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如何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

来源 :中国生态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城市随着资源兴起时,它们被冠以“煤都”、“汞都”、“石油之城”等美誉;历经数十年开采,它们却濒临生死劫:经济结构失衡、产业单一、替代产业少、失业人口陡增、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型城市如何突破资源围城,向何种接续产业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没有固化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但旅游开发已经越来越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首选。
  大庆市是一座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城市,她一头儿记录着中国油田的发展史,一头儿担当起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探路者的角色,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重大而值得探讨的命题——资源型城市如何通过发展旅游业开拓新的定位,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期1+6议事厅,我们以大庆市为例,将就旅游如何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展开讨论。
  资源不可再生 发展遭遇瓶颈
  主持人: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有哪些类型和共性特征?在面临转型时具体遇到的普遍问题和解决难点又是什么?
  张文忠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经济地理室副主任)
  我国主要的资源型城市大致有四种类型。
  金属/非金属类城市。多为铜、铁、汞等矿产区,如黄石、大冶、景德镇等。一般此类城市都有较大的矿石后加工制造企业。
  煤炭类城市。数目多、分布广,是我国最主要的资源枯竭城市类型,其城市往往规模较大,建市时间较长。
  森工类城市。一般地处偏远,东北地区较多,如伊春市、呼伦贝尔市等。
  石油类城市。此类城市相对发展状况最好,如大庆市。但部分城市建设在较偏远地区,一旦石油彻底枯竭,面临的发展问题更为严峻,如玉门市。
  作为中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这些城市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使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经济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严重不足。资源型城市以重工业、大企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资源型城市普遍出现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增幅下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和经济增速回落等问题。
  其次是存在资源依赖性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和加工,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多超过50%。多数城市区位条件不佳、投资环境差,加之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严重制约了接续替代产业发展。
  而且,经济效益差,地方财政力量薄弱也是许多资源型城市的软肋。资源枯竭,主导产业随之衰退而接续替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以致地方财政收入拮据。而产业发展与再就业需要大量资金,城市面临收入递减与刚性支出增加的双重压力。许多资源型城市在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吸纳就业时需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甚至举债。
  随之引起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也有很多。
  下岗失业和再就业面大。伴随一些大型矿山破产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数以万计的职工面临集中失业。如北票市失业人员与全部就业人员之比达30%,阜新市仅一个海州矿破产就涉及从业人员2.6万多人。贫困人口随之大量增加,且呈现出贫困集聚和代际传递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和不稳定因素增多。
  更令人担忧的是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资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坑、尾矿堆场、开山塘口和危病险库等存在重大灾害隐患,造成耕地减少、滑坡、水质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85%的工业废弃物来自矿山开采。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降低,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制约资源城市转型的关键和难题。主要表现在地方与企业关系不顺,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等因素构成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主体责任仍未落实到位。而且,资源收益分配改革涉及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矛盾错综复杂。
  陈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旅游室主任)
  依托矿产资源采掘及加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城市统称为资源型城市,如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和鸡西等,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玉门和东营等,有色工业城市铜陵、平果和个旧等。我国这类城市数量较多,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3。其中,又有1/2的资源型城市处在资源渐趋枯竭而面临产业转型或城市功能转型的阶段。
  对于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我再补充三点。
  一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多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之前,在当时“先生产、后生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背景下,企业布局围绕资源转,城市布局围绕企业转:在哪里开采就在当地建一个城市片区。因此,城市布局比较分散、生活功能不全,生态环境欠账也较多,形成了“企业小社会”和“企业即城市”的现象。这些都给今天的城市产业转型、功能转型和城市空间优化带来很多困难。
  其次,由于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大工业项目”推动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城市管理者“抓大项目、抓大工业项目”的意识突出,对于涉及旅游业发展、关系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投资小的项目常常忽略,对生态保护、宜居环境改善等“赔钱”工程更是往后靠了。
  此外,艰苦创业的荣誉史虽然是难能可贵的财富,但“功劳薄”常常为“等靠要”提供了充足理由。我曾经考察过很多这类城市,在当地总会听到种种抱怨,这种意识也导致了资源型城市在转型时视野受限、裹足不前。
  转型突破口 旅游是上策
  主持人:现在,旅游业已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您认为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一种转型和调整的路径,其主要的依据和优势是什么?
  吕宪国 (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
  资源型城市以旅游业作为其战略结构调整,主要是依据其拥有的旅游资源。
  此类城市有资源开发和工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和雄厚基础,工业旅游的资源丰富而独特,据此可开展如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观光。而且,许多资源型城市还同时具备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有条件多管齐下。   另一方面,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的旅游形式能够满足现代人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旅游的观光性、知识性和猎奇性,代表着这样的潮流。
  另外,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也正是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倚靠发展旅游业推动城市转型,也具有其自身优势。
  首先,旅游业本身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能带动商业、餐饮和购物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综合效益,能够优化单一的产业结构。
  同时,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构成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并不高,故此能够吸纳很多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劳动力失业问题。
  而且,旅游业发展可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同时推动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塑造,提高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和游客体验的满意度,最终促使城市的人文环境得到改善。
  罗冬波(天创智业规划设计院院长)
  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时,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优先发展旅游业,这是由其城市的典型特点和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决定的。
  资源型城市通常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链条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门路狭窄、就业岗位不足,而交通网络比较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要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核心的接续型产业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劳动密集型,能解决艰巨的就业问题。二是内生外向型,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拉动本地人员就业,赚取外地人的货币。三是产业关联度高,一业兴百业旺,甚至引起这些城市的新型工业化。
  而旅游业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资源型城市的首选。发展旅游的门槛相对较低,投资小、见效快、解决就业能力强、关联带动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还能提升地方形象、吸引外资。如山东枣庄旅游崛起后,吸引联想集团控股投资180亿发展煤化工,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升级。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许多资源型城市会将旅游业作为转型和调整的优先选择路径,而能否将旅游业作为转型的最优选项,取决于资源型城市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和打造。
  发展工业旅游是许多资源型城市以旅游转型时首先考虑的:任何一个资源型工业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旅游资源。
  一些大企业将工业设计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将工业园区开发与旅游业开发相结合(园区景区化),依托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既利用品牌效益吸引游客,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等著名企业均向游人开放,已成为著名的工业旅游产品。资源型城市本身应该借鉴上述成功经验在发展资源型工业同时将其开发为旅游产品,实现工业发展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与之相关的则是打造工业遗产旅游:无论其资源是否已经枯竭,其工业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历史,就是文化,就是优秀的旅游资源,经过提升可以打造为优秀的旅游产品。
  工业遗产旅游鼻祖英国最成功的案例为铁桥峡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形成了集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为一体,占地10平方公里的旅游区。
  以工业遗产为载体,还能注入新的文化业态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华盛顿的巴尔的摩内港附近有幢红砖建筑,它是由一间火力发电厂改建的,内部开设了Barnes & Noble书店和Hard Rock咖啡店,四个遗留下的大烟囱被漆成黑色,经过一番改造后化为时尚之地,令人刮目相看。新加坡闲置多年的圣詹姆斯发电站、北京的798艺术中心、德国的亨利钢铁厂和有色金属矿加工区奥博豪森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陈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旅游室主任)
  如果说资源型城市“二次创业”的重点是延长产业链,提升资源深加工及其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那么“第三次创业”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培育接续产业、创新竞争活力、增强城市功能和改善宜居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对那些有条件转型成为地区性中心的城市,发展旅游业或许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可以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和城市功能薄弱的格局。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直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要素的发展,而且随着旅游与工业、农业、商贸、金融以及与文化、体育、医疗等新型旅游业态的融合,能极大地拓展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的空间。
  其次,有助于扭转某些城市“傻大黑粗”的城市形象。旅游业特有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决定了其在传播城市品牌、弘扬地方文化、塑造对外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河南焦作市,以云台山为龙头的旅游开发盘活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要素。大庆市打造“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城市名片和彰显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内涵的城市文化,尤其是结合众多的湿地景观保护与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使得城市形象和面貌焕然一新。
  另外,当前以人为本,体现“生态和宜居”元素、“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理念,已经成为城市引资、纳贤、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因素。发展旅游业对城市生活品质、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建设标准与国际接轨,更加有利于城市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多元化。
  孙秀玲 (大庆外贸旅行社副总经理)
  除了几位专家提到的,我认为与其他资源型城市相比,大庆市以旅游作为转型,还在于其知名度、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的有机结合。
  大庆有石油创业的光荣历史,在全国知名度几乎没有其他资源型城市可出其右。这本身就使大庆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在全国叫得响。石油会战时王进喜竖起的一面红旗,至今仍然感召着人们,吸引着游客。特别是来自北京、上海和南方城市的客人,即使不是专门来旅游,但到了东北也舍不得错过大庆。
  而且,大庆看似偏居于东北一隅,但这种区位上的“劣势”,却能令其广结东欧洲、北亚的游客,反而成为吸引外资的天然优势。在大庆旅游业尚未全面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我就曾接待过三个俄罗斯旅游团。虽然这在当时还是政府行为,意在以旅游为窗口招商引资,但其吸引力已经初步显露出来了。现在,俄罗斯等国仍然是大庆旅游主要的客源国,有些游客甚至会在大庆住五六个月,就为了泡温泉。   上述这些,再结合城市湿地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加上发展数十年积累的物质基础,大庆以旅游作为城市转型的契机,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要政策支持 也要自我“造血”
  主持人:以旅游作为城市转型的“助推器”,需要相关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和支持。请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谈一谈引导资源型城市的旅游业发展需要哪些政策和制度环境。
  罗冬波(天创智业规划设计院院长)
  对于正处在繁荣阶段的资源型城市,政府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它们主动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已进入衰退和枯竭期的,政府要从区域/城市发展战略、优惠政策和区域/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等方面为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首先要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发展规划中,并付诸实施。以湖南郴州为例,作为资源型城市,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中将生态休闲旅游开发、旅游产业升级与新城开发、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区域城市发展战略等结合起来,对其确立了“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中心城市”等定位,努力向打造旅游业撬动的未来生态型城市发展。
  其次是制定优惠政策、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并上升到法律高度。具体表现为,从事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行为时对生态环境自身的补偿、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对受损人们的补偿、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风险的补偿以及对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补偿。
  另外,还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外资、鼓励民间资本并盘活旧有资产,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造血型”生态补偿方式。在转型初期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行先期的旅游启动,解决“输血”问题,随后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同时积极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将旧有的宾馆、酒店、疗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转化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实现小投入、大产出、见效快的良性开发。
  张文忠(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经济地理室副主任)
  旅游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主要方向,除了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也先后下达了两批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这些都是扶持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资源型城市首先要转变观念,跳出传统“资源”的束缚,将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作为资源城市的一种重要的“资源”看待。
  同时,要在全市营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应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标准,将其推动传统工业发展时积累的经验和创业精神应用到旅游业的发展之中,改善旅游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另外,还应当积极把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项目纳入国家产业支持专项,培育和扶持这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主持人:目前已经有一批资源型城市选择以旅游推动城市转型,探索出具有前瞻性的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请各位嘉宾以自己的角度和心得,结合具体案例来介绍一下。
  丁喜富(大庆市城市管委会主任)
  大庆市在依托旅游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将旅游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来说明一下。
  大庆东城区经过扩展,现已打造成为五湖新区,有北湖、滨州湖、黎明湖、萨北湖和兰德湖及黎明河。这“五湖”在几十年前时还是地势平坦、水流不畅形成的“泡子”,污染严重。通过改造,原来的“泡子”里引入了嫩江水,逐渐成为现在的湖泊景观。
  其实,湖的治理初衷本来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但在整治过程中发现了城市中的河流湖泊本身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于是经过改造后将河湖串联,使其彼此沟通。比如为了连接滨州湖和黎明湖,我们修了一座桥。河湖中存在水流的落差,正常是无法通船的,所以我们在规划的时候就特意做出了一个坡度,希望它日后结合水流,形成“激流勇进”的效果。这些都是考虑到了旅游和游客体验——为了让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这个水域空间。现在,外地游客前来黎明湖就可以切身感受到我们北方的水系区别于江南水城的独特之处。
  另外,早年间大庆修筑道路时往往只设交通标识牌而忽略了旅游标识牌。市旅游局提出问题后,及时与城建部门沟通,加入了相应的标识。现在,若一位外地的游客自驾去莲花湖游玩,就可以靠一系列颜色统一、形制美观的旅游路牌指示。
  从城市规划与管理中考虑旅游,这也是一个城市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之后在运作中达成的共识。
  城市管理就是要关注“地面上的事”。大庆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结合旅游资源挖掘来考虑,因为我们感到,城市的规划、管理若不给旅游做支撑,旅游很难发展起来。如果问题不在城市建设中及早解决,日后会花费更多资金来做弥补。大庆的思路和方法既省力又省钱,这对旅游发展和城市发展都是有利的,相信也值得许多城市借鉴。
  陈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旅游室主任)
  近些年来,一些资源型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在推动旅游发展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创新了一些发展模式。
  其一是工业文化展示、工业遗产利用与旅游开发结合的模式。如景德镇、大庆、自贡等城市,围绕主业文化的发掘,全面展示了陶瓷文化、石油文化或是盐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提升了城市文化旅游品位。
  其二是边做环境整治,边进行生态景观修复与旅游开发的模式。如唐山、淮南等城市,结合煤炭塌陷湖区的整治与生态修复,打造城市水上公园和水上娱乐项目。
  其三是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着力于休闲环境建设,从而推动旅游发展的模式。如阿尔山、伊春等城市,变砍树为看树,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成功打造了森林休闲度假的城市品牌。
  此外,还有一类属于旅游综合发展模式,如焦作、栾川等,通过政府主导的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和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使旅游业迅速成为支柱性产业。
  张文忠(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经济地理室副主任)
  在实际走访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是与旅游相关的。
  文化+旅游 枣庄市是一座典型的煤炭型资源城市,枣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清朝光绪年间创办的山东中兴矿局“官窑”,即“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煤炭公司。随着资源的枯竭,枣庄提出了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型模式。以台儿庄运河古城、滕州微山湖湿地公园为龙头,探索出文化旅游带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旅游也带动了服务业全面发展,旅游及相关从业人员10万余人,对吸纳就业和富民大有助益。   创意+旅游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随着瓷土矿的枯竭,如何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160万景德镇人必须破解的难题。为此,他们依托陶瓷文化,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陶瓷振兴新的增长点,并把陶瓷与旅游、文化、科技相结合,做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绿色转型 焦作市是建国后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建立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规模化开采已超过百年。随着地下资源的枯竭,焦作开始挖掘地上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以云台山为核心的3个5A景区,成为全国第五大旅游点,由此而引起的“焦作现象”已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界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
  石油+湿地 打造旅游大庆新品牌
  主持人: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业和绿色文化彰显、宜居城市打造的重任。请您结合大庆等城市案例,谈谈工业旅游产品、城市湿地旅游产品如何打造,以及如何通过旅游提升城市形象?
  吕宪国 (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
  大庆以“石油之城”而闻名天下,凭借其石油工业的基础,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也独具特色。
  工业旅游包括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观光旅游两种形式,其中工业遗产旅游有以下几种:
  一是博物馆模式。其注重保留工业实物,突出工业遗产的历史资料性及场景体验。大庆此类博物馆中,可展示石油勘探和开采所使用过的机械,再现当年的工作场景,可以通过当年极富时代特色的条幅标语、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感受石油工人的精神面貌。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游人亲身体验石油工人生活的旅游产品,例如早期石油工人服装的穿着体验、石油开采大型机械和小型工具的模拟操作等。
  二是景观再造模式。可以建立以废弃油井、石油开采实况及废弃物展示为主题的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的主题公园,可供人们游览观赏和科学考察。
  三是功能转换模式。即在不改变原来工业遗址主题的前提下,将部分建筑和设施进行适度改造,赋予其新的功能。大庆可以在废弃的石油开采区改造原有厂房等建筑,建造具有石油工人生活特色的餐馆、酒吧、宾馆、购物中心等,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
  在城市湿地旅游产品的打造方面,大庆已有不少经验,尤其是侧重其生态旅游的属性。大庆不仅具备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所需的资源、区位以及环境优势,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大庆市具有城中湿地和多处保护区,知名度高。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湿地鸟类,已建立了扎龙湿地、黑龙江肇源沿江湿地、龙凤湿地、小黑山和大同区西大海湿地等自然保护区以及黑鱼泡、莲花湖和连环湖等水禽保护区。
  在此基础上的湿地旅游产品设计,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湿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地挖掘其旅游潜力。湿地旅游产品可以从科普教育游、渔家体验游、康体娱乐游、观光休闲游和文化采风游等5个方面进行策划。
  龙凤湿地面积辽阔,湿地景观类型和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在边缘区建立湿地公园,利用高科技手段和旅游设施进行湿地环境与生态学研究,并对游人进行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将其建成生态旅游、科研和环境教育基地。
  珰奈—狐狸芯湿地水体清澈辽阔,有丹顶鹤、灰鹤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类水禽35种,应在此建立湿地观鹤和湿地生态环境教育为主的生态旅游项目。例如可在岸边建仿真水禽游憩园、水禽养护救助诊室等设施,既能展示湿地生物多样性,也可进行人与湿地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环保教育。
  连环湖湿地具有水产养殖特色,可建设以水禽狩猎、垂钓与水上游乐为主的湿地生态旅游区等等。
  在以旅游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我认为应继续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首先应优化旅游配套设施,例如道路状况、停车场、酒店、公共交通等,要坚持高质量营建并严格考核标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还应当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大庆的湿地旅游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目前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可以充分将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入开发、巧妙延展。例如,在举办湿地文化节的基础上,着手兴办湿地的美食节、观鸟节、工艺品展示等活动,将自然资源与地域文化融合,彰显湿地文化主题。将大庆湿地的旅游品牌打造成金字招牌,才能持续吸引游客,从而提高大庆的城市形象。
  丁喜富 (大庆市城市管委会主任)
  我觉得,要在城市建设工作中考虑到旅游发展,而旅游的发展对城建工作的促进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多年来,大庆都是作为资源型城市,其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于国家都算是试点,这方面我们做出了探索,使石油与地方工业已经各占GDP的50%。我们也适时地打出了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品牌,提出要建设“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口号,现在,大庆的城市建设有了更高的目标——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要实现这一目标,城市的空间和骨架一定会扩大。现在大庆城市建设本着“组团布局,绿色空间相隔,水气相通,高速路相连”的设计稳步发展,大都市的骨架已经拉开,但如何才能“名副其实”,旅游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
  首先,旅游可以直接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外地游客来旅游虽说是奔着景点来的,但若处于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之中,旅游的快感定会丧失殆尽,所以,景区环境治理的水平要及时跟进。
  其次,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大庆市近年来涌入了更多的游客,这使得城市压力骤增,功能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才能支撑起旅游的高速发展,这包括“水陆空”三方面。原来,大庆只有一个五星级酒店,萨尔图机场还只是一个支线机场。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机场扩建已经提上日程,预计在“十二五”期末,五星级酒店将发展到五六家。
  另外,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本身也能传达出国际化大都市的味道。打造中的北国之春梦幻城是大庆近年来引进的最大项目,它以侏罗纪主题公园为核心,可与东京的迪斯尼海洋相媲美,意欲覆盖东北亚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品牌。
  孙秀玲(大庆外贸旅行社副总经理)
  在我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大庆只有四家旅行社,尚未形成激烈、有序的市场机制,行业利润很高。旅游发展到现阶段,旅行社多了,价格更亲民,受益的是老百姓。旅游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心灵体验和真正的实惠,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感倍增,这也属于旅游对于宜居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之一。   关注业界动态 创新发展模式
  主持人:今后,资源型城市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请各位结合自己在规划、开发、执行和监管等环节的工作实际谈一谈。
  吕宪国(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
  针对大庆市而言,我认为今后应更加重视对现有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恢复。
  以湿地旅游为例,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当加强合作,与周边资源共同开发,形成整体协调的大旅游区。
  同时,亟需构建湿地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政府应制定适宜的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条例,加强监督和检查,并利用市场运作方式搞好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在进行湿地的生态旅游规划时,应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合理配置景观结构。具体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科学控制客流和游客的出入时间,并且加强湿地环境容量和承载力研究,发掘和借鉴好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另外,政府在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的基础上,还要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以实现湿地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罗冬波(天创智业规划设计院院长)
  我来谈一谈资源型城市在旅游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证规划先行,跳出为旅游做旅游的框框,把旅游放在城市产业发展的层面上来考虑。将旅游特色产品打造、差异化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链延伸、环境治理、宜居宜业等问题通过规划进行统筹安排,联动解决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在具体操作层面,首先编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尤其是将工业产业发展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型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化开发”,从而在可能和可行的情况下,将旅游产业提升为支柱型产业、战略性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同时,对工业文化本身也要继承、提升和转型。要认识到工业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资源,可以借助工业遗址和产业工人本身做活工业遗产旅游,尤其是发展工业体验旅游。波兰的威利奇卡盐矿作为从中世纪一直开采到今天的世界遗产,现在的开采量已经很少,主要倚靠其博物馆展示带来丰厚的收入。
  最后,实现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的“二位一体”。资源型城市粗放型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单纯的生态修复耗时长、耗资大。若将矿区生态修复纳入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可完成旅游产品的打造,旅游的发展还可以“反哺”,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
  陈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旅游室主任)
  现在,大众旅游开始步入休闲旅游时代已成为旅游业界共识,休闲旅游正在成为大众日常生活消费的必需品。在这一背景下,我认为,推进资源型城市的旅游业发展,今后应特别需要关注旅游业态的新变化。
  这种变化首先表现为传统的团队观光旅游比重持续下降,散客游、自助旅游、度假游日益成为旅游方式的主力军。同时,旅游目的地建设从封闭景区向开敞境区转变,即开放景区+开敞境区(城市即景区)。游客体验也由景区观光向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体验方式转变。而且,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更加深入,衍生出丰富的旅游新产品。
  因此,“看景+品味+地方文化体验”和“度假+养生+个性化休闲”的模式值得尝试。旅游业态的这种变化,一方面使得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更宽的平台;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元素将更多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总之,关注行业动态,从中不断汲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养料,才能令资源型城市在成功转型的道路上保持永续的活力。思想意识的的转变、更新,才能令管理者拥有大视野、大胸怀。
  (本文图片除注明作者外,均由大庆市旅游局提供)
其他文献
我不信地狱,我相信天堂。我所笃信的天堂,它不在天上,只在尘世。人间本该就是天堂。 ——毕淑敏  在被问及有什么样的梦想的时候,十个人中至少会有两个人回答你:环游世界。但是一万个人里也未必能找出一个人会把这梦想实现。这个梦想听上去太美,却因为费钱、费时、费精力而终究成为许多人一生的梦想,从未完成。  毕淑敏是中国大陆参加环球航行的第一人。在将近200多天的航行中,她用
期刊
游客中心,功能很强大,重视却很少。景区应该在生态、文化、体验与感知过程中,把游客中心变成生态教育课堂  一进入闻名遐迩的北京香山公园,便看到东门的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后的游客服务中心,不但香山的景色、历史、文化信息一应俱全,也增加了游客休息座椅、服务台及销售展柜等,并添置了自动擦鞋机、手机充电器等便民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游客,提升了公园整体服务形象。  游客中心,又称“游人中心”或“游客接待中
期刊
前不久,一个媒体朋友邀请我去观看一台以福建客家人生活为题材的歌剧《土楼》,剧中当地特有的民居建筑和重情重义的客家文化深深地感染了观众。  那一刻我感到,平时我们熟视无睹的文化遗产,如果站在人类发展史的高度,会突然变得那么地值得尊敬、值得保护。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的无情,即使是那些住在遗产边上的乡亲们,也没有太多人意识到它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就犹如已经破旧了的梁思成故居,在许多人眼里不会比摩天大楼更有
期刊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即国务院41号文件),为中国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定位——“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还是第一次。所谓“战略性”,指的是长期的,是具有全局意义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文件中对这个定位还有一个“培育成”的限定,也就是说,目前它还没有取得这个地位。对旅游业的作用,全社会需要加深认识,对它的发展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
期刊
顺声音望去,一小群浅粉色的鸟儿朝着我们所在的方向飞来。朱鹮!是朱鹮!  9月的漢中,秋雨格外缠绵。天意本是留人于室内,然而一睹野生朱鹮优雅身姿的强烈渴望却促使我不顾雨水的缱绻,在黎明时分于洋县华阳镇踏上了寻觅精灵的山川之旅。  由于多日雨水的浸透,路面已经些许泥泞。沿途陡峭的山坡上不时滑落些泥土、碎石,忐忑之心时时相伴。然而,我寻觅朱鹮美丽身影的信念是那么地坚定,使得沿途潜在的危险变得微不足道。四
期刊
为期近两周的“两会”刚刚结束,但社会对旅游业的关注并没有减弱。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全面推动生态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更需要你我他一起来关注  每年“两会”都是委员、代表们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提案议案的集中时间,自从2009年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关注就越来越高。今年“两会”都关注了旅游业的哪些方面呢?  统筹生态保护工作  在展示
期刊
观美景如哈尼梯田,观者仿佛也化入其中,成为一景。王国维曾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时,驻足哈尼梯田,真不知梯田与我,哪个更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哈尼有梯田而不显。据《尚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就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的召开才使得哈尼梯田及其梯田文化名扬天下。哈尼族人生存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梯田成为水稻
期刊
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地方的旅游开发,出现了不论以什么形式都要冠冕堂皇地挂上“生态旅游”的幌子,刻意标榜它的生态旅游属性,极尽包装之能事的现象。似乎不这么做就不与时俱进,就out了。笔者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生态旅游症侯群”,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模糊了生态旅游和一般性旅游的界线。一般性旅游开发被贴上生态旅游的标签,说穿了,背后的动机就是利益驱动,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生态旅游所依托的资源基础是人与自
期刊
美好春日里的一声巨响,上演了一出核能源脱离人类控制的悲剧。20多年前,一场无法挽回的人造浩劫、一个深刻的生态灾难在切尔诺贝利爆发  在核能源被利用之前,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能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也没有任何一种武器能把一片生机盎然的沃土变成不能靠近的死域。切尔诺贝利的一声巨响给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代价是生灵涂炭的死城、数万人的生命与健康以及至今不可预知的全球生态环境的危害。  惊变  普里皮亚季是一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高于萍) 4月22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举行的“保护地球—绿色行动”2012公益盛典上隆重举办“碳汇中国行动计划”启动仪式。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发布了碳汇中国行动计划。她介绍,“碳汇中国行动计划”是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推出的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益行动,其宗旨是促进中国绿色碳汇增加、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加强能力建设,倡导企业自愿减排。为应对气候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