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窗

来源 :城色in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飘窗”应该是个舶来语汇。
  虽然一句话就可以把它解释得很清晰:为房间采光和美化造型而设置的突出外墙的窗。
  只是,在我们古老的建筑文化中,它并没有太显著的位置。虽然,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框架设计,使窗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成为建筑的审美中心。我们的古典建筑里,最早的直棂窗在汉代便已存在,历经各个朝代的改造与发展,宋朝开关窗、格子窗,明朝槛窗,清代支摘窗等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印记。窗子的传统构造十分考究,窗棂上雕刻有线槽和各种花纹,构成种类繁多的优美图案,比如仙桃葫芦、福寿延年、石榴蝙蝠、扇状瓶形等等,极富装饰趣味,然而更多的审美趣味已然喧宾夺主地抢夺了窗户的采光功能。


  窗棂,成为形式大于内容的重要存在,本身便成就了各种传说。比如在古典名诗中就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历史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地名也好,村落也好,胡同街道也好,房屋建筑也好,往往浓缩了祖祖辈辈的情感与经历。可惜后来,现代都市的废与立,使很多美好都不复存在。古老建筑多被拆除,高楼密集,窗外难见蓝天绿地,就连阳光照射也显得格外珍贵。窗子的造型似乎千篇一律,窗棂文化已然消缺。
  还好,还好有飘窗。
  飘窗,从名字不难看出,就是飘出的窗子。一般的飘窗可以呈矩形或梯形,从室内向室外凸起。飘窗的三面都装有玻璃,窗台的高度比起一般的窗户要低。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进行大面积的玻璃采光,又保留了宽敞的窗台,使得室内空间在视觉上得以延伸。
  当然,这样的定义很生硬,其实,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飘窗是温柔而生动的。
  中学时读琼瑶的《一帘幽梦》,十六岁的我为紫菱那锁住秘密的珠帘着迷。印象中,那是第一次因为一扇不一样的窗户,而想要看得见不同风景的生活。
  后来这个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我总是在播出的时候坐在电视机前,不是期待那个峰回路转的爱情故事,而是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有间这样的房子,大大的飘窗,悬挂着珠帘,承载忧伤与甜蜜,幻想和梦。


  大学时代,学校的图书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蒙尘后一如陈皮质感的混凝土外墙,木窗框有不同颜色斑驳的油漆,而且大都是整齐对称的方格子,比起现在的塑钢门窗,铁质镂空的窗栏显得典雅精致,特别是很多门把都是铜质的,楼梯也是现在少有的水磨石。更加让人留恋的,是拐角处大大的落地窗台,想象在无人的午夜,开一盏暗灯,影子落在墙壁上,厚厚的玻璃隐约透露着心绪,不用播放黑胶唱片,浪漫气息已然扑面,仿似张爱玲笔下等爱的少女。那个时候总期待着图书馆没人的时候能够脱了鞋子登上窗台,在那里蜷缩成傲慢的蜗牛,即便全世界天翻地覆,我也有自己的城堡和依赖。那个时候就想,以后要住在一个拥有大大的落地窗台的房子里。
  纯真的十几年前的我其实并未真正以家的身份去考虑老房子生活是如何一回事。以至于在乌鲁木齐支教的时候,自己挑选了学校里最老的洋房改造成的研究生公寓。住进去的时候,水管快爆裂了,危险的旧电线遍布,还有满是裂纹的天花板。唯独,那座旧楼有一个旋转的楼梯,每每拐弯的地方都会有一处接近两米高一米半宽的飘窗,窗台居然是木质的,枣红色的油漆几近脱落,但却没有一点损坏。
  后来,几次三番搬家,离开了只有窗户和阳台的房子,住进了动辄二十几层的高楼。父亲总说,这样的房子住着让人悬心,不接地气。虽然有了电梯,但这种方便的代价是把自己“束之高阁”,后来父亲选择了一处高层顶楼的复式,多花了三分之一的价钱,为的是有一个能够看到天色的空中花园。他的梦想是在下着雨的夏日傍晚,一边喝着绿茶,一边看着种植的植物接受雨水的洗礼。只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总也赶不上夏天傍晚的雨,所以父亲只能像个失落的小孩,在狂风大作或者暴雨瓢泼的时候站在飘窗前,看楼下那些细小如蚂蚁的人和物。此时他总会自言自语着,多亏有了飘窗,不然真是憋闷。
  再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和丈夫挑选房子的时候一眼便看中了卧室里大大的飘窗。这样的设计真是妙,有阳台的空间又兼顾窗户的采光与透气。舍不得悬挂窗帘,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珠串,也放弃了少女时代的“一帘幽梦”。对于飘窗的喜爱让我和丈夫开始了一年四季的设计与享用。


  春天,铺一张厚厚软软的棉毯,颜色是暖暖的红色或者浓浓的棕色,然后,靠着窗户的位置摆满了自己手做的靠垫,靠垫上有用十字绣绣上的各种花色,还有一些细碎精巧的拼布图案。而最让人欢喜的,是在一个小小的角落,有个并不高但可以放三四盆墨水盒大小的多肉植物的架子。天气冷的时候,是多肉们最茁壮的时候,而春天的太阳正好可以改善它们的形状和颜色,珍藏了一个冬天的生石花、冬云罗密欧、黑夜和碧环小兔子都生灵活现地绽开着。偶尔,也会有我不太擅长打理的山地玫瑰出现在春天的飘窗,那里是我的小花园,虽然,所有的花都盛开在我的心里。春日的太阳一天暖过一天,冲一杯咖啡,随便拿一本好书,躺在飘窗里,倚靠着松软的垫子,楼下悬空着的世界,仿若在摇篮里一般。
  夏天,撤掉厚厚软软的棉毯,露出光洁的大理石台面。丈夫喜欢把浅色的麻质衣物摆在上面,一天下来,浓浓的日光味道渗透进纹理,可以温暖他的皮肤。下雨的时候,在卧室里播一张古典音乐的CD,站在飘窗前听着音乐,看着雨水斜斜地织起一面水帘,感觉内心无比深邃地自由。偶尔,我也会在夏天的飘窗上放一盆清水,里面养几条小得不能再小的锦鲤,可惜盆子太浅,没有办法种睡莲,而那里,也只不过是鱼儿来度假的地方,它们最终的居所,还是坊间的泉水里。
  秋天,飘窗变成了小花园。我和丈夫的生日,还有我们的各种纪念日,不知怎么,都聚在了秋天。于是鲜花汇聚,生日的时候,丈夫送我的黄玫瑰,结婚纪念日时的粉玫瑰,还有天高云阔的日子去花市买来的乒乓菊、白百合、花毛茛、洋桔梗……伴随着那些过了一夏,长得格外新鲜的绿色植物们。我把平日里收藏的各种瓶瓶罐罐里都插上鲜花,或者栽上水培的植物。一个飘窗被摆放得满满的,花束的下面,还会散落一些出游时拾回的小石子添些趣味。我很自豪地认为我们家的飘窗在秋天是整楼最美的,也是我一年四季最花心思的。丈夫曾问我,为什么选在秋天把飘窗收拾如这般。我想,春天处处都是花园,夏天的阳光烈得又让人晕眩,又或许,是我从心底惧怕寒冷的到来,才如此盛装试图挽留这灿烂的最后一季。
  冬天的飘窗是暖暖的。家里有一个用了许久的香薰炉,年岁久远到已然忘记它从何处得来,颜色和款式都很一般。只是,在天气冷的时候,盛上清水,滴两滴精油,然后点上一个暖融融的小蜡烛。所有香薰炉的可爱都在于那顽皮而温暖的烛火吧。将百叶窗放下,只看到隐隐绰绰的黄色,闻到甜甜的味道。闭上眼睛,躺在柔软的大床上,被蓬松的棉被包裹着。枕着丈夫的手臂,或者独自读一本悬疑小说,感觉都是极好的。特别是下着雪的夜晚,一切很静谧,一切很惬意。
  身边的朋友无一不喜欢房子里有这样的飘窗。个个都花尽了心思学着装扮和享受。当然,如同收获之前必先耕耘的道理,我们的飘窗,指引着我们看见不同的风景,享受不一样的美妙生活,在逐渐流逝的青葱岁月中寻找梦开始的地方。
  我想,每一个飘窗能够承载的,是现代都市里的我们,寂寞而缤纷的生活,还有那颗欣赏美景的心。

其他文献
每一个如花似玉的年华,总会有无数少女憧憬着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礼,不用太隆重,只要看着身边的那个人,内心喜悦平和便足矣。曾向往过有着黏黏海风气息的海边婚礼,纯洁的白纱,神圣的牧师,漫天飘洒的玫瑰花,还有海浪沾湿裸露的脚丫,希望自己是那个温婉的新娘,可以笑得一脸幸福。  有一天,不期然遇见了一场别人的婚礼,竟转变了自己的喜好。大红花轿、大红双喜、龙凤呈祥的信物、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穿“凤冠霞帔”,拜天
期刊
传统婚俗,仪式繁琐,如“三书六礼”,后虽不断简化,也很难坚持至今,多始于传统,终于传统,兴于传统,亡于传统,统是统过,没能传下来。  回门是个例外。  回门就是新婚后新媳妇第一次回娘家。风吹着杨柳哗啦啦,小河流水哗啦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胖娃娃自然生不出来,跟着一起去的,是胖娃娃未来的爸爸。  回门最早来自于反马礼。“反”是通假字,通“返”,反马等于返马,其实就是还马。为什么要还马呢?因为新
期刊
江南的弄堂是温情的,似一个家庭主妇穿着棉布碎花睡衣,蓬松着马尾做家务的感觉,有一股丝丝入扣的肌肤之亲。它有着触手的阴凉和暖煦,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一砖一瓦,墙角的一株野草一星半点野花,都留着些窃窃私语。  弄堂里每日都藏着免不了要说的家常话。窗台、屋檐、一件衣衫、一只小猫小狗,永远是一副要钻进人心里去的样子。江南弄堂里的人情味有点像是从日常生计的间隙中进出的,墙缝里开出黄花的草丛,是稍不留意
期刊
胎骨厚重,器内外施釉,微微泛青。敞口,束颈,溜肩,鼓腹,卧足,底足打磨光滑,底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款。颈口青花如意纹、肩绘暗八仙【1】,腹部主题为八仙过海,头顶青云红日,船行碧波之上,白釉地粉彩饰人物楼阁纹图案。卧足处为蕉叶纹。图案喜庆,器型规整,制作精细,一看便让人爱不释手。  漂洋过海,荣归故里  这是只青花粉彩【2】的天球瓶,由吕林先生从英国的竞拍会上竞得,并漂洋过海将它带回。高50厘米,
期刊
结婚这件事,自古都是需要成本的。古人结婚讲究“三书六礼”,看起来是程序,其实,还是成本。  “三书六礼”主要就是“六礼”。“三书”相当于附带的文字证明,是“六礼”过程中必须的聘书、礼书和迎书。在“六礼”的六个程序中,捎带着就办了。“六礼”具体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把大象放冰箱里也就分三步,乘以二,才能把女人娶回家。  没有纳采问名的婚姻等于耍流氓  纳采等于求婚,“六礼”中第一
期刊
春日厨房  暑夏的厨房不堪炎热,连吃饭都马虎了。  如今立秋已过,天气便凉爽起来,终于能让人安稳地坐在饭桌前吃顿早餐了。但比起秋天,我还是喜欢春日多一些。特别是春到浓时,天亮起愈早。阳光打在窗帘上,又照在床头,总以为是自然醒。睡意不及过冬,时常早早就起床准备早餐。  南方人多口味清淡,我亦不例外。最中意的早餐不过是清粥咸菜,或再多些海鱼片。这海鱼片是春令从家乡小镇带来的,原是压扁晒干的鱼肉,食用前
期刊
趁着年轻,上路吧。那首《蓝莲花》就写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我是在喝多的情况见到邹先生的。但却又是在一个天晴的日子里和邹先生认识的。  那天晚上喝了点小酒,正晕乎乎时,微信上一个朋友说,快来,大石桥有吉他弹唱。跑过去一看,和以往的弹唱完全是不一样,没有摆放的琴盒子只有他的低吟浅唱。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钱放哪?”  “不收钱,随意。”  几天后束河大晴天,也是大石桥偶遇
期刊
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大抵前世是秦淮金陵的艺伎,满腹都灌了相思的毒酒,故此生未了,对江南总有斩不断的牵牵绊绊,我称这种为江南情结。  我对周遭的人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七下江南。  我对你说,我想要去乌镇,和你一起。  我时时在想,那里会是怎样的光景。  青衫布衣,在长长的廊坊上飘摇。黄昏巷口里的斜阳,喑哑温柔,是你不愿公之于众的偶尔柔软,而我得幸消受过。我们在西沉霞光里一起去听
期刊
芣苢之名,是从先秦流传下来的,字形朴拙,音韵婉转。《诗经·周南》中写:“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从前不懂其中的意蕴,以为古人只是重复凑字,实在是恼人。后来年岁渐长,忽然开悟,原来这便是自然的味道。田野中,风和日丽。素衣女子们把衣襟卷扎作兜,一边采摘芣苢,一边以歌诗相互唱和。  重章叠韵间,一张一弛
期刊
差不多是落日的最后几缕昏黄,落在书页上那句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就像斗鱼。  属于我的第一条斗鱼,是在那个冷热不聚焦的九月份。从家回了成都,他送我一尾白色的半月斗鱼。他说我像它,平常时候不动声色,尾巴盛开的时候犹如白玫瑰。  于是我把它当自己的分身在养。  为了这一尾鱼,又在这本就不是很宽敞的租房里添置了一个大鱼缸。将它放在客厅正好能看到日落的地方。每天挥着笔看着日出的时候,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