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通过几年来的计算机教学经验,使我深刻地感到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课标所要求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之一策略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如何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关系,使每一位课程实施者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讲究我个人几年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营造富有活力、智慧和情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高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感想,与诸位专家、同行交流共勉。记得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为学生做好计算机的启蒙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几年来的计算机教学经验,使我深刻的感到抓住培养学生“兴趣”这一环节,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常言道:“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受环境与设施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限制,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家庭以及孩子这几方面都没有一起足够的重视,这给深入一线的教师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每一周一节课45分钟的课堂教学,难以进行课外学习,在我们农村家庭具备这方面学习条件的至今仍然是少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下功夫,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并能学以致用。
学生在初学时学习兴趣的培养、维护和提高,正是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起点,也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影响之大,实在难以估量。要真正做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信息技术课要立足学生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中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更好的学习。
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使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掘学生的经验背景与课程资源之间的切合点,从而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课堂。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已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的经验是: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这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平时经验的积累。
2、创设情景、融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键盘的操作这一节内容时,我找来一段文字,让同学围在周围,我把这段文字进行“盲打”,同学们这时都投来了惊奇的目光,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任务驱动、调动学习兴趣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掌握的程度也非常好。
4、协作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调动兴趣
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我在上课时一般把学生按五六个人一组进行分组,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就让小组讨论,互相协作统统解决问题。并且我要求:组内尽量每个人都发言,发言要有顺序,要能代表组里的意见。
三、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来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关任务,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如英文打字,合格标准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灵活制定,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在合格的基础土,学生可以发挥潜力冲刺更高目标,还可以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练习,提高或拓展作业量。对于开放型任务,每个学生可以尽情发挥,不必考虑结果差异如何,如画一幅画,编辑一篇文章,设计一组幻灯片,制作一个动画等等,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即可,不强求作业的质量。
总之,精心设计教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多动脑筋多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性与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课标所要求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之一策略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如何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关系,使每一位课程实施者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本文讲究我个人几年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营造富有活力、智慧和情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高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感想,与诸位专家、同行交流共勉。记得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为学生做好计算机的启蒙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几年来的计算机教学经验,使我深刻的感到抓住培养学生“兴趣”这一环节,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常言道:“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受环境与设施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限制,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家庭以及孩子这几方面都没有一起足够的重视,这给深入一线的教师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每一周一节课45分钟的课堂教学,难以进行课外学习,在我们农村家庭具备这方面学习条件的至今仍然是少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下功夫,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并能学以致用。
学生在初学时学习兴趣的培养、维护和提高,正是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起点,也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影响之大,实在难以估量。要真正做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信息技术课要立足学生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中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更好的学习。
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使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掘学生的经验背景与课程资源之间的切合点,从而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课堂。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已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的经验是: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这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平时经验的积累。
2、创设情景、融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键盘的操作这一节内容时,我找来一段文字,让同学围在周围,我把这段文字进行“盲打”,同学们这时都投来了惊奇的目光,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任务驱动、调动学习兴趣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掌握的程度也非常好。
4、协作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调动兴趣
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我在上课时一般把学生按五六个人一组进行分组,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就让小组讨论,互相协作统统解决问题。并且我要求:组内尽量每个人都发言,发言要有顺序,要能代表组里的意见。
三、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来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关任务,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如英文打字,合格标准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灵活制定,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在合格的基础土,学生可以发挥潜力冲刺更高目标,还可以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练习,提高或拓展作业量。对于开放型任务,每个学生可以尽情发挥,不必考虑结果差异如何,如画一幅画,编辑一篇文章,设计一组幻灯片,制作一个动画等等,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即可,不强求作业的质量。
总之,精心设计教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多动脑筋多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性与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