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情境教学的概念与内涵,重点介绍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问题情境教学与模拟真实情境教学三个典型案例,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探索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大辞典》中对情境教学有如下解释,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王大根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可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环境中依据教学内容等需要而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主要内涵
情境教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情境教学是基于情境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
情境认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可能的真实场景中最大程度地利用大脑的知觉来习得知识,并能有效沟通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所遇的相关知识,即学生能及时转化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实践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所追求的学生真正理解与应用知识的程度。
(二)情境教学能避免对知识的遥远感与抽象性
在情境教学中所习得的知识更带有丰富的真实性,学生更能明晰知识的推导与产生过程。这即能有效回避学生以往深感学习内容过于遥远与抽象,严重脱离他们生活经历的知识背景,而避免所学知识无兴趣与学习无动力现象等问题。
(三)情境教学中的“实习场”式教室环境布置
在普通教室中,教师基于努力营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类道具或是相关资源等来创设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情境,以求得最大程度地去逼近真实的知识场景,给学生一个“实习”知识与技能的“实习场”,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效。
三、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典型案例
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中,一般可分为“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等类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探索来列举其中几个典型案例。
(一)问题情境的美术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学生的心里,似乎老师什么都知道。但如果在上课时,当教师向学生“请教”时,即把问题推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动脑筋来帮助老师时,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在浙美版第3册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的教学中,笔者故作焦急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有一件事情要拜托大家。”同学们一听,老师还有求他们的时候,纷纷聚精会神。“我想一下子剪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可是剪了半天也没剪出来,你们能帮帮我吗?”大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接下来,他们就开始查阅教科书与动手尝试。没过一会儿,一部分同学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当笔者一边说谢谢,一边听学生们介绍相关的技法时,同学们个个像英雄一样乐开了花,因为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究和学习。
教师通过向学生“示弱”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竟然能解决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能动性、探究性通常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有效地获得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模拟真实情境的美术教学案例
运用角色扮演来创设模拟真实情境的美术教学,如学生通过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然后在演绎这个角色的过程中获得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其实,不同的角色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深层体验,从而让他们在模拟真实情境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美术。
案例一,在“设计·应用”课例——《彩泥点心》中的应用。
在浙美版第1册第9课《彩泥点心》一课教学中,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去探究彩泥的搓、团、压、揉、捏等技法,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情境教学。首先,给学生们一个启示:“乐乐大酒店要招收一些点心师傅,酒店的第一个要求是要会做汤圆”。然后,展示出几套白色的厨师帽与厨师服先让几位同学穿上。低段学生对于成为一名点心师非常感兴趣,就本能地激发了自身的制作欲望。接下来,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大都能很快做出球形的彩泥。此时,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并明确地告诉学生们做汤圆的方法就是“团”。接着,教师再分别提出“酒店”的第二个要求做大饼,第三个要求是做油条等等。这样,学生们就一如既往地探究技法。很快,在游戏中五种捏彩泥的基本技法被学生们探究出来并掌握了。
以上通过竞选当点心师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了。他们在用彩泥制作这些“食物”过程中,从教师让我们试着做完全变成了我要做。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酒店的“实习场景”,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习得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也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二,在“欣赏·评述”课例——《中国传世名作欣赏》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似乎对美术“欣赏·评述”课不太喜欢,这与许多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在此类课例中,转换学生的角色,用情境教学来替代灌输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浙美版第10册第15课《中国传世名作欣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扮演拍卖行和竞拍者的角色来进行模拟真实情境教学,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我采用单元教学的形式,首先将学生带到电脑机房,并把教材中要求学生欣赏的八幅名作当作“非常贵重”的“拍品”分发给相应的八个组。然后,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类渠道为将要拍卖的藏品查找详尽的资料,并撰写拍品的介绍词,确定起拍价,再推选出一位拍卖师。其次,在教室中事先布置了模拟的拍卖场景,还特意制作了竞拍号及锤子等道具。再次,在“拍卖课”中,学生们逐组介绍他们藏品的资料与介绍词,有的小组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边放图片边讲解,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就这样,教学在同学们的作品讲解、拍卖声与锤子声中不断地掀起高潮。此时,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变成了“拍卖”的咨询师与教学的支持者了。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与情景教学,即让学生在“欣赏·评述”的课堂上克服了平时教学中的漫不经心与被动学习的状态,更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体验了美术拍卖“实习场景”及其“拍卖师”、拍客与讲解员等角色。欣赏教学也获得了理想的成效。
当然,上述的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创设并不是相互隔离的,有时依据需要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融合使用,以期获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48.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6.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6.
(舟山市定海区海山小学?浙江舟山)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探索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大辞典》中对情境教学有如下解释,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王大根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可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环境中依据教学内容等需要而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主要内涵
情境教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情境教学是基于情境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
情境认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可能的真实场景中最大程度地利用大脑的知觉来习得知识,并能有效沟通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所遇的相关知识,即学生能及时转化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实践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所追求的学生真正理解与应用知识的程度。
(二)情境教学能避免对知识的遥远感与抽象性
在情境教学中所习得的知识更带有丰富的真实性,学生更能明晰知识的推导与产生过程。这即能有效回避学生以往深感学习内容过于遥远与抽象,严重脱离他们生活经历的知识背景,而避免所学知识无兴趣与学习无动力现象等问题。
(三)情境教学中的“实习场”式教室环境布置
在普通教室中,教师基于努力营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类道具或是相关资源等来创设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情境,以求得最大程度地去逼近真实的知识场景,给学生一个“实习”知识与技能的“实习场”,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效。
三、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典型案例
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中,一般可分为“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等类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探索来列举其中几个典型案例。
(一)问题情境的美术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学生的心里,似乎老师什么都知道。但如果在上课时,当教师向学生“请教”时,即把问题推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动脑筋来帮助老师时,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在浙美版第3册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的教学中,笔者故作焦急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有一件事情要拜托大家。”同学们一听,老师还有求他们的时候,纷纷聚精会神。“我想一下子剪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可是剪了半天也没剪出来,你们能帮帮我吗?”大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接下来,他们就开始查阅教科书与动手尝试。没过一会儿,一部分同学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当笔者一边说谢谢,一边听学生们介绍相关的技法时,同学们个个像英雄一样乐开了花,因为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究和学习。
教师通过向学生“示弱”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竟然能解决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能动性、探究性通常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有效地获得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模拟真实情境的美术教学案例
运用角色扮演来创设模拟真实情境的美术教学,如学生通过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然后在演绎这个角色的过程中获得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其实,不同的角色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深层体验,从而让他们在模拟真实情境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美术。
案例一,在“设计·应用”课例——《彩泥点心》中的应用。
在浙美版第1册第9课《彩泥点心》一课教学中,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去探究彩泥的搓、团、压、揉、捏等技法,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情境教学。首先,给学生们一个启示:“乐乐大酒店要招收一些点心师傅,酒店的第一个要求是要会做汤圆”。然后,展示出几套白色的厨师帽与厨师服先让几位同学穿上。低段学生对于成为一名点心师非常感兴趣,就本能地激发了自身的制作欲望。接下来,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大都能很快做出球形的彩泥。此时,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并明确地告诉学生们做汤圆的方法就是“团”。接着,教师再分别提出“酒店”的第二个要求做大饼,第三个要求是做油条等等。这样,学生们就一如既往地探究技法。很快,在游戏中五种捏彩泥的基本技法被学生们探究出来并掌握了。
以上通过竞选当点心师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了。他们在用彩泥制作这些“食物”过程中,从教师让我们试着做完全变成了我要做。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酒店的“实习场景”,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习得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也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二,在“欣赏·评述”课例——《中国传世名作欣赏》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似乎对美术“欣赏·评述”课不太喜欢,这与许多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在此类课例中,转换学生的角色,用情境教学来替代灌输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浙美版第10册第15课《中国传世名作欣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扮演拍卖行和竞拍者的角色来进行模拟真实情境教学,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我采用单元教学的形式,首先将学生带到电脑机房,并把教材中要求学生欣赏的八幅名作当作“非常贵重”的“拍品”分发给相应的八个组。然后,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类渠道为将要拍卖的藏品查找详尽的资料,并撰写拍品的介绍词,确定起拍价,再推选出一位拍卖师。其次,在教室中事先布置了模拟的拍卖场景,还特意制作了竞拍号及锤子等道具。再次,在“拍卖课”中,学生们逐组介绍他们藏品的资料与介绍词,有的小组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边放图片边讲解,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就这样,教学在同学们的作品讲解、拍卖声与锤子声中不断地掀起高潮。此时,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变成了“拍卖”的咨询师与教学的支持者了。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与情景教学,即让学生在“欣赏·评述”的课堂上克服了平时教学中的漫不经心与被动学习的状态,更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体验了美术拍卖“实习场景”及其“拍卖师”、拍客与讲解员等角色。欣赏教学也获得了理想的成效。
当然,上述的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创设并不是相互隔离的,有时依据需要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融合使用,以期获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48.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6.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6.
(舟山市定海区海山小学?浙江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