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0405010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化和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现有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老龄化严重,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先从理上简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接着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数据,实证分析老龄化和文化程度对农业生产要素及规模化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不利于农业机械的采用和规模化经营,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机械采用和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最后,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农业仍然是“四化协同”中的短板。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的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左右,依靠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由之路。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有些地方甚至已出现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2007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50岁及以上人口占农业劳动力比重达32.5%,与国际相比,我国城镇化率还比较低,还会有许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现有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老龄化趋势明显,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为确保农业生产后继有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从2012年开始在各个省份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试点工作,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
  一、文献简述
  朱启臻认为,新型职业农民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成为市场主体;二是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且后继有人;三是有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农民作为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职业农民能够完全进入市场,尽最大的可能促使收入的最大化。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将是农业企业主、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人、热衷并投身于农业生产服务的涉农院校学生等各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的人。李水山介绍了韩国培育职业农民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张雅光介绍了法国的职业农民培养及对我国的启示,李国祥介绍了美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经验,指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陈池波等认为农村新生代、农村种田能手、承包大户及返乡农民工都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力量。吕莉敏认为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善经营,具备市场意识,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和介绍国外培养职业农民的经验,这对于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证分析文章很少。因此本文拟采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长靠科技、靠高素质劳动力,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形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农业生产要素做出相应的改变,农业劳动力的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农民回归职业身份的必然要求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民更多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由于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距,许多农民被排斥在城市体制之外,难以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让务农成为一种职业,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是遵循市场机制,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享受改革福利。
  (三)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然选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且能迅速做出反应。现代农业要求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科学种植,大力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经营方法。已经存在的农业合作组织存在管理不善、经营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培育才能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应当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真正使农民富起来。
  (四)“互联网+”模式下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节省成本,提高农业收益。规模化生产、科学经营管理、等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但目前我国农村的互联网基础相当薄弱,懂互联网的人很少,因此必须培养懂互联网的农民,他们的发展壮大将会为农村的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指标体系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因其懂得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必须采用机械,高产意味着农药化肥及薄膜等的合理利用。发展现代农业,还需要引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以农业机械、农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土地规模经营来表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程度,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受教育程度反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分析二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都公布了农用化肥、农药、薄膜及农村人口文化程度的数据,但农民流动性太大,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不能很好代表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只有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才能反映真实的劳动从业者的文化状况;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涉及到全国范围的农业机械采用情况、老龄劳动力数及农业人口的文化程度情况;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选自《2007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农业卷)》,具体指标如表1。
  农业劳动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农业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像二三产业那样用大量的机器替代劳动力。农业现代化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较高的文化水平,但目前农村老龄化趋势明显,2010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6.84%,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高,为消除异方差影响对上述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二)研究假设
  农村老年劳动力除务农外一般不容易寻找到其他工作,他们倾向于自己耕种而不采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对操作者具有一定的技能要求,老年劳动力由于自身原因会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本文假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机械采用具有负向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直接从事农业耕作的机会成本比较高,在农业生产中可能倾向于采用节省时间和体能的农业机械。本文假设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业机械采用有正向作用。农用塑料薄膜作为设施农业重要的投入要素,代表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预计文化程度越高的农业劳动力可能会更多地采用,农用塑料薄膜需要较多的劳动投入,劳动力老龄化可能不利于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因此农业劳动力素质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正向作用,但是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存在较大污染,因此老龄化和文化程度对化肥和农药投入量的影响事先不清楚。土地规模化经营意味着规模经济,也意味着较大的风险,需要的综合素质越高。本文预测年龄对土地经营规模具有负向影响,文化程度对土地经营规模有正向影响。
  (三)计量模型
  本文用200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普查的数据及《2007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截面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釆用及土地经营规模情况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具体形式为:
  Yi=β0+βiNL+βjWH+εi
  其中,Yi=(JG,JB,JS,LNNY,LNHF,LNBM,LNRJMJ),NL表示50岁及以上农业人口的占比,WH表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εi是误差项,β0是常数项,βI和βJ分别表示NL和WH的估计系数,本文使用Eviews7.0进行估计。
  四、实证结论
  多元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及统计检验如表2。
  括号内为自变量对应系数的t值,*表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下统计检验显著。从表2可知,50岁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机耕比重将下降0.76个百分点,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不显著,这可能与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有关,距离现在间隔太久,代表性较差,长期看来年龄越大越不利于机耕;初中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机耕比重将上升1.69个百分点,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采用机械耕种,这种正向影响是显著的。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机播比重具有负向影响,是显著的。农业劳动力中50岁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机播比重将下降1.51个百分点;文化程度对机播比重具有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机播比重将上升1.62个百分点。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采用机械收获未表现出负向影响,这可能与我国在机械收获方面的跨区域作业已得到了较好发展有关;文化程度对采用机械收割具有正向影响,且显著,每当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机收比重将上升1.31个百分点,文化程度越高,机械收割的可能性就越大。
  年龄对化肥的使用表现出微弱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对农用化肥表现出微弱且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初中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农用化肥使用的对数将下降0.02个百分点,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越高,农用化肥使用的可能性就越小。近年我国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物超标,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年龄越大可能更关注农作物的产量而较多使用化肥,文化程度越高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关注就越多,倾向于使用较少的化肥和农药。
  老龄化对农用薄膜的影响是正向的,受教育程度对薄膜的使用具有负向影响,这与预测不一致,可能原因在于数据年代太久,代表性较差。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耕地经营规模具有负向影响,且是显著的,农业人口中50岁及以上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土地经营规模的对数将会减少0.11个百分点。耕地规模与文化程度表现正相关,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经营规模的对数将会增加0.03个百分点。
  从表2还可知,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生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敏锐的觉察到市场的需求,并且依据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生产调整,利用现代化的栽种技术生产生态安全的绿色农产品,这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不仅要保障粮食产量安全,还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五、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明确培育对象。
  (一)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
  一是种养大户。胡小平等认为农村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的专业大户,从业方向固定,不会轻易放弃已经购置的大量固定资产改行从事其它行业。目前许多专业大户在生产过程中不具备现代的经营理念,但他们有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和要求,他们应该成为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主要来源。二是回乡创业农民。这部分人从事过农业生产,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物质、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为他们从事农业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以农村青壮年为主,有较强的接受学习能力,他们的返乡将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对家庭农产的扶持力度,家庭农场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这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契机,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发展一批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特征的家庭农场,而不是简单的把家庭农场理解为休闲观光的场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型职业农民发育的“蓄水池”。应加强对新型经营组织发展的有效合理的引导,使其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四是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及农业院校毕业生。应当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吸引广大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农业院校毕业生一般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接受过系统的农业知识学习,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政府应当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不应该忽视这部分人。五是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社会力量。引导工商资本合理进入农业领域,陈锡文表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主要应在三个领域:第一是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环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第二是闲置的、农村集体和农民没有能力开发的土地,让公司企业去开发;第三是农民干不了的事,发展现代化的种养业,让公司企业来做。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及政策的倾斜,农业发展将会迎来新的契机,未来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转投农业领域,必须运用好这部分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借鉴国际经验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深化农业教育改革,国家可设立专门财政资助项目,在农村选拔一批年轻并具备一定素质条件的农民进入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接受高等教育或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把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关。现代农业是高产优质的农业,应当重视农民培训的质量,发达国家制定了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可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定的启示,虽然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我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但不能不注重培育质量,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能急迫。三是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国家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充分兼顾新型职业农民,很多农民有扩大经营的计划,但由于资金不足,贷款渠道不畅而停止了行动。国家应当完善金融支农政策,设立农业专项贷款等。
  (三)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培育模式
  一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区娱乐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只有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年轻有文化的人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当农业生产具备了较高的收益,农村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城乡差距缩小时,才有可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年轻化。二是合理有序推进农地流转。现代农业生产意味着规模效益,经营的土地越多,作为经营者才有可能从中获利,也才会吸引更多潜在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到农业生产中来。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扩大经营规模有利于获取更多收益,合理有序的农地流转可以有助于规模化经营的开展,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农业。赵正洲、马超等均把国外较典型的农民培育模式概括为北美模式、西欧模式和东亚模式三类。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有政府工程模式、院校培育模式、远程教育模式、合作组织模式和推行服务模式。与世界典型的农民培育模式相比,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现出零乱、微小、层次较低和不够系统和完善的特点。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政策设计、运行机制、实际操作层面进行有效地管理与整合,培育出真正服务于农业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启臻,闻静超.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农业工程,2012(03).
  [2]瞿长福.新型职业农民会是哪些人[N].经济日报,2012-04-05.
  [3]李水山,何静.新时期韩国农民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
  [4]张雅光.法国农民培训与证书制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3).
  [5]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05).
  [6]陈池波,韩占兵.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
  [7]吕莉敏.基于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
  [8]许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
  [9]胡小平,李伟.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03).
  [10]蔡云凤,闰志利.中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4(03).
  [11]李水山,何静.2005.新时期韩国农民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19).
  [12]李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04).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以我国294位职业经理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层次回归分析,不仅探讨了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还探讨了社会支持在工作家庭冲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经理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社会支持在工作家庭冲突影响职业经理人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工作家庭冲突;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荼油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营造高产油荼林,成为林业企业和林区林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产油茶;夏季保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民面对环境污染的现实压力和面对食品污染的担心,人民对饮食的重要来源物食用油越来越重视,食用油荼油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首选。营造高产油荼林,成为林业企业和林区林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
期刊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信息管理不断升级的今天,出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大出版社”)成立已有30余年,主要经营国家开放大学教材教辅的出版,近年来也在尝试开拓社会图书的出版业务。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要想在业务上更上一层楼,优化业务流程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水平就要跟得上,业绩考核就要跟得上,成本控制就要更加细化,单书成本核算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也迫在眉
期刊
我国在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虽然人口老龄化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但也带来了众多社会问题,再加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未富先老”更是带来了巨大挑战。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重大。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保证,对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针对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安全的影响,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
期刊
摘要:设备报废的标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从资产价值方面来说,只要设备资产提足折旧,就可以报废,一种是从资产使用角度来说,由于长期使用中的有形磨损,不能修复继续使用;由于技术改进的无形磨损,必须以新的、更先进的固定资产替换原有固定资产。但是有形磨损、技术改进等可以通过设备的改造、维修来达到设备的使用价值的继续实现。尤其是煤矿用的价值较大、维修成本较高大型主采设备,在投入使用到报废期的资产的维修成本到底
期刊
摘要: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转型也进入了新的时期,职业教育不能单独依靠学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成为行业企业的优秀人才,更应首先培育其为人,笔者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思考,希望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好
期刊
摘要:围绕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改革中心工作抓党建,把中心工作的重点、难点、需求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拓展党建工作内涵,发挥党组织优势,体现党组织的价值,通过围绕中心抓党建,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工作,把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成经济建设优势,从而实现了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党建;经济建设;企业  一、围绕中心抓党建,要抓好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围绕以生产经营和改革发
期刊
摘要:文章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人口合理流动的总体要求,指出加快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现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提出江苏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江苏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
期刊
摘要:文章以中小城市泰州市为例,通过商品住宅价格指数模型计算全国和泰州市的商品住宅价格泡沫指数,认为中小城市商品住宅市场因人口因素导致商品住宅需求数量受限,且商品住宅价格弹性有递增趋势,导致无政策干预下泡沫指数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中小城市;商品住宅;泡沫指数  一、引言  2014年,全国商品住宅市场哀声一片。诸如“泡沫”、“救市”、“崩盘”等字眼频繁见诸报端。2015年,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楼市
期刊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已成为一种有效公共政策工具,各省市也逐步开展了多样化的生态补偿实践。文章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秦皇岛生态补偿的初步实践,创新性把旅游者纳入生态补偿中,构建了旅游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模型,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旨在对我国旅游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旅游者;政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