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李东垣脾胃学说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2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东垣高徒王好古,浸淫仲景之学几十年,然不可解,后得东垣指授,发挥仲景阴证之理,发明扶阳心法,为后世喻昌所宗,又为“火神”鼻祖。其将东垣所传,条例编辑成《此事难知》,文意深奥,却不为后世学《伤寒》者所重视。东垣学本《内》《难》,善治内伤,为海内共知,然其立法处方则效仿仲景,人多不能知。下面从理法上,详细剖析,以为学东垣之前导与基石。
  《灵枢·营卫会生》云:“太阳主外,太阴主内。”故六淫外邪客体则太阳先当之,而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则太阴脾土先当之。《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人五脏……人五脏,则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游。”膜满闭塞,即胸脘胀满不通也,胀满不通则食不下,食不下而强食则易吐;其闭塞不通,不通则痛;因脾不能运化水湿,故肠中水湿杂居,而下为飧泄,久为肠游。此与仲景之“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岂非若合符节?而东垣则云:“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此又与《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日: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互相发明。
  然东垣所论与仲景未能全合,为何?以仲景论伤寒,首起于太阳,邪气传经至太阴,从腑人脏,已为极重之病,故有上逆下泻、痞隔不通之症;而东垣论内伤,首发于太阴脾土,其始病在经,不过脾不健运而水谷不化、清阳不升而已。是当补脾胃之气,使脾胃健旺,则少阳之气升发,而太阳阳明之气自足,以少阳三焦为元气之别使,步}通腠理,内连脏腑也。《内外伤辨惑论》云:“胃气者,荣气也,卫气也,谷气也,清气也,资少阳生发之气也。人之真气衰旺,皆在饮食入胃,胃和则谷气上升。谷气者,升腾之气也,乃足少阳胆、手少阳元气始发,生长万化之别名也。”故若脾胃不足,则清气不升,阳气不能充于上,以致精神困倦,怠惰嗜卧,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以其精则养神也;脾土居中,主灌溉四旁,故脾虚则阳气不能充实于四肢,而四肢乏力;清阳不升则津液亦不能从而上行,水湿流注肠间故大便泄泻;脾病久而清阳不升,浊邪反填塞上焦,以致胸膈痞满,饮食不下,大便泄泻,一如仲景所述太阴病,又为必然之理。然仲景所论为寒邪内客,此则为虚寒,非为实邪,故治法亦有不同。
  如薛立斋衣钵东垣,治“一妇人,性沉静多虑,胸膈不利,饮食少思,腹胀吞酸,面色青黄,用疏利之剂。余日:此脾虚痞满,当益胃气。不信,仍用之,胸膈果满,饮食愈少,余以调中益气加香砂、炮姜渐愈,后以六君、芎、归、贝母、桔梗、炮姜而愈”。又,“一妇人,吞酸暖腐,呕吐痰涎,面色纯白,或用二陈、黄连、枳实之类,加发热作渴,肚腹胀满。余日:此脾胃亏损,末传寒中。不信,仍作火治,肢体肿胀如蛊,余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胃气渐醒,饮食渐进,虚火归经,又以補中益气加炮姜、木香、茯苓、半夏,兼服痊愈”。以上两案,其见症与伤寒太阴相似,然仲景所论在于寒邪内陷脾胃,是以逐邪为主,故少用补药;所治起于内伤,故少用攻伐。
  本为脾胃气虚,又被寒凉伤中,或劳役不节,则与伤寒太阴病进而变少阴病类似,如薛立斋《内科摘要》所记“一上舍,呕吐痰涎,发热作渴,胸膈痞满,或用清气化痰降火,前症益甚,壤涎自出。余日:呕吐痰涎,胃气虚寒;发热作渴,胃不生津;胸膈痞满,脾气虚弱。须用参、芪、归、术之类,温补脾胃,生发阳气,诸病自退。彼不信,仍服前药,虚症悉至,复请治。余日:饮食不入,呃逆不绝,泄泻,腹痛,手足逆冷,是谓五虚;烦热作渴,虚阳越于外也;脉洪大,脉欲绝也;死期迫矣。或日,若然,殒于日乎,夜乎?余日:脉洪大,当殒于昼。果然。”此处之“饮食不入,呃逆不绝,泄泻,腹痛,手足逆冷”,岂非少阴厥阴之死证乎?以此而观,东垣依《内经》之理,变仲景之外感而为内伤,岂非有功于岐伯、仲圣。
  考其学术渊源,中医学至元末朱丹溪时,丹溪舍弃了五运六气作为说解医理的工具,而代之以更直接的脏腑、经络、阴阳等辨证思想以指导临床,这一学术思想凭借着朱丹溪及其众多著名弟子,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迅速且广泛的传播,以至于后之学者无不受此影响。而在此之前,刘河问执五运六气以辨胶泥《局方》之弊,张元素、李东垣则继之,他们将五运六气深刻的哲学思想引入了处方用药之中,使得中医理论有了空前的提高,也使中医的理法方药逐渐走向成熟。如我们熟悉的九味羌活汤,其中羌活人太阳,白芷入阳明,黄芩人少阳,苍术人太阴,细辛人少阴,川芎人厥阴,和以甘草,润以地黄,使以防风,观六经何部为病,则以何药为君,轻轻拨动气机,则六经流动,正如六气循行,自不停息也。又如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李东垣谓“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故用人参、芍药、生甘草、炙甘草补脾益阴泻火:更用柴胡从太阴引出少阳,葛根、升麻从太阴引出阳明;羌活、独活、防风则开太阳,使引入阳明、少阳之邪气得以宣泄。此种用法思维,正为拨动人身气机,使六气循环如常而无郁遏,则体自不病也,其法与小柴胡汤相似,可谓善师仲景。
  后世不知东垣之学以五运六气为体,宗仲景,法六经,更不推饮食劳役首发太阴,内伤于脾,太阴病则少阴不得枢转,而为少阴病之渐,是对东垣常言之“阴火乘其土位”,“或至而不至,是谓不及”,“火不能生土”等句,当面错过,而又争讼不休,终失东垣脾胃学说之真意。故东垣之学虽流行宇内,不过推举为一家之学,甚或为无知者诋毁,此真为可叹之事。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2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东垣法本《内经》,学宗仲景。而到明代因为丹溪学派的流行,以五运六气推演医理的传统,逐渐被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代替。这对于中医本身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它使中医学术逐渐摆脱了术数和哲学的束缚,而回归到以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为诊断和治疗依据的道路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促使后世医家对人的生理活动,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 目的 观察造口联谊会对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结肠造口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随机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结肠造口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用组织回肠膀胱造口患者联谊会每季度1次,,学习和讨论造口相关知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 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证实磁珠法无论在操作简便还是在灵敏度上是否优于柱提取法。方法 同一批标本同时进行磁珠法和柱提取法的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按扩增曲线的循环数多少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证实,磁珠法简便快捷,扩增曲线比柱提取法提前抬升3.652个循环;由于没有与磁珠法配套的扩增试剂,使用磁珠法提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骨折后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白术、大黄、枳实、桃仁、延胡索、火麻仁,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匀制成药膏,敷于神阙穴);对照组口服麻仁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治疗组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1例患者中痊愈89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结论:采用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慢性荨麻疹;治疗应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此方具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1]。但临床应用此方治疗各种杂病,疑难怪病时,在百法不灵,百方不效时,起用此方,常常是屡起沉疴,出奇制胜。  本人心得体会是,对有些疾病,患者症状诸多,查无实据者(即各种理化检查均正常),中医分类不明时运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 要:中醫术语的规范,是中医药学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它对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医药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书刊和教材的编辑出版,特别是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由于中医术语形成的历史性和特殊性,以致中医术语规范成为中医现代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6例,按照患者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治疗组经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对照组经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1%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7%,治疗后腰椎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医药界普遍认为,《黄帝内经》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一个汇编,汇编的年代大概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 目的:观察蒲地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予蒲地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栓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B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