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传承中的流变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郯城木版年画是山东地区特定历史的文化载体,根植于沂蒙百姓的日常生活,记录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文中郯城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和传承创新的解读,对山东地区木版年画文化价值的认知将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郯城木版年画;造型艺术;数字化变革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55-02
  一、郯城木版年画的渊源及工艺
  山东民间木版年画是中国民俗艺术的瑰宝,年画产地分布广泛。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和郯城木版年画都是山东省著名的年画产地,不同区域年画风格各具特色。其中郯城木版年画是山东年画的代表性产地,更是沂蒙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文中提及的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年画,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民俗艺术。文中的年画则指狭义的年画。郯城木版年画兴起于清代,发端与潍县杨家埠年画,兴盛于19世纪中期,后受鲁南苏北当地民俗影响,历经民国的衰落,改革开放后的复兴。现如今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流传下来。
  郯城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属于传统手工操作和人工方式制作。制作工具主要有:棠梨木刻版、棕毛刷子、铁锤、剪刀、干软毛刷等。传统使用的媒介材料有白纸和各色植物颜料。木版年画生产流程共分为四个步骤:依样稿在板上描出图样,选择坚硬木质进行刻板,多版多次套色印刷成图,最后烘干颜料再次润色敷金粉银粉修饰。根据雕刻版面的数量、颜色的套数和图案繁简程度,制作时间三个月到半年不等。制作工艺对于年画艺人要求较高,需要胆大心细、独创精神,多次重复套印,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艺。
  郯城木版年画文化源远流长是沂蒙民俗文化的代表,更是民俗文化的视觉载体。经历两百余年年画艺人的摸索和改良,形成具有鲁南特色的年画艺术风格。郯城木版年画艺术文化价值高,民俗特色浓厚,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郯城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分析
  郯城木版年画造型艺术独特,尤其在图案的造型、线条和色彩上独具风格。接下来将从主题类型、构成形式、图案类型和色彩特征进行列举分析。
  (一)主题类型。郯城木版年畫早期题材较为狭窄,年画图案主题主要是灶神、财神、门神和麒麟等主题。题材主要取材于神话故事传说、戏曲传说、民间信仰,有武门神和文门神系列作品。武门神代表作品有《关公》《秦琼尉迟恭》和《赵公明燃灯道人》。有封神演义中的燃灯道人与赵公明的故事,武门神关公的忠诚正直及担当,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的守护与震慑题材。文门神系列有福禄寿三星以及五子登科,是对多子多福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后来借鉴其他地区年画,增加了象征吉祥的胖娃娃、金童子和鲤鱼跳龙门打破了传统的年画题材。作品有《福禄寿三星》《财神爷》《灶王爷》《五子登科》《观音送子》《抱财童子》和《多子多福》。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开始出现反映新社会和新生活,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年画作品。如《闹春宵》《春耕》《幸福生活》《沂河春早》,年画尺寸一般是42cm×27cm和42cm×30cm。
  (二)构成形式。郯城木版年画创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并没有接收正式的美术教育,一般是怎么好看怎么来,所以构图饱满夸张,创作者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沂蒙民间年画艺术。
  郯城木版年画的构成形式丰富多样,装饰设计是构成的手法之一。郯城木版年画采用传统的平面绘画方法,程式化设计,对称均衡的构成形式较多,采用散点或者直接忽略透视感。在造型上在线条上,多使用粗犷的线条,野趣横生,但是须发分明不失细腻。
  郯城年画中的灶神像的构成形式代表了郯城乃至全国传统年画的样式。灶神是古代民间信奉的神祇,几乎家家都有供奉灶神。灶神又名灶王爷,主管民间的饮食炊火。郯城灶王爷的年画和民间百姓熟知的二十四节气一起使用,构成同一张年画的主题,张贴于家中方便百姓按节气进行耕种。构成形式年画上面三分之一处,红色线描双龙吐火形成头部相连的门帘形象,中间是二十四节气。画面下方三分之二处分割成上中下三部分,灶王爷及众多人物面部留白不设色,使用线描技法勾勒出众神及人物的面部五官。红黄绿大面积填色,少量紫色点缀的形象脸部。饱满的构图,紧凑的安排,较少留白,对比强烈,造型夸张,安排合理。
  (三)色彩特征。郯城木版年画在艺术风格上更加突出原生态、北方劳动人民的质朴、浓重的乡土特色。年画用色大胆泼辣、红绿黄色彩搭配、门神形象夸张、灶王形象普遍。植物颜料配备,经久不褪色。在配色的选择上主要有红绿黄和少量的紫色点缀其中。没有中间配色的使用,独具北方淳朴的乡土气息,用色大胆狂野。赵公明与燃灯道人、秦琼敬德、关公人物脸谱主要使用火热的大红色,用于武门神形象,起到震慑护佑的心理作用。服饰主要是以大面积绿色为主,间杂小面积的绿色和少量的紫色。
  (四)概括起来,郯城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有:山东地方特色、沂蒙民间艺术、色彩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线条刚柔并济、图案造型夸张,符合北方农耕文化审美取向,满足劳动人民原始的心理需求,承载着沂蒙传统民俗文化。
  三、郯城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
  郯城木版年画是沂蒙地区文化传播的载体,沂蒙民间年画艺人创作并传播着沂蒙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内涵。郯城木版年画具有鲜明的沂蒙民间区域特征和原生态的审美艺术性。郯城木版年画就是从人们生产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年画艺术大多是农民,具有鲜明的乡土气息。对其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包含避邪禳灾、寓意吉祥、祈求平安。
  (一)避邪禳灾的文化内涵。郯城木版年画在民间广为招贴,招贴在灶台边、房门、仓房、窗户、车体、猪圈和牛棚等处,这是一种避邪禳灾的民间艺术行为。木版年画内容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宗教信仰,多选取人们熟知的英雄豪杰题材,形象高大威猛,正直朴实忠诚,在保护家园避邪禳灾种起了重要的文化内涵。   (二)寓意吉祥的文化内涵。郯城木版年画将自己心中的想象,对生活的需求与欲望,表现在年画中。比如吉祥如意、观赏佳品、五谷丰登,健康长寿,多子多福等。不管年畫中展现的是什么样的主题,最终都代表了特定时期劳苦大众的理想主义生活。这些年画具有感染力和满足感,人们从年画中得到美好愿望的精神寄托。
  (三)祈求平安的文化内涵。赵公明与燃灯道人、秦琼敬德、关公人物脸谱主要使用火热的大红色,用于门神形象,起到震慑护佑,祈求平安的心理作用。服饰主要是以大面积绿色为主,间杂小面积的绿色和少量的紫色。
  根据郯城木版年画图案主题、寓意和形式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年画图案制作祈求吉祥、驱邪避灾和观赏收藏三种不同的类型的年画图案是沂蒙地区民间器物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对其传承与创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郯城木版年画的传承及流变
  沂蒙地区不同地域的年画艺术呈现出不同的图案造型艺术,具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郯城木版年画作为一门传统技艺保存下来,在现代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郯城木版年画的传承现状。郯城民间木版年画技术者原本多是农民性,他们的文化程度、眼光见识和艺术修养都不高。木版年画图案的造型艺术源于传统生活和社会习俗,图案造型流于平淡,订单式加工、千篇一律、缺乏创新都对沂蒙木版年画图案的传承产生了影响。沂蒙民间年画图案制作耗时耗力,手工制作费用昂贵与机器批量化生产价格低产生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郯城木版年画无用武之地。仅有部分农村地区继续购买和张贴年画作品,郯城木版年画艺术再次受到了冲击。
  郯城木版年画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郯城县沙沃村80多岁的张朝烈老人和他的徒弟、儿子继续传承着这一门技艺。像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老艺人年事已高,难以传承。沂蒙民间年画技艺面临消失,沂蒙民间年画的发展传承出现问题。
  (二)郯城木版年画在传承中的流变。为了应对郯城民间木版年画传承缺失的问题,沂蒙地区民间木版年画受到政府、业界和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郯城木版年画技艺作为临沂地区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传统手艺,目前受到重视。现如今郯城木版年画传承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府让传统手工艺“复活”。政府、相关机构和个人越来越多的人对郯城木版年画艺术进行了保护和传承,从家庭式传承到集中教育传承。现如今郯城木版年画有专门的机构教授年画制作,有代代传承,再到社会集中教育可将年画图案艺术创新并发扬光大。临沂市图书馆、临沂艺术馆定期举办木版年画展览。这是对年画匠人精神的保护和传承。
  五、郯城木版年画在设计中的数字化变革
  郯城木版年画在传承中出现流变,需要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角来传承和创新沂蒙文化。利用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结合将木版年画抽象符号在衍生品设计中运用与表现具有现实意义。郯城木版年画衍生品的创新设计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郯城木版年画品牌LOGO和形象的建立;二是年画在招贴设计和商业插画中的实际应用;三是以年画为主题的文创店,衍生品设计可以用在旅游纪念品、家居用品、布艺餐具中。对郯城木版年画衍生品的再设计将成为弘扬沂蒙地区非遗文化的新形式,有利于传播和推广沂蒙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毕凤霞.杨家埠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色与现代招贴设计[J].包装工程,2011,032(008):93-96.
  [2]吴雪松,王瑾.基于产品概念的木版年画数字化研究[J].包装工程,2018,039(020):191-195.
  [3]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孟飞.基于移动端的杨家埠木板年画的传承与推广[D].深圳大学,2019.
  [5]吕廷川.年画“守艺”人[J].走向世界,2017.
  [6]孟晓翡.郯城木版年画色彩规则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研究[J].明日风尚,2018(22):101-101.
  作者简介:
  石鑫宇,男,山东德州人,临沂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郯城木版年画省级创新训练项目负责人。
  姚丽霞,女,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教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柏拉图和康德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两位思想巨擘,虽然二者前后相距两千多年,但是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却同样的宏大完整。本文重点结合两位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中的共通之处进行比较论述,其中主要在于通过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感觉世界、原始物质和康德的“表象”与“自在之物”的比较重点分析了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原始物质和康德提出的“自在之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形而上学;原始物质;“自在之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IP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绿色动能”,在文化产业的组成中占据着很大比重,也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当下IP的新定义入手,通过分析文化IP产业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得出文化IP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文化IP;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哈斯宝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新译〈红楼梦〉》中,对他的文论思想的研究在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红学和蒙古族文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代有关哈斯宝文论思想研究进行梳理,分为起步期、发展期、繁荣期三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哈斯宝文论研究的重点、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反思研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哈斯宝;文论;阶段;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产生于两河流域中下游美索不达米亚东南部的巴比伦文化和西亚地中海沿岸巴勒斯坦的希伯来文化同源于闪族(闪米特族)文化体系。本文从为什么蛇在巴比伦和希伯来文学中总是作为敌对者出现这个问题入手,通过对《埃努玛·埃利什》《吉尔伽美什》与《圣经》中蛇意象的分析希伯来文学中的巴比伦成分,发现蛇意象有颇多相似之处,两者存在影响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希伯来文学延续了巴比伦文学中蛇意象与权力、魔鬼和生命母题的密
期刊
【摘要】日本33代推古朝执政者圣德太子,是日本飞鸟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制定“冠位十二阶”制度、颁布“宪法十七条”法律、实施“遣隋使”外交、推广“佛教文化”,为日本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集权制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圣德太子;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遣隋使;佛教  【中图分类号】D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45-02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学会利用数据,对节目进行整合挖掘,可将图形转化成可视化教学手段,本课题调研了酷云互动近年来春晚的大数据情况,通过数据对于节目受众的影响,帮助学生找到一些节目制作的规律,从而完成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等课程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可视化;网络自制节目;受众偏好设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音乐是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以及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是现代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群众音乐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音乐形式,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逐渐多样化,我国群众音乐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群众的音乐文化需求,从而影响到我国群众音乐文化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新
期刊
【摘要】面具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品,是地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本文对安顺地戏面具的由来、分类进行梳理,主要从构图、造型、色彩几方面对地戏面具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并对其功能方面做出分析。试图为安顺地戏面具的审美及存在价值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地戏面具;艺术特色;功能;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李白曾有诗这样写道:“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创作者孙颖老师根据李白的这首诗的描写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依据谢公屐这个历史故事,以汉代贵族的“以舞相属”这个舞蹈形式从而创作了《谢公屐》这个舞蹈作品。纵观整个作品最大的亮點就是演员们脚上穿的鞋子—— “木屐”,发明“木屐”的人是魏晋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他喜欢穿梭于山林之间,而穿在脚上的木屐轻巧灵活便于山林间的行走,在上山的过程中取下前齿,下山的
期刊
【摘要】近些年我国服装业虽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对于服装品牌的打造以及服装设计的创新,却仍然有所不足,而影像服饰美学的兴起与发展,则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服装业在服装设计方面的缺陷,为具有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创新提供思路与借鉴。基于此,本文对影像服饰美学与“新东方主义”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同时以“新东方主义”影视作品中的服饰设计为例,对当代服装设计所受到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中国服装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