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党员组成好队伍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枣不愁销了,扶贫工作队带领村里干部群众一起努力,把我们90万斤红枣全都卖了出去。”
  “路不难走了,扶贫工作队帮村里修了入村的路。”
  “扶贫工作队要帮我们建‘红色革命纪念馆’,咱打算也发展旅游业。”
  “扶贫工作队建了枣业合作社,给咱培训技术,免费讲课呢。”
  来到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村民们对佳县林业局扶贫工作队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奖工作队不怕苦、不怕难,切实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是真正的好党员、好队伍。
  村里来了工作队——集思广益谋出路
  王宁山村坐落黄河沿岸,全村395户1482人,劳动力356人,枣林面积近4000亩。曾经,该村是全县有名的枣树致富村,每家每户红枣年收入上万元。但近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新疆红枣冲击、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红枣减产欠收、售价低、枣农收入少,成了典型的贫困村。近几年,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带孩子上学或外出做生意,家中留守人员只有全村人口的1/3,多是老弱病残、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400元。
  面对这样的村情,如何在2016年摘掉贫困的帽子?扶贫工作队开展入户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反复开会研究、与两委会成员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脱贫还是要围绕村中现有的4000亩左右枣林做文章。如果新上项目,寻找有效项目本身难,又远水不解近渴。所以脱贫工作立足于“改造枣林,提升产业水平”,同时改善交通、通信、村容村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工作“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杜军锋说。
  入村进户摸情况——精准扶贫力摘穷帽
  2015年,工作队开始走访座谈,一步步熟悉村情,掌握村级经济发展情况及村民收入状况。
  “工作队挨家挨户和村民聊天,大家有时候上地里不在,工作队的人就一趟趟跑,我们都吃上饭了,他们还在工作。”王宁山村村支书张宝宝说,工作队一有时间就开展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了家家户户的情况,“谁家有病人,谁家孩子最小,谁家居住环境不好,甚至是哪家两口子吵架了,工作队都知道。”


  通过摸底调查,开会研究,工作队最终确定76户贫困户,争取2016年底全部脱贫。工作队确定了帮扶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经常与村民同吃同住,干部们因户施策,想方设法切实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柳树圪劵村是王宁山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今年5月份时,用于柳树圪劵引水已10多年的水泵突然坏了,大家吃水困难,扶贫工作队十多天就给运回一台新水泵,大家马上就能吃到水。”村民张乃居说。
  “7月份下暴雨,我家窑洞被雨水冲塌了,扶贫工作队查看后,首先让我及时搬出去,而后筹措资金帮助我新修了房子。”柳树圪券五保户李鹏鹏说,哪户有需要,扶贫工作队就在哪户。
  想方设法提产业——共同奔向小康梦
  王宁山村是佳县红色革命开展较早的村,这里走出过张俊贤等一大批革命仁人志士,为促进佳县红色革命发展,推动佳县共产党组织发展壮大做了大量的贡献。为了缅怀先烈,启迪教育后人,弘扬红色革命传统精神,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工作队已帮助该村完成“红色革命纪念馆”规划。
  让王宁山村脱贫,走向小康致富路是扶贫工作队的最大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们制定“王宁山村2016年精准扶贫规划方案”,整村推进产业升级打造,全力抓落实。
  该村大多是60岁以上老弱病残、劳动力低下的留守人员,要对十几米高的老枣树实施降高措施,工作强度大,靠单个的家庭农户实施,确实存在困难。为整村推进红枣基地升级打造,扶贫工作队组织大家成立“强力降高塑形”技术工作队,由部分技术人员及村中相对年轻劳动力30人组成,实现强力降高塑形技术推广应用近4000亩。
  王宁山村4000多亩枣园,没有一个枣业合作社,严重制约村中红枣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影响枣农收益。扶贫工作队帮助该村注册成立一个红枣专业合作社,现已开始正常运营。
  红枣销量为何跟不上?红枣产业该如何调整?如何解决红枣产业内部存在的基地、加工、市场三要素不协调的问题?怎样寻求真正解决贫困户长期脱贫的路子?一系列工作开展后,扶贫工作队又陷入了沉思。
  通过长时间调研,工作队发现佳县枣农收入不稳定、不高的主要原因,仍是基地大、粗放经营、红枣质量不高、加工能力弱、市场销售不畅,产下的红枣卖不了、卖不到好的价格,枣农收入低,没有管理枣园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枣园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小,产业出现衰败现象。
  为彻底解决根本问题,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国内外科研院校专家、加工企业、群团组织、慈善机构等,寻求长期消化红枣的渠道,开拓有效的加工项目,能让二级以下的红枣就地加工吸纳,提高红枣的附加值,增加枣农收入,激发他们管理枣园的积极性。
  据扶贫工作队介绍,大家正在走三条路子。首先是在村里建10个红枣白兰地小作坊,利用家中现有房屋,生产红枣原浆酒。每个小作坊带动7个贫困户,10个小作坊彻底解决69个贫困户长期脱贫的问题。其次是联系“国际妇女联合会”群团组织,通过“母亲坐月子喝红枣小米粥”活动,促销佳县红枣、小米;发动国内外有爱心的企业认领千年枣树、百年枣树活动,提升千年枣树的知名度,增加枣农收入。最后是对接红枣加工企业,收購村有机红枣基地生产的红枣。
  “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寻求更好、更有效的脱贫方法,加快王宁山脱贫致富步伐。”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表示,大家都鼓足了干劲,一定要带领村民奔小康。
其他文献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坝上村是湖南早期实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贫困村之一。该村共92户356人,其中有78户318人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半山腰,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从2011年至今,该村先后从山上搬下62户312人,集中安置在村部所在地。搬迁之初,很多人担心:群众搬迁后无田无土,无钱无业无项目,怎么生存?怎么发展?几年来,坝上村在新晃县人社局的引导和帮助下,针对上述难点问题,烧旺劳务输出、
期刊
“每个月我不仅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到年底还能参与公司分红,这顶穷帽子怕是戴不了几天喽。”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63岁的丛玉学告诉记者自己的收入情况。  丛玉学家的变化离不开天兴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的帮扶。在突泉县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天兴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关心扶贫、爱心助贫的良好氛围,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从机制入手——
期刊
欲问果树何时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他,恰似一朵散发着淡淡幽香的君子兰,扎根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陈联村;他,心系群众,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态度抒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诗篇;他,率先垂范,带领全村群众勇探致富路,短短一年多时间,让原本贫瘠落后的陈联村充满了幸福的味道。他,就是江西省卫计委办公室副主任、挂点赣州市石城县陈联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欧阳慧勇。  身先垂范正作风  陈联村位于石
期刊
山岳磅礴未堪阻,巴蜀胜境万木春。2015,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闭幕后,浩浩双江吹响了决战贫困的坚定号角;2016,巍巍山城正全面展现出攻坚克难的阶段性成就。  扶贫工作不是优雅如歌的行板,不是闲庭信步的从容,而是要甩开膀子、迈出步子。重庆市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带头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田间地头、崎岖山路留下了他们访贫问苦,深入调研的深情足迹。强有力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覆盖全市主要经济、民生
期刊
2016,脱贫攻坚的胜利之势更加磅礴,精准脱贫的施策方略更加着力,一批批即将“脱帽”获得后发优势的贫困县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路上。 “脱贫最后一公里”,既是意味着中国减贫事业如浩浩之流未持续向前,也意味着全面小康社会的胜利之果指日可待。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奖首批获奖者和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熱烈祝贺时,强调“要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激励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激励贫困地区广
期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更关键的是看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11月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一年来,全党全社会合力促脱贫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根,脱贫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首战之年捷报频传。  实——  立军令状,建督查体系,五级书记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  越是进行脱
期刊
2013年以来,党和政府更加注重扶贫工作,要求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为标志,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4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2014年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办、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残联联合
期刊
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远离亲人、克服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他们有的在帮扶点上一“蹲”就是几个月,甚至亲人住院、孩子上学都无法顾及;有的不顾年长体弱,为了嘎查(村)和贫困群众的事,多次到旗里、盟里甚至自治区寻求帮助,争取支持;有的拿出自己的工资来资助困难群众看病、学生上学……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内蒙古自治区104个企事业单位干部“带着特殊的感情,带着特殊的责任”在兴安盟帮扶了近40
期刊
自2015年7月开始,四川省广安区127个省定贫困村迎来了派驻的“第一书记”,他们带着各级党组织的信任和嘱托,带着贫困村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驻扎贫困村,带领村民们脱贫奔小康。  起初,作为“外来户”的“第一书记”,一度被质疑,甚至吃“闭门羹”、坐“冷板凳”。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爬滚打”与真抓实干,广安区广大贫困村不仅旧貌换了新颜,村民们日子更是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外来的“第一书记”,不仅成了贫困村
期刊
初冬的一场大雪,为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呼啸的北风让本就零下二十二度的天气愈加严寒。尽管寒风刺骨,但乌兰浩特的脱贫攻坚战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个个冲在前线的扶贫干部在这寒冷的冬天为贫困群众送去的温暖,让农牧民暖到了“心窝子”。  “定点式”帮扶:掌握实际情况  46岁的王双龙家中有3口人,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家中的12亩旱地玉米,以及每年政府发的3000元种地补助。几年前,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