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以爱心和善意对待动态发展中的学生,把情感、个性等难以量化的因素纳入视野之内,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不断深厚自己的语言积淀,不断机智自己的教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师,作为沐浴着新课程和煦阳光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向往激情与灵动的课堂。
关键词 有效 评价 发展 情景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课堂评价应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成为师生关系走向和谐的催化剂,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开发自我,超越自我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在生命体验中积极有效地自主建构。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评价已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变味、极端的评价现象依然存在。首先请看下面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好美呀!”
一位教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用投影仪出示了一幅图片,画面上的荷花模糊不清。教者让学生看后谈感受,有个男孩首先评价,只见他表情夸张,两眼放光:“好美呀!”教师一听,大加赞赏:“你真会观察!”
案例二:“你的见解与众不同,有个性!”
一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的烽火》“守桥部队严惩敌人”这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提出:“也许敌人真有士兵失踪了,我军为什么不让他们去搜索呢?如果真的让他们进城搜索,或许就不会有双方的冲突了。”教师听罢,先是一愣,接着评价:“你的见解与众不同,有个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番讨论未果,教师总结道:“同学们课后再去查有关资料。”
反思案例一:学生的评价矫揉造作,言不由衷,为什么?因为平时老师类似于“你真会观察”的失真评价,令他们逐步学会了迎合老师,学生失去了评价的主体地位,对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极为不利。
反思案例二:教者鼓励学生生成独特感受,这无可厚非。但该生的发言偏离文本价值取向,是因为对课文语言解读的肤浅。教师在这类价值导向的关键问题上,不能含糊其辞,不能置之不理,要有果断的客观评价。
评价的误区除以上两类外,还有诸如: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次数过滥,评价形式呆板,评价不够民主,评价没有个性,评价缺乏真情等等。这些评价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却没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反而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绊脚石”。所以,只有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一、有效评价具有的基本特征
(一)评价的目的:从甄别选优走向全面促进。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实施差异评价,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对于学习能力高一点的学生,让他们永不满足;对于待进生可以要求低一些,让他们也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要成为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生命张扬的促进者。教师的激励方式可以是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期盼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
(二)评价的设计:从课前预设走向动态生成。评价语言需要预设,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课堂的动态复杂性,决定了评价用语不可能全部预设,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现场生成的学习状态进行灵活调节。
(三)评价的内容: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不仅限于知识与能力,即认知领域的评价,它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评价。也就是说,既要看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在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的另一面。
置身动态变化的语文课堂,面对灵活的教学对象,教师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学生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助推器”。那么,如何真正让教学评价有效地成为师生生命融合的中介,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呢?
二、机智延时,评价时机充盈期待性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致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不同的基础、智力、性格,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根据需要采用延时评价,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循循善诱。
(一)思维顿兀时,以期待树立自信。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一时找不到思考方法与解决策略时,教师不急于评价,应鼓励学生,流露出期待的意味。通过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使学生树立信心,保持着积极探究的乐观情绪。
(二)思维奔涌时,以激励引发生成。当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答案和设想,教师应认真倾听,只要学生的感受、理解不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便不要过早做出终结性评价,宜采用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其他学生说出更多见解,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模式、习惯尽量多地外现出来,促进生成,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果教师急于评价,必然导致封闭性结果。
三、着眼发展,评价内容体现形成性
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发展,贯穿于语文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既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所以要拓宽评价视野。同时,这种发展是学生在自身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向更高目标的自身建构,所以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离不开教师关注学情,实施机智有效的形成性评价。
(一)既蹲下亲近,又站起引领。教师要时时倾听学生转瞬即逝的言语内容,看清学生的迷茫点,把握学生的疑惑点,了解学生的突破点,欣赏学生的收获点,给予正确有效的引领。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中,不至于迷失方向,真正做到心知肚明,感悟有方向,体验有目标,学习有保障。
(二)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是不完整、不科学的。面对丰富多彩的见解,不能单纯追求结果的对与错,更不能笼统地以“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否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评价要有针对性。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模式,让学生说说思维的过程,如“为什么这样读?” ,“为什么这样想?”等。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上,学生评价人物性格特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地谈依据。
四、融进生评,评价主体凸显交互性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生命活动乐土,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专权。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究。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让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综合运用起来,从而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使之凸显出多向的交互性。
(一)自我评价,内省中自控。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大创意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自我评价。如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可鼓励该生辨证地自评。既要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不足,又要进一步引导:“你的优点我们都看到了,难道你没发现吗?”然后给该生再读的机会,让其做到扬长避短。通过自评,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有利于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改进的好习惯。
(二)生生评价,比照中共进。即学生评学生,组织学生对多种不同意见进行比较,提高思辨能力;或在听取别人的发言后加以补充,体现思维的完整性;或对同一话题提出异议,据理力争,培养创新精神;或赞同别人的意见,并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培养审美意识。形式有同桌结对、同小组活动等,以互评促互动,以互动促“双赢”。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结尾处,可精心设问:“洪教头惨败后,你若单独和他促膝谈心,想使他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武教头,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些什么呢?”指导学生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心声。引导学生从帮助洪教头成长、进步的目的出发,互相评价谈话的感情、语气、内容等方面。使学生在互评过程中比照要求,相互比照时协同发展,学习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生在评价中富有生命力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五、丰富语言,评价环境呈现情景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但它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注重评价效果,善于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评价资源,使评价的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在自然妥帖、人文和谐的具体情景中进行。
(一)巧借文本资源,自然评价。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积极借助文本中鲜活的形象,挖掘其中的评价资源,并自然妥帖、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有这样一句:“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可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读出了粗俗无理、恶语伤人的洪教头。”“你将洪教头读活了!”还可以组织男女生赛读:“女洪教头读得好,男洪教头也不甘示弱!”在指导的过程中,巧借课本资源,采用情景评价,润物无痕,能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学生会读得更投入,文本、教师、学生间的关系必定更加融洽。
(二)富含人文关怀,实然评价。评价学生自然也需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正确地自我建构。但要注意捕捉并营造和谐的言语情景,语言的表达要婉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一针见血。同一评价内容,可尖锐,可委婉,不同的表达,呈现出两重境界。善意的评价让学生不再尴尬,其中洋溢着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令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火种。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以爱心和善意对待动态发展中的学生,把情感、个性等难以量化的因素纳入视野之内,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呼唤教师不断深厚自己的语言积淀,不断机智自己的教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师,作为沐浴着新课程和煦阳光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向往激情与灵动的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评价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燃起学生生命成长的激情,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航向,赢得学生生命成长的快乐,用有效评价照亮教学的天空。
关键词 有效 评价 发展 情景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课堂评价应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成为师生关系走向和谐的催化剂,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开发自我,超越自我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在生命体验中积极有效地自主建构。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评价已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变味、极端的评价现象依然存在。首先请看下面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好美呀!”
一位教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用投影仪出示了一幅图片,画面上的荷花模糊不清。教者让学生看后谈感受,有个男孩首先评价,只见他表情夸张,两眼放光:“好美呀!”教师一听,大加赞赏:“你真会观察!”
案例二:“你的见解与众不同,有个性!”
一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的烽火》“守桥部队严惩敌人”这部分内容时,有个学生提出:“也许敌人真有士兵失踪了,我军为什么不让他们去搜索呢?如果真的让他们进城搜索,或许就不会有双方的冲突了。”教师听罢,先是一愣,接着评价:“你的见解与众不同,有个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番讨论未果,教师总结道:“同学们课后再去查有关资料。”
反思案例一:学生的评价矫揉造作,言不由衷,为什么?因为平时老师类似于“你真会观察”的失真评价,令他们逐步学会了迎合老师,学生失去了评价的主体地位,对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极为不利。
反思案例二:教者鼓励学生生成独特感受,这无可厚非。但该生的发言偏离文本价值取向,是因为对课文语言解读的肤浅。教师在这类价值导向的关键问题上,不能含糊其辞,不能置之不理,要有果断的客观评价。
评价的误区除以上两类外,还有诸如: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次数过滥,评价形式呆板,评价不够民主,评价没有个性,评价缺乏真情等等。这些评价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却没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反而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绊脚石”。所以,只有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一、有效评价具有的基本特征
(一)评价的目的:从甄别选优走向全面促进。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实施差异评价,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对于学习能力高一点的学生,让他们永不满足;对于待进生可以要求低一些,让他们也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要成为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生命张扬的促进者。教师的激励方式可以是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期盼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
(二)评价的设计:从课前预设走向动态生成。评价语言需要预设,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课堂的动态复杂性,决定了评价用语不可能全部预设,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现场生成的学习状态进行灵活调节。
(三)评价的内容: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不仅限于知识与能力,即认知领域的评价,它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评价。也就是说,既要看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在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的另一面。
置身动态变化的语文课堂,面对灵活的教学对象,教师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学生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助推器”。那么,如何真正让教学评价有效地成为师生生命融合的中介,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呢?
二、机智延时,评价时机充盈期待性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致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不同的基础、智力、性格,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根据需要采用延时评价,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循循善诱。
(一)思维顿兀时,以期待树立自信。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一时找不到思考方法与解决策略时,教师不急于评价,应鼓励学生,流露出期待的意味。通过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使学生树立信心,保持着积极探究的乐观情绪。
(二)思维奔涌时,以激励引发生成。当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答案和设想,教师应认真倾听,只要学生的感受、理解不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便不要过早做出终结性评价,宜采用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其他学生说出更多见解,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模式、习惯尽量多地外现出来,促进生成,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果教师急于评价,必然导致封闭性结果。
三、着眼发展,评价内容体现形成性
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发展,贯穿于语文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既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所以要拓宽评价视野。同时,这种发展是学生在自身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向更高目标的自身建构,所以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离不开教师关注学情,实施机智有效的形成性评价。
(一)既蹲下亲近,又站起引领。教师要时时倾听学生转瞬即逝的言语内容,看清学生的迷茫点,把握学生的疑惑点,了解学生的突破点,欣赏学生的收获点,给予正确有效的引领。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中,不至于迷失方向,真正做到心知肚明,感悟有方向,体验有目标,学习有保障。
(二)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是不完整、不科学的。面对丰富多彩的见解,不能单纯追求结果的对与错,更不能笼统地以“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否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评价要有针对性。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模式,让学生说说思维的过程,如“为什么这样读?” ,“为什么这样想?”等。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上,学生评价人物性格特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地谈依据。
四、融进生评,评价主体凸显交互性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生命活动乐土,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专权。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究。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让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综合运用起来,从而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使之凸显出多向的交互性。
(一)自我评价,内省中自控。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大创意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自我评价。如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可鼓励该生辨证地自评。既要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不足,又要进一步引导:“你的优点我们都看到了,难道你没发现吗?”然后给该生再读的机会,让其做到扬长避短。通过自评,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有利于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改进的好习惯。
(二)生生评价,比照中共进。即学生评学生,组织学生对多种不同意见进行比较,提高思辨能力;或在听取别人的发言后加以补充,体现思维的完整性;或对同一话题提出异议,据理力争,培养创新精神;或赞同别人的意见,并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培养审美意识。形式有同桌结对、同小组活动等,以互评促互动,以互动促“双赢”。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结尾处,可精心设问:“洪教头惨败后,你若单独和他促膝谈心,想使他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武教头,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些什么呢?”指导学生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心声。引导学生从帮助洪教头成长、进步的目的出发,互相评价谈话的感情、语气、内容等方面。使学生在互评过程中比照要求,相互比照时协同发展,学习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生在评价中富有生命力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五、丰富语言,评价环境呈现情景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但它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注重评价效果,善于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评价资源,使评价的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在自然妥帖、人文和谐的具体情景中进行。
(一)巧借文本资源,自然评价。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积极借助文本中鲜活的形象,挖掘其中的评价资源,并自然妥帖、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有这样一句:“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可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读出了粗俗无理、恶语伤人的洪教头。”“你将洪教头读活了!”还可以组织男女生赛读:“女洪教头读得好,男洪教头也不甘示弱!”在指导的过程中,巧借课本资源,采用情景评价,润物无痕,能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学生会读得更投入,文本、教师、学生间的关系必定更加融洽。
(二)富含人文关怀,实然评价。评价学生自然也需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正确地自我建构。但要注意捕捉并营造和谐的言语情景,语言的表达要婉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一针见血。同一评价内容,可尖锐,可委婉,不同的表达,呈现出两重境界。善意的评价让学生不再尴尬,其中洋溢着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令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火种。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需要教师以爱心和善意对待动态发展中的学生,把情感、个性等难以量化的因素纳入视野之内,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呼唤教师不断深厚自己的语言积淀,不断机智自己的教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师,作为沐浴着新课程和煦阳光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向往激情与灵动的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评价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燃起学生生命成长的激情,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航向,赢得学生生命成长的快乐,用有效评价照亮教学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