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最大的两个敌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时代。而不幸的是,这两个最强劲的敌人,被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同时赶上了。
近几年,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在欧美日渐成熟后,也在中国市场开始发力,什么原因呢?供需关系变化是根本。欧美出版印刷业的衰退早于中国,纸质报纸被手机报替代,纸质书籍被电子书替代,电子媒介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取代纸质媒体已经是无法逆转的趋势,大规模信息传播的途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为现实。有了欧美的前车之鉴,中国出版印刷业大洗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拉开了大幕。
传统出版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库存大。这些积弊以往受到各种现实力量和条件制约,一直缺乏变革的动力,直到电子媒体这个替代品破局而来,一切不得已的改变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人类阅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书刊的平均印量变小、销售量变得难以预测。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纸质媒体必然需要变革,在流通库存大量积压和满足阅读需求间寻找一种动态平衡,依靠信息技术工具的革命提升效率,提高竞争力,在艰难的时代活下去,而按需出版印刷,在某种程度上开辟了一条道路。本质上电商能够迅速发展,20年间成就了阿里巴巴和京东等庞大电商帝国,归根结底,是提供了比以往商品营销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导致中关村、百货大楼和超市等传统零售渠道的没落。以往商品要从厂家到全国总代、省级代理、市县区级层层代理体系,才到销售终端零售,最终被消费者购买完成物流和商流,每层营销渠道都必然有成本叠加和利润提取。但电商将商流直接从厂家、电商到客户,节省了所有中间环节的成本,最终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盈利,从培养客户消费习惯到最终形成持续稳定的营销链,电商耗时长且成功者少。中国的按需出版业现在面临同样的境遇,需要破釜沉舟、凤凰涅。
构建按需出版生态体系的四个关键环节
商业模式持续发展需要回答如何解决商品资源、流通渠道、客户资源三大问题,一个全新的按需出版模式也必须在这三方面比传统出版有所突破,并得到最终图书购买用户的认可,这可是个大的系统工程。要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形成稳定的按需出版资源、流通渠道、按需出版客户,构建业务生态链,至少要控制好四个关键环节的最高效率。
第一环节就是出版的高效。美国闪电之源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拥有大量的按需出版图书资源,通过大量学术书籍、杂志、艺术资源和版权,形成强大的资源优势。通过自助出版平台出版标准规格尺寸的图书产品,来降低一本书的编校审成本,使得按需出版的书籍在成书成本上做到最低,书籍资源上通过各种方式做到极大丰富。中教图发展国内学术资源书籍,虎彩与出版社合作并收集出版资源,就是为了有足够廉价的按需出版资源。
第二个环节就是按需印刷成本低,往往产能大的设备价格贵,但是平均每张打印成本低,但需要大量小印量业务来保证设备的满负荷运转才能盈利,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客户订单。
第三个环节就是流通渠道。中国出版物流通有严格的书号限制,这也是中国按需出版发展最大的障碍,书号是基于纸媒大量印刷时代文化出版管控的思路制订的,但这是基于电子媒体没有兴起之前国家扫黄打非的需要。如今时代已经变了,政策能否根据需要有所变通,还需要多方力量博弈,这也将是真正按需出版兴起的标志。
第四个环节就是电子商务按需出版平台的建设,由于按需出版产品多为小众出版物,那么最终采购用户如何找到这些出版物下订单,就需要一个交易平台,平台有预览功能、书目索引体系,能够高效传递订单信息,亚马逊等网上书城的小众图书按需订单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发给闪电之源等出版资源平台快速生产,这个高效、低成本的生态链构建才是真正实现按需出版的基础和标志。
按需出版作为几百万元的小投资时,是工具,但作为千万元级乃至数十亿元级大投资时,是事业,需要体系支撑。从以上构建按需出版生态体系的四个环节来看,设备采购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真正想要把按需出版业务做起来,需要构筑四个环节的稳定持续购买体系才行,相对前几年出版印刷单位对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摸石头过河的盲目性而言,现在大家普遍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构筑这个出版体系生态链上下工夫,对国内外按需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对编校审电子化和规范化进行改革,对按需出版设备和流程建设进行投资,对按需出版电子书店流通渠道进行探索,这在南京凤凰、北京虎彩、中教图等大型按需出版设备买家处可以看到的厚积薄发的努力。作为印刷出版集团组成部分的新华印厂(如河南新华、河北二新华等),也在集团整体资源优势下做出了新的探索。而中小型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及印刷部门(如中石油、化工等)也在小众科技出版物上逐渐获得突破,特殊大量按需出版企业如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的中献拓方、中国标准出版社等,也在利用行业特有资源优势发展新业务。由于这些企事业单位在按需出版生态体系上的探索和努力,使得中国按需出版的发展道路日渐清晰。2015年的按需出版业,会有更多的相关出版印刷集团、书刊印刷企业进行按需出版的探索和尝试,带动中国按需出版业务的整体发展。
从应用上看,小众出版物会是按需出版的重要需求来源。这对众多学术、高科技、医学、艺术等专业出版社是个福音。他们的大部分出版产品都曲高和寡,但按需出版给了专业出版社新的契机,他们对中小型按需出版设备及配套印后的需求会在2015年有更多采购方案,这也来源于国家扶植专项资金的支持。大型出版社大众出版物依旧会使用传统印刷生产降低成本,但根据长尾理论和对未来的预期,会努力提升大型按需印刷设备和传统印刷设备的成本交接点,导致数字印刷业务可以承印的数量一直在增长。
数字印刷之父、兰达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班尼?兰达在1993年就曾说过:“一切能够数字化的都将被数字化,印刷也不例外。”互联网对于传统印刷制造和服务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就如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效率提升对人类历史的改变一样,人类效率变革改变了太多太多的行业和领域。传统书报刊印刷企业是生产型企业,可以独立存在保证盈利,现在的书报刊印刷企业,需要完全融入一个有竞争力的生态供应链体系,才能生存发展,就如最近几年一些印企纷纷改名文化企业一样,如雅昌和中印集团,就是顺应了这个潮流趋势,这也许是纸媒在时代变革中最好的归宿吧。互联网使得大规模复制传播信息的行业本身也要重新进行内部信息流改造了。
2015年按需出版印刷市场展望
2015年,更多的按需出版印刷设备被印刷出版集团、书刊印刷企业选择后,为了满足设备产能,在按需出版书籍严重不足的状况下,印量提升就要依靠社会按需印刷业务,而电商、物联网、药监码等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商机,让按需出版印企突破细分行业限制成为可能。印刷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和应用的结合日益密切,因为整个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快速传递导致生产柔性化和订单交付时间无限缩短,这使得印刷产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独立性,工业品和民用品生产也渐渐失去独立性,都围绕着客户订单的及时响应和重新构建ERP体系等展开,不仅按需出版如此,按需印刷更是如此。如果按需出版是纵向体系的全新构建,那么按需印刷就是印企横向体系的全新构建了。
2015年,按需出版一方面要进行出版生态链的建设,一方面还要继续期待国家出版物政策对科技、学术、艺术等小众出版物价值的重新判定。毕竟政策是国内按需出版能够成为一门持续性盈利生意的命脉。如果未来出书发表文章仍然是职称评定等学术体系的硬标准,按需出版政策放开将真正为中国科技学术提升提供助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会落到实处。往往越是尖端的科技越有价值,这恰恰是中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进化为智力密集型最为稀缺的。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民众对于音乐创作、绘画影像、民间艺术工艺传承、文化创意个性化用品等方面的小众出版物将有大量的需求,大禹治水以疏代堵,以史为鉴,这些也是值得参考的。
从按需出版发展地域上讲,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科技的中心,但文化和科技的传承需要深度阅读和思考,目前不是靠电子媒体的浅阅读就能承载的,而是靠纸媒,没有文化传承、教育传承、科技传承的首都和国家将是没有希望的,印刷不是污染行业,而是目前文明、文化、科技传承及发扬光大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之一。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出版资源,相信按需出版印刷在北京会绽放光彩,而在中国拥有文化积淀和创新基因的其他领先城市,势必星火燎原。中国四大文明印刷、火药、指南针、造纸最终成就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财富掠夺式积累、大洋探索、文明传播。但在中国古代却只能被束之高阁,按需出版,承载着中国印刷人对文化传播的奉献、对科技兴国的期望、对文明传承的敬畏,也势必会发扬光大。
近几年,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在欧美日渐成熟后,也在中国市场开始发力,什么原因呢?供需关系变化是根本。欧美出版印刷业的衰退早于中国,纸质报纸被手机报替代,纸质书籍被电子书替代,电子媒介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取代纸质媒体已经是无法逆转的趋势,大规模信息传播的途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为现实。有了欧美的前车之鉴,中国出版印刷业大洗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拉开了大幕。
传统出版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库存大。这些积弊以往受到各种现实力量和条件制约,一直缺乏变革的动力,直到电子媒体这个替代品破局而来,一切不得已的改变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人类阅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书刊的平均印量变小、销售量变得难以预测。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纸质媒体必然需要变革,在流通库存大量积压和满足阅读需求间寻找一种动态平衡,依靠信息技术工具的革命提升效率,提高竞争力,在艰难的时代活下去,而按需出版印刷,在某种程度上开辟了一条道路。本质上电商能够迅速发展,20年间成就了阿里巴巴和京东等庞大电商帝国,归根结底,是提供了比以往商品营销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导致中关村、百货大楼和超市等传统零售渠道的没落。以往商品要从厂家到全国总代、省级代理、市县区级层层代理体系,才到销售终端零售,最终被消费者购买完成物流和商流,每层营销渠道都必然有成本叠加和利润提取。但电商将商流直接从厂家、电商到客户,节省了所有中间环节的成本,最终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盈利,从培养客户消费习惯到最终形成持续稳定的营销链,电商耗时长且成功者少。中国的按需出版业现在面临同样的境遇,需要破釜沉舟、凤凰涅。
构建按需出版生态体系的四个关键环节
商业模式持续发展需要回答如何解决商品资源、流通渠道、客户资源三大问题,一个全新的按需出版模式也必须在这三方面比传统出版有所突破,并得到最终图书购买用户的认可,这可是个大的系统工程。要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形成稳定的按需出版资源、流通渠道、按需出版客户,构建业务生态链,至少要控制好四个关键环节的最高效率。
第一环节就是出版的高效。美国闪电之源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拥有大量的按需出版图书资源,通过大量学术书籍、杂志、艺术资源和版权,形成强大的资源优势。通过自助出版平台出版标准规格尺寸的图书产品,来降低一本书的编校审成本,使得按需出版的书籍在成书成本上做到最低,书籍资源上通过各种方式做到极大丰富。中教图发展国内学术资源书籍,虎彩与出版社合作并收集出版资源,就是为了有足够廉价的按需出版资源。
第二个环节就是按需印刷成本低,往往产能大的设备价格贵,但是平均每张打印成本低,但需要大量小印量业务来保证设备的满负荷运转才能盈利,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客户订单。
第三个环节就是流通渠道。中国出版物流通有严格的书号限制,这也是中国按需出版发展最大的障碍,书号是基于纸媒大量印刷时代文化出版管控的思路制订的,但这是基于电子媒体没有兴起之前国家扫黄打非的需要。如今时代已经变了,政策能否根据需要有所变通,还需要多方力量博弈,这也将是真正按需出版兴起的标志。
第四个环节就是电子商务按需出版平台的建设,由于按需出版产品多为小众出版物,那么最终采购用户如何找到这些出版物下订单,就需要一个交易平台,平台有预览功能、书目索引体系,能够高效传递订单信息,亚马逊等网上书城的小众图书按需订单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发给闪电之源等出版资源平台快速生产,这个高效、低成本的生态链构建才是真正实现按需出版的基础和标志。
按需出版作为几百万元的小投资时,是工具,但作为千万元级乃至数十亿元级大投资时,是事业,需要体系支撑。从以上构建按需出版生态体系的四个环节来看,设备采购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真正想要把按需出版业务做起来,需要构筑四个环节的稳定持续购买体系才行,相对前几年出版印刷单位对引进数字印刷设备,摸石头过河的盲目性而言,现在大家普遍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构筑这个出版体系生态链上下工夫,对国内外按需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对编校审电子化和规范化进行改革,对按需出版设备和流程建设进行投资,对按需出版电子书店流通渠道进行探索,这在南京凤凰、北京虎彩、中教图等大型按需出版设备买家处可以看到的厚积薄发的努力。作为印刷出版集团组成部分的新华印厂(如河南新华、河北二新华等),也在集团整体资源优势下做出了新的探索。而中小型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及印刷部门(如中石油、化工等)也在小众科技出版物上逐渐获得突破,特殊大量按需出版企业如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的中献拓方、中国标准出版社等,也在利用行业特有资源优势发展新业务。由于这些企事业单位在按需出版生态体系上的探索和努力,使得中国按需出版的发展道路日渐清晰。2015年的按需出版业,会有更多的相关出版印刷集团、书刊印刷企业进行按需出版的探索和尝试,带动中国按需出版业务的整体发展。
从应用上看,小众出版物会是按需出版的重要需求来源。这对众多学术、高科技、医学、艺术等专业出版社是个福音。他们的大部分出版产品都曲高和寡,但按需出版给了专业出版社新的契机,他们对中小型按需出版设备及配套印后的需求会在2015年有更多采购方案,这也来源于国家扶植专项资金的支持。大型出版社大众出版物依旧会使用传统印刷生产降低成本,但根据长尾理论和对未来的预期,会努力提升大型按需印刷设备和传统印刷设备的成本交接点,导致数字印刷业务可以承印的数量一直在增长。
数字印刷之父、兰达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班尼?兰达在1993年就曾说过:“一切能够数字化的都将被数字化,印刷也不例外。”互联网对于传统印刷制造和服务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就如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效率提升对人类历史的改变一样,人类效率变革改变了太多太多的行业和领域。传统书报刊印刷企业是生产型企业,可以独立存在保证盈利,现在的书报刊印刷企业,需要完全融入一个有竞争力的生态供应链体系,才能生存发展,就如最近几年一些印企纷纷改名文化企业一样,如雅昌和中印集团,就是顺应了这个潮流趋势,这也许是纸媒在时代变革中最好的归宿吧。互联网使得大规模复制传播信息的行业本身也要重新进行内部信息流改造了。
2015年按需出版印刷市场展望
2015年,更多的按需出版印刷设备被印刷出版集团、书刊印刷企业选择后,为了满足设备产能,在按需出版书籍严重不足的状况下,印量提升就要依靠社会按需印刷业务,而电商、物联网、药监码等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商机,让按需出版印企突破细分行业限制成为可能。印刷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和应用的结合日益密切,因为整个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快速传递导致生产柔性化和订单交付时间无限缩短,这使得印刷产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独立性,工业品和民用品生产也渐渐失去独立性,都围绕着客户订单的及时响应和重新构建ERP体系等展开,不仅按需出版如此,按需印刷更是如此。如果按需出版是纵向体系的全新构建,那么按需印刷就是印企横向体系的全新构建了。
2015年,按需出版一方面要进行出版生态链的建设,一方面还要继续期待国家出版物政策对科技、学术、艺术等小众出版物价值的重新判定。毕竟政策是国内按需出版能够成为一门持续性盈利生意的命脉。如果未来出书发表文章仍然是职称评定等学术体系的硬标准,按需出版政策放开将真正为中国科技学术提升提供助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会落到实处。往往越是尖端的科技越有价值,这恰恰是中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进化为智力密集型最为稀缺的。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民众对于音乐创作、绘画影像、民间艺术工艺传承、文化创意个性化用品等方面的小众出版物将有大量的需求,大禹治水以疏代堵,以史为鉴,这些也是值得参考的。
从按需出版发展地域上讲,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科技的中心,但文化和科技的传承需要深度阅读和思考,目前不是靠电子媒体的浅阅读就能承载的,而是靠纸媒,没有文化传承、教育传承、科技传承的首都和国家将是没有希望的,印刷不是污染行业,而是目前文明、文化、科技传承及发扬光大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之一。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出版资源,相信按需出版印刷在北京会绽放光彩,而在中国拥有文化积淀和创新基因的其他领先城市,势必星火燎原。中国四大文明印刷、火药、指南针、造纸最终成就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财富掠夺式积累、大洋探索、文明传播。但在中国古代却只能被束之高阁,按需出版,承载着中国印刷人对文化传播的奉献、对科技兴国的期望、对文明传承的敬畏,也势必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