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则是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发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表达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具有利用材料及过去经验的重新组合材料,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作品的能力,但由于受其年龄特征的制约,创新表现主要是低层次、低水平的,但这却是其它较高层次创新表现的基础,高层的创新就是由此逐步发展而成的。我们坚信,每个正常的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所以,我们给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新的定位是:只要有一点新建议、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只要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自己来说确实是新发现,这就是创新,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样,可充分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引发幼儿的创造动机,点拨幼儿的创新困惑,以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创新动机
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可引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动机。
(一)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必要条件”。幼儿年龄小,在情感上对老师会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使教师与幼儿之间、与美术创造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幼儿的心理轻松愉快,创造的动机就会不断闪现。如在大班《看,我听到的……》 美术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听一段“喜洋洋”的音乐,并让幼儿一边听,一边感觉:在音乐声里,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轻快的音乐,亲切的话语,幼儿在这浓浓的氛围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我好象看到了人们在快乐的舞蹈”;“我好象看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在开联欢会 …… ”,幼儿的创新动机被激发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画面也是丰富多彩的。
(二)创设开放式的物质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还注意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物质环境。如在美术区角,除了为幼儿提供各种笔、纸、颜料外,我们还和幼儿一起收集了一些废旧材料(贝壳、螃蟹壳、各种瓶子、布、树叶、旧图书、蛋糕盒钮扣等等)放在区角里供幼儿去探索、去操作,把他们在园里园外,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这块园地得到充分展示;在幼儿园的整体设计中,教室内外的布置与装饰,特别是墙壁的美化等方面,我们都注意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在每次的集体美术活动中,我们也会考虑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方便幼儿的自由取放等。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材料,保证他们有自由活动、自由操作的条件,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动机。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
根据我们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家庭是影响孩子美术创新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家庭中注重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如为幼儿准备一些美术工具等,幼儿的美术兴趣就更浓。我们通过开展“父(母)子同画”、“新春画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遨游多姿多彩的绘画世界,激发孩子绘画的热情,帮助孩子把绘画当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家长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
二、丰富感性认识,挖掘创新潜能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尽可能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幼儿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进而指导他们用笔画出这些形象。就这样,渐渐在孩子脑海中加深了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例如,对于秋天,幼儿一般联想的只是“天气渐渐冷了”、“树叶变黄了”。如果平时不注意引导幼儿贮存“秋景”感观材料,一下子想让孩子们画出多姿多彩的秋天,实在是太难了,因此,在辅导“秋天”绘画时,首先带领孩子到户外观察、写生,然后指导他们结合树叶、天气、穿衣、秋作物等特色,画出秋天特色的主题画,这样,幼儿既不感到陌生,画面又丰富生动,有的将落到河里的树叶,画成小鱼的小伞,有的还画成蚂蚁摆渡小船等等。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三、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激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美术活动过程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幼儿美术活动的活力在于不断地求新求异的创新。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扼杀了幼儿的创新,使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而美术创新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为此,在绘画、泥工、玩具制作中,我注意在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自我创造。如在画《捉迷藏》时,有的小朋友在人的身上画了翅膀,飞到树丛中藏了起来;有的小朋友画了从门后露出来又细又长的手脚,却不见身体;有的只画了头,没有身子,然后画上土和草,表明身体在地下。从成人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荒诞可笑,但它们确实神气活现,趣味盎然。在他们的画笔下,不仅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又构画出许多传奇色彩形象,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激情,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四、赞赏美术作品,体验成功喜悦
“赞赏”是一种蕴含理解的教育行为,它源自于艺术创作教育。它的艺术在于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创新意图和创新成果,对他们的创新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它能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强烈而持久的创新欲望。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方式方法,赞赏幼儿的每一个创意,鼓励幼儿获得的成功和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老师对幼儿抱有殷切希望时,幼儿会不知不觉的变好;当老师对幼儿失去信心时,幼儿也往往会越变越坏。如果老师对幼儿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幼儿自己也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反之,会增强幼儿的绘画热情,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例如,在评价“海底世界”绘画作品时,我看到了一张看上去很糟糕的作业,上面画满了各种颜色的线条,小朋友们都看不懂。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说:这张画和别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用了很多种颜色来画海水,他真了不起,说完,我带头鼓掌,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教师的及时引导防止了一颗幼嫩的心受到伤害。因此,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幼儿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
幼儿的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在评价的过程中,幼儿在短时间内对别人的作品进行概括性的评价,表现出思维的灵敏迅速,畅通无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幼儿的美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创新个性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信心增强了,在每次的创作中,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致力于创新教育实践研究,才能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教育,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一、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创新动机
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可引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动机。
(一)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必要条件”。幼儿年龄小,在情感上对老师会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使教师与幼儿之间、与美术创造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幼儿的心理轻松愉快,创造的动机就会不断闪现。如在大班《看,我听到的……》 美术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听一段“喜洋洋”的音乐,并让幼儿一边听,一边感觉:在音乐声里,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轻快的音乐,亲切的话语,幼儿在这浓浓的氛围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我好象看到了人们在快乐的舞蹈”;“我好象看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在开联欢会 …… ”,幼儿的创新动机被激发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画面也是丰富多彩的。
(二)创设开放式的物质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还注意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物质环境。如在美术区角,除了为幼儿提供各种笔、纸、颜料外,我们还和幼儿一起收集了一些废旧材料(贝壳、螃蟹壳、各种瓶子、布、树叶、旧图书、蛋糕盒钮扣等等)放在区角里供幼儿去探索、去操作,把他们在园里园外,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这块园地得到充分展示;在幼儿园的整体设计中,教室内外的布置与装饰,特别是墙壁的美化等方面,我们都注意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在每次的集体美术活动中,我们也会考虑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方便幼儿的自由取放等。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材料,保证他们有自由活动、自由操作的条件,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动机。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
根据我们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家庭是影响孩子美术创新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家庭中注重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如为幼儿准备一些美术工具等,幼儿的美术兴趣就更浓。我们通过开展“父(母)子同画”、“新春画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遨游多姿多彩的绘画世界,激发孩子绘画的热情,帮助孩子把绘画当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家长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
二、丰富感性认识,挖掘创新潜能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尽可能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幼儿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进而指导他们用笔画出这些形象。就这样,渐渐在孩子脑海中加深了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例如,对于秋天,幼儿一般联想的只是“天气渐渐冷了”、“树叶变黄了”。如果平时不注意引导幼儿贮存“秋景”感观材料,一下子想让孩子们画出多姿多彩的秋天,实在是太难了,因此,在辅导“秋天”绘画时,首先带领孩子到户外观察、写生,然后指导他们结合树叶、天气、穿衣、秋作物等特色,画出秋天特色的主题画,这样,幼儿既不感到陌生,画面又丰富生动,有的将落到河里的树叶,画成小鱼的小伞,有的还画成蚂蚁摆渡小船等等。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三、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激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美术活动过程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幼儿美术活动的活力在于不断地求新求异的创新。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扼杀了幼儿的创新,使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而美术创新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为此,在绘画、泥工、玩具制作中,我注意在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自我创造。如在画《捉迷藏》时,有的小朋友在人的身上画了翅膀,飞到树丛中藏了起来;有的小朋友画了从门后露出来又细又长的手脚,却不见身体;有的只画了头,没有身子,然后画上土和草,表明身体在地下。从成人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荒诞可笑,但它们确实神气活现,趣味盎然。在他们的画笔下,不仅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又构画出许多传奇色彩形象,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激情,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四、赞赏美术作品,体验成功喜悦
“赞赏”是一种蕴含理解的教育行为,它源自于艺术创作教育。它的艺术在于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创新意图和创新成果,对他们的创新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它能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强烈而持久的创新欲望。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方式方法,赞赏幼儿的每一个创意,鼓励幼儿获得的成功和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老师对幼儿抱有殷切希望时,幼儿会不知不觉的变好;当老师对幼儿失去信心时,幼儿也往往会越变越坏。如果老师对幼儿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幼儿自己也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反之,会增强幼儿的绘画热情,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例如,在评价“海底世界”绘画作品时,我看到了一张看上去很糟糕的作业,上面画满了各种颜色的线条,小朋友们都看不懂。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说:这张画和别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用了很多种颜色来画海水,他真了不起,说完,我带头鼓掌,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教师的及时引导防止了一颗幼嫩的心受到伤害。因此,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幼儿对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
幼儿的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在评价的过程中,幼儿在短时间内对别人的作品进行概括性的评价,表现出思维的灵敏迅速,畅通无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幼儿的美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创新个性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信心增强了,在每次的创作中,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致力于创新教育实践研究,才能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教育,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