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呢?可以采用如下基本策略:
  
  一、科学地设计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必须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必须完成的智力操作任务。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难易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效地参与讨论,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文,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及步骤,指导学生研读和思考。首先,让学生欣赏课文录音,带着以下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首散文诗由三幅画面组成,每幅画面上有海燕、有背景,哪位同学能够又快又好地分别描绘出这三幅不同的画?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新鲜,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全身心地投入了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他们领悟到这三个画面分别是: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品味着语文学习的乐趣。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个画面是怎样描写海燕的?请同学们找出表现海面景象变化的关键语句。学生反复朗读,分组讨论,发言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探究,解决了这个问题,领会了高尔基描绘的不同画面海燕形象的意义。然后,我又顺着学生的兴趣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文章描写这几个画面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谁能把它们概括出来?海燕、大海、波浪、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暴风雨分别象征了什么?学生们进行讨论探究,教师给以点拨指导,学生懂得了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是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的,从而理解了本文的深刻意义;学生不仅理解了各个事物的象征意义,而且了解了作者运用比喻、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加了散文诗的感染力。上述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了一条教学主线。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应适当:问题难度过低,就缺乏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难度过高,学生难以完成智力操作任务,就会降低学习兴趣。“跳一跳,摘得到”是最理想的问题的难易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重点
  
  运用问题教学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阶段应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过渡到师生互提问题的阶段,最后进入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的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就能独立地完成听、说、读、写任务,领会文章的内涵,并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如,实施问题教学法一段时间之后,我在教臧克家的《有的人》一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之后,纷纷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第一节中两个“活”和两个“死”字应怎样理解?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思考,分组讨论,解答了这个问题:第一个“活”指躯体活着,第一个“死”字指精神死了;第二个“死”指生命结束,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通过对比,分别指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的生命价值:第一个“有的人”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他们只是为自己而活,生命毫无意义,虽生犹死;第二个“有的人”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一生为人民事业奋斗,活得有意义,即使生命停止,而精神永驻,虽死犹生。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个个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解决了问题,掌握了全文的内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善于从对比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动机,使他们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问,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引导学生们采用“明确目标,仔细研读,瞻前顾后,探微发疑”的问读学习方法,自己阅读课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贯彻纲举目张的精神是提高问题教学法效果的保证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该贯彻纲举目张的精神,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并举”的教学原则,把其他教学法有机地融入问题教学法中,这是由语文教学任务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因此,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进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其他教学法能起到推动作用,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在《海燕》教学中,我把问题教学法和默读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朗读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产生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导读”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是基础,教师引导是关键。
  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理念的根本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是“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由封闭走向开放。这应该是数学教学在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的热切呼唤。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至今,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灌输式”地将课本知识硬生生塞给学生,这怎么会适应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切实研究开放式数学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形成阅读的大视野,促进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要打破过去阅读教学中的诠释化倾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要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倡导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增进学生阅读的多样化效果和延伸性效果
期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这是不是又是一种形式?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模式直接搬到我们的课堂中呢?我认为照搬任何一种不属于自己的“模式”都是不现实的,最后终究也是失败的!要想从别人成功的某种模式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是可取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要学习一种模式,把它成功地嫁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认真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了解它的发展史。任何一种成功的模式必然是从实践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基于此,“情境创设”被赋予了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成为衡量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方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认同,然而何时创设才能发挥出情境的最大价值却一直困扰着好多一线教师。居里夫人说过:“智者创造时机,弱者等待时机。”情境创设的时机主要指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佳切入点进
期刊
有效性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交流。    一、师生关系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捷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一份子,在课堂中也是班级的一成员,应与学
期刊
“愉悦教学”是师生互动场中永远的思念与追求。让儿童愉悦地聆听、愉悦地阅读、愉悦地思考、愉悦地说写、愉悦地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这永远是教育的渴望。因为,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还有利于学生心灵得到健康至美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愉悦教学”的情境呢?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期刊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十六课《关尹子教射》,全文字数虽然不多,但阐明的道理却是很深刻的。读后除了感叹关尹子整个教射过程的简捷和高明之外,还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关尹子是古代一位著名的神箭手,他不仅射箭技术高超,能够百发百中,而且教人射箭也非常高明。他没有简单、直接地教列子射箭的技术,而是充分调动列子的主观能动性,即他能够正视人的主体性问题。我们可以想见,关尹
期刊
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获得的,是科学的系统化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供给幼儿一个良好规范的普通话环境,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1、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
期刊
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借着改革的春风,异彩纷呈,着实让人兴奋。当我们沉浸在这些美景,欣喜振奋时,有些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语言文字的训练少了,一些花哨的、非语文的东西大量涌入了课堂,使语文课堂日益“臃肿”,失去了本真。笔者认为: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应先为语文课堂“瘦身”。    一、去掉肤浅的质疑    语文课改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习惯。课堂上,教师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