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能力评价研究:历史、进展与启示

来源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ang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核心素养导向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发布,古诗词作为权威性和典范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逐渐走入语文学习评价视野.通过厘清古诗词阅读能力课程要求流变及其评价研究发展,大致可以将古诗词阅读能力评价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基于教学主观经验建构的萌芽兴起期,以课程文件要求为基点的深入改革期,以及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框架的创新发展期.进而分析当前古诗词阅读能力评价研究困境和时代特征,并且在语料选择、能力考查、情境创设、结果反馈等方面提出发展愿景,力求为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评价方式提供启发.
其他文献
“细节描写”的本质是运用具有较小时间结构、物理结构特征的语言单位表现客观世界中的细小环节与情节;是由词汇层开始自下而上地构建细节,让细节落实在语言层面而不是线性语序中.就时间结构而言,写作者需要从内部时间结构关注描写对象的运动状态,以瞬间动词凸显其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动作或姿态;就物理结构而言,使用具有较强“殊指性”的谓词、状语、定语、补语等语言成分,有利于描摹细节.适当引导学生细致地参与、关注客观世界,有利于从源头上使学生明白何谓“细节”,使“细节描写”水到渠成.
提升高中生时事评论素养,写好时评文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评论时事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因果思维评论时事,掌握评论时事的多样化角度,纵深分析时事的思维深度,独创性分析时事的新颖度.
?到2025年,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rn?不得给县中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高考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校长、教师rn?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rn?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县中经费投入水平等政策措施rn近年来,“县中塌陷”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一些县域高中发展存在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
期刊
本文从《渔父》的文本内核入手,抓住两个人物的精炼对话,解读对话背后的深层意蕴,以此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结合儒道两家文化的内涵精髓,分析出两种文化隐性对决的精神实质,从而挖掘出主客体问答文本的核心价值.
对于鲁迅先生的《故乡》,历来有纷繁不一的解读.在相对明朗的主题与鲜明特点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个细微的表述视角,那就是,借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的凄凉神情,展现了社会不同层面的人物遭遇或悲苦命运,并给那个特殊社会时期一个不易察觉的注脚,这正是文章意蕴高深之所在,也是作者微言大义之春秋笔法的巧妙展示.
要破解革新困局,走出革新误区,让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一线教学中,必须要寻找到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抓手.通过对任务的精准理解,以及任务驱动下教学的两条路径来落实,第一条路径是基于单元整体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单篇的教学价值,第二条路径是基于单元整体学习任务,探究单元内不同选文的联系,确定群文教学的价值,如此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明喻作为初中阶段的最先掌握的修辞手法,其本体和喻体的判断成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在判断本体和喻体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只关注表层句法结构的对应,而忽视了深层认知结构的对应.因此在面对一些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的明喻句时,学生们就不能准确地进行本体和喻体的判断.本文将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明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对应性特点,尝试说明句中本体和喻体的判断方法.
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以阅读素养为主要测试领域,基于考察国际阅读教育评价新趋势的目的,文章对PISA测试设计方案采用了文本分析的方法,兼与江苏省高考阅读评价标准作对比,发现新方案存在阅读文本增补、评价层级重构的改动,认为数字阅读素养、阅读策略成为了评价的新关键词,以此认为我国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应制定独立的阅读评价框架,并借助语言特色丰富阅读测试文本.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新高考语文试卷,设置了较多的结构不良试题,意在更好更全面地考查语文关键能力与语文学科素养.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以新高考语文试卷为样本,析解其中的结构不良试题,以期对高考语文命题、高考语文复习以及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新的统编教材设置的一个学习任务,对于这个新的教学任务,老师们一直存在着考与不考,如何考等疑惑.在此前提下,笔者另辟踩径,探讨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如何落实该教学任务,在将整本书读“活”的同时,兼顾学生阅读应试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