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198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有目地、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初步活动能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有很多方法,现谈一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让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通过自身的实践,我深刻意识到幼儿的科学活动必须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
  1.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和“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2.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敏感地捕捉住幼儿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消息,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几个幼儿仰着头,小手指着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大吊车,我们就即刻组织幼儿走近大吊车,观察吊车的运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到吊车的作用,知道大吊车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困难,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
  3.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保护冰宝宝”就是幼儿在生活中,偶尔发现冰,再产生认识冰、了解冰的特点所组织的一个活动。我运用反向思维,请每人找一块冰宝宝,想方设法不让它变小或受伤。有用手帕、餐巾纸包住的,有藏在口袋里、抽屉里的,有找洞藏起来的,但最终的结果让幼儿明白,冰还是化成水,在整个带着幼儿感情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发现是不断出新,幼儿对冰易碎、冷硬、融化等特点的掌握也是生动而又感性的,这比在教室里对着人为制作的冰块讲特点更能感受生活。
  二、幼儿科学活动形式应生活化
  1.日常科学活动的生活化。如,为了让幼儿了解红绿灯、斑马线的作用,我们就带着幼儿到实地走一走,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
  2.科学活动应更好地为生活服务。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次一位幼儿把教具塞到保鲜膜的卷筒里,两根圆圆的积木正好卡在卷筒的两头,就此疑难,我开展了科学探索活动:“营救积木宝宝”。幼儿各个兴奋不已,跃跃欲试,主动积极地寻找材料,反复操作,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教育空间、开阔幼儿视野
  幼儿生活周围存在着无数有趣的自然现象,它们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幼儿,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更进一步提出了科学领域教育的重要性。
  (一)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
  丰富的材料能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如:在了解物体膨胀现象时,我为幼儿准备了用水泡过的黄豆和干黄豆、虾片、玉米粒若干、瘪乒乓球、香菇、茶叶、透明容器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引起幼儿的探究的兴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发幼儿想摸一摸,探究一下的愿望,使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
  (二)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1.发挥幼儿多种感官。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幼儿的口、眼、手、脑,让幼儿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如:在教“风的形成”,可让幼儿用嘴吹一根吸管而形成风,或在小盆里放上碎纸片,用扇子一扇纸片飞起来而形成了风。
  2.实验操作法。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参加实验过程,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及创造能力。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磁铁的各种现象。当幼儿发现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钉不易吸住铁制品时,带领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导幼儿设法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还要让它们移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3.提问讨论法。在“物体膨胀现象”活动时,我向幼儿提出“怎样才能使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怎样使香菇变大?”“为什么在夏天自行车车胎打气过多易爆?”等。先让幼儿讨论争议,各抒己见,然后在及时总结,对幼儿的回答多认可,多启发,调动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科学教育活动的延伸
  将活动区学习活动与游戏紧密相联,从活动本身到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尽情的展现自我、开拓自我,丰富社会经验。如,在教了“认识磁铁”活动以后,在活动区提供磁铁及各种材料,材料中一部分是铁制品,另一部分是木条、泡沫等,还可为幼儿提供几个小碗,分别盛有混合着大头针、回形针、扣子,在提供镊子、筷子、小勺和磁铁。幼儿在摆弄中会发现磁铁是将铁制品与非铁制品分离的最好办法,最快捷的方法。同时幼儿在摆弄磁铁时发现同极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
  总之,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在获得了大量的特例、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和内化,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要让幼儿真正的“做科学”,体验发现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其他文献
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考实行“3+3+基础会考”方案,信息技术只在基础会考中出现,采用笔试作答,并且与通用技术考试分科合卷。信息技术考试时间为45分钟,满分值为50分,考试成绩按卷面实际分数的10%计入高考录取总分。考试内容为课标规定的必修和选修(《人工智能初步》除外)内容,要求考生答完必修模块外,在四个选修模块中再任选一个作答。  山东省2007年普通高考实行“3+X+1”方案,“1”指基本能力
期刊
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先认识它然后想尽办法去研究它进而才能解决它。从海南、山东、江苏的案例中,“信息技术高考”这个概念更加形象丰满起来。只有将概念具象化,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寻求到解决的良方。本文以浙江省信息技术高考试卷为研究对象,进而找到应对“信息技术高考”的办法。    浙江省信息技术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2008年至今浙江省共进行了5次信
期刊
1.信息技术是否具有高考的价值  信息技术是不是有必要进入高考这一最具权威的领域,即信息技术是否有高考的价值呢?从高考走过来的人都曾体验过它的独特魅力,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高考指挥棒打转。由于信息技术不在高考之列,自然难以得到学校领导、家长、学生的足够重视。于是,学生把信息技术课作为课业紧张之余的放松、娱乐时间;信息技术教师分工变得不明不白,工作成绩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与肯定。其存在价值无从体现。在
期刊
浙江省缙云中学的王震老师在研究近几年的试卷后,发现从2008年开始的第1次高考,到2010年刚结束的第5次高考,试题的的类型发生一些变化,包括:1.考查单个知识点的减少,综合考查多个知识点的增多。2.识记题在减少,推理题在增加。3.更关注细节,考查学生观察能力。面对信息技术高考的特点及变化,很多老师都存在困惑,哪种方式更有效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试题的变化趋势,王震老师提出了几点很好的建议。
期刊
古典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
期刊
传统的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填鸭式的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老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再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
期刊
从2005年陆续进入课改的几个实验省份来看,在各自出台的新高考方案中都或多或少地糅合进了信息技术课程,有的是对原有高中等级考试的延续和深化,有的是借着课改东风将其正式纳入考核范畴,但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进入高考,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还需要支持的年轻学科来说,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需要。  纵观一门学科的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作为支撑和保障,也就会逐渐失去其生命力,信息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同时《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高中语文教材在课程设置上,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
期刊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是关键环节之一。一直以来很多教育工作者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够完善,不能实现评价的多个维度。Blog以其应用简单,功能强大,使用广泛而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广大青年学生也不例外,据统计,现在的高中、初中生中拥有个人Blog(QQ空间、163免费空间)的比例基本在100%,有80%以上的班级有自己的Q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于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盛行“标准化”的强大的冲击和反拨,从历史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大进步。语文教科书中的每一个文本都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有必要进行发掘,多元主体参与、多场景发生的价值多元取向,全人格的投入,始终追求相遇相知的理解,也应在这种多元价值取向的对话氛围中产生。不可否认,课堂教学由“群言堂”取代“一言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