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教学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下,为改变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现状而做的一个尝试。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所以探究性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本文着重探讨了对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性教学 定向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学习内容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学习时教师做系统的有计划的讲解和指导。结果不仅不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发现,反而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或机械背诵,因而被称为接受学习。相反,探究教学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即经过探索后亲自发现和领悟它们。简言之,如果说接受学习向学生强调知识的稳定性,那么探究学习则突出了知识的可变性。
由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智力及创新能力,探究教学在其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做些探讨。
探究式教学一般分为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两种。所谓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它既包括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探究,也包括教师给定要学的概念或原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的联系的探究。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由于自由探究要求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数据、检验假设、作出结论,整个过程不仅费时,而且极容易出错,因而课堂教学不可能大量使用自由探究,否则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堂上我们需要采用的主要是定向探究教学。
一、探究教学的设计
1.问题情境的设计。
由于教师要定向地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條件,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和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对复杂的问题,要通过“简化、分解”,设计出顺序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使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即“跳一跳够得到”。比如高二课本所学的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不好理解的,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可能答对也可能是假对,很多学生很难说明此问题。如果把问题分解开研究,提出:(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的内力、外力?(2)两球碰撞时相互作用力是内力还是外力?(3)在研究两球组成的系统内碰撞问题时,是否有外力?外力在什么方向上?在研究的方向上是否有外力?(4)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推导过程中只有什么力?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这样,一定可以使很大一部分问题化难为易,而且学生理解比较深刻。二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可采用讨论法、错误法、抬杠法及假设法等。总之,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必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
2.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而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教师需要将其转化为物理问题,使之走入课堂。在转化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学生目前所学的物理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比如柯受良飞越黄河、蹦极跳、观日出、百货商场中的电动扶梯及我国发射的神舟号载人飞船等,学生们都很熟悉,教师只需把这些现象用问题的形式提炼出来,相信学生们都会积极地去思考与解决的。
二、探究教学的实施
探究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他们的参与和行动学习,探索活动的目的在于为以后教师正式引入概念、程序以及技巧提供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有时间去从事对物体、事件或情境的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发活动并给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使他们展开对建立在自己观念基础上的有关现象的目标、材料的情境展开调查。如果学生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指导或引导他们,给他们的活动思考以暗示,提示他们避免可能遇到的挫折,帮助他们进行观念的重建。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在这里教师只扮演了协助者或教练的角色,他是从属于学生的活动的。
三、探究教学的评价
随着思考、调查、加工这些环节的完成,结构逐渐明了,结论也就产生了。此时教师必要的肯定和赞扬,对学生取得探究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是有好处的。不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指向探究过程,而不只是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鼓励学生按照他们所掌握的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问题的认识来评价自己的答案,评价自己加工方案的有效性,评价自己在问题解决中学到了什么,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注重结果也要看重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性教学 定向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学习内容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学习时教师做系统的有计划的讲解和指导。结果不仅不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发现,反而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或机械背诵,因而被称为接受学习。相反,探究教学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即经过探索后亲自发现和领悟它们。简言之,如果说接受学习向学生强调知识的稳定性,那么探究学习则突出了知识的可变性。
由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智力及创新能力,探究教学在其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做些探讨。
探究式教学一般分为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两种。所谓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它既包括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探究,也包括教师给定要学的概念或原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的联系的探究。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由于自由探究要求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数据、检验假设、作出结论,整个过程不仅费时,而且极容易出错,因而课堂教学不可能大量使用自由探究,否则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堂上我们需要采用的主要是定向探究教学。
一、探究教学的设计
1.问题情境的设计。
由于教师要定向地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條件,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和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对复杂的问题,要通过“简化、分解”,设计出顺序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使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即“跳一跳够得到”。比如高二课本所学的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不好理解的,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可能答对也可能是假对,很多学生很难说明此问题。如果把问题分解开研究,提出:(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的内力、外力?(2)两球碰撞时相互作用力是内力还是外力?(3)在研究两球组成的系统内碰撞问题时,是否有外力?外力在什么方向上?在研究的方向上是否有外力?(4)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推导过程中只有什么力?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这样,一定可以使很大一部分问题化难为易,而且学生理解比较深刻。二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可采用讨论法、错误法、抬杠法及假设法等。总之,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必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
2.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而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教师需要将其转化为物理问题,使之走入课堂。在转化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学生目前所学的物理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比如柯受良飞越黄河、蹦极跳、观日出、百货商场中的电动扶梯及我国发射的神舟号载人飞船等,学生们都很熟悉,教师只需把这些现象用问题的形式提炼出来,相信学生们都会积极地去思考与解决的。
二、探究教学的实施
探究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他们的参与和行动学习,探索活动的目的在于为以后教师正式引入概念、程序以及技巧提供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有时间去从事对物体、事件或情境的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发活动并给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使他们展开对建立在自己观念基础上的有关现象的目标、材料的情境展开调查。如果学生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指导或引导他们,给他们的活动思考以暗示,提示他们避免可能遇到的挫折,帮助他们进行观念的重建。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在这里教师只扮演了协助者或教练的角色,他是从属于学生的活动的。
三、探究教学的评价
随着思考、调查、加工这些环节的完成,结构逐渐明了,结论也就产生了。此时教师必要的肯定和赞扬,对学生取得探究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是有好处的。不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指向探究过程,而不只是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鼓励学生按照他们所掌握的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问题的认识来评价自己的答案,评价自己加工方案的有效性,评价自己在问题解决中学到了什么,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注重结果也要看重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