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2基因变异致新生儿硬化性胆管炎二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l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DCDC2基因变异引起的新生儿硬化性胆管炎(NSC)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2017年5月明确诊断了来自同一家系的2例DCDC2缺陷致NSC患儿,对其临床特征和基因结果进行总结,并以"DCDC2"和"新生儿硬化性胆管炎"为关键词,检索建库至2018年4月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例1男,3岁2月龄,发现胆汁淤积3年余,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161~1 092 U/L)和总胆固醇(5.4~7.7 mmol/L)升高,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肝内胆管多发扩张和双肾积水。例2男,9岁9月龄,是例1的同胞兄长。发现胆汁淤积9年余,CT血管造影示脑积水和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并有血管畸形。例1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DCDC2基因(NM_001195610)c.529dupA纯合移码变异。通过Sanger测序发现例2在该位点为纯合变异,父母均为杂合变异。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0篇,11例DCDC2基因变异致NSC患儿。包括本研究2例共计13例患儿均在生后6个月之内发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高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的胆汁淤积伴陶土样便,进展至门静脉高压;其次是肾脏和神经系统表型;仅有1例患儿有高胆固醇血症;影像学特征为肝内和(或)肝外胆管多灶性狭窄或扩张;肝脏病理表现为胆管板形成障碍、小叶间胆管缺乏、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等;13例患儿中有10例需要肝移植治疗。13例患儿中共检测到7种DCDC2基因变异。

结论

DCDC2基因变异致NSC临床特征为:婴儿期出现高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的胆汁淤积伴陶土样便,常在儿童期进展为肝硬化;胆道造影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显示肝内和(或)肝外胆管多灶性狭窄;常伴有肾脏和神经系统表型。确诊依靠DCDC2基因检测。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人脐带MSCs表面标志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哮喘组、MSCs组、布地奈德组各10只。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致敏和激发,哮喘组以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共8周,MSCs组于第35、45及55天激发前30 min尾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测序筛查胃癌高频突变基因,探讨这些基因的突变型和野生型在胃癌临床病理表型上的差异。方法随机收集2016年1至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30例胃癌组织及术前外周血,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方法,以正常血白细胞为对照,识别肿瘤样本突变的基因。选取突变频率高于TP53的基因为高频突变。对比分析高频突变基因的突变型与野生型在年龄、性别、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等常见临床病理表型上的差异。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儿童化脓性链球菌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分析7家医院2010—2017年经细菌培养证实为侵袭性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且符合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诊断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共确诊STSS 15例,其中男9例,年龄6月龄~15岁。所有患儿血培养均示化脓性链球菌生长,仅3例血培养前短暂使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患儿发病(5.1±4.6)d就诊,均有高热,13例
目的总结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芬兰变异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归纳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收治的基因诊断明确的2个家系3例临床表现为神经退行性病变患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患儿分别为11岁3月龄男性、9岁1月龄女性和10岁1月龄男性,均出生时正常,5~6岁开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