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又云:“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两首诗。自居易经常开怀畅饮,结果染上了眼疾,40岁时已有“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之感,从而写下《眼病二首》。医生已明确告诉他要戒酒,可他依然“马背仰天酒果腹”。可见过量饮酒是古代文人眼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杜康造酒以来,酒便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已成千古佳话。少量饮酒确实能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大脑思维,使人浮想联翩,文恩泉涌。但过量饮酒则害处不少,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饮酒不节,杀人顷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酒精能抑制人的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过量饮酒对眼睛的损害尤为明显。酒中含有的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很快扩散到血液中,由于醇类极易溶于水,而眼球内玻璃体含水量达99%,对乙醇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饮酒极易损伤眼睛。
  集萤映雪、凿壁偷光,历来作为发愤读书的典型为后世传颂。但这也点出了古代文人眼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苦读损目”。
  与白居易遭遇如出一辙。宋代大文学家陆游亦颇多病目诗句,如:“忧国心常折,观书眼欲枯。”“少年嗜书竭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而《解嘲》诗云:“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似乎在为其苦读生涯作总结。黄庭坚呼吁上天治好自己的“读书眼”,并以切身体验告诫他人“莫作白鱼钻蠹简”(不要作书虫钻研书册),可见其痛苦之深。
  但是,一则苦读乃众多书生安身立命之本,二则浸濡既久,读书已成为一种乐趣和生活意义,所以他们实在不能抛书不读。宋代杨万里有《观书》一诗,道出其明知读书损目但又不忍释卷之矛盾心理:“书册不可逢,逢得放不得。看得眼昏花,放了还太息。”方岳《偶题》诗则云:“为米折腰长乞米,缘书损目苦观书。山翁迂阔每如此,吾道寂寥谁与居?”虽然“缘书损目”,仍免不了“苦观书”,于是作者自嘲“山翁迂阔”(不切实际)。与他同时代的舒岳祥甚至在病目之后,仍央求医者尽力调治,以便多读书:“我老目已昏,烦君为灌涤,更阅十年书,细字蝇头黑。”可谓此种心态的典型反映。
  古代文人患了眼病以后,主要靠服用药物来祛除。山水诗人王维写诗说:“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记载了居家生活时,用百合煮肉来食疗自己泪囊炎的景况。另一诗人张籍也有诗云:“开洲五月车前子,做药人皆道有神。惭愧文君怜病眼,三千里外寄闲人。”张籍家境贫寒,自幼苦读,饱经世态炎凉。后为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由于古代的照明条件较差,加上营养不良,张籍因用眼过度,患了很严重的目疾。诗人孟郊曾经写诗戏称他是“穷瞎张太祝”。当他收到诗友韩愈从千里之外寄来的车前子,饵食配药后,感慨地写了以上那首情真意切的诗。古代医家认为,服用车前子可补虚去翳,与菊花、决明子等配伍,多用来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力减退等症。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方》中的“驻景丸”,是用车前子与熟地、菟丝子配伍为丸,治疗老年人因肝肾俱虚所致的眼昏生翳等症,至今仍是老年眼科常用的保健良方。
  古人在日常眼睛保健方面也作出很多探索,某些养生明目法对今人仍很有借鉴作用。例如杨万里诗云:“只有观书乐,其如病眼何!但令吾意适,不必卷头多。”并在《书莫读》诗中描述了苦读害处后,提倡这样一种闲适生活:“何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听风听雨都有味,健来即行倦来睡。”可见药物治疗尚属次要,人们应首先改变自己用眼过度之恶习,尝试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适当发展其他方面兴趣,如坐禅、轻微劳动、感受大自然魅力等,以闲适为主。惟其如此,方能从根本上保护视力。
其他文献
建里——体虚之人最好的温和平补“药”    穴位一点通:  我们在胸腹部这条正中线的位置划一条竖线,以肚脐为中心,在肚脐的下三寸是关元,上三寸就是建里。  如果说上中下脘三穴是刘关张三兄弟的话,那么这个建里穴就相当于三国里的赵云,艺高人胆大,而且和刘关张亲如兄弟,关系不相上下,建里与这三个穴一字排开,在中脘穴下一寸,下脘穴上一寸。但为什么这个穴偏偏叫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建里呢?  建是建
期刊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武则天请颇有传奇色彩的嵩山慧安禅师到宫中讲课。此时,慧安禅师已经120多岁了,仍然童颜鹤发,神采奕奕。武则天见了非常好奇,一见面便问他多大年纪了。慧安禅师说,我不记得了。女皇听了更觉惊讶:“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呢?”慧安禅师则淡淡一笑,解释道:“人之身,有生有死,如同沿着一个圆周循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记这年岁有何用呢?何况,此心如水流注,中间并无间隙,
期刊
人类从远古洪荒时代起,便开始了对自身必死之命运的思考,它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人类思索的永恒性问题。哲学,被柏拉图定义为“学会死的学问”,叔本华也说:“死的困扰是每一种哲学的源头。”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大问题,人生的有限性在生死问题上最突出地表现出来。可以说,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的思考,都同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息息相关。人正是由于意识到他终有一死,从而在死亡还没有降临到他头上时,就会思考人为何活的
期刊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我伫立于莫高窟前,让思绪飘向它早已逝去的辉煌,却觉无垠的孤独骤然惊悸于贮满诱惑的心灵,无法阻止想像的色彩趋于暗淡而冰冷。  我虽竭力企及回忆,试图完成一场精神的自慰。然而不能,肤浅的阅历使我在莫高窟的深邃而博大精深的思想之外徘徊,进入视野的只是一帧风景。无奈之余,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用心灵摩挲这风景。当心神趋于宁静,我终于能够稍稍触摸到这风景里所蕴藏的情感与思想。虽然我无法跨
期刊
一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禅师为了开悟他,派这个弟子到集市买了一袋盐。当弟子回来后,禅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禅师问道。  “成得发苦。”弟子唾弃着。  禅师呵呵地笑了。  随后,禅师领着弟子来到一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入湖里。然后说道:“现在尝尝湖里的水。”  弟子弯腰掬起一捧水尝了尝。  “什么味道?”禅师问遭。  “甘甜可口。”弟子回答。
期刊
汉字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以《新唐书·张旭传》:“旭自言……闻鼓吹,而得笔法意”为比较早的记载。就欣赏音乐以及书法我是深有感受的,也可能是我偏爱音乐的缘故吧!  在一次评判一个学生的作品时,我谈道:“你的作品中没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觉。”听到这话他很惭隗,第一不懂这首曲子,也不知道这曲子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当着众多同学的面,我给他们认真地讲起了关于欣赏音乐与练习书法中的作用。《梁祝》
期刊
那天我从省城办事归来,坐在长途汽车上,车内十分安静。有的人在睡觉,有的人微闭双眼听着音乐,有的人斜视窗外,欣赏着路边的风景。也许面对陌生人大家都心存戒意,也不知从何说起,所以谁也不愿主动搭话,都沉默着,只听见汽车发出持续的轰轰声,让人感到烦闷之极。  车至一集市,上来了一群农民工,每个人的身上都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还提着不少的东西。他们皆衣着朴素,皮肤黝黑,双臂粗壮,手上长满了厚实的老茧,一看便知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辉煌,但现实有时却很难如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不同的,要想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那适合自己的人生是最好的。  我有一个战友,可以说一表人才,个人军事素质也很过硬,对工作那是认真负责。然而,工作起来总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几年后,就转业到了地方,结果工作很出色,不久就得到了提升。一次,和我通电话,他说:“在部队的时候,怎么用心去做,总是做不好。现在,感觉很轻松
期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就是希望我们的社区居民都能掌握防御灾害的知识,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此,我们采访了国际救援专家侯世科主任,他以自己十年来16次的亲身救援经历。为我们讲述了有关灾害的一
期刊
孤独对身体的损伤等同吸烟和肥胖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卡西奥波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发表研究成果时说,孤独可以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血压上升、压力增大,还有造成抑郁症的危险。  在实验中,最孤独的人血压比社交活跃的人高出30个单位,从而使孤独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达到正常人的三倍,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则可达到正常人的二倍。  研究发现,孤独者和社交活跃者的健康水平差距与吸烟者和非吸烟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