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考写景抒情诗词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356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类别。古诗词如果要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总结200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就是在总共的十八套高考语文试卷中,考到写景抒情类诗词的就有八套之多,分别是: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广东卷、福建卷、山东卷、江西卷、辽宁卷、四川卷。
  依照以上分类来看,除了上面所说的八套试卷中所考的诗词是属于写景抒情类诗词外,还有如考题赠送别类诗词的有:北京卷、重庆卷、湖南卷和海南宁夏卷;考托物言志类诗词的有:上海卷、湖北卷和安徽卷;而考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羁旅行役类诗词的则分别是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
  很明显,2008年有三类诗词是考查的热点: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而考察最多的,还是要算写景抒情类的诗词。下面我们以山东卷为例来看看高考写景抒情类试题的考查吧。
  
  真题回放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的。这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春残时节了,天气乍晴乍雨,晴朗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的啼鸣,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可能就是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体现。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叶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仰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中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逝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自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方法指导
  
  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既然高考大量地考查此类诗词,我们就要掌握解读此类诗词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那么,都有哪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呢?
  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种情况的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通篇写景的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模拟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春日
  祝允明
  拂旦梅花发一枝,
  融融春气到茅茨。
  有花有酒有吟咏,
  便是书生富贵时。
  (1)诗歌前两句写何时何地的什么景致?
  (2)明朝风流才子祝枝山考进士不第,功名无望,于是便大彻大悟。从全诗来看,他悟出了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
  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
  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释:①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日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1)全诗都着重在写一个字,是哪个字呢?诗人又是怎样写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其他文献
我所承载的,是最为传统,最为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你们堅信,自由,是在一定年龄与前提下所进发出的产物。并且,你们极度奉守“棍棒底下出人才”的箴言。  追忆我的童年,是悲苦与欢乐并存的。为什么这么说?我想,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我的欢乐是在有伙伴陪同的前提下才会拥有的,而我也深刻地明白,往往欢乐过后,悲苦就会来临。  譬如,我和他们一起上树捅蜂窝,明摆着没有任何人受到伤害,可你们还是把我打得涕泪交加。直到
期刊
方法指导    作文基本上是写人记事的,一般都或多或少地要写到人。而一些专门写人物的作文又要如何才能写好呢?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同学们都知道,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如鲁迅先生说的:“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说明人物语言的重要。此外,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惯常写法,同样重要。  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下面就
期刊
刀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  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  偶然间,读到这么一首《水调歌头》,也偶然间认识了这么一个人——刘过,当然,仍在偶然间,我翻看历史,发现了如他说的一句: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令人皆错。  或许,也未必是一切都那么不经意,却又似乎是有人蓄意地造作。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错过,还是一种缘分,时隔千百年,当辛弃疾带着南宋的风华走向我们记忆深处的时候,他的的座上客刘过也离逝我们近
期刊
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时年四十八岁的龚自珍(定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告别了京师北京。在自谦为龚自珍“同县后学”的吴昌绶所编订的《定盒先生年谱》中留下了这样一笔:  “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好奇客,境遂大困。又才高动触时忌;至是闇斋先生年逾七旬,从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乃乞养归。四月二十三日出都,不携眷属兼从,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以行。夷然傲然,不以
期刊
一位诗人写阳光的妙用,说阳光不改变事物,人们却让阳光改变了自身。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阳光世界。在本文中,一位可敬的父亲,一位慈祥的老人,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严冬里,拥抱阳光成了他最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最后他还是被阳光带走了。阳光与父亲,父亲与阳光——这篇纯净如阳光,本色如阳光,温暖如阳光的美文,启迪我们面对司空见惯的阳光,对人生的追求与困惑,生存的美好和苦涩,作更深入的思考。    一
期刊
“议论文”阅读    [妙文览胜]  例文一: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  这是蚕的悲剧。当我们说到悲剧
期刊
《溪水》是一篇清新动人的美文,作者李汉荣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对溪水的无限喜爱之情,他笔下的溪水就如一个活泼乖巧的少女,充满了灵气。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得语言质朴而传神,使读者感到愉悦而爱不释手。  李汉荣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和浓郁的人文精神,《溪水》正是其代表文章。作者在《溪水》中极力赞美溪水的自由自在、活泼灵动,并愿化作一汪溪水。“从林子里流过,穿花绕树,
期刊
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谈生活,恬静亲切,如涓涓清泉,沁人肺腑;议社会,机智闪烁,似幽默砭针,耐人寻味。《写字》就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几乎谈透了“写字”这一艺术中的方方面面。说到写字,这是大家常遇到又力求精益求精的事,因此,社会上关于写字、书法的著述甚多,且往往是严肃地去谈“怎样注意”、“怎样做到”一类问题,而梁先生的《写字》一文却不是这样。学者式的概括固然有,
期刊
不仅仅是在这刚刚过去的三月里(但已恍如隔世),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吗?正是那个阳光和煦的美好天气,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一边因为那新的恐怖而寻找安慰。这进攻发生在连续四年的战祸之后,益发显得酷烈出奇。  “但愿这一切快些结束吧!”我自言自语道,“那时我就又能到这里来,到一切我熟悉的可爱的地方来,
期刊
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  讲野象用象牙来处理草球,按理要用“牙语”而不是“脚语”,而“踢”是“用脚向外撞击”(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个很明显的表称脚的动作行为的用词,不有搭配不当之嫌吗?  改用其他动词又如何呢?“顶”吧,容易使人想到头顶、肩顶、指顶之类,感觉球并没脱离身躯,且高高在上,不像是踢足球之类的地上游戏。“推”吧,似乎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