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小长到大,在13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进入浴池里洗澡。
  此前,也洗过澡,不过都是在村南的大坑里,和小伙伴们在里面一待就是大半天,家长不找吃饭,是不会主动出来的。那时候,农村条件普遍不好,村里的男孩子没上学前,在夏天也不穿什么衣服,一大帮男孩子光着腚在村里跑来跑去,是常见的一道风景。有喜欢逗小孩子的大人,偶尔蹲下身子捏捏熟识孩子的“小鸡鸡”,弄得孩子一脸窘态,引得周边人大笑,之后再蹦蹦跳跳离开,不耽误接着玩儿。说是洗澡,不如说是玩水,当时谁家都没有洗发精,没有沐浴露,也没有护肤霜,更谈不上浴巾和浴袍,连香皂也难得用上,孩子们个个浪里白条一般,在水里钻上钻下,快乐无比。
  不知是谁眼尖,发现一条水蛇昂着头悄无声息地在水面上游过,胆大的孩子用长树枝把蛇挑出水面,扔在地上,那水蛇经不住太阳毒辣的照射,身子立马蜷缩成一团,没了吓人的威风。孩子们围住蛇,用树枝挑逗,用石子和土坷垃砸,目标集中,蛇经不起这意外地、全方位地击打,顿时血肉模糊,一会儿便没了生命迹象,随着大孩子用树枝把蛇挑在高空,然后猛地一甩,那蛇落在远远的地方。男孩子们解除了危险般把注意力重新转向水坑,再次跳进水里。那时候大坑里水量充沛,在里面捉到一条鱼,摸出一只泥鳅的事常有,有一次我还捡到了一枚鸭蛋,紧紧地攥在手里,兴奋地小跑回家,还没等磕开,母亲就说,这鸭蛋已经臭了。
  上学后,逐渐听说邻村或是公社有学生淹亡的事件,学校管得紧,班主任放学时就在每个男学生胳膊上用钢笔写上红色的“优”或“好”字,第二天到校时再检查这个字迹是否清晰。山东的夏天同样很热,第二天这字迹早就模糊不堪了,但如果要是真的下过水,老师用指甲在皮肤上轻轻一划,就会出现一道白印,下过水的学生怕得不行。也有胆大的,让同学用笔写上同样的“优”“好”等字,但字体绝不可能与老师相比,老师一眼就能认出这种作弊行为。
  我胆子小,大人管得也严,不再去村里大坑洗澡。记忆中最深的是晚上睡觉前,母亲用湿毛巾挨个给我们擦洗身子,然后再用湿毛巾把凉席擦过,我和哥哥才上床躺下。睡梦中又时常感觉到,母亲在夜里经常为热得出汗的我和哥哥擦拭脖子、前胸及后背,蒙眬中做翻身、平躺的动作,继而沉沉睡去。
  13岁,我跟着父母到了东北的一座小城,寄住在姑奶奶家。姑爷爷是当时一个工厂的负责人,据说厂子在公私合营前就是他开的,那时城里的电话座机号码还是四位数,他们家就有一部。姑爷爷也是山东人,黄县的,年轻时做买卖到了东北,后来事业越做越大,就定居在小城。我们的到来,无疑给没有子嗣的姑爷爷带来了欢乐。
  当天下午,姑爷爷领着我和哥哥,去了当地最大的一家浴池里洗澡。服务员早就认出了姑爷爷,一口一个老爷子来了,老爷子请。姑爷爷接过服务员递给的一把钥匙,走到一处带有编号的床位,那床位有点儿像绿皮火车座位一样,两个两个对着,中间摆放着两个同样大小的床头柜,我们的衣服脱下来,就堆放在床头柜里。姑爷爷走到茶炉间,给随身带来的大茶缸沏上水,再给床头柜落锁。领着我和哥哥进到里面一个大房间,那里自然是另一番光景,热气腾腾,人头涌动,肥皂味、蒸汽味、人身上的汗酸味扑面而来。大池子里人挨着人,下饺子一样,坐在池边的人如果不是特意让让,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四周墙壁上一排排的水龙头,热水就从那水龙头里喷洒下来淋向男人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老或小、或明或暗的身体上,有的大声交谈,有的默然不语,有的相互搓澡,进进出出,人声鼎沸,温度湿度极高,水汽氤氲中想看清人脸都有些困难。
  姑爷爷先迈进大池子里坐下,随手招呼我和哥哥,哥哥也一下坐在里面,而我刚伸进一只脚就感觉到水烫得不行,又立即缩了回来,姑爷爷见我这一动作乐得不行,说这孩子以前没洗过,牵起我的手,把我拉到他身边,但我适应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把双脚伸进在水里,到最后也没像哥哥和姑爷爷那样把整个身子全部泡在里面,现在想那温度也不过就四十一二度的样子。生平第一次被人搓澡,搓澡工虽不十分用力,但我躺在上面还是随着搓澡工的动作表现得龇牙咧嘴,搓澡工不时给姑爷爷说,这孩子身上的泥真多。洗了澡,理了發,喝着姑爷爷早就沏好的茶水,看着姑爷爷躺在床位上休息的样子,我知道了世上原来还有这样的洗澡。
  当兵以后,洗澡成了每周的必修课,不想洗是不行的,这是集体行为,且也有时间限制,因为还有连队在外面排队等待。战士们动作快,泡一泡、冲一下,通常十几分钟、二十多分钟基本搞定。那时候,部队条件还不够完善,淋浴的冷热水虽然能够互调,不过,水流和水压并不稳,随着用的人多,水流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不能接受的是,水温不好控制,时冷时热,说不准什么时候烫一下,又在什么时候凉那么一下。也有停水的时候,人们正洗着就突然停水,里面的人大喊,停水了——停水了——锅炉班在后面一阵忙活,过了好一段时间才又恢复正常。也有没洗就停水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个老兵,在一次连队集合去洗澡时,别人肩上都背着挎包,唯独这老兄手里只拿了一条毛巾,带队的排长问他,你怎么只有一条毛巾呀?他指指自己头顶上早已挤好的一堆洗发液。大家都笑,还是他省事。到了浴池门口,门上赫然贴着通知,停水,洗澡时间顺延。
  我喜欢一家人去洗澡。父母、岳父、妻子、女儿,有时还叫上哥哥、姐姐等,男的我负责,女的由妻子领着,各自洗后换上干净的汗蒸服,全家人再到休息大厅里会合,接着蒸上一会儿,蒸热了出来喝口水,不愿意蒸就到这个浴、那个浴走上一圈儿,适应的多待会儿,不适应的马上出来,不勉强、不催促、不着急……一家人难得在这样的场合相聚,随意自然,言语间更加亲密,感情上似乎又增进了一步。老人们嘴上心痛花了钱,其实都在盼着下次洗澡的日子呢。
  宋朝有个诗人,叫周无所住,他写过一首《沐浴颂》:“沐浴无他术,休寻卯酉中。困眠饥吃饭,无日不春风。”现在节假日、双休日也多,如果有空,我建议:去洗澡。
其他文献
“楚人重鱼不重鸟,莫徭射雁鸣桑弓。”这是距今1250 年前的寒冬腊月,大诗人杜甫扁舟下荆楚,抵达岳阳后写的《岁晏行》中的两句诗。可见,湖南人一日三餐,鱼是不可或缺的。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来客人。餐桌上,酒过三巡,父亲总是用手中的筷子,在鱼碗上跃一跃,“来!吃鱼,晚餐还有的。”但很少见有客人动筷。偶尔父亲为表示诚意,故意将鱼头夹起,将鱼翻过身来,请客人尝。然而,大家心里都明白那个约定俗
期刊
最近这段时间,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心心念念想去距离县城40 华里的母校看看。  我选了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驱车行驶在去往母校的公路上,路旁一排排树木,一座座村庄,一片片幽深的青纱帐,都被甩在了后面。  大概40分钟左右就来到了母校。母校坐落在小镇上,小镇变化不是太大,有些楼房基本还是老样子,清一色的两层小楼,偶见几座三层楼,应该是后来新建的。卖海产品的,卖包子的,卖日用百货的,这些以前就有,只是店面
期刊
罗生门,人世与地狱之界门,真实与假象之别。  无论是《罗生门》这篇作品,还是作者芥川龙之介的大名,都已在历史的卷轴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两个穷途末路、苟延残喘的人,一场有关“正义”与“邪恶”、“良知”与“欲望”的内心纠葛。《罗生门》并不长,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埋藏在文字之下的暗流,却一次次冲击着读者的内心世界。  啄食死人肉的乌鸦,昏沉的云雾,柱上的蟋蟀,腐烂的臭气,乱抛的尸
期刊
提起桃花,就会想到春天。  长大参加工作后,我居住在小城,城里的春天是很少有桃花的。桃花应该与乡野有关,与农舍有关,伴之有关的或许还有绵绵春雨,溪边甩着尾巴低头啃草的牛群以及田间耕作的农人,这样充满诗情的画面无不令你赏心悦目,再多的烦闷也皆会消隐无踪。因此每到春天,我都要抽空去乡下走走,去乡下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去看盛开的桃花,如果没有桃花,再繁华的春景怕也难以勾起我的兴致。  桃花以其独特的娇艳引
期刊
天黑下来了,我吃了两碗玉米粥后便盘坐在堂门的门槛上,右手握着扇子,打量着屋前的那几垄玉米地。  这些土地,不管它有多少,但对于我附近的小村屯来说,还是比较宽阔平坦的。土层深浅不一,灰褐色的土壤下面掩埋着许多小石头,如果逢上一两个月不下一场大雨,必定颗粒无收。未结苞谷的玉米秆肯定要趁着还有一点儿青绿,及时砍回来丢入牛欄当作牛草。而牛吃饱了,人和猪鸡鸭又怎么办呢?  土地也有等级划分的,分为一类、二类
期刊
1  看来时间是愈合心里伤口的灵丹妙药啊!你看我这个大哥,嫂子难产而死后,他就表示再也不找女人了。可过了一年后,他最终还是扛不住妈妈和亲朋好友的忽悠,前后找过三个女人,糟糕的是那三个女人一个都没有留下来做他的妻子。  第一个女的性格溫顺,能说会道,言语又甜蜜,人长得也说得过去,比大哥小七八岁,她把我妈哄得围着她团团转。可她不到三个月,就偷了我家两千元跑了,跑得无影无踪。那时的两千元,差不多是现在的
期刊
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  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而从家到学校却有50多公里的路程。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在通往村东的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那
期刊
每到年底,我都会想起自己那段卖对联的难忘时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刚参加工作。面对每月仅仅几百块的工资,每到月末便囊中羞涩,整天脑子里想着赚外快的事。时值年底,看到外面做小生意的很红火,想到自己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尤其写一手自己颇为满意的毛笔字,就想着放假后写对联去卖。  说干就干。我先到批发市场买来红纸、金粉和青漆,再由同一個办公室里热心的大姐跟厂里库房要出一大桶汽油。万事俱备,兴奋得连夜
期刊
一  我扶贫挂钩的“亲家”叫阿木,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刚到新单位不久,我就跑到了挂钩村——龙门村。村支书五十多岁,眼睛不大,两条法令纹弯得像月牙,他笑着说,我先带你去认一下亲家嘛。我跟着他,走出村委会大门,往对面一个隆起的小山包走去。水泥铺成的公路穿过几块田地,到山包前右转,画了半个圆,往县城方向去了。公路旁有五六家人,背后还有两家,再往上就是光秃秃的山顶了。喏,就是背后盖了一层平顶房那家,支
期刊
7月。  几个医生商量着出去玩一天,也顺道给肖医生送行。转眼,一年的支医时间就要过去了。有人提议,去格木草原的格聂神山。  夏日的草原像一片葱茏的大海,缓慢起伏,涌向远方。几顶白色的帐篷稀稀疏疏散落在草原上,像大海中几片随风飘浮的白帆。远处神秘的格聂神山,横亘在蓝天下,冰峰闪耀着银光,云雾缭绕,确乎像大海中缥缈的神山。  真是太美,太迷人了。  把车停在一处缓坡上,他们跑到了草地上。  回来时,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