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库奇尤单抗及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小样本短期疗效评价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比较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门诊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20例,随机分配进入两个治疗组,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组及依奇珠单抗治疗组.用药第4、8、12周后分别评价两组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数据.结果 司库奇尤单抗组治疗第4、8、12周后PASI评分分别为11.78±5.63、6.63±3.67、3.34±2.48;依奇珠单抗组治疗第4、8、12周后PASI评分分别为10.27±5.64、5.10±3.02、2.53±2.11;司库奇尤单抗组治疗第4、8、12周后 PASI评分下降值分别为:10.22±5.14、15.37±4.94、18.66±4.62;依奇珠单抗组治疗第4、8、12周后 PASI 评分下降值分别为:14.00±4.04、19.17±2.86、21.74±3.17.司库奇尤单抗组治疗第4、8、12周后PASI评分下降率分别为:(46.6±21.5)%、(69.6±16.5)%、(84.8±11.0)%;依奇珠单抗组治疗第4、8、12周后PASI 评分下降率分别为:(59.0±19.2)%、(79.8±9.9)%、(90.1±6.7)%.部分患者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仍有局部皮疹顽固不退,在换用依奇珠单抗后皮疹清除.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短期疗效相当.依奇珠单抗在部分皮疹治疗抵抗时更具治疗优势.治疗过程中出现湿疹样皮炎,可能与Th1/Th2炎症轴偏移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皮粘散”对大鼠慢性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Ⅳ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象皮组、皮粘散组、硼砂组(外用药物0.2 g).通过冰醋酸制造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促进大鼠慢性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局部大鼠创面组织使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胶原蛋白Ⅰ、Ⅳ的表达,计算溃疡面积积分.结果 与模型组、象皮组、硼砂组相比,皮粘散组阳性荧光信号强,荧光染色所见胶原蛋白Ⅰ排列一致性较好;皮粘散组胶原蛋白Ⅳ阳性荧光信号强,荧光染色显示大量管腔类结构,可见
目的 探究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疾病转归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7年间住院治疗的20例诊断为SJS/TEN的患者,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指标的变化,分析疾病转归和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有11例(55.00%)患者疾病在1周内显著改善,有3例患者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5.00%.受累全身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 affected,TBSA)和Scorten评分在住院期间总体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
目的 了解本院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情况,并对其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本院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分离的137株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环素和大观霉素等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其中药敏试验采用K-B法,对所获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x2检验.结果 2012年1月-2020年12月淋病奈瑟菌的年分离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42,P<0.05).2012-2020年淋病
患者女,55岁,左侧胸肋部散在孤立红色结节伴瘙痒1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左侧胸肋部可见散在沿Blaschko线分布的多个绿豆大小的孤立红色结节,类半球形,境界清楚,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浸润明显,轻度瘙痒,无压痛,无鳞屑.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变薄,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偶见嗜酸性粒细胞,部分淋巴细胞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示:CD20(++),CD3(+),CD5(+),CD43(+),Ki-67(GC 高表达),CD10(+),Bcl-6(GC+),Bcl-2(GC-),Cyc
目的 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急性发作期的血浆氨基酸代谢变化,从代谢通路方面探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探讨特应性皮炎亚型外源型和内源型急性发作期血浆氨基酸代谢差异.方法 将收集的符合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其中22例为外源型AD组,18例为内源型AD组)和非特应性皮炎患者为对照组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代谢组学检测血浆样本中的代谢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A-DA)对产生的矩阵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血浆样本差
目的 探讨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8例组织病理确诊为倒置性毛囊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28例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男18例,女10例,男女比1.8∶ 1,发病年龄18~80岁,平均(44.50±17.29)岁.患者皮损均为单发,头面部19例,以面颊部居多;四肢5例;躯干4例.临床表现为宽基底或带蒂,表面粗糙呈乳头状瘤样或半球形增生性肿物,多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以向内向外增生为主,依据病变组织增生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乳头状瘤/疣样13例、角化棘皮瘤
患者女,84岁,头顶部皮肤肿物4个月余.皮肤科情况:顶部可见约7 cm×8 cm大小肿物,隆起高于皮肤表面5 cm,肿物色黑伴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有恶臭.皮损组织病理示:灶区表皮缺失,其下见异型细胞呈梭形、卵圆形,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显著,可见核仁,核分裂象多见,灶区见瘤巨细胞,部分区伴大片坏死,灶区间质黏液样变.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β-catenin(细胞浆+),CD99(+),CD68(组织细胞+),CD163(组织细胞+).诊断:未分化肉瘤.治疗:给予瘤灶扩大切除术联合人工真皮覆盖
目的 系统评价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天疱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得到RTX联合糖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CS)±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 agent,ISA)治疗天疱疮的对照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TX联合CS
例1女,48岁;例2女,52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外阴红斑、糜烂伴疼痛.外阴前庭、小阴唇内侧见点状、片状红斑或黄红色斑伴糜烂面,表面潮湿,触痛.皮损病理特点均主要为真皮浅层浆细胞苔藓样带状浸润.2例患者诊断:浆细胞性外阴炎.本病治疗困难,本文2例患者分别予外用和口服糖皮质激素取得近期疗效,目前仍在随访中.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每月静脉冲击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天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经常规治疗无效或有多种并发症而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1 g/次,1次/月)联合糖皮质激素[1~1.5 mg/(kg·d)]治疗的14例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经治疗的患者中,皮疹痊愈8例,显效1例,好转2例,无效3例.患者中死亡2例.所有患者的治疗次数为1~9次.皮损控制时间为2~31 d,平均13.3 d,皮损痊愈时间为29~12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