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引言 NV状中结构,早在周秦、两汉就时有出现: 经始勿承,庶民子来。(《诗经·皇矣》)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NV状中结构,早在周秦、两汉就时有出现:
经始勿承,庶民子来。(《诗经·皇矣》)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其他文献
一、江枫先生从理论上否定文字改革的总方针 文字改革的总方针是“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文字改革委员会就是根据这个总方针成立的,而且是按照这个总方针进行工作的。 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一些专家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使用拉丁字母制定出一个拼音化的文字方案,取名为《汉语拼音方案》。 因为这个拼音文字方案是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设计的,所以使用这个文字方案的中国人必
1. 引言 在机械化时代,汉字文本的编辑加工明显地比英文繁难、低效。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也是汉字拼音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或根据。现在汉字已经成功实现了电脑化处理。但这种电脑化处理,是在英文电脑化之后,是大量借用了英文相关技术情况下完成的。换句话说,具有文字处理功能的电脑最初是为了解决英文问题设计的,而后才扩展用于汉字。汉字一个字符要用两个字节,比一个英文字母用一个字节多了一倍;汉字字量庞大,字形
有幸结识江枫先生已多年,但一向只知其为翻译大家,笔下工夫十分了得,近年才知他对语言文字理论也有深究,远见卓识,精论高义,足令某些语言文字学家汗颜。今日盛会庆贺江先生八十华诞,如只论其他而不及其在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将为一大缺憾。仆虽不才,愿略陈所知,以公同好。 江先生论语言文字的文章并不多,但目光如炬,立论精警,鞭辟入里,敢言人所不敢言。其论点概括言之,可谓三“不承认”、两“主张”。三“不承认”
江枫先生的论文《拼形表意——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下简称“江文”[1])包含许多创见,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就自己稍微有所涉猎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和专业文字为江先生的大作提供些许佐证材料。并以此短文祝江先生80大寿。 一、前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记录语言是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这两句话是索绪尔针对拼音文字说的,本来明确除外了表意的汉字。但长期以来,却被我国部分语言
在中国,人们可能并不全都清楚雪莱,但大多知道这样一句话——“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便是江枫所译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上世纪80年代初,自从《雪莱诗选》出版,当年便再版而风靡全国,以及不久,《狄金森诗选》又把一个陌生女诗人陌生样式的新诗介绍给中国读者,人们便记住了江枫这个名字。 今年已80高龄的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江枫,可以说是当代文化生活中有点独特的一个重要现象。他学识渊博,思想开
江枫今年八十岁了。六十年前,我离开清华,参加部队。在清华几年,除了向曹靖华学俄文、向盛澄华学法文、向Winter学英诗、向金岳霖学逻辑……还在课外读了五本书。那第五本书的作者说,有志于文艺工作的青年,应该投入火热的斗争。我从小喜爱文学,于是我便从西校门走出去,参加了从东北入关不久的四野部队。那位作者不久又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于是,已经穿上了军装的我,背起背包,开始作为四野一个师的一名记者
近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由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中心组编,卞孝宣先生、周群先生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丛书,包括孔孟儒学、先秦诸子、史书地志、典章制度、诗词歌赋、戏曲小说、书画金石等若干种,是以严谨的态度撰写的学术普及型读物。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国学大热,研习的方式与路径也是五花八门。然清末张之洞就曾有言:“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的发展规律。语言文字也同样遵守对立统一规律。 徐德江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研究汉语汉字并跟印欧语进行了对比,提出了“语言文字单位都是标独功能和结合功能的对立统一体”的重要理论。 一、“标独功能”和“结合功能” 徐德江先生关于标独
一、络索 《汉语大词典》收有“落索”词条,释为:1.冷落;萧索。2.连串不断的样子。未收“络索”一词。 禅宗文献多见“络索”,也写作“落索”、“洛索”。其含义与《汉语大词典》有别。增补如下:
《妇婴新说》(以下简称《妇婴》)为英国传教士兼医士合信(Benjarnin Hobson 1816-1873)所著,出版于1858年上海仁济医馆,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三十三章,详细论述各种妇儿疾患及处理方法等。《妇婴》与《全体新论》、《内科新说》、《博物新编》、《西医略论》等构成合信《医学五种》,开启了西医在中国的启蒙,《妇婴》也成为开启现代西医妇幼科的重要著作。 沈国威先生《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