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问题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调控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将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机结合,从而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认识发展。
  一、问题教学概述
  问题是学生学习研究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过程设置的纽带。问题教学模式,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设置各种问题,并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分析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二、问题设置的种类及框架
  一是基本问题。它指引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认识方向,指向学习内容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二是环节问题。它是基本问题下的子问题,指引着某个教学环节的认知对象和学习目标。若干系列化的环节问题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框架问题序列。
  三是内容问题。它是教学环节问题的子问题,若干系列化的内容问题构成了对某个教学环节内容的启发引导,直接指向具体的认识过程和学习内容。
  这样的问题设置教学模式,将知识教学序列转化为认知框架问题序列,并将框架问题扩展为问题情境。这些由概括到具体的问题系列,形成了启发并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认知支架结构,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思维技能等,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深入持久的理解,构成了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设置框架。
  三、问题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是问题设置的层次不明显。有的教师由于课前没有用心钻研教材,没有认真分析学情,导致所设置的问题出现了难易程度不当的现象。如有些问题设置得太简单,缺乏思维深度,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不良习惯;有些问题难度太大,不仅使学生难以回答,还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受到抑制。
  二是问题设置的密度太大。有的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设置的问题太多,使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减少了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时间,不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科思维、方法和能力。
  三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式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提出某個问题,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往往会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提供的方法程式化地完成任务。从结果来看,虽然问题解决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
  以上课堂问题的设置,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抑制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此,科学设置教学问题非常重要。
  四、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以高一化学原电池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基本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教师做了如下设置:以基本问题为核心,设置四个环节问题,每个环节设置若干系列化的内容问题,构成对环节问题的启发引导(见图1)。
  第一个环节问题是能量转化,内容问题包括:火力发电过程的能量如何转化、火力发电的缺点、能否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目的是让学生分析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及转化环节越多则能量损耗越多等缺点,从而提出化学能是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问题,引出化学电池——原电池并认识其重要性。
  第二个环节问题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内容问题包括:原电池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铜片上的气泡是何物、电子来自哪里、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导线连接锌、铜片后同时浸入稀硫酸,由于二者的金属活泼性不同,故使锌铜之间产生电势差,锌使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锌片经导线到达铜片,氢离子在铜片处获得电子被还原为氢气。整个过程中,外电路电子定向移动产生电流,内电路阴阳离子定向移动传递电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三个环节问题是构成原电池的要素,内容问题包括:利用所给的试剂和电极材料能搭建几种原电池、构成原电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锌铜原电池原理,利用所给的试剂、电极材料等搭建原电池,探究构成原电池的三个要素,即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和闭合回路,进一步构建原电池装置模型。
  第四个环节问题是原电池的应用,内容问题包括:在实验室制氢气时为何用粗锌比纯锌产生氢气的速度更快、钢铁为何在潮湿的环境下易腐蚀生锈。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原电池的原理分析并解释实际问题:由于粗锌含有铁铜等杂质,锌和杂质及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加快了产生氢气的反应速率;钢铁中含有杂质碳,铁碳和潮湿的环境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时电子被腐蚀。
  五、对问题教学的反思
  结合课例总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起点,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二是以解决问题为纽带,教学目标导向性强,使教师和学生均有所获。三是课堂教学呈现出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等多种形式,更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四是以问题设置和提出问题为明线,以思维训练为暗线,“教师设疑—学生解疑—创新质疑—再解疑”的过程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问题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好问题情境,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认识发展。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学校所有教育行为的灵魂所在,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具有价值指向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1]。对于知识
2019年6月27日,中国教育学会与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共建艺术教育实验区签约仪式在区教育局举行。根据协议,中国教育学会与金山区教育局共建艺术教育实验区,聚焦美育教学,加强美育教师隊伍建设,提高师生艺术素养,共同把金山区建设成国家艺术教育政策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模式推广的实验区。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新闻中心李代友供稿)
[摘 要]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是教师培训研究领域关注的根本问题。分析学员训后建议或意见,有利于明确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师培训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者以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8个教师培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员训后建议或意见进行质性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培训在内容、形式、评价标准、服务等多方面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为此,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征集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在培训形
随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试行及推广,走班制教学成为应对新高考的一个重要选项。由于流动性和行政班级弱化,走班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班级管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顺利推行走班制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导师制是化解走班制教学中班级管理难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一、走班制教学中存在的班级管理问题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走班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走班
[摘 要]传统的班级活動建设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需要直面更复杂的班级活动建设问题,“放养”理念为班级活动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放养意味着“解放”“自主”和“保障”。放养要发挥主体能动性,力促客体转成果;加速释放共同体力量,使合理分工见成效;要建立规则进行约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  [关键词]放养;班级活动建设;自主;解放;保障  班级活动建设有利于凝聚班级精神、帮助学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校园足球师资素质,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2019年继续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工作。  本年度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工
游乐场是公共娱乐场所,是儿童自由自在玩耍的地方,通常会有跷跷板、旋转木马、吊秋千等项目,大型游乐场还建有过山车、摩天轮、3D电影院等大型设施。这些游戏项目能够帮助儿童强健身体及增加與他人相处的机会,而且也提供健康的娱乐。  一、课程重点  设置充分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有逻辑的、有方法的、有目的的虚拟建设活动——建设自己心中的游乐园,让学生深度参与到生活中,作为建设者的角色参与设计和建造,以提高学生
[摘 要]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关注真实生活场景,可将美术课程与农耕文化相结合,以主题式校本课程为载体,选择与农时对应的农事、农作物及民俗活动为课程主题,采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校园农场、农耕文化博物馆、乡村民俗文化街等活动空间开展教学活动,呈现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探寻适合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性策略,以期实现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
空间观念是十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但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空间观念的发展上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将结合苏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雕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宝贵的文化积淀,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智慧成果。福建省惠安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然而惠安目前的雕艺氛围不容乐观。一些老艺人技艺的失传,年轻一代观念改变,已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