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不管是激荡昂扬,还是平实清爽,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问题、事物的认识,视角独特且情感真挚。所以说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善感的心去感悟生活,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变成写作素材,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益的课题。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善感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心,处处在意,遇事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写作富有“灵性”;感应迟钝者,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万事不感兴趣,一切无所用心,遇事懒惰,没有感慨,没有激情,没有见解,视写作为“蜀道”。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有心人,以多样的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
1 感悟艺术之美,寻求写作之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或学术工作通常总是渐渐使人离开那个所谓平淡无奇的社会方面的直接生活,可是这些方面都是生活的根本要素,一切灵感、道感、美感等等的生活根本在这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一点,有必要对高中生给予引导,使之领会。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基调抑郁,充满艺术魅力。然而让郁感到清、静、悲凉,使读者涤荡灵魂的故都秋景仅仅是平常人熟视无睹的驯鸽、落蕊、秋蝉、闲人、秋果和几朵淡色的牵牛花组成的,这些事物常人看来平常无奇,郁达夫捕捉到了常人忽略的事物特点,对其“色、味、姿态、意境”作了特殊的艺术处理,从而实现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寄予了沉静、寡淡的心境,也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独特个性的美学价值。在讲这篇课文时,我特意引导学生去寻找郁为表达情感给各种事物所加的独特色彩和情境。这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手法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美”的事物就从周记作文中表现了出来。在一篇“故乡情”的作文训练中,一个同学写的是《故乡的甜根根》,小作者以满腔真挚描写了一把茅草根给自己孤独的童年带来的安慰,结尾写到:“那白嫩的甜根根牵动着我的心弦,那丝丝的甜蜜缠绕我的心魂,无论我走向何方,它总会牵我回故乡。”了解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写作原则,发现生活之美,再用艺术的画笔描绘生活,打开创作之门。
2 审视生活之美,挖掘写作之源
契诃夫说过:“我为你把这生活真实的,也就是艺术的写出来,你就会在哪里看见你早先没看见过,没留意到的东西,生活的反常、生活的矛盾。”
引导学生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写出这种矛盾,展示艺术之美。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即便是最单调,最枯燥的学格生活,也同样有很多写作角度:紧张的课堂学习、有趣的课间放松、难忘的寝室生活、难得的进餐时光,更不用说体育课上精彩的片段,音乐课上难得的放纵······假如我们放开眼界,街道上的见闻,家庭的琐事,草木枯荣,气象变幻等等都可入文。我们可以大胆的向生活索取——耳闻目睹、道听途说,大胆拿来,为我所用。
但要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而能生动感人,则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和积累中增加思考和感悟的兴趣,调动灵感思维,使文章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且有深度。在一次叙写亲情内容的写作课上,大多数学生对亲人的关爱已有些麻木,甚至厌烦,因此觉得无从下笔。其实,琐碎的细节,家庭的冷暖,正是构成生活矛盾的基本条件,平凡中孕育着令人意外的惊异。再一次描写亲情的作文中,一个学生描述了考场失意后回家的情形“······安排好饭菜,娘没和往常一样坐在一旁看我狼吞虎咽,而是去扫院子了。抬起泪眼,夕阳下,母亲弓着身子,零乱的头发,斑白而干枯。秋风掠过,一片枯叶飘落母亲的肩头,那瘦削的身影瑟缩了一下,我的心如冰针刺过,冰凉酸痛······”小作者善于捕捉写点,没有言语,却从一个背影中写出了望子成龙的母亲的失意和无私的爱,也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在升学压力下的心灵重负。这一段在班上读过后触动了大家的情怀,家人的形象丰满了。同学们在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后,也感悟到生活之景才是我们的写作之源也是最能体现真情实感、人性之美的地方。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出来的感悟能力,只要用一颗善感的心,去观察生活,积极地思考人生,深入地体验情感,那么你就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收稿日期:2007-04-25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善感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心,处处在意,遇事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写作富有“灵性”;感应迟钝者,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万事不感兴趣,一切无所用心,遇事懒惰,没有感慨,没有激情,没有见解,视写作为“蜀道”。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有心人,以多样的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
1 感悟艺术之美,寻求写作之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或学术工作通常总是渐渐使人离开那个所谓平淡无奇的社会方面的直接生活,可是这些方面都是生活的根本要素,一切灵感、道感、美感等等的生活根本在这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一点,有必要对高中生给予引导,使之领会。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基调抑郁,充满艺术魅力。然而让郁感到清、静、悲凉,使读者涤荡灵魂的故都秋景仅仅是平常人熟视无睹的驯鸽、落蕊、秋蝉、闲人、秋果和几朵淡色的牵牛花组成的,这些事物常人看来平常无奇,郁达夫捕捉到了常人忽略的事物特点,对其“色、味、姿态、意境”作了特殊的艺术处理,从而实现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寄予了沉静、寡淡的心境,也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独特个性的美学价值。在讲这篇课文时,我特意引导学生去寻找郁为表达情感给各种事物所加的独特色彩和情境。这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手法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美”的事物就从周记作文中表现了出来。在一篇“故乡情”的作文训练中,一个同学写的是《故乡的甜根根》,小作者以满腔真挚描写了一把茅草根给自己孤独的童年带来的安慰,结尾写到:“那白嫩的甜根根牵动着我的心弦,那丝丝的甜蜜缠绕我的心魂,无论我走向何方,它总会牵我回故乡。”了解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写作原则,发现生活之美,再用艺术的画笔描绘生活,打开创作之门。
2 审视生活之美,挖掘写作之源
契诃夫说过:“我为你把这生活真实的,也就是艺术的写出来,你就会在哪里看见你早先没看见过,没留意到的东西,生活的反常、生活的矛盾。”
引导学生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写出这种矛盾,展示艺术之美。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即便是最单调,最枯燥的学格生活,也同样有很多写作角度:紧张的课堂学习、有趣的课间放松、难忘的寝室生活、难得的进餐时光,更不用说体育课上精彩的片段,音乐课上难得的放纵······假如我们放开眼界,街道上的见闻,家庭的琐事,草木枯荣,气象变幻等等都可入文。我们可以大胆的向生活索取——耳闻目睹、道听途说,大胆拿来,为我所用。
但要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而能生动感人,则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和积累中增加思考和感悟的兴趣,调动灵感思维,使文章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且有深度。在一次叙写亲情内容的写作课上,大多数学生对亲人的关爱已有些麻木,甚至厌烦,因此觉得无从下笔。其实,琐碎的细节,家庭的冷暖,正是构成生活矛盾的基本条件,平凡中孕育着令人意外的惊异。再一次描写亲情的作文中,一个学生描述了考场失意后回家的情形“······安排好饭菜,娘没和往常一样坐在一旁看我狼吞虎咽,而是去扫院子了。抬起泪眼,夕阳下,母亲弓着身子,零乱的头发,斑白而干枯。秋风掠过,一片枯叶飘落母亲的肩头,那瘦削的身影瑟缩了一下,我的心如冰针刺过,冰凉酸痛······”小作者善于捕捉写点,没有言语,却从一个背影中写出了望子成龙的母亲的失意和无私的爱,也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在升学压力下的心灵重负。这一段在班上读过后触动了大家的情怀,家人的形象丰满了。同学们在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后,也感悟到生活之景才是我们的写作之源也是最能体现真情实感、人性之美的地方。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出来的感悟能力,只要用一颗善感的心,去观察生活,积极地思考人生,深入地体验情感,那么你就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收稿日期:200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