治、地理因素;最后结合陈苏镇的文章片段,分析汉初郡国并行有着“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的深层次原因。这样引导学生“在时间中思考;设身处地的思考” 之后,学生也就不难理解刘邦立国之后选择郡国并行这样一种折中方式的动机了。从而可以体会秦汉时期的政治、地理、文化、社会等众多因素对于汉初地方行政制度带来的影响,也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政治的空间:空间体现政治现实”。
  其后,李老师进一步梳理了汉文帝到汉武帝为解决郡国并行制遗留问题而采取的举措,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郡国并行制的来龙去脉。最后,当李老师展示鹤间和幸对秦汉帝王的评价来总结秦汉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对于鹤间和幸的这一历史解释,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3. 时空观念的建构与历史现象之理解
  徐蓝教授认为,“脱离了特定时空条件,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也就难以理解和认识历史对我们今天以致未来的影响。” 时空观念的建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
  李老师在“空间的政治:行政区划”这一环节中利用历史地图厘清了唐中后期的方镇州县三级制,到宋朝的路州县“虚”三级制,再到元朝行省制的演变脉络,引导学生通过行政区划的演变来认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其中,特别以陕西行省地形图与四川盆地的地形图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到元朝时,会将汉中盆地这样一块历来属于四川这样一个“形胜之区,四塞之国”的地盘划到陕西行省。借此让学生思考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行省制的划界原则——打破了传统的“山川形便”原则,采取了“犬牙相入”的做法。通过地图理解了这一层意思,那么学生对于周振鹤书中所描述的“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的中央集权的本质,也就不难理解了。理解了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学生在遇到下面这样看似很复杂的题目时,也就不难作答了。
  三、“以广阔的空间视野开展历史教学”立意的源泉——广泛而深刻的阅读
  很多前辈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用来形容教育的一句话:“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诚然,要想讲好一门课程,仅仅依靠教材、教辅是远远不够的。
  就高中历史课而言,“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其前提条件是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水准的史学素养”。“以史学阅读为载体,提高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
  李杰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是他一年以来史学阅读的成果展示 。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高中历史老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时空观念素养;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李杰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赵婀娜:《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深聚焦)》,《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3日20 版.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地理老师越来越重视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老师们共同努力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 有效性  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对对课堂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好的学校都是因高教学效率和高升学率和闻名。初中地理的教学有效性是学
【内容摘要】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将语言交流作为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各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初中英语教师如何立足生活化,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期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关
【内容摘要】在学校教学中会面对这样一个集体的存在——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来说心理脆弱,行为叛逆。在农村初中单亲家庭的学生身上的这些现象更严重,他们唯一的亲人可能远在他乡打工,出现由爷爷奶奶带或者根本没有人管他们的现象,长此以往他们身上沾染了许多社会不良习惯,不爱学习,性格叛逆。本文就以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学校和家长怎么样联合起来一起改正单亲家庭学生不良习惯为话题向大家作介绍。  【关键词】家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是思想品德成型的关键期,是影响个人未来成长的重要阶段,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渗透好德育教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暴露出叛逆、抵抗情绪,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学生的德育不能局限于班会的说教形式。作为班级管理者和,我们要竭尽所能培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素养的人才,助力初中生更好的成长。  一、初中班级
【内容摘要】物理课逻辑性、抽象性强,学生在学习时,要把握思维能力的养成。教师通过物理知识讲解与练习,来帮助学生开发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提高抽象思维力,增进物理知识的系统化,提高物理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培养提升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应该是一个思考的王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物理课标也提出“要关注学生搜集、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学科,它的学习需要学习者长时间的积累。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从上到下逐步对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日益关注,近年来语文档案袋评价模式也在我的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本文就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总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提出应用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语文 实践 教学  一、档案袋评价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1.传统评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更倾向与鼓励学生自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探究,通过阐述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锚”,通过数学教学中不同类型的锚的作用的研究,让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知道,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准确发挥“锚”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 锚 创新  在一次国培项目的讲座中,我第一次听说课堂教学中的“沉锚效应”,通过听取专家的讲座又结合网络学习,我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锚有了自己的认识。
【内容摘要】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学科专业素质拔尖的人才,这无疑对中学的教育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传统的初中学科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观念需要革新。在本文中,笔者就新课改形势下对中学教学方式作出的新要求,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讲究时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储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学生有思想学习者初中语文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的疑惑:“我家孩子小学时候语文成绩很好,现在成绩
【内容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计划不全面、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等问题,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不太理想。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  品德與社会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