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的精华版和扩充版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部书为什么取名《纲鉴易知录》?
  《纲鉴易知录》是清代学者吴乘权与周之炯、周之灿三人合编的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著作。由于吴乘权编过《古文观止》,名声很大,因此著者一般只提及他一个人。
  谈到这部书书名的来历,还要从宋代说起。北宋司马光穷毕生之力编了《资治通鉴》一书,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记事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共294卷。司马光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可是这部书内容实在太多了,读起来很吃力,据司马光本人描述,书成之后,只有他的朋友王胜之看过一遍,其他的人只翻几页,便哈欠连连,萌生睡意。因此,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就不容易被读者所领会。南宋时,朱熹看到了《资治通鉴》“有资于治道”的作用,也发现了这部书卷轶浩繁的弱点,便以此书为依据,编成《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全书只有59卷,这比起《资治通鉴》原书来,内容大大地压缩了,而且纲举目张、条理清晰,为统治者提供的经验教训更加明了,同时也让史书编纂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纲目体。
  此后,很多人便开始用纲目体编写新的史书。像明朝由朝廷主持编成了《续资治通鉴纲目》,叙宋、元二朝事,以接续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私人著书的更多,重要者有王凤洲的《历朝纲鉴会纂》、袁了凡的《历史纲鉴补》和顾锡畴的《纲鉴正史约》等。
  《纲鉴易知录》就是在纲目体史书十分盛行的清初时期编成的。书名借鉴了此前同类性质的著作,用“纲鉴”二字,是从“纲目”和“通鉴”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这就向读者表明此书是用纲目体编写,内容主要取材于“通鉴类”著作,目的在于使读者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而“易知录”三字则是针对此书特点而言,即贯通古今,简明易读,颇便于有志于了解历史的初学者学习。
  吴乘权等人为什么要编这样一部书?
  编《纲鉴易知录》的目的,据吴乘权讲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吴乘权一生喜读史书,但发现史书包罗万象、晦涩难懂。在他看来,传统史书中包含了经学、诸子和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想读懂,牢固的经学根基、丰富的诸子知识和游历经验,三者缺一不可,但这对于患足疾又无心六经、诸子的吴氏来说,一部史书未能读完就已经厌倦了。事实上,联系到吴氏编撰流传甚广的文选著作《古文观止》来看,他无论在经学、子学还是地理方面,都有着很高的素养。他的这一感受,是以谦虚的说法,借自己的口道出了传统史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因内容艰深难懂而不适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不便于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
  其次,史书的晦涩难懂,是就其内容而言的;就数量言,则是卷帙浩繁,难以通读。吴乘权曾谦虚地说自己无法通读史书是因为自己笨拙。可事实上,中国的史籍汗牛充栋,确实存在“皓首却难以穷尽”的问题,因此吴乘权感叹:“《通鉴》固须全读,但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
  正是基于对古代传统史学的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吴乘权等人决定编纂一部简约通俗、便于普及的通史著作。有人说,中国史书,最古老的是《尚书》,最伟大的是《史记》,最浩瀚的是《资治通鉴》,最简明易懂的是《纲鉴易知录》。《尚书》《史记》《资治通鉴》鼎鼎大名,《纲鉴易知录》能与它们并立于中华史书典藏大作之列,其特点—“简明易懂”可以想见。这也证明吴乘权等人最初的编纂目的已经达到了。
  《纲鉴易知录》为什么能得到后世的肯定和推崇?
  《纲鉴易知录》历时六个寒暑始告完成,刊行之后即受到广泛的好评,风行天下,有多种版本存世。
  毛泽东同志生前的秘书李锐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毛泽东在韶山东茅塘私塾读书的时候,私塾老师就曾让他点读过《纲鉴易知录》。这是少年毛泽东读的第一本中国通史著作,不仅使他获得了较为系统的中国历史知识,更让他从此热爱上了历史。后来,毛泽东还多次指示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历史知识和阅读此书。此外,据多位民国学者回忆,他们在少年时期学堂或者私塾里使用的历史启蒙教材,也都是这部《纲鉴易知录》。
  那么,此书为什么能成为一部颇为流行又“雅俗共赏”的史学读物呢?
  首先,纲举目张,繁简得体。《纲鉴易知录》是以纲目体编辑而成,所谓纲是用提纲挈领的话表明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所谓目是用简明的文字阐述事件或人物的情节。这种史书体裁是最便于普及历史知识的,眉目清楚,给人一目了然之感。特别是本书编者在纲、目之外还加了眉批,起到小标题的作用,是为点睛之笔。“纲”“目”“眉批”三者相辅相成,既详备了记事要素,又可使阅读在繁简之间游刃有余,灵活中不失严谨。
  其次,贯通古今,浑然一体。《纲鉴易知录》是一部通史著作,全书按照帝王在位的年限编年,记载了我国从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时代到明末数千年的历史。加之编者高超的文字处理功底,使全书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史实记述详略得当,虽未加雕饰,却也鲜活生动,读来一幕幕历史如在眼前。
  第三,剪裁精当,叙事明了。《纲鉴易知录》107卷,由《通鉴外纪》《通鉴前编》《资治通鉴纲目》《宋元通鉴纲目》《明史纪事本末》五部书,共202卷删削而成,仅从卷数来看,其剪裁精当已可知一二。此外,正如编者所说:“观史之不欲,论史之不明,非尽天资迟钝,庸师误人,亦由编辑成书者引导无方而致然也。”可谓切中一般史书编纂之失。因此在编这部书时,编者就尽量避开这方面的缺点,剪裁并非随意,全书虽只107卷,但书中大事不遗、叙事明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都一一记载清楚。
  第四,重典故解释,便于普及。一部记载两千多年历史的读物,其中包括了经学、典故、地理、典章制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不免造成内容的晦涩难懂。为了避免这一弊病,编者对症下药,对书中的典故和典制进行解释和补充,对古地名也一一检核,并用清代的地名和方位进行注释,遇到难读难解的文字时,也加以注音和解释。这种做法颇便初学者,使其不必亲历山川、经纶满腹,读毕此书,便可知天下事。
  由此可见,《纲鉴易知录》确是一部简明扼要的普及性历史读物。它对于数千年的中华古史,对于浩如烟海的众多史籍,不失为一把入门的钥匙,一个登堂的阶梯。
  《纲鉴易知录》的当代价值
  《纲鉴易知录》称得上是《资治通鉴》的精华版和扩充版,被誉为清代人编写的《中国上下五千年》。今天,我们读这部书,可以有如下收获:
  首先,历史是个丰富的宝库,又是面忠实的镜子。通过学习书中历朝历代经济、政治、军事的实践以及国家的施政方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把握规律,以为今用,这正是这部书中“鉴”字的内涵。如《纲鉴易知录·唐纪》中记述,“唐初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积十钱重一两”,这正是由于唐初的统治者总结教训,认识到过去的“钱币滥薄”“民间不胜其弊”,于是让百姓所用的开元通宝钱币“轻重大小最为折中,远近便之”,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日趋稳定与发展。
  其次,书中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精神、清正廉洁的品质等,会鞭策、激励今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如《纲鉴易知录·南宋纪》中记述抗金名将岳飞的名言,“金虏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的铮铮铁骨、拳拳忠心,跃然纸上,令人钦佩。
  第三,这部繁简适度、明晰易懂的通史著作会激发读者学习并深入研究历史的兴趣,进一步阅读其他经典史书,或解决疑问,或充实所学,或考证史实,从而一步步学好历史、用好历史。
  当然,在肯定此书价值的同时,阅读时也要注意其中的弊端。比如,考证失当,偏信臆说。书中关于靖难之役史事的记载,并无确凿史料做支撑,往往是以讹传讹,真实性大打折扣。又如,书中关于民生日用的内容记载较少,至于民生疾苦,记载更是少之甚少。再如,书中对于农民战争的态度完全受阶级局限,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将其说成是“倡乱”“盗起”。
  然而,瑕不掩瑜,《纲鉴易知录》可以看作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入门书。编撰者经过有意拣择安排,使得全书系统而不乏生动,平实又常含曲折,在历史故事起伏中传播历史知识,在人物命运跌宕中展示道德情操。至于书中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阅读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明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可以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网络对纸质媒体的冲击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攻击力和杀伤力。2009年8月,美国读者文摘不堪重负,宣布破产保护,还有多家报纸也因为金融危机和网络冲击而深陷倒闭潮中。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庄松林,1940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5年制)物理系(物理专业),1982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期间,兼任美国威恩密西根州立大学副教授。回国后,历任工
CD8+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群,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态及建立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8+Treg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机制
美国《新闻周刊》1998年2月16日登载维罗尼卡·钱伯斯发的消息:息影文坛二十多年的前美国黑人女作家盖尔·琼斯(GaylJones)的新作长篇小说《抚慰创伤》(The Healing)于一周
黄芩性味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历代医籍中记载了黄芩及其配伍方剂治疗肺疾病的功效,现代临床治疗流感的方剂和制剂中黄芩也是常用的一味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
你喜欢张德培吗?你知道格拉芙吗?你曾经手持球拍,在绿茵场上跳跃奔腾吗?网球,对许多人来说,一直是带点“绅士”色彩、“贵族”味道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电视机屏幕前,欣
含硫脲基希夫碱型配体合成的研究[Ⅰ]韩江华,赵明根,李永绪,刘成琪(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忻州034000)有机金属配合物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越来越受
早在1927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已经知道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年轻编辑胡愈之,因为胡在“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就大胆地发表抗议信,公开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工人群众,那时胡还是一
通过双亚氨酯盐酸盐与手性胺醇反应简便地合成了二取代双(口恶)唑啉衍生物,并将其与铜配位运用于重氮醋酸酯对烯烃的不对称环丙化反应,不对称诱导反应光学产物收率最高达9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