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识字教学的起点在哪里?识字仅仅就是识字吗?它的价值是什么?一定要先学习汉语拼音再识字吗?识字的资源有哪些,仅仅局限于教材吗?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这些疑惑,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识字教学起点;识字价值;识字工具;识字资源
“人生聪明识字始。”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也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孩子入学时识字量不再是零起点。那么我们的识字教学起点在哪里?一年级入学都是先学习汉语拼音,再开始学课文识字,习惯成自然,一定要先学汉语拼音吗?课堂上分享的“识字好方法”一定“好”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产生了一些困惑,并进行了探索。
一、识字起点再寻找
(一)现象点击——识字教学起点到底在哪里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孩子在入学前不再是“0”起点。我们对2016年新入学一年级某班孩子进行了识字摸底。以3500个常用字为测试内容,全班47个学生,识字量500字以下18人,500~1000字12人,1000~2000字14人,2000~3000字3人,识字量最高的达2187字,最低的117字。不难发现,如今的孩子均有识字基础,多则2000字以上,少则几十个字,这种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班级都会存在。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们在教学时,是不是忽略了识字差异,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从零起点开始?不论学生有没有识字基础,不论学生之间有多少差异,按照教材编排,一课一课,一个一个逐步教下来,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在齐步走?
我们思考,识字教学的起点到底在哪里?我们这样探索。
(二)行动探索——以学定教,把差异变成资源
1.调查识字基础,以学定教
我们设计了课前研究单,进行识字前测,即在每一节新课学习之前学生先进行课前研究,研究后依然不会的生字在研究单上圈出。课前,老师进行了解,课上有重点教学,我们的教学起点有的放矢,识字不再“一视同仁”。
2.尊重差异,将差异变成资源
我们要承认孩子认字差异的存在,甚至巧妙地利用这种差异,在教学中“以快带慢”,让识字基础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帮助基础弱的学生,学生互助识字,基础好的学生能享受领头羊的乐趣,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帮、互学,也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二、识字价值再定位
(一)现象点击——识字仅仅就是识字吗
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用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也有的教师抛开课文直接教字词或者抛开生字词直接解读文本,其实这都和我们的认识有关,前者单纯在字形的识别上随意解剖和想象,把富有生命力的文字看成了一种简单的符号,造成了与文化生命的隔离。后者只是把生字词作为阅读理解的工具,却忽视了生字词教学本身对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忽视了字词教学才是阅读理解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要么空洞无物,简单地重复“大白话”,要么没有深度推进。
(二)行动探索——识字不是孤立的事情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开端,是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斯霞老师就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随文识字,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一篇篇具体生动的课文中来诵读感知、理解内化、运用掌握。结合汉字自身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教孩子识记,是厚重的,是终生难忘的。识字不是孤立的事情,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变得轻松而不失挑战,全面而不乏创意,认真而不缺实效。其次,语文教学还应该探寻字理,追溯生字产生的源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了解汉字本源,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对理解、记忆与书写生字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我们的案头除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还可以多几本《汉字的奥秘》《细说汉字》《汉字图解字典》。
三、识字工具再认识
(一)现象点击——识字一定要先学汉语拼音吗
我们似乎习惯了,新生入学先教汉语拼音,再学习课文,学习汉字。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战线较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无疑会大打折扣。再想一想每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幼儿总是直接模仿着一个词、一句话,而非先学声母、韵母的发音。
(二)行动探索——先识字再学拼音
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图画,儿童認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我们尝试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一个月,先学课文,直接识字,在积累了一定量的生字后,再学习拼音。实践发现,没有学习汉语拼音学生并没有不会认字,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那么,汉语拼音如何促进识字?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但绝不是唯一的拐杖,在教学中,功能可以再优化,比如借助拼音来正音,读准字音。识字需要拼音,但并非只有会拼音才能识字。
四、识字资源再探寻
(一)现象点击——识字是否一定要受教材的限制
教材仅仅是一本语文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给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识字途径,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都能成为他们识字的资源。
(二)行动探索——回归生活,生活中处处能识字
生活中处处能识字。如同学、家人、学校姓名,坐车、游公园、逛超市、看电影等,以及见到的广告、标语、门牌、商标等社会环境就是识字的大课堂。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
总之,我们要对现有的做法再思考,使识字教学效率最优化,作为语文教师,多研究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关键词:识字教学起点;识字价值;识字工具;识字资源
“人生聪明识字始。”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也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孩子入学时识字量不再是零起点。那么我们的识字教学起点在哪里?一年级入学都是先学习汉语拼音,再开始学课文识字,习惯成自然,一定要先学汉语拼音吗?课堂上分享的“识字好方法”一定“好”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产生了一些困惑,并进行了探索。
一、识字起点再寻找
(一)现象点击——识字教学起点到底在哪里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孩子在入学前不再是“0”起点。我们对2016年新入学一年级某班孩子进行了识字摸底。以3500个常用字为测试内容,全班47个学生,识字量500字以下18人,500~1000字12人,1000~2000字14人,2000~3000字3人,识字量最高的达2187字,最低的117字。不难发现,如今的孩子均有识字基础,多则2000字以上,少则几十个字,这种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班级都会存在。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们在教学时,是不是忽略了识字差异,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从零起点开始?不论学生有没有识字基础,不论学生之间有多少差异,按照教材编排,一课一课,一个一个逐步教下来,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在齐步走?
我们思考,识字教学的起点到底在哪里?我们这样探索。
(二)行动探索——以学定教,把差异变成资源
1.调查识字基础,以学定教
我们设计了课前研究单,进行识字前测,即在每一节新课学习之前学生先进行课前研究,研究后依然不会的生字在研究单上圈出。课前,老师进行了解,课上有重点教学,我们的教学起点有的放矢,识字不再“一视同仁”。
2.尊重差异,将差异变成资源
我们要承认孩子认字差异的存在,甚至巧妙地利用这种差异,在教学中“以快带慢”,让识字基础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帮助基础弱的学生,学生互助识字,基础好的学生能享受领头羊的乐趣,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帮、互学,也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二、识字价值再定位
(一)现象点击——识字仅仅就是识字吗
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用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也有的教师抛开课文直接教字词或者抛开生字词直接解读文本,其实这都和我们的认识有关,前者单纯在字形的识别上随意解剖和想象,把富有生命力的文字看成了一种简单的符号,造成了与文化生命的隔离。后者只是把生字词作为阅读理解的工具,却忽视了生字词教学本身对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忽视了字词教学才是阅读理解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要么空洞无物,简单地重复“大白话”,要么没有深度推进。
(二)行动探索——识字不是孤立的事情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开端,是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斯霞老师就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随文识字,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一篇篇具体生动的课文中来诵读感知、理解内化、运用掌握。结合汉字自身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教孩子识记,是厚重的,是终生难忘的。识字不是孤立的事情,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变得轻松而不失挑战,全面而不乏创意,认真而不缺实效。其次,语文教学还应该探寻字理,追溯生字产生的源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了解汉字本源,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对理解、记忆与书写生字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我们的案头除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还可以多几本《汉字的奥秘》《细说汉字》《汉字图解字典》。
三、识字工具再认识
(一)现象点击——识字一定要先学汉语拼音吗
我们似乎习惯了,新生入学先教汉语拼音,再学习课文,学习汉字。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战线较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无疑会大打折扣。再想一想每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幼儿总是直接模仿着一个词、一句话,而非先学声母、韵母的发音。
(二)行动探索——先识字再学拼音
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图画,儿童認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我们尝试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一个月,先学课文,直接识字,在积累了一定量的生字后,再学习拼音。实践发现,没有学习汉语拼音学生并没有不会认字,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那么,汉语拼音如何促进识字?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但绝不是唯一的拐杖,在教学中,功能可以再优化,比如借助拼音来正音,读准字音。识字需要拼音,但并非只有会拼音才能识字。
四、识字资源再探寻
(一)现象点击——识字是否一定要受教材的限制
教材仅仅是一本语文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给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识字途径,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都能成为他们识字的资源。
(二)行动探索——回归生活,生活中处处能识字
生活中处处能识字。如同学、家人、学校姓名,坐车、游公园、逛超市、看电影等,以及见到的广告、标语、门牌、商标等社会环境就是识字的大课堂。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
总之,我们要对现有的做法再思考,使识字教学效率最优化,作为语文教师,多研究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