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形势下,能力素养是新课程精神理念的核心因素。本文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并不断探究的发展性课题,尤其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本着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积极开展富有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责任田地里一路挥洒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能力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 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对学生注重进行以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以不断提升语文能力素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促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地丰富人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二是教会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得自己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三是促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如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等,要善于质疑问难,深入地研究并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究竟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试简要阐述之。
1.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权利。谁都知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作出的一种战略长远规划,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影响,加上许多教师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等因素,人们在遵从新课程理念这一“教育宪法”方面实际上是“说多做少、知易行难”。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理念层面的一种遗憾!如何才能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见微知著:一是要根据实际“有抓有放、以放促抓”。教师能不讲的坚决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通过有效地引导、点拨和启发,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行为。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足够时间和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分配半数以上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读思说写,又要开辟一定的课外阵地让他们根据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合作探究。三是教师要以宽容以待的魄力和胸怀,给予学生坚持自己、怀疑一切的民主权利,努力创设真正的和谐教学环境。
2.努力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机会。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大合作就有大成就,小合作就有小成就,不合作很难有什么成就。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校内外之间必须讲求互相促进,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师生之间同样需要教学相长;尤其是学生之间更加需要自主合作的环境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要相信学生具有成功合作的能力。“过去语文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如今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教材。”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发展应当成为教师相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理由。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把合作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春》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早地勤”“春暖人意”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自创一段文字,或者分类收集诗句,编辑一期以“春天在身边”为主题的班报或墙报,让他们充分体会成功合作的情感意义。二是给予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如教学《社戏》一课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环境和本地民俗风情来交流乡土文化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可用口头讨论,可朗读书面材料,可用展示成果的方式,有条件的也可用电化手段演示。形式自选、不拘一格。三是提供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搜处信息、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等各种环节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自由、融洽、快乐合作探究,为丰富其学习思维活动创设条件。
3.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素养。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重新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并提倡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综合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在真正意义上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树立为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核心因素与根本目标。这应成为学校及其教师制定教育规划和从事教育行为的发展理念与指导方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我们一方面要把自己从教师角色逐步打造成“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逐步转化为“导学”行为;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迎难而上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并指导他们从根本上寻求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般性的做法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杠杆,在激活学习状态的同时,牵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信念。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必须注重“两个面向”,即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机制,面向全体学生而非部分学生;尊重教育公平原则,面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而非绝对一致(同步和同向)的发展性目标。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努力把“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植入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灵魂深处,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行为的根本指向和日常做法。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杨屯中学)
编辑/赵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能力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 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对学生注重进行以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以不断提升语文能力素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促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地丰富人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二是教会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得自己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三是促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如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等,要善于质疑问难,深入地研究并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究竟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试简要阐述之。
1.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权利。谁都知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作出的一种战略长远规划,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影响,加上许多教师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等因素,人们在遵从新课程理念这一“教育宪法”方面实际上是“说多做少、知易行难”。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理念层面的一种遗憾!如何才能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见微知著:一是要根据实际“有抓有放、以放促抓”。教师能不讲的坚决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通过有效地引导、点拨和启发,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行为。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足够时间和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分配半数以上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读思说写,又要开辟一定的课外阵地让他们根据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合作探究。三是教师要以宽容以待的魄力和胸怀,给予学生坚持自己、怀疑一切的民主权利,努力创设真正的和谐教学环境。
2.努力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机会。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大合作就有大成就,小合作就有小成就,不合作很难有什么成就。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校内外之间必须讲求互相促进,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师生之间同样需要教学相长;尤其是学生之间更加需要自主合作的环境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要相信学生具有成功合作的能力。“过去语文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如今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教材。”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发展应当成为教师相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理由。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把合作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春》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早地勤”“春暖人意”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自创一段文字,或者分类收集诗句,编辑一期以“春天在身边”为主题的班报或墙报,让他们充分体会成功合作的情感意义。二是给予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如教学《社戏》一课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环境和本地民俗风情来交流乡土文化对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可用口头讨论,可朗读书面材料,可用展示成果的方式,有条件的也可用电化手段演示。形式自选、不拘一格。三是提供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搜处信息、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等各种环节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自由、融洽、快乐合作探究,为丰富其学习思维活动创设条件。
3.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素养。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重新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并提倡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综合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在真正意义上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树立为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核心因素与根本目标。这应成为学校及其教师制定教育规划和从事教育行为的发展理念与指导方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我们一方面要把自己从教师角色逐步打造成“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逐步转化为“导学”行为;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迎难而上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并指导他们从根本上寻求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般性的做法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杠杆,在激活学习状态的同时,牵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信念。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必须注重“两个面向”,即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机制,面向全体学生而非部分学生;尊重教育公平原则,面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而非绝对一致(同步和同向)的发展性目标。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努力把“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植入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灵魂深处,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行为的根本指向和日常做法。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杨屯中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