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另一面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旧有土地制度问题存在已久,到1949年才引起当局重视,终于下定决心推动土改,这也与当时政局分不开。台湾土地改革时正处于国共内战,土地改革的成功,对国民党政府兼具政治宣传与巩固台湾统治的重要意义。
  由于主政者有决心,故可推动改革。但若追究台湾土地改革实施当时的历史背景,亦充满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高压与屈从的关系。
  1949年的历史变局,使台湾土地改革的“政策制定者”来自大陆,他们在台湾本无产无业,但在陈诚强力推动下,纵使当时由地主阶级出身的议员掌控议会,亦无力反对。
  陈诚自己也承认,大陆时代土地改革之所以难行,是因为大地主即便不是当政的大员,也是与大员有种种关系的豪绅,因此阻挠改革者,往往出于上层阶级,不易有所成就。台湾的情形不同,执政者与有土者的关系尚未完全打成一片,上层的阻挠力量尚不至于不可抗拒,所以才易于推行。这种二元化的状况,是当时特殊的历史变局所造成,也实在是所谓“台湾经验”中特殊性的一部分。

势所必然


  国民党政府在接收台湾时,并未显示出要在台湾进行土地改革的意图,更何况党内保守势力仍然惦念着返回大陆,并不乐见台湾进行土改,恐将来成功经验被带回大陆。因此,当解放军兵临南京、毛泽东1949年1月14日发表时局声明,提出包括土地改革在内的和谈八大条件之际,陈诚为了不让中共势力渗入、保住台湾,立即推动在台湾进行减租。事实上,这是一次被革命形势所迫而进行的由上而下的改革。
  推动土改时,政治情势有利于改革。土地所有权、立法权及政治权力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较易推行。推动减租时陈诚曾在台湾省“参议会”表示:“我一切事都听从民意,唯有这‘三七五减租案’及连带法案,务必请大家帮忙通过。”省政府更通电下级机关,地主如违背规定,则送警备总司令部军法处理。这使得“三七五减租”顺利且迅速推行。
  1949年以后,面对以解放台湾为目的之强大势力,又从大陆传来斗争地主之消息,都带给台湾地主震撼,而国民党宣称土地改革为避免台湾“赤化”之道,促使地主必须与当局妥协。
  除了外在的威胁,土改能够顺利推动,还与当时台湾历史与现实造就之主客观因素有关。
  土地改革前发生过“二二八事件”,1947年-1949年国民党展开政治镇压与肃清,使本土精英大量被害,台湾人从此为政治所伤,充满冷漠无助、逃避现实的心态。而这些地主力量分散,缺乏组织和武力,因此陈诚实行土地改革时,地主不敢有太强烈反应。只有少数人如板桥林家的管家许丙,为了抗议“耕者有其田”政策,曾长期拒缴租税,但这种零星而微弱的抗争动作,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终究还是无力抵抗。
  台湾在历经日本半世纪的殖民统治之后,由于日本劝业银行对农村金融资本支配的强化,因此高利贷地主势力大幅衰退。战后劝业银行改制为台湾土地银行,它与农会、台糖同时成为支配战后台湾农村重要的金融机构。日本人在台湾所拥有的土地在1939年时高达全岛农地的13.3%,而这些土地大部分为日资制糖会社所拥有(约占日人拥有地85%),战后收归台糖公司所有,因此才有所谓的公地放领。此外,日治时期上层地主的土地所有规模逐渐衰微,使得当局推动土地改革时不会遭遇像清末林本源家族那种超大地主的抵抗。
  日本殖民政府为有效统治,建立户政、地籍系统,发展出相当程度的管理能力;日本时代已具备灌溉水利系统、农业技术条件、农会组织及化肥之使用等基础,使土改能顺利推行。而且为了使农民有更高的生产意愿,日人保证农地所有权,广设农业技术改良实验中心,使农民掌握农场经营知识。无形间成为殖民者留给台湾的历史遗绪之一,也为日后接收的国民党政府奠定现代基础行政能力,在此一基础上进行土地改革。

乡村剧变


  台湾传统的地主经济,在日治时期虽镶嵌于现代商业农业之中,仍继续维持,而后在日本战争动员时期则被高度弱化,但最终仍是由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来结束其在台湾经济中的主导位置。
  土地改革一方面减轻了佃农地租,加强了佃户权;另一方面扩大了自耕农比例。使私有农地之22%重分配,自耕地从1948年占全体农地的56%,到1953年即增加到83%的比例,同期的佃耕地则从44%减少到17%。
  土改之后每户农家所拥有的土地规模更为零散,亦即土地改革解决了土地所有权问题,却创造了土地利用权问题。大多数农民无法只靠农业生产来维持生活,还得被迫出外到工厂去做工,成为“兼业农家”,而且土地所有规模越小,出外工作的必要性就越大。
  土地改革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台湾数百年来农地所有权与农户结构。佃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百分比从1949年的39%,下降到1957年的17%,到1974年时这一比率进一步下降到7%。1948年占整体农家33%的自耕农,在1953年已经增加到52%;同时期的佃耕农也从36%的比例降到20%。
  这些数字显示农地改革初步消解了地主佃农制,创造了拥有私人农地的自耕农。随后实行的“大中户余粮征收”,对拥有3公顷土地以上的地主阶级的经济又是一大打击,至此地主阶层的势力大为减退,所以面对土地改革政策,除了委曲求全,也没有选择余地。
  佃农虽然转换成自耕农,但在获得土地之后的前五年他们的生活并没办法大幅改善。农民以谷物偿还地价,扣除给地主七成实物债券,三成交给政府。每年要付地价,分十年摊还;领用土地十年内不许转让、不许废耕。其结果等于农民被绑在土地上十年,而没办法有任何的“剩余”可以投资于其他方面。他们有点像半自耕农,只不过以前缴纳的地租现在缴交给政府。
  在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土地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民地位提升,子弟就学者增加,农民参加各种活动,包括竞选公职;自耕农阶层取代地主而居于农会的权力核心。地主失去经济利益,也对地方政治失去兴趣,传统的士绅阶级逐渐从台湾社会景观中消失,例如在“三七五减租”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雾峰大地主林献堂,便因此而抑郁地离开台湾,后客死日本。   土地改革后,地主阶级更进一步弱化,故国民党在上世纪50年代实施有限的地方自治选举,造成台湾政治精英分中央与地方的二重结构。国民党透过选举的提名控制权,有效地将多数地方政治精英及其社会关系吸纳进党国体制;并借由地方选举的整体战果,巩固其统治权威的正当性。
  土改政策改变支配阶级结构与政权的下层结构权力,进一步削弱本土支配阶级,更借此直接自农民汲取资源,故有能力动员农村潜在资源,以及扶植本土工商资产阶级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地主之悲喜


  虽然国民党政府宣称土地是按与市价相符的标准征购,但“三七五减租”已使地价跌至1948年地价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而且1914年-1943年间水田地市价平均为其年产值的四倍,因此当时政府收购农地所颁布的地价以耕地正产物(稻谷和甘薯)全年收获总量两倍半为收购价,显然低估了地价。
  因为“三七五减租”计算新地租的基准不是当年实际收获量,而是以实施前三年(1947年-1949年)之平均正产物收获总量37.5%计算,故为定额制而非定率制。那三年正值台湾农地受战祸摧残的阶段,计算基准已经偏低,加以其后各年收获量连续大幅增加,相形之下,名目上的37.5%,其实已经降到实际收获量的一两成,对地主而言,已经不公平,所以实施减租当年,地价即大降,水田平均降两成,旱田则倍之。
  土地改革后地主所获得的七成实物债券,每年利息仅有4%,而当时银行三个月储蓄存款的年息就有16%,因此这样低的债券利息无异于变相的强迫储蓄。另外地主所获的报酬中三成以四大公营事业股票抵换的部分,除了台湾水泥公司外,其余三家股票的市价都低于面额,而且台湾纸业和台湾农林公司在1957年-1962年间完全没有发放股利。因此,土地改革实质上也可说是一种强迫性的、略带惩罚味道的工业投资。
  国民党政府的土地改革目标是稳定政权,故采取了与地主妥协的办法,对地主土地的补偿包括七成的实物债券,及三成公营事业股票。后者乃基于美援要求台湾发展自由经济,而政府在扶植私人资本的考量下,将水泥、纸业、工矿、农林四大公营公司的股票转移给地主。将地主的土地资本转成产业资本,这是民间资本发展的一个出发点,也是促成本地私人资本兴起的开端。
  一般中小地主对于企业经营根本没什么概念,更不懂得四大公司股票性质,将股票视为一种不稳定的财产,因此股票到手即想尽早脱手。行政院1954年1月公布《台湾省证券商管理办法》正式法定股票交易,3月1日四大公司正式上市。面额6.6亿元的股票,成为证券商猎取对象——利用乡间中小地主不熟悉股票价值与行情以及急售心理,杀价收买。农林股发出当天即折价三成,一路下跌,与实物债券价差拉大,有的只有面额一半,甚至原价二成出售。
  此外,土地改革促成地主资本向工商业资本转换。有一部分地主以此为契机,成功地转变成为工商业者。结果大地主通过上海系的证券商人到各地收购廉价股票。据调查,握有股票的地主中,绝大多数的中等及大地主很早就把这些股票卖掉,又加速股权的集中,所以真正得利的是原有大地主。
  说土地改革使得台籍资本家能出头并不确切:大部分零散地主在土改过程中吃了大亏,真正能出头者还是那些具有相当实力的传统本土资本家。四大公司实际是接收日本人的中小企业的集合体,从历史角度看则是战前的主要中小企业被地主继承了。显然这成为1950年以后民间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为台湾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8月22日,商务部官方网站公布,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此前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有关法律
期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拟于2013年8月26日至30日举行。会议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审议国务院提请的有关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停实施部分法律规定的议案。这些法规包括了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有关方面的法律。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之意旨在“打造中国改革的升级版”“用开放来倒逼改革”“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这一良好的改革初衷能否实现,法律制度的供给与配套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期刊
中国的潜在增长可能处于加快下行状态。经济增长理论应该关注潜在增长变化可能是非线性的,某些时间窗口可能是突变的。这是源于生产率变化,严格地讲是资本回报率的变动可能存在非线性的因素。一、关注中国经济下行  此前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研究,计算了调整价格之后的税后投资回报率,2012年,中国已经降低到2.7%的新低水平。该数据从1993年的15.67%的高水平持续下降,在2000年-2008年期间还曾稳定
期刊
在寸土寸金的首尔市区,矗立着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战争博物馆,似乎以其庞大建筑暗示战争记忆对于韩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这座战争博物馆就坐落在韩国国防部对面,且由国防部主办。不同于首尔那些人声鼎沸的景点,在这里只能见到稀疏而零散的游客。  博物馆陈列的一艘军舰,引来了不少游人驻足,它是著名的“天安舰”。这艘舰艇于三年前在韩国领海内军演时被击沉,韩国军方指责说悲剧是由朝鲜发射的鱼雷所致,可惜朝鲜并不
期刊
全国多地又陷洪涝。2013年8月17日,广东省一则“暴雨逼停京广线”的消息,将人们的视线引至涝灾重地——广东;而此时,地图北面的辽宁省同样受困于导致63人死亡的洪涝。此外,广东、广西、湖南近千万人受灾,截至8月22日9时,有70人死亡,28人失踪。强降雨还造成青海省24人死亡。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地约100多万人受灾。今年3月、6月,国务院、住建部曾分别下发文件,强令“发生超过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
期刊
“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励志言论,今人早耳熟能详,并仍不时提及。但少有人知道它出自19世纪英国文坛巨擘托马斯·卡莱尔。  卡莱尔曾因反民主而遭人诟病,声誉起起伏伏,但仍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最具影响的英国文人。100多年前,他被译介到中国,除其学生辜鸿铭之外,梁启超、李大钊、梁漱溟、吴宓等先贤都接触过他的思想,尤其是其英雄观。  卡莱尔因屡屡赞颂儒家文化,又被学衡派创始人梅光迪称作“中国
期刊
作为香港金融界从业人员,我的典型一天这样度过:关注恒生指数总体走势;分析经过港交所自动对盘及成交系统处理的个股行情;因为香港实行港币紧盯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还需要密切留意美国经济和美股动态。  这些工作在金融从业者看来平淡无奇,背后却蕴含一位资深银行家的贡献。他就是香港金融实业家利国伟。可以说,他的人生折射着香港数十年政治、经济与金融之风云变幻。  8月10日,利国伟先生因病逝世,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
期刊
“还有10站才到。”“估计也就半个钟头。”在江苏太仓市南洋广场公交站,两名女生望着站标上的电子屏商议。电子屏上显示的,是下一班公交车和这个站台之间的相隔站距。  智能公交亭2013年刚刚逐步投入试用,太仓市民已经迅速接受了它的新功能——智能报站,LED电子屏会显示已上路的班车,与所在站点的距离,以及下一班车开出始发站的时间。  近几年城市拥堵日益严重,智能交通越来越受各地政府的欢迎。它可以通过合理
期刊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在一个半月内通过网络筹集到158.26万元制作资金,这笔钱来自3593位网民,最少的给了10元,最多一个网友拿出了50万元。  与此同时,另一部人气颇高的动漫《十万个冷笑话》为了拍摄剧场版,截至8月21日也通过网络募集到超过136万元的资金,出资人数多达5510人。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摸索试探,借助这两个含金量颇高的项目,使得一种名为“众筹”的融资模式受到关注。  “如果政
期刊
在微信一家独大的移动社交领域,来了一个搅局者。  8月19日,中国电信和网易联合举行发布会,共同发布新的OTT移动应用“易信”。这也是继中国联通与微信达成合作后,又一家运营商选择与互联网企业就OTT业务联姻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数据业务)。  “你对易信怀疑,是因为还没有看到过比微信更好的,请保持想象力,下一个版本会更加惊艳。”网易创始人丁磊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