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的引入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引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竞相前往,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新课; 导入; 方法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和前人的经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1 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在进行新课时教师直接从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铺一铺》时,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动手摆一摆,铺一铺,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可以密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情境导入法
这是新课改以来使用最多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教材内容和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创设两个班分卫生区,其中一个卫生区是长方形,另一个卫生区是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卫生区的面积是否相等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出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目标。这样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变为积极的活动状态,在愉快、热情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收到较佳的效果。当然,情景的创设必须与课堂学习内容有关,为教学目标服务。
3 故事激趣导入法
这是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教学《数的整除》时,讲孙悟空在花果山摘33个桃子,给猪八戒偷去9个,沙僧知道了到孙悟空哪里揭发,要求把桃子平均分,悟空同意了,八戒说还是猴哥好。再问学生,它们每人分几个桃子?学生兴趣盎然,竞相发言。再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讲一个富翁去世后,留下九千万美金,在给律师的遗书上,关于财产分配,孩子们的继母分得三分之一,两个儿子分得余下的三分之一,女儿分得余下的六分之一,那么,它们每个人可得多少财产,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
4 知识迁移导入法
知识迁移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是从旧知识入手,教师根据知识间联系设计具有严格思维程序,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已知向未知过渡,主动顺利的领会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教师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板书3个6是多少的习题,待学生口答后,再让学生回答3个10是多少,最后让回答3个16是多少,学生根据以上回答很快就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这时揭示课题,学生很快掌握了口算方法,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淡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有效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5 悬念导入法
教学时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的好奇心的出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们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6 类比迁移法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以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7 联系实际法
数学是和人们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直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事例出发,使他们意识到数学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增强求知欲望。如:“多位数的认识”。首先设计一组一万以内的读写练习。由于是已学的旧知识,学生能很快的读写出来。接着出示:我国已有1300000000人口,领土面积6900000平法米......学生由于只接触到万位以内的数,因而读不出来: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需要的数的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万以内的数是不够的,这节课我们学习“多位数的认识”。
8 归纳导入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实例的本质属性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得出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切土豆的过程;及时归纳:切第一刀,发现一个面;切第二刀时,发现一条棱;切第三刀时,发现一个顶点,这样就让学生建立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感性认识,初步学会从面、棱、顶点这三个几何要素去认识它们,以形成初步空间观念。
9 竞赛导入法
教师根据小学生好强、争胜、爱表现的心理特征,在新课前设计富有竞争性的小比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去,这样学生能迅速进入竞赛角色,投入地学习新知识。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前,先让两个学生上黑板涂两个相差很大的正方形的小格和长方形的大格,通过比较发现涂长方形大格的学生动作尽管很快,但仍赶不上涂正方形小格的学生,根据竞赛结果不难发现:两块图形的面有大小,从而体现出面积概念中面的大小不同的含义,使学生对面积概念先建立一个重要的感性认识。
10 设疑导入法
在新课开始时,提出新颖而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等,使学生思维活动有确定的目标,这样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讲“三角形的特征”时,巧妙的设计三个口袋,每个口袋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有的露出锐角,有的露出直角,有的露出钝角,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三角形。这样有肯定有否定还有不能确定的变化状况极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课的类型搞好每一节课的导入设计,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做到导之有序,导之有理,导之有度,就能把握知识的连续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事实上各种导入法并不互相排斥,有时几种方法融合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4] 奚定华著《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5] 刘玉术,《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四版;
[6] 刘秀引,《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 导入; 方法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和前人的经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1 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在进行新课时教师直接从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铺一铺》时,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动手摆一摆,铺一铺,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可以密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情境导入法
这是新课改以来使用最多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教材内容和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创设两个班分卫生区,其中一个卫生区是长方形,另一个卫生区是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卫生区的面积是否相等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出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目标。这样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变为积极的活动状态,在愉快、热情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收到较佳的效果。当然,情景的创设必须与课堂学习内容有关,为教学目标服务。
3 故事激趣导入法
这是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教学《数的整除》时,讲孙悟空在花果山摘33个桃子,给猪八戒偷去9个,沙僧知道了到孙悟空哪里揭发,要求把桃子平均分,悟空同意了,八戒说还是猴哥好。再问学生,它们每人分几个桃子?学生兴趣盎然,竞相发言。再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讲一个富翁去世后,留下九千万美金,在给律师的遗书上,关于财产分配,孩子们的继母分得三分之一,两个儿子分得余下的三分之一,女儿分得余下的六分之一,那么,它们每个人可得多少财产,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
4 知识迁移导入法
知识迁移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是从旧知识入手,教师根据知识间联系设计具有严格思维程序,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已知向未知过渡,主动顺利的领会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教师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板书3个6是多少的习题,待学生口答后,再让学生回答3个10是多少,最后让回答3个16是多少,学生根据以上回答很快就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这时揭示课题,学生很快掌握了口算方法,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淡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有效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5 悬念导入法
教学时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的好奇心的出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们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6 类比迁移法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以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7 联系实际法
数学是和人们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直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事例出发,使他们意识到数学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增强求知欲望。如:“多位数的认识”。首先设计一组一万以内的读写练习。由于是已学的旧知识,学生能很快的读写出来。接着出示:我国已有1300000000人口,领土面积6900000平法米......学生由于只接触到万位以内的数,因而读不出来: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需要的数的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万以内的数是不够的,这节课我们学习“多位数的认识”。
8 归纳导入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实例的本质属性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得出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切土豆的过程;及时归纳:切第一刀,发现一个面;切第二刀时,发现一条棱;切第三刀时,发现一个顶点,这样就让学生建立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感性认识,初步学会从面、棱、顶点这三个几何要素去认识它们,以形成初步空间观念。
9 竞赛导入法
教师根据小学生好强、争胜、爱表现的心理特征,在新课前设计富有竞争性的小比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去,这样学生能迅速进入竞赛角色,投入地学习新知识。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前,先让两个学生上黑板涂两个相差很大的正方形的小格和长方形的大格,通过比较发现涂长方形大格的学生动作尽管很快,但仍赶不上涂正方形小格的学生,根据竞赛结果不难发现:两块图形的面有大小,从而体现出面积概念中面的大小不同的含义,使学生对面积概念先建立一个重要的感性认识。
10 设疑导入法
在新课开始时,提出新颖而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等,使学生思维活动有确定的目标,这样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讲“三角形的特征”时,巧妙的设计三个口袋,每个口袋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有的露出锐角,有的露出直角,有的露出钝角,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三角形。这样有肯定有否定还有不能确定的变化状况极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课的类型搞好每一节课的导入设计,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做到导之有序,导之有理,导之有度,就能把握知识的连续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事实上各种导入法并不互相排斥,有时几种方法融合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4] 奚定华著《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5] 刘玉术,《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四版;
[6] 刘秀引,《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