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出问题
人所共知,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将决定下个世纪我国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幼儿环保意识的增强又会进一步促进当代成人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这对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处于他律的阶段,很多时候他们的是非观念来源于家长、幼儿教师,学前儿童的言行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探究试图通过对学前儿童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探究来了解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现状与成因,探求幼儿对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环保的概述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三、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现状
第一,幼儿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不容乐观。
幼儿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幼儿社会经验较少,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因此是非观念不明确,幼儿不知道哪些行为是环保行为,哪些不是。二是有部分幼儿知道某种行为是环保行为,是可取的,但就是不愿意去做。三是有些幼儿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各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就更谈不上会有稳定的环保行为了。
第二,幼儿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情况有待加强。
废旧物资即陈旧(闲置)的东西,或废弃的,可以作为再生资源的可回收利用性。例如,幼儿对各种废旧包装袋的处理方式会有以下几种情况。绝大多数幼儿采取扔在垃圾桶里,随手扔掉和偷偷扔在隐蔽处均较少,但只有少数的幼儿能够利用废旧包装袋制作玩具。可以说,幼儿对于最基本的环保意识是有的,但是对于这些隐性的资源的再生和再利用等认识还需要加强。
(二)导致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薄弱的因素
1.幼儿年龄阶段特点
幼儿的基本特点是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好奇多问,活泼好动。幼儿心理具有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从幼儿思维特点来看,环保这个概念对于幼儿来说太抽象了。环保教育很容易成了一种口号教育。知识的深远、题材的脱离生活和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中的矫揉造作,使幼儿的“知”和“行”明显脱节。
2.幼儿园没有提供相关的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温馨的、合乎幼儿年龄特征的环境,会使幼儿愉悦地置身于健康的环境之中,受到环境的良好影响和熏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样需要通过环境进行渗透教育。但是,目前在幼儿园中,与环保有关的环境内容相对较少。
3.选择的教学内容存在偏差
由于许多幼儿园缺乏一套系统的环保教育目标,造成了有些老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没有仔细考虑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结果造成很多知识的深度超过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环保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奠定幼儿世界观、自然观的基础,重在对幼儿情感的萌发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和把握。因此只为了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不考虑教学效果的做法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教师的素质不高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教育者的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导致教师自身对环境保护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够,幼儿就难以从教师身上获取正确的环保观念了。而且有的教师把环保教育与其它活动割裂开来,重视在一次或几次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往往忽视其整体性和持续性,这样的教育效果对幼儿的影响是不深刻的。
5.家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工作,对于由家长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认可较低。生活的一点一滴都会对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一些家长环保意识很薄弱,觉得诸如随地扔纸屑、践踏草坪等行为都是小事,不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些都会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四、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策略
第一,统一思想,健全完善环保教育工作机制。
第二,建立完整、科学的环保教育课程,开展各项活动。
一是确立目标,建立课程。
二是抓住机会,随机生成环境教育内容。
三是利用环保节日,开展各类活动。
四是在一日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五是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第三,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 ,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
一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情感为出发点创设环境。
二是具体真实的体验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是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环保教育。
四是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五是有效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环保教育活动。
第四,提高教师的环保素质,为实施环境教育奠定基础。
一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树立榜样、共同参与。
第五,家园互动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孩子来到人间以后,最早接触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如此家庭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幼儿从小感受、体验和发现这种依存关系,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家园互动式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增进会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产生了良性的教育功能,营造出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带动一个社区的环境教育氛围。
人所共知,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将决定下个世纪我国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幼儿环保意识的增强又会进一步促进当代成人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这对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处于他律的阶段,很多时候他们的是非观念来源于家长、幼儿教师,学前儿童的言行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探究试图通过对学前儿童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探究来了解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现状与成因,探求幼儿对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环保的概述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三、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现状
第一,幼儿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不容乐观。
幼儿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幼儿社会经验较少,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因此是非观念不明确,幼儿不知道哪些行为是环保行为,哪些不是。二是有部分幼儿知道某种行为是环保行为,是可取的,但就是不愿意去做。三是有些幼儿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各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就更谈不上会有稳定的环保行为了。
第二,幼儿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情况有待加强。
废旧物资即陈旧(闲置)的东西,或废弃的,可以作为再生资源的可回收利用性。例如,幼儿对各种废旧包装袋的处理方式会有以下几种情况。绝大多数幼儿采取扔在垃圾桶里,随手扔掉和偷偷扔在隐蔽处均较少,但只有少数的幼儿能够利用废旧包装袋制作玩具。可以说,幼儿对于最基本的环保意识是有的,但是对于这些隐性的资源的再生和再利用等认识还需要加强。
(二)导致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薄弱的因素
1.幼儿年龄阶段特点
幼儿的基本特点是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好奇多问,活泼好动。幼儿心理具有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从幼儿思维特点来看,环保这个概念对于幼儿来说太抽象了。环保教育很容易成了一种口号教育。知识的深远、题材的脱离生活和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中的矫揉造作,使幼儿的“知”和“行”明显脱节。
2.幼儿园没有提供相关的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温馨的、合乎幼儿年龄特征的环境,会使幼儿愉悦地置身于健康的环境之中,受到环境的良好影响和熏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样需要通过环境进行渗透教育。但是,目前在幼儿园中,与环保有关的环境内容相对较少。
3.选择的教学内容存在偏差
由于许多幼儿园缺乏一套系统的环保教育目标,造成了有些老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没有仔细考虑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结果造成很多知识的深度超过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环保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奠定幼儿世界观、自然观的基础,重在对幼儿情感的萌发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和把握。因此只为了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不考虑教学效果的做法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教师的素质不高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教育者的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导致教师自身对环境保护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够,幼儿就难以从教师身上获取正确的环保观念了。而且有的教师把环保教育与其它活动割裂开来,重视在一次或几次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往往忽视其整体性和持续性,这样的教育效果对幼儿的影响是不深刻的。
5.家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工作,对于由家长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认可较低。生活的一点一滴都会对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一些家长环保意识很薄弱,觉得诸如随地扔纸屑、践踏草坪等行为都是小事,不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些都会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四、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策略
第一,统一思想,健全完善环保教育工作机制。
第二,建立完整、科学的环保教育课程,开展各项活动。
一是确立目标,建立课程。
二是抓住机会,随机生成环境教育内容。
三是利用环保节日,开展各类活动。
四是在一日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五是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第三,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 ,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
一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情感为出发点创设环境。
二是具体真实的体验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是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环保教育。
四是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五是有效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环保教育活动。
第四,提高教师的环保素质,为实施环境教育奠定基础。
一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树立榜样、共同参与。
第五,家园互动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孩子来到人间以后,最早接触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如此家庭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幼儿从小感受、体验和发现这种依存关系,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家园互动式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增进会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产生了良性的教育功能,营造出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带动一个社区的环境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