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四要素。在当前,新课标的改革使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大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课上几乎不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上课时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因此常常忽略了“读”。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使教学目标完美达成,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发展。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理念应该回归初心,应重视“读”的重要性,特别是朗读。朗读是学生感知课文的第一步,也是课堂形式改革的第一步。
关键字: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课堂精力;文章记忆
朗读一般是在学习一篇课文的开始,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熟悉课文内容,获取文中的信息。事实上,朗读适用于学习课文时的每一步,预习课文、学习课文、感悟课文都与朗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应适当将朗读与教学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多朗读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朗读教学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结合,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集中学习精力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逐渐开始成熟,渐渐进入到了青春期与叛逆期。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教师很容易发现有些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惰性所造成的。语文是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的科目,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即使上课不听课、读课文时不张嘴,也能轻松补回来,于是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如果严肃地让学生改变课堂秩序,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手段来达到管理班级秩序的效果。
例如,让全班学生进行朗读,每位学生都能够产生课堂参与感,这容易帮助学生集中上课听讲的精力,保证课堂效率。在教授七年级上册《春》这篇文章时,这是学生在初一时学的第一篇文章,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心情还处于兴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下心来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我先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五分钟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进行朗读时我采用了点名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被点到的可能性,于是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在教师身上,几乎没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有时,我还会让学生自告奋勇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朗读文章,这也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
二、加深文章记忆
多朗读课内的文章,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从当前初中使用的语文教材来看,文言文以及古诗的数量比小学时有了明显增加,难度也提高了不少。像古诗词默写、文言文阅读这类题目,已经成为了每年中考语文中必考的题目。学生想要拿到这些分,就必须做到能流利背诵课内要求掌握的文言诗词。可是,由于那些语言与现在人们交流时用的白话不同,学生在背诵时会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在课上或早自习时多进行朗读,很多学生认为朗读浪费时间,教师要多引导这类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反复朗诵,可以为背诵提供很多便利。
例如,在早自习时,教师一般会给学生布置背诵某篇课文的任务。大部分学生都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一句一句地背,這样背诵容易丢掉句子,或是记反顺序。将文章背诵下来是教师要求的结果,但在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笨方法,采用多朗读,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三峡》这篇文言文时,这篇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学生背诵起来容易丢三落四。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早自习时不要急于背诵下来,先对这篇文言文进行多遍的朗读,结合教师翻译的句子把每个句子都读的通顺了再去背,就不容易丢掉词语了。
三、直观作者感受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不够重视朗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在课上以“讲”为主,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适用于当前的语文课堂。在现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本人代入到文章内容中。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角色的感受,有助于使学生在分析文章时对人物性格、形象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无论是写景的文章还是写人的文章,朗读都可以塑造出与作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这篇写景散文时,文中有许多地方使用了修辞手法:“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在朗读的时候可以给人直观真切的体验。再比如教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写人的文章时,在朗读“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这种句子时,由于作者描绘的十分详细,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我”家庭情况的拮据。朗读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很多感情,从而有助于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与语文课堂相结合不仅能达到以上列举出的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提高成绩。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手段时要采取丰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加入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相信在这种多样化的课堂中,学生一定能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赵凌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18)
[2]高秀民.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
关键字: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课堂精力;文章记忆
朗读一般是在学习一篇课文的开始,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熟悉课文内容,获取文中的信息。事实上,朗读适用于学习课文时的每一步,预习课文、学习课文、感悟课文都与朗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应适当将朗读与教学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多朗读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朗读教学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结合,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集中学习精力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逐渐开始成熟,渐渐进入到了青春期与叛逆期。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教师很容易发现有些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惰性所造成的。语文是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的科目,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即使上课不听课、读课文时不张嘴,也能轻松补回来,于是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如果严肃地让学生改变课堂秩序,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手段来达到管理班级秩序的效果。
例如,让全班学生进行朗读,每位学生都能够产生课堂参与感,这容易帮助学生集中上课听讲的精力,保证课堂效率。在教授七年级上册《春》这篇文章时,这是学生在初一时学的第一篇文章,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心情还处于兴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下心来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我先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五分钟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进行朗读时我采用了点名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被点到的可能性,于是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在教师身上,几乎没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有时,我还会让学生自告奋勇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朗读文章,这也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
二、加深文章记忆
多朗读课内的文章,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从当前初中使用的语文教材来看,文言文以及古诗的数量比小学时有了明显增加,难度也提高了不少。像古诗词默写、文言文阅读这类题目,已经成为了每年中考语文中必考的题目。学生想要拿到这些分,就必须做到能流利背诵课内要求掌握的文言诗词。可是,由于那些语言与现在人们交流时用的白话不同,学生在背诵时会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在课上或早自习时多进行朗读,很多学生认为朗读浪费时间,教师要多引导这类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反复朗诵,可以为背诵提供很多便利。
例如,在早自习时,教师一般会给学生布置背诵某篇课文的任务。大部分学生都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一句一句地背,這样背诵容易丢掉句子,或是记反顺序。将文章背诵下来是教师要求的结果,但在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笨方法,采用多朗读,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三峡》这篇文言文时,这篇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学生背诵起来容易丢三落四。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早自习时不要急于背诵下来,先对这篇文言文进行多遍的朗读,结合教师翻译的句子把每个句子都读的通顺了再去背,就不容易丢掉词语了。
三、直观作者感受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不够重视朗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在课上以“讲”为主,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适用于当前的语文课堂。在现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本人代入到文章内容中。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角色的感受,有助于使学生在分析文章时对人物性格、形象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无论是写景的文章还是写人的文章,朗读都可以塑造出与作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这篇写景散文时,文中有许多地方使用了修辞手法:“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在朗读的时候可以给人直观真切的体验。再比如教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写人的文章时,在朗读“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这种句子时,由于作者描绘的十分详细,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我”家庭情况的拮据。朗读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很多感情,从而有助于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与语文课堂相结合不仅能达到以上列举出的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提高成绩。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手段时要采取丰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加入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相信在这种多样化的课堂中,学生一定能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赵凌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18)
[2]高秀民.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