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歌,作为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语文科所学的第一篇课文,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拓展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这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在山的那边 教学案例 实录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22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歌,是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成长经历所创作的,诗句充满哲理,将个人的向往、困惑、信念呈现在读者面前,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作为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语文科所学的第一篇课文,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拓展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是这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片段1]课前引导,主动学习
  一、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开学了,我们即将开始初中阶段语文科第一课《在山的那边》的学习,为了更好地顺利开展初中阶段的学习,大家可以把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好方法带进初中,让学习变得轻轻松松。你有哪些语文课前学习的好习惯、好方法教给大家?
  学生先后回答:查字典,清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师:听了大家的话,老师获得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我也补充提供一个好方法给大家,即利用学校或者家里的报刊、图书、网络,查阅一些与课文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我们即将学习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可以做两件事:一是查阅有关群山、大海的图片或视频,二是收集几条关于理想与奋斗的名言警句。
  二、反思分析
  教学本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易做的、贴近实际的活动,如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几遍课文,借助图书、网络查阅有关群山、大海的图片或视频,收集几条关于理想、奋斗的格言。这种课前引导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去做一些与新课学习相关的、力所能及的、以体验式为主的事情,以阅读、浏览、体验、收集资料等活动为主要内容。课前导学不仅能促进学生课外有目的、有方向地自主开展学习,还能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自然快速地融入学习情境,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片段2]营造氛围,导入学习
  一、教学实录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先通读课文,并充分利用学校和家里的报刊、图书、网络,查阅有关群山、大海的图片或视频,现在就请大家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生1:我看到的山高耸入云,大海蔚蓝,茫茫一片。
  生2:群山连绵起伏,大海波涛汹涌。
  师:说得都很好,你们课外一定很喜欢学习。那么,山的那边一定是海吗?山那么高,海那么远,怎样才能到达心中向往的海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写一个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从童年时对大海的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寻找,他找到了吗?让我们通过读诗来寻找答案。(多媒体配合出示相关图片和本课学习目标,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二、反思分析
  导入是新课学习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本课,可以从出示群山、大海的图片开始,也可以从让爬过山、观过海的学生谈感受引入,还可以从谈谈自己从小树立的理想及为之努力的情况引入,但新课导入的内容、设计应该尽量与课前引导的活动、内容相关。笔者照应课前的学习引导,便于学生学习活动、思维的延伸衔接,肯定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进入课题内容的教学。这样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带着明确的问题开始新课学习之旅。
  [片段3]合作探究,指导学法
  一、教学实录
  实录(一)
  师:刚才我们一读诗歌,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二读诗歌,要求先听范读,再由小组练读、讨论,读出节奏;三读诗歌,要求自荐朗读,思考内容,读懂第一节的内容和“山”“海”的象征意义。现在,我们第四次读这首诗,要求读出情感。请先思考:要读出情感,先要了解什么?
  生1:先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生2:先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说得对。要准确、深入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联系作者写这首诗时的相关背景……所以,朗读时要从内容到情感,准确运用合适的语气去读。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的内容,那在朗读时每一节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和感情呢?
  生3:根据内容,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第二节应读出肯定、坚定的语气,结尾应读出兴奋与惊喜之情。
  师:说得很好。诗人选取山、海这两种自然景物,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通过诗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路充满了重重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下面,大家先各自练读,再集体朗读,要尽量读出情感,把握好语气。
  实录(二)
  师:经过努力,刚才我们已经很好地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了。然而,诗歌的情感是包含在字里行间的,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就可以从词句入手。下面,请大家第五次读诗,边读边思考:诗中哪些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最好?说说理由。先边阅读边思考边圈点批注,再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把小组的意见说出来供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1:我们组认为,“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中,“铁青着脸”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山生气了,“打了一个零分”表达了失望的感情。
  小组代表2:我们组认为,“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一句中,“种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明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扎下了深根”说明这信念很坚定。
  小组代表3:我们经过商量,认为“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话中,用了三个数量词,“一次又一次”强调失望的次数多,“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多,“一次次”强调多次失败后仍然坚持努力。还有,“诱惑”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表达了以为爬上山顶就能看到大海的心理。   师:大家认真思考,积极讨论,所以各小组都说得非常好!诗中好的词句还有很多,值得继续去分析、体会。为了把大家思考、合作的成果转化成写作能力,下面请仿写两个语句:第一句是运用拟人来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景物,表达喜爱之情;第二句是运用数量词“一次又一次……一次次……”表达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意境。
  学生写后,教师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探讨写法技巧。
  二、反思分析
  精心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通常包含聆听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训练等几个部分,它们的有机整合能让学生投入全方位、多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训练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需要教师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步骤有序开展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内容,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对产生的疑点问题做好记录,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思考、答疑。开展技能训练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以对内容的深刻理解为前提,紧扣教学重难点,紧密衔接上一个教学环节,精编或精选题目进行训练检测,采用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或同桌批阅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当堂在全班反馈。
  [片段4]拓展迁移,感悟人生
  一、教学实录
  师: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已对这首诗的内容、情感以及朗读技巧有了较好的理解,现在大家可以小结:在这首诗中,“山”“海”象征着什么?作者通过它们表达了什么主旨?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明确:诗中的“山”象征着困难,“海”象征着理想,而不断地爬山意味着不懈地努力与奋斗,要实现理想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奋斗。
  师: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从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体会,用几句话写出来。
  学生写后,教师组织展示学生作品,再次强调文章主旨。
  生1:我在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摔过很多跤,但我坚持继续练,终于学会了。所以说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心。
  生2: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勇敢地克服困难。
  师:很好!大家都能把诗的主旨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其实,很多名人也就这一点说过很多名言,课前我们曾经开展这些名言收集活动,下面大家把找到的名言展示、分享一下。
  生3: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生4:唐代诗人韩愈写过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好!课外喜欢学习、收集资料的同学都有收获,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大有益处,希望大家坚持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并把今天学习诗歌得到的体会用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反思分析
  我们所提倡的课后学习,是指根据教学重难点精选少量习题供学生巩固提高,或布置实践性、体验式等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形式上可以实行分层次布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只要引导学生课后拓展了相关的思维,开展了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学以致用的体会,由课堂到课后的拓展迁移目的就达到了。
  总体来说,本课教学过程实施还算顺利。就教材而言,课文是一首诗歌,应该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特点、学习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朗读,通过多形式、多层次不断深入的朗读,结合对重要语句的解读,带动了对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完成了教学目标。就学生而言,他们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这节课是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语文课,在选用教学方法时目的想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朗读、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发言等,所以实施了指导学生逐步深入的反复朗读、有重点地选择重要语句分析引导和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相机点拨的办法,收到不错的效果。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凸显了很多问题。一是“品”与“读”结合得不好。在第五次读诗并开展语句揣摩的时候,引导学生品味语句之后,学生还是没能很好地读出韵味,品读的效果未能得到提升。二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小组讨论组织有点乱,问题探究不够深入,仅有部分大胆的学生积极发言,影响了参与面,效果不佳,这也许与学生之间彼此还不够熟知有关。三是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欠缺。教学语言不够精练明了,对教学环节的串联过渡不够自然,对学生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未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在山的那边》的教学为例,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诗教学的几个角度,即品析人物、关注章法、玩味意象、触摸节奏,使现代诗教学有法可循。  [关键词]现代诗教学 在山的那边 章法 意象 节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27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阅读”能力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
[摘要]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可以增添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还可以开掘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有: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阐释重点难点,增进学生理解等。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有:避免形式化,要根据真实需要使用;避免机械化,不应是固定模式使用等。  [关键词]影视资源高中语文教学价值方法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平台。在阅读教学中,要带着学生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然后结合自己的真实情感来拓展审美层次。  [关键词]审美感知品读融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
[摘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们结合身边的实际环境和风俗习惯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自然环境。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燃起建设家乡的热情。  [关键词]区域地理 乡土地理 价值观  《西北地区》这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是学习区域地理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另一方面本节涉及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写作会千篇一律?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写作脱离实际?经过深层次思考,发现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学很大程度上立足于书本,太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历史教师要树立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连的教学观念,创新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84  201
[摘要]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有其复杂的发展历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中的责任内阁制,从其产生到发展为宪政意义下的“责任制”政府经历了至少20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的教科书由于自身局限往往会简化这一历程,文章以介绍“责任制内阁”发展为载体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责任制内阁教学慢镜头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92
[摘要]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难度明显偏大,而且题型变化多端,考点又无孔不入,所以教师在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实践证明,前几年备考中的大专题、大概论已经不合时宜,最佳备考方法就是“抓细节”,细节抓实了高考也就赢了。文章将作者认为在高三备考中操作容易并且收效甚好的4个细节策略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考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
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课堂教学的“肯綮”在于有效性。传统的教学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政治时经常陷入“学而背之—背之厌之—厌之拒之”的恶性循环之中,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为解决此种困境,教师应将“教”有效地转变为一种指向性明确的“学”,创建一种新型的互动互助教学方式,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反复钻研、推敲、反思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生成高效课堂。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健全的道德品质,从而完善个人品格,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5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
[摘 要]《逍遥游》是庄子的散文代表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列为必修课。整体法和意象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整体法和意象法在《逍遥游》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艺术和文章表达的主旨有一个基本理解和掌握,这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逍遥游 整体法 意象法 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