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明而行无过”读书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重温儒家之集大成者荀子的《劝学》篇,如饮甘美的醇酒,寻味无穷;如遇久别的故人,倍感亲切。我再次被这位睿智的哲学家的醒世劝勉而感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在荀子看来,要想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就要不停地、广泛地学习,而目,每天要检查省察自己。
  是啊。面对扑面而来的新课程,反思自身的从教轨迹,探究名师成长的路径,要达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教书育人的境界,最首要的办法就是读书。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蕴,就是要广博地读书。
  要为提升自身充实、高洁的灵魂而读书。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塑造者,道德的导引者和知识的传播者,首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学校不是工厂,不是以制作大量的拷贝为目标的,而应是以培养个性不同的人为责任的,不读书何以有健康丰富的心灵世界?教师不读书又怎能以专业水准与生动活泼的心灵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当我品读《中国教育家评传》《外国教育家评传》《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以及《教育与人生》等名著时,便觉那每一本书就是一所著名的大学,“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语),那些名人大家不朽的人格力量及其光辉深邃的思想,犹如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充满智慧的灯塔,“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语)。因此说品读那些名家名作,真正受到人类高级的精神文化的滋补,往往会使我渐渐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地,从而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荣耀。
  要为增长自身的专业智慧而读书。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谓“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善于读书。是啊,名师或教育家的天性同一般教师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他们善于读书罢了,为了知晓教师专业化的“天高地厚”,我如饥似渴地研读教育理论专著,与教育专家对话,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研读《论语译注》《常记评注》《给教师的建议》《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新教育之梦》《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等教育专著,其中生机勃勃的智慧,开挖了我教学生命的潜力,使我受益终身;研读《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书籍,又为我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它们像一艘艘航船,带领我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智慧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而《有效教学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案例教学指南》等名作,也像一把把智慧的钥匙,开启了我的教科研之门,引领我走上了艰辛又幸福的教科研之路,使我品尝了教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喜悦。正是研读了这些充满智慧的专著,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劝勉,还蕴涵着科学的读书方法。
  读书要不断积累。“书山万丈平地起,积累知识最重要。要想学以致用,读书成才,就必须筑起自己的知识金字塔”。要筑起自己的知识金字塔,就要智读万卷书。在全球信息化、一体化的今天,你一辈子也读不完世界一天出版的新书,传统的经典就更不用提了。所以,首先要有读书计划。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尽快阅读哪些书?相信朱永新教授开列的“新世纪教育文库·教师阅读推荐书目100种(2004版)”对大家一定会有指导意义。在选择精读的书目时,与自己的修养、事业和奋斗目标有紧密关系的书就多读,否则就少读、不读。
  筑起自己的知识金字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负载起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在智读万卷书的时候,还要搞清“积”与“负”的关系,读书就是“积”,运用就是“负”。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说的那样:“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样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才能渐达“至千里,成江海”的境界。
  读书要持之以恒。荀子谆谆告诫我们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阅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忌。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也是道德长跑,读书需要钻劲、韧劲和毅力,毅力是一种成功的力量。“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读书要专心致志。面对浮躁的学风和物欲的诱惑,教师要保持一份幽雅的心境,要不为名困,不为情惑,不为曲忧;要学那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黄泉的蚯蚓,而不做那虽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的螃蟹。只有专心于阅读之中,才闻听得真真切切,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要读思结合。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日参省乎己”。“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省”(卡莱尔语),读书的目的正是在名人和大师的引领下思考,进而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而“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语),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所以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诚哉斯言!
  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还要读写结合。要在读思结合的基础上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及时地将思想火花记下来,这就是教育教学手记。写教育教学手记有利于教师养成读后反思的专业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反思水平。朱永新教授在许多场合都劝勉教师们要读写结合,他提倡教师们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他说:“我们的老师如果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一篇小的千字文,或者字数再少一些也没有关系。写十年就是写了3650篇,就有300多万字了,怎么可能不成功?……对中小学老师,我不大主张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
  的确,在读书和反思的同时进行写作,这是一种艰难却又诗意地栖居于教育园地的幸福的人生状态。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了韩军先生在《超越知识,读出情怀》里的一段话:“教育的至高境界,也不是纯然去传授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给学生熏染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我们自己读书,不也是自己教育自己吗?若不能体悟‘读书’的至高境界,就不易懂得‘教书’的至高境界。”如此说来,以读书来教育自己、净化灵魂,用读书来陶冶情怀、熏染气度,就不单能“知明而行无过”,也定会“知明而行高尚”了。
其他文献
教学的起点问题是基础教育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是教科书、教师、考试,还是学生?目前教学的起点主要有四种形式,即从教科书开始的“教本主义”,从考试开始的“考本主义”,从教师开始的“师本主义”和从学生开始的“生本主义”。教学应该从学生开始,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掌握开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开始的生本主义教学应该是最有效的起点。    一、从教课书开始的“教本主义”    “教本
上学期我给本科生开课,一位同学课间来到我的身边,忧心忡忡地说:“老师,俺不怕读书,就怕读书多了变成了书呆子。”听了这话,我把这同学上下打量一番,实在看不出多少“书呆子”的迹象,遂应声说道:“不必担心。成为书呆子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那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能‘进得去’,二要‘出不来’。”光这“进得去”,就够众多读书人忙碌终生了,遑论“出得来”与“出不来”?  明清时期,以八股取士。读书人需熟读四书
胸软 好乳房像刚出笼的馒头  好的乳房,通俗點说,像北方刚出锅的馒头一样,软软的、绵绵的,中间没有任何东西。“软”就是手指按到嘴唇的感觉,按到鼻子的感觉是中等硬度,按到额头的感觉就是硬了。?  70%左右的育龄期女性都有乳腺增生的困扰,若有中度或重度的乳腺增生或纤维腺瘤,你会摸到鼻尖一样的硬度。?如果摸到乳房有额头一样的硬度,往往是乳腺有严重的疾病。对于乳腺癌,如果出现橘皮样改变、腋窝可摸明显的包
夜深人静灯火阑珊时,城市中有多少人依然迟迟未眠?  根据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疾病达89种。比如孕妇就极其容易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跟孕晚期睡眠问题有关;孩子多动、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等,也会受到睡眠问题的影响。  但现实情况是,都市人普遍晚睡,主动或被动地熬夜导致大家欠下了很多“睡债”。二孩妈妈高女士每天便是如此:白天围着两个孩子和家务转,一直忙到深夜,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指明了方向。从2003年秋季开始,初中英语使用了go for it新教材。新教材特别强调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初中英语的学习,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交际”应该是语言教学的灵魂,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过程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那么,“交际”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呢?具体来讲,
目前,在我国农村,多数小学教师还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他们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权威和代表,教学就是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内把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的知识及经验传递给特定对象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没有感情的个体,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与高效课堂相违背。因此,改变教师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更好地促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  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不懈努力、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依据教育理论的指导及亲身教学实践构建了“目标设问”教学策略。它是指围绕学习目标预设若干问题,在
1次吃苦胜过1万次说教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泰国的5岁男孩,早上起来不愿意上学,他的父母怎么劝都没有用。于是母亲帮他请了一天假,带着他去捡垃圾。一开始,孩子还因为不用上学而高兴,但没过多久就开始喊累了。这个妈妈丝毫没受影响,孩子一次次停留,又不得不继续。最后,孩子跟妈妈说:“妈妈,我想上学,我要回家。”与捡垃圾相比,回家上学实在是幸福太多,这个妈妈用最简单干脆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这
一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命题,这个命题常讲常新,但有一个答案不会改变,即“有良心的教师是好教师”。两个半世纪以前,卢梭就在《爱弥尔》中谈了他的这一看法,他说:“一个好教师应该有哪些品质,人们对这个问题是讨论了很多的。我所要求的头一个品质(它包含其他许多品质)是:他是绝不可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1]这里的“出卖”就是纯粹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当教师,这样的人在教师职业的精神层面
陶虹——这个名字一度让我觉得很遥远,她好像隐退了,很久没出来了。前一阵,她参加了一档新节目《@所有人》,主题是有关育儿焦虑,主持人邀请陶虹在台上聊育儿经。  20年前的小陶虹,拿下过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华表奖、金鸡奖三料最佳女主角,却在女儿出生以后很少工作,亲自带了10年孩子。  许多知道她演艺才华惊人的网友,还曾经跑到徐峥微博下留言,质疑徐峥“为什么要把陶虹关起来,耽误了这么好的演员”。  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