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教射》的启示与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mlp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十六课《关尹子教射》,全文字数虽然不多,但阐明的道理却是很深刻的。读后除了感叹关尹子整个教射过程的简捷和高明之外,还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关尹子是古代一位著名的神箭手,他不仅射箭技术高超,能够百发百中,而且教人射箭也非常高明。他没有简单、直接地教列子射箭的技术,而是充分调动列子的主观能动性,即他能够正视人的主体性问题。我们可以想见,关尹子本人在学习射箭及后来成为著名神箭手的过程中,他能够参悟到射箭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别人是不能越俎代庖的,至多能帮他提供一些射箭的工具、场地,或者帮他捡捡箭之类。同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张扬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的教只能是给每个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指明达到的目标,规范达到目标的途径等等,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二、语文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
  
  正因为关尹子能够正视人的主体性问题,所以他也能够注意到启发性问题,能给列子以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他看到列子射中了靶子,当列子向他请教射箭问题,希望能得到他的肯定与赞许时,他既没有摆出一幅神箭手不屑一顾的架式,只是不动声色地问了一句:“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列子回答说不知;他也没有夸夸其谈,仅仅用两个字进行了评价:“未可。”这对当时的列子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射箭不能光看射中了没有,而是要看为什么射中了!同理,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遇到问题向教师请教时,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点拨和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把思考和训练的实质性过程交给学生,是“使其知所以然”,而不是简单地“使其知然”。
  
  三、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问题
  
  《关尹子教射》一文没有详细交代列子在受到关尹子的启发后,是如何进行射箭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过程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个过程是相当艰苦的。因为像列子一样,要想学好射箭技术,使之能够达到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程度和功夫,并且能够领悟到其中最为根本性的东西——“之所以中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尹子注意到了学习射箭过程的研究性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关注研究性过程本身,当列子三年后又向他请教时,他再次问道:“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回答已经知道了,他作了一个令列子十分感动的肯定评价:“可矣。”并鼓励说:“守而勿失也。”这样,关尹子便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同时造就出了另一个或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神箭手!同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是这样了。
  
  四、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的再思考
  
  关尹子教射的事例,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美好前景,体会到在教学中只有切实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和学习过程的研究性问题,并能在方法上把启发性问题摆到突出的位置,才能使语文教学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另一方面使我们不得不对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进行一番再思考。教师应该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所做的工作便是如何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实践者和研究者,促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形成整体的能力,并最终成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当然,教师要比以往更加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不能完全超脱于学生学习的研究过程之外,以致于使学生走一些不该走的弯路。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抓关键环节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实现四个转变:由“教为重心”的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为重心”的学生主动发展;由传统的“因教论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由忽视学法的研究转变为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学科教学“各自为政”转变为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关键环节操作如下:    一、定标    定标即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也就是在学习新课时,师生
期刊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
期刊
在新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中,我们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提高和增强课程的建设能力,使其在课堂实施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要加强本土化、乡土化和校本化课程的开发;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本文笔者拟结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谈谈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理念的根本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是“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由封闭走向开放。这应该是数学教学在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的热切呼唤。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至今,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灌输式”地将课本知识硬生生塞给学生,这怎么会适应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切实研究开放式数学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形成阅读的大视野,促进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要打破过去阅读教学中的诠释化倾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要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倡导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增进学生阅读的多样化效果和延伸性效果
期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这是不是又是一种形式?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模式直接搬到我们的课堂中呢?我认为照搬任何一种不属于自己的“模式”都是不现实的,最后终究也是失败的!要想从别人成功的某种模式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是可取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要学习一种模式,把它成功地嫁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认真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了解它的发展史。任何一种成功的模式必然是从实践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基于此,“情境创设”被赋予了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成为衡量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方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认同,然而何时创设才能发挥出情境的最大价值却一直困扰着好多一线教师。居里夫人说过:“智者创造时机,弱者等待时机。”情境创设的时机主要指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佳切入点进
期刊
有效性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交流。    一、师生关系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捷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一份子,在课堂中也是班级的一成员,应与学
期刊
“愉悦教学”是师生互动场中永远的思念与追求。让儿童愉悦地聆听、愉悦地阅读、愉悦地思考、愉悦地说写、愉悦地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这永远是教育的渴望。因为,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还有利于学生心灵得到健康至美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愉悦教学”的情境呢?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