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易其稿的风电并网技术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已通过终审。与2010年6月份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终审稿进行了较大改动。其中,对于风机的无功补偿和接入测试项目都提出了更多和更严格的标准。而对于此前争议的只有接入侧而没有电网侧的标准约束,终审稿中也添加了相应的电网侧的配套要求。
与国标即将启动相对应,电监会8月起将启动全国风电安全检查,主要针对风电场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及改造情况和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对当地电网的影响进行排查。
不管是国标的发布,还是电监会的大检查,对于风机生产企业和风场的业主而言,都已走到必须升级的路口。对此记者日前赴多地进行了调查,目前基本各个梯队的整机厂商都已经启动了主流机型的包括低电压穿越在内的多项升级研发和服务,但对于一些兆瓦级以下的机型还亟须破解升级。
国标从严
记者对比终审稿和去年的初稿发现,发生了较大改动。除低电压穿越方面的指标基本未动外,对风机的无功补偿和接入测试项目都提出了更多和更严格的标准,而且对于此前争议的只有接入侧而没有电网侧的标准约束,这次也予以体现。
其中,首次增加了电网的“义务”,明确要求“对于已经取得政府核准的风电场开发项目,电网部门要加快电网建设,保证配套送出工程和风电场项目同步建成投产。”
对风电场接入侧,则主要增加了“风电场并网运行后,有义务依据《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规定的原则,按照调度指令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调峰和备用”,同时,要求风电场并网运行前需完成功率预测系统的安装调试。
对于风电场的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还特别增加了风电场有功功率具有在场内所有运行机组总额定出力的20%到其实际运行点(最大为100%)的范围内连续平滑调节的能力,并利用在此变化区间内的调节能力参与系统有功功率控制的要求。
不仅如此,对于动态无功支撑能力,终审稿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电压跌落,在自电压跌落出现的时刻起,该动态无功电流控制的响应时间不大于80ms,并能持续600ms的时间。而此前的初稿,仅要求电压跌落出现后的30ms内响应,并能持续300ms的时间。
除此,终审稿还增加了风电场运行适应性等要求,同时将风电场接入电网测试改为风电场接入系统测试,并取消了风电场在申请接入电网测试前确保风电场功率预测系统已投入运行的要求。
接入测试项目方面,也从之前的三项提高到了四项,特别提出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在机组型式试验中完成,在风电场接入系统阶段进行基于仿真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验证,同时进行风电场电压、频率适应性测试。
而对于争议较大的低电压穿越的标准是否会再次提高,记者看到标准并未改动测试的标准数值,只是增加了“风电场是否需要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可由电力系统调度部门与风电场协商或通过风电场低电压穿越专题研究确定”。
应该说,增加的上述解释部分为双方争议预留了退路和空间,相对于整体从严的终审稿而言,低电压穿越方面相对“从宽”。
在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国标终审稿整体的从严,对整个风电行业来说是一个向前发展的信号,“相信上半年的风机事故频发,在国标颁布后将有所好转。”
启动升级
相对于国标对低电压穿越方面实现的“从宽”,国家电监会7月侣日发布的《西北区域风电安全状况及监管实践》则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运行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电监会发布的上述报告称,酒泉地区今年以来各风电场已发生电力设备故障35次,其中,电缆头故障造成集电路跳闸21起,保护插件故障造成设备跳闸或开关拒动5起,其他故障9起。以上故障中,引发大规模脱网的事故有4起。
此后,电监会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并认为,已投运风电机组多数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不满足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在电网出现故障导致系统电压降低时容易脱网。
随后,电监会跟进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效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频发的通知》,提出了风电机组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计划。
由此,低电压穿越能力再次成为风机行业各方博弈的焦点。对此,记者日前赴多地进行了风机制造商对低电压穿越升级准备情况的采访调查。
“所谓的升级的主要工作就是个别部分硬件模块的调整,以及控制软件的控制程序和参数进行重新调整设定,使之与国家电网所提出的参数要求相一致。”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对记者表示。
据他介绍,华锐对2009年以后生产的风电机组在硬件设计上已经预留了低电压穿越功率变频器的容量和相关的保护功能,“这些机型具有此功能的功能模块已经存在,可以随时按需要进行低电压穿越等功能升级。”
对于升级的时间安排,华锐方面表示,其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升级是从2010年底开始,预计将于2011年底前全部结束。“甘肃是目前我公司风电项目最多的地区,半年不到我们已经完成了1000台风机的升级。”
同样为整机制造商第一梯队的金风科技,金风科技公共事务总监姚雨对记者表示,金风需升级的在运行直驱永磁机组达3000台以上,加上前几年开发并已投入运行近千台600kW和750kW齿轮箱机组,预计年底前将完成4000多台风机的升级。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总经理杜劲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其目前生产的主流机型为1.65兆瓦,都已具有低电压穿越的功能,当时不具备和现在已经运行的都已交付业主,“因为介入比较晚,所以不多”。
而湘电风能副总经理龙辛则表示,公司正在对2兆瓦的风机做实验,要两个月左右,如果通过试验,就不需要改造。“原则上只是需要做小的整改,但相对来讲,直驱会比较容易,双馈相对难些。”
在风电生产商眼中,改造并非难事,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目前生产的新机型而言,早期生产的兆瓦级以下的机组,升级和改造则有较大困难。
同时,升级的成本也存在争议,市场价格从几十万到几万不等。对此,接受采访的上述几家风电企业对记者表示,不同机型其成本有所区别,但不至于高企几十万的改造价格。
“一台风机的升级成本为1万~2万元人民币,时间上,最快1小时可完成1台机组的升级。”姚雨表示。杜劲松也对记者表示,南车1.65兆瓦风机的升级成本大约在4万~5万元。
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一台2兆瓦的风机价格在700万元左右,折合每千瓦3500元左右。
以此计算,升级的成本不足1%。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只有能自己生产研发风机的厂商,升级费用成本可以控制在这么低的价格,目前市场上还有很多很多需要通过外部供应商来实现升级的整机组装厂和风电场业主,他们的升级价格则相对较高。
“要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排名靠前的风机制造商来提供技术升级方案,还有就是有来自中国台湾和日本的中介商会主动联系升级的服务。”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风机整机生产商正排队对生产的机型进行低电压穿越测试。“目前国内只有国网中国电科院风电并网研究和评价中心可以做该测试,一台机器的测试需要3个月左右,我们排了近半年的队了,还没轮上。”一位不愿具名的风机整机制造商表示。
不仅如此,根据今年起实行的《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同一型号的风电机组只需检测其中的一台,但发电机、变流器、主控制系统、变桨控制系统和叶片等影响并网性能的技术参数发生变化的风电机组视为不同型号,需要重新检测。
“某些时候,业主会在合同里指定零件的类型,同一型号的风电机组就会出现不同的零部件,像更换叶片等,就必须重新检测,这个测试的周期太长了。”上述整机制造商称。
对此,记者致电国网中国电科院风电并网研究和评价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其以不方便透露为由拒绝置评。
与国标即将启动相对应,电监会8月起将启动全国风电安全检查,主要针对风电场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及改造情况和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对当地电网的影响进行排查。
不管是国标的发布,还是电监会的大检查,对于风机生产企业和风场的业主而言,都已走到必须升级的路口。对此记者日前赴多地进行了调查,目前基本各个梯队的整机厂商都已经启动了主流机型的包括低电压穿越在内的多项升级研发和服务,但对于一些兆瓦级以下的机型还亟须破解升级。
国标从严
记者对比终审稿和去年的初稿发现,发生了较大改动。除低电压穿越方面的指标基本未动外,对风机的无功补偿和接入测试项目都提出了更多和更严格的标准,而且对于此前争议的只有接入侧而没有电网侧的标准约束,这次也予以体现。
其中,首次增加了电网的“义务”,明确要求“对于已经取得政府核准的风电场开发项目,电网部门要加快电网建设,保证配套送出工程和风电场项目同步建成投产。”
对风电场接入侧,则主要增加了“风电场并网运行后,有义务依据《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规定的原则,按照调度指令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调峰和备用”,同时,要求风电场并网运行前需完成功率预测系统的安装调试。
对于风电场的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还特别增加了风电场有功功率具有在场内所有运行机组总额定出力的20%到其实际运行点(最大为100%)的范围内连续平滑调节的能力,并利用在此变化区间内的调节能力参与系统有功功率控制的要求。
不仅如此,对于动态无功支撑能力,终审稿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电压跌落,在自电压跌落出现的时刻起,该动态无功电流控制的响应时间不大于80ms,并能持续600ms的时间。而此前的初稿,仅要求电压跌落出现后的30ms内响应,并能持续300ms的时间。
除此,终审稿还增加了风电场运行适应性等要求,同时将风电场接入电网测试改为风电场接入系统测试,并取消了风电场在申请接入电网测试前确保风电场功率预测系统已投入运行的要求。
接入测试项目方面,也从之前的三项提高到了四项,特别提出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在机组型式试验中完成,在风电场接入系统阶段进行基于仿真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验证,同时进行风电场电压、频率适应性测试。
而对于争议较大的低电压穿越的标准是否会再次提高,记者看到标准并未改动测试的标准数值,只是增加了“风电场是否需要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可由电力系统调度部门与风电场协商或通过风电场低电压穿越专题研究确定”。
应该说,增加的上述解释部分为双方争议预留了退路和空间,相对于整体从严的终审稿而言,低电压穿越方面相对“从宽”。
在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国标终审稿整体的从严,对整个风电行业来说是一个向前发展的信号,“相信上半年的风机事故频发,在国标颁布后将有所好转。”
启动升级
相对于国标对低电压穿越方面实现的“从宽”,国家电监会7月侣日发布的《西北区域风电安全状况及监管实践》则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运行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电监会发布的上述报告称,酒泉地区今年以来各风电场已发生电力设备故障35次,其中,电缆头故障造成集电路跳闸21起,保护插件故障造成设备跳闸或开关拒动5起,其他故障9起。以上故障中,引发大规模脱网的事故有4起。
此后,电监会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并认为,已投运风电机组多数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不满足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在电网出现故障导致系统电压降低时容易脱网。
随后,电监会跟进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效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频发的通知》,提出了风电机组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计划。
由此,低电压穿越能力再次成为风机行业各方博弈的焦点。对此,记者日前赴多地进行了风机制造商对低电压穿越升级准备情况的采访调查。
“所谓的升级的主要工作就是个别部分硬件模块的调整,以及控制软件的控制程序和参数进行重新调整设定,使之与国家电网所提出的参数要求相一致。”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对记者表示。
据他介绍,华锐对2009年以后生产的风电机组在硬件设计上已经预留了低电压穿越功率变频器的容量和相关的保护功能,“这些机型具有此功能的功能模块已经存在,可以随时按需要进行低电压穿越等功能升级。”
对于升级的时间安排,华锐方面表示,其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升级是从2010年底开始,预计将于2011年底前全部结束。“甘肃是目前我公司风电项目最多的地区,半年不到我们已经完成了1000台风机的升级。”
同样为整机制造商第一梯队的金风科技,金风科技公共事务总监姚雨对记者表示,金风需升级的在运行直驱永磁机组达3000台以上,加上前几年开发并已投入运行近千台600kW和750kW齿轮箱机组,预计年底前将完成4000多台风机的升级。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总经理杜劲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其目前生产的主流机型为1.65兆瓦,都已具有低电压穿越的功能,当时不具备和现在已经运行的都已交付业主,“因为介入比较晚,所以不多”。
而湘电风能副总经理龙辛则表示,公司正在对2兆瓦的风机做实验,要两个月左右,如果通过试验,就不需要改造。“原则上只是需要做小的整改,但相对来讲,直驱会比较容易,双馈相对难些。”
在风电生产商眼中,改造并非难事,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目前生产的新机型而言,早期生产的兆瓦级以下的机组,升级和改造则有较大困难。
同时,升级的成本也存在争议,市场价格从几十万到几万不等。对此,接受采访的上述几家风电企业对记者表示,不同机型其成本有所区别,但不至于高企几十万的改造价格。
“一台风机的升级成本为1万~2万元人民币,时间上,最快1小时可完成1台机组的升级。”姚雨表示。杜劲松也对记者表示,南车1.65兆瓦风机的升级成本大约在4万~5万元。
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一台2兆瓦的风机价格在700万元左右,折合每千瓦3500元左右。
以此计算,升级的成本不足1%。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只有能自己生产研发风机的厂商,升级费用成本可以控制在这么低的价格,目前市场上还有很多很多需要通过外部供应商来实现升级的整机组装厂和风电场业主,他们的升级价格则相对较高。
“要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排名靠前的风机制造商来提供技术升级方案,还有就是有来自中国台湾和日本的中介商会主动联系升级的服务。”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风机整机生产商正排队对生产的机型进行低电压穿越测试。“目前国内只有国网中国电科院风电并网研究和评价中心可以做该测试,一台机器的测试需要3个月左右,我们排了近半年的队了,还没轮上。”一位不愿具名的风机整机制造商表示。
不仅如此,根据今年起实行的《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同一型号的风电机组只需检测其中的一台,但发电机、变流器、主控制系统、变桨控制系统和叶片等影响并网性能的技术参数发生变化的风电机组视为不同型号,需要重新检测。
“某些时候,业主会在合同里指定零件的类型,同一型号的风电机组就会出现不同的零部件,像更换叶片等,就必须重新检测,这个测试的周期太长了。”上述整机制造商称。
对此,记者致电国网中国电科院风电并网研究和评价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其以不方便透露为由拒绝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