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三记

来源 :天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x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宛丘之上


  在古陈州平粮台遗址的一片丛林里,捡到一块骨头化石,以为至宝,归来藏之老家木瓜冲松风阁。
  应当是马的腿骨,其色苍黑,略显灰白,骨节处布满颗粒状凸起,断裂处呈蜂窝状,状貌甚古,阴雨天端详之,尤见杳霭古意和沙场肃杀之气。那天在平粮台遗址陈列室中,见到楚顷襄王一号陪葬车马坑出土时的照片,以及战车、装甲车和楚国国君贵族乘坐的安车模型。这马骨,也许就是战国时一匹战马的骨头?抑或,它的年代更早,要追溯到太昊伏羲氏或者神农氏在淮陽建都之时?当然,它也有可能只是数十上百年之物,不过是淮阳人家养的一匹凡马。但于我,它仍然是宝物。中原大地上的风物,哪一件没有故事?
  平粮台,古之宛丘,太昊伏羲氏之墟,神农氏之都,是中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位置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大连乡大朱村大朱庄西南,距县城约四公里。作为古老的都城,它已经有四千五百岁,作为古代文化遗址,则已经有六千五百年。光阴那么长,长得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一场大梦,像那条名叫淮水的河流。
  宛丘古城外,大片大片的萱草花和木槿花遍地盛开,它们开得艳丽而恣肆,我却走得缓慢而恭谦,迎面墙头上那只形如水缸的三脚甗,虽是模型,却又十分逼真,让我有些恍惚。古城遗址内的一个角落里,几个考古人员正在地下六七米深处勤苦发掘,洛阳铲起起落落,一次只能铲起几斤泥沙,两只陶罐模样的文物刚刚露头,引起同行诸师友的一片惊叹。
  平粮台台地遗址为椭圆形,总面积五十余万平米。城池被层层淤土覆盖,呈正方形,边长一百八十五米,城内面积三点四万平米,包括城墙城壕,总面积约十万平米。城墙残高三米多,墙基宽约十三米,墙顶宽八至十米,墙体用土坯垒砌而成,十分坚固,工程量也十分浩大。古城坐北朝南,方向为北偏东六度,与子午线基本重合。南门较宽,在南墙正中,北门较窄,略偏西,整个建筑设计体现着方正对称的理念。房屋为分间式,三间一组或者四间一组。城内有门卫房、有陶窑、有墓葬、有灰坑、有水井、有车辙、有祭祀的痕迹,还发现炼铜剩下的铜渣。更叫人拍案称奇的是,地下有完整的排水系统,用陶管一根根地套接而成。
  遗址文化层厚度约七米,遗存极丰厚,按年代远近,最下层是大汶口文化,以上分别是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楚文化和汉文化。堆积层一层叠着一层,也就是说,宛丘古城有自新石器时代以降,多个时代人类生活起居的显著遗迹,黄淮之水带来的泥沙一次次将它淹没填高,人类又一次次在泥沙之上居住繁衍。
  这里出土的文物,有越王剑多把,有石质的凿、铲、斧、锛,有骨质的镞和纺轮,有天然的蚌刀和蚌镰,有陶质的壶、瓦、卮、敦、罐、鼎、尊、鬶、豆、熏炉,有瓷质的壶和瓮,有铜质的刀和镞,还有龙凤佩、玉昭文带、双龙同体佩、玉环、玉璜、玉鱼、玉鼻塞、玛瑙珠等等玉器。而且,平粮台遗址目前只发掘了十多间房基,并非主体建筑,对它的考古才是冰山一角。
  何谓厚土?平粮台就是了。何谓古老?宛丘就是了。
  所谓宛丘,《尔雅·释丘》说:“宛中,宛丘。”又说“丘上有丘为宛丘。”“陈有宛丘。”《毛诗》说:“四方高中央下,为宛丘。”宛丘也就是中央隆起的土山,高冈之地。今天的宛丘古城,也就是淮阳人说的淮阳冈,比周边稍微隆高三到五米,看上去并不高,那是因为数千年来黄河泛滥、泥沙淤积所致。
  宛丘古城未发掘处,夏天的阳光很炽烈,榛莽疯狂地生长,与黄淮大平原上普通的荒地无异。但地面上,远古年代遗留下来的陶片随手可拾,或黑或白或黄或红,有的光洁有的印有绳纹,我也捡了两片留作纪念。
  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这是《诗经·国风·陈风》里的《宛丘》,写的是一位热情奔放的女巫在宛丘上跳舞,引发一位男青年热切的爱恋。《宛丘》我从前读过多遍,觉得美而已,《诗经》里的诗有几首不美呢?
  年年读《诗经》,非但追慕古人风雅,聊以遣送日月,也从中汲取山川草木清新而丰沛的气息,来润泽自己干涩的文章。一如淮水之源是桐柏,诗词文章之源则是先秦,后世文人当卷起裤脚舣舟溯流而上,抵达三坟五典九丘八索,抵达河之图洛之书,抵达《尚书》《诗经》《楚辞》,遥接那一团团浑元之气,虔心窥探诗文堂奥。
  潜意识里以为,诗三百里的事,诗三百里的人,诗三百里的风物,离我已经很远很远了,无踪无影无迹可寻,如同不着边际的神话传说,完全不能当真。所以,当我沿着羲皇大道进入古陈国淮阳,一脚跨进下榻之所宛丘客栈,又一眼看见客栈总台墙上悬挂着以《诗经·陈风》为内容的书法作品,那一瞬间我差点惊掉了下巴。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内心的震惊和惊喜无以复加,我喃喃自语道:它们就在这里,它们竟在这里。
  郝懿行《诗问》和魏源《诗古微》都说:“陈国先太夫人尊贵,好巫觋祭祀歌舞,国民传其遗风,遂成习俗。”先太夫人,指的应当是周武王的长女吧?
  《陈风》十首,依次是《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和《泽陂》,每一首都是实写古陈国之事。淮阳何其有幸,仅凭这十首诗,就足可以尊之为文化重镇,也足可以笑傲人间,何况淮阳远远不止《陈风》。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这话很有些道理。淮阳,在淮水之南,黄河之北,古称宛丘、陈、陈国、陈州、淮阳国,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三次建国,分别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妫满为陈侯,陈国为周朝十二大诸侯国之一;西汉时,置淮阳国;三国时,魏明帝封曹植为陈王,改陈郡为陈国。五次建都,分别为:上古时期,太昊伏羲氏以陈为都城;继之,神农氏都陈;西周初年,周武王封陈国时,以淮阳为都;战国末年,楚顷襄王迁都于陈;秦时,张涉率农民起义军都于陈,号“张楚”。   古代众多典籍均记载:“太昊伏羲生于成纪,都于陈。”“神农氏都于陈。”先秦古籍《山海经》之《大荒南经》云:“大荒之中……又有陈州山。”这里的陈州山,大约就是指陈州的山,或许就是平粮台宛丘古城那座山冈也未可知。史书如《左传》《史记》记载,周武王牧野之战大获全胜,未来得及下战车,就在车上封黄帝的后裔于蓟,封尧的后裔于祝,封舜的后裔于陈,谓之“三恪”,以示敬重。恪,恭谨,谨慎也。
  周武王所封陈国开国之君陈胡公妫满,是舜帝之后,对此《史记·陈杞世家》开篇说得很明白,“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淮阳人又言,妫满参加了牧野之战,有赫赫战绩,并且他故去的父亲虞阏父生前侍周为陶正,制陶有功,因而妫满受到武王的特别青眼,不仅封以大国,赐以象征权力的楛木石镞,而且将长女大姬嫁给他作夫人。大姬应当就是郝懿行和魏源所说的陈国先太夫人。当时,陈国辖九邑,并领项、沈、顿、厉、焦五个小诸侯国,辖域面积超过方圆百里之限,是西周初年十二大诸侯国之一。
  陈国是侯爵,胡公是妫满死后的谥号,由侯爵晋升为公爵。胡,意为长寿,按古代谥法,“弥年寿考为胡”。自公元前1046年妫满受封开始,直到公元前478年在陈湣公手上为楚国所灭,陈国一共历经二十世,二十六君,五百六十九年,可谓国祚绵长,福寿长享。
  陈风热烈奔放,读《诗经·陈风》可知;陈人热情自信,走一走淮阳可知。
  城中街道、商铺、酒肆、宾馆多以羲皇为名,多“天下第一”名号。人文始祖伏羲建都和安葬的地方,自当如是,可以如是。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个以伏羲为首领的氏族部落,居住在甘陕黄土高原渭水之滨的古成纪、仇夷之地,成纪即今甘肃天水。其氏族以蛇为图腾。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衣食之需或者部落战争的缘故,其氏族开始由西向东迁徙,最终抵达中原陈地并定居下来。伏羲氏东迁历经千万里,选择陈地为都城,自然是反复权衡后的慎重选择。陈地位于黄河冲积平原的南缘,黄淮流域之间,土地肥沃,雨量丰沛,古时气候也很温暖,宜于农作物和树木生长。境内淮河支流颍河、涡河、茨河、黑河、惠济河等河流密布,那时又有沟通黄河与淮河的蔡水,宜于渔猎。中北部的高冈之地地貌丰隆,建都其上,高大其城,既可抵御外敌,又可预防洪水。
  定都于陈之后,伏羲氏迅速崛起,并向四方扩展兼并,进驻上蔡,东封泰山,占据中原,帝业初具,天赐鸟兽文章,地献河图洛书,遂驾驭天下。其氏族支系西南扩向巴蜀,南至云贵和海南,西抵新疆,东到辽东半岛,北达内蒙,后人遍布中华大地,以至四土之内,诸戎群服,万国稽首。又带领族人兴礼乐,作甲历,刻书契,结网罟,兴渔猎,制嫁娶,定姓氏,画八卦,造琴瑟,兴庖厨,养牺牲,东方大地照耀着文明的绚丽曙光。又取蟒蛇之身,鳄鱼之头,雄鹿之角,猛虎之眼,红鲤之鳞,巨蜥之腿,苍鹰之爪,白鲨之尾,长须鲸之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楚帛书谓伏羲为创世神,岂不宜哉?一画开天,德冠群后,功奠九州,后世称之羲皇,谓之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岂不宜哉?太者,大也,昊者,天上日也,天也,谓之太昊伏羲氏,岂不宜哉?
  淮阳太昊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占地八百余亩,规模极宏大,巍巍乎,浩浩乎,见之心止眉低。
  陵中多侧柏,高耸入云际,绿荫覆地,老干虬枝风骨嶙峋,看似欲倾侧,实则历经数百年而不倒。大雅音乐周回陵中每一个角落,呜呜然,似钟磬,似排箫,似埙,似古琴,似筝,庄重和乐,久听而不厌,仿佛到了上古之世。又有群雀或飞或栖,啁啁复啾啾,将我拉回现实人间。
  统天殿中,羲皇手托八卦太极图,袒腹跣足而坐,头生双角,身披树叶,腰缠兽皮,既慈祥又睿智,匍匐膜拜者络绎于前。其雕像的背面,是曹植所作《太昊宓羲氏赞》:“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厨祭祀,罟网鱼畋。瑟以象时,神德通元。”魏明帝时,郁郁不得志的曹植几经周折被封为陈王,此赞当是他当陈王时所作。《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中国所有的古代建筑中,唯有此殿称“统天”。殿中有大型浮雕《伏羲圣迹图》,精心刻画伏羲自出生到崩于宛丘一生的行迹功德,观之有五体投地之心。
  伏羲之妻女娲氏居显仁殿,左手怀抱婴儿,右手举造人的泥土,大地之母一脸慈穆的光辉。《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说她能一日七十变。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姓风,人首蛇身,母为华胥氏。《后汉书人表考》引《春秋世普》:“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洪荒之际,伏羲和女娲的族人全部没于洪水,为延续族种,经神的允许和见证,两人结为夫妇。见过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绢本《伏羲女娲图》,两人上身微侧相拥,下身是蛇体,缠绕作交合之状,另绘日精月华。但在太昊陵中,他们都是人的形象。毕竟,蛇或者说龙,是氏族的图腾,不可能是他們的真身。
  后山伏羲的陵寝很大也很高,苍松翠柏环绕周遭,数千民众在焚香叩拜。有人绕着墓地一直转圈,极虔诚,口中喃喃,如藏人转山。其中有一位中年妇人,一边转圈一边哭诉祈求。
  陵中匾额楹联无算,均是古今帝王圣贤和大书法家的真迹。另有陈州伏羲碑林,其中法书琳琅,无一不精,正如碑林门上一联所说:“墨舞乾坤弘伏羲圣绩,毫驰瀚海擎华夏文明。”碑林中有明太祖、清康熙帝、清乾隆帝祭祀太昊陵御碑,碑体高大,以巨龟驮负,碑首刻龙凤,碑上各建有碑亭。还有历代古碑数十通,嵌于墙上。学书者当到陵中,勤苦摩写,日久必成大方之家。古碑是圣物,见到不少俗男女逐碑用硬币叩之有声,不明其所以,字迹被磨去许多,甚可痛惜。
  独坐陵中小憩,微风过背,上万只白蝴蝶在草树中翩飞,耳中古乐清和。红玉兰、侧柏、红枫、梧桐、枣、槐、菊、格桑花、虞美人、张大人花,如锦屏,如绣缎,如仙草之国。草坪上一块提示牌写着:“小声一点,才能听到更多。”话语极朴素,又极有意味。
  在太昊陵,小声一点,脚步轻一点,能听到更多,也能看到更多。   淮阳多水泽,整个古城被蔡水所包,如浮水上。水中有一島,古木参天,有数千只白鹭住在林中,远望如白帆点点。淮阳父老说,蔡水在地下通黄河,古时有通往安徽的水运航道。又说,伏羲于蔡水获白龟,凿池放养并昼夜观察,始作八卦。《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今蔡水边有伏羲画卦台,二十余年前,在画卦台前的湖中,真的发现了一只白龟,寿龄二百余年,已然是清代的神物了。
  水多则灵秀,中原淮阳,因为水的滋润涵养,风景婉好一如江南。淮阳县城东面的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更是一派水乡泽国的千种风情,万亩荡漾碧波中,有千朵清莲,有婆娑蒲苇,岸边绿柳飘飘然。淮阳父老言,《诗经》中有《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写的泽陂就是龙湖。
  淮阳县城西南一隅,又有南坛湖,波光潋滟,莲叶田田。湖边有弦歌台,为纪念孔子厄于陈蔡而建。弦歌台肇始于唐时的孔子庙,历代都有修缮扩建,《太平寰宇记》:“唐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台上。”现存建筑系明清宫殿式建筑群。公元前489年,孔子率众弟子南下赴楚,走到陈国南境互乡而粮绝,以蒲根为食,弟子纷乱,他老人家却坐在一棵古树下,兀自操琴弹咏不休。这段故实,史称“陈蔡绝粮”或者“厄于陈蔡”。后来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席话:“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吾闻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励志之始?”语见《孔子家语》。不知孔子之世,陈国风光有今日之美否?
  夜里,乘薄醉与众人绕龙湖公园散步,月挂柳梢头,水风温软吹面,清芬菡萏养眼沁肺,心间快意亦如之。
  宛丘如苏杭,文化厚重又远胜之,若得“有美一人”,安逸可为家。

众妙之门


  鹿邑有一座巨大的老子雕像,矗立在太清宫镇老子文化广场门前,用三百六十五块莱州花岗石构筑而成,基座呈八角形,暗合道家八卦,高二十七米,耸入半天云上。雕像上的老子,衣貌极古,面容极慈蔼,雕塑者深得《道德经》中“和其光同其尘”“见素抱朴”之旨。
  鹿邑的老子,大致是八六版《西游记》里被孙猴子欺侮的太上老君形象,而朴野远过之。少时看电视,眼见得那猴头偷吃了仙丹不算,还一脚踢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那白毛老儿四脚朝天仍不忘打躬作揖作求饶之状,一众发小快活得在地上打滚。所谓童子心性,本初之性,全然大自在,一如那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
  鹿邑的老子我很喜欢,智慧通达又温良谦逊,一身仙风道骨。但我更喜欢明道宫壁画《宋真宗朝老图》里骑青牛的老子。那智慧的大头颅光溜溜的,可做镜子,上面的肉丘如冈峦起伏,前额凸出一二寸,风中飘着的须髯纯白如拂尘,亲切朴质一如家祖父,可以骑在他的脖子上牧牛,揪他的耳朵,也可以撒一泡尿。
  鹿邑,麋鹿之邑,当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去鹿邑的路上我这样想。到了县境,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县名的来历,果然与鹿有关。父老云,古代这里麋鹿甚多,常闻鹿鸣,故名之鹿邑。他们说的古代,当是自春秋战国至明清。
  麋鹿这种马脸、鹿角、骆驼颈、驴尾谓之四不像的动物,原产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区,起先是射猎的对象,后来被皇家宫囿圈养,也是祭祀仪式上必备的牺牲,清代绝迹中原,近世又从他国引进国内。中原古时多麋鹿,典籍对此多有记载。《孟子》:“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当晚住在鹿邑城中,靠窗悠闲品茶,望城中万家灯火,想象着古老的涡水岸边,群鹿齐鸣于鹿邑的草野之中,农夫荷锄牵牛戴月而归,渐渐有些入戏,仿佛身在西周初年的雍熙之世。晨起,窗外有锄头挖地声,嚓嚓嗤嗤,想起少年时在故乡山野间劳作的情景。推窗而望,旱地上的作物蓊蓊郁郁,极目处,与天盖相合。
  厚土中原,原野粗犷甚至粗粝,风物与吴楚之间的雄秀大不相同。其文化,却又如商彝周鼎,厚重得让人一点点地小下去,矮下去。仅仅那些从前只见于《尚书》《世本》《逸周书》《史记》《春秋》《左传》《战国策》《帝王世纪》的地名,其苍茫古气和儒雅书卷气,就让一个来自长江之滨的外乡人生无穷艳羡心。
  鹿邑,这个黄淮平原腹地的小城,远在六千年前就有人类植禾渔猎,地下地上遍布古人类的遗迹。毫不夸张地说,走在这片土地上,冷不丁就会踩到秦汉古物,所以得小心翼翼。后世,又因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这里尤其光芒四射,如天上北斗。
  鹿邑,商周称苦,楚国置苦县,后来又称鸣鹿、父阳、谷阳、真源、仙源,自殷商起至今,凡九易县名,多与老子有关,名字又多是帝王所赐。在中国版图上,安徽与河南两省境内,淮河以北黄河以南的一个狭长地带,古代著名道家和道教学者十有七八出生或者活动在这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道学文化发祥地。而在豫东平原上,围绕鹿邑方圆二百里范围内,伏羲、许由、姜尚、管子、尹喜、壶子、文子、范蠡、老子、庄子、扶摇子在这里诞生或者在这里活动,堪称一片神奇的土地。
  思想和智慧无国界,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几乎无人不知,无数人受其启示,沾其雨露。《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太史公司马迁说:“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并将庄子、申子、韩非子列于其下,评论三人学说,“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后来,庄子也说:“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家有煊赫远祖,子孙百世与有荣焉。
  公元前479年,楚灭陈,老子遭受亡国之痛,又居周为小吏日久,知周朝的衰颓已不可挽回,于是骑青牛背竹简,经函谷关入秦。他在秦讲学,颇受追捧,最后老死于秦国扶风,葬于槐里。这是关于老子魂归之所的说法之一,如南梁《弘明集》持此说。《史记》则说,老子为函谷关关令尹喜所请,著《道经》和《德经》上下篇,飘然而去,“莫知其所终”。又有人说,老子得道成仙,住到天上去了。老子的去向是有争议的。   更有争议的,是老子的出生地。还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开篇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二十八年前那场老子故里之争言犹在耳,河南鹿邑和安徽涡阳为争老子故里,围绕“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这十个字,举例列证,条分缕析,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激烈辩论。涡阳有九龙井、圣母墓、尹喜墓,鹿邑有太清宫、明道宫、老君台,都是老子故里的有力物证,双方各执一词,诸多学者也卷入其中,热闹一场,迄无定论。
  鹿邑归来后,我又系统地阅读了一遍当年那场争论的资料,仍然觉得其间曲直是非太过复杂,所涉典籍也浩浩若千顷之波,才疏学浅如我,只能两存之。真理越辩越明,即使一时不能明了,这种学术争议总归是很有意义的。涡阳与鹿邑两地直线距离不过八十公里,老子故里在河南也罢,在安徽也罢,总归不离涡水之滨,也不离黄淮平原,况且,自古英雄俊杰不问出处。
  智哲不问出处,但智哲有父有母。高亨《老子注释》说老子生于鲁襄公二年,即公元前571年,其父名李乾,在周朝为官。《周口历史文化通览》说,李乾是周朝御史,老子随父居于东周都城洛邑,即今天的洛阳,但此说没有找到依据。又有一说,老子之父名老佐,宋平公司马,领兵赴彭城,被叛将石鱼射杀,其夫人在逃亡途中生下老子,然后携子入陈国避难。并说老子自幼好学,曾以精通天文地理和礼乐制度的商容为师。
  以上都是一家之言。西汉的司马迁,离老子的时代尚不很远,都说不清老子的生平,甚至说春秋末年有三个叫老子的人,他也不知道哪一个老子是老子。时间流逝已经两千余年,没有无可辩驳的实物资料来印证,今人又如何能说得清楚。很显见的例子是,钱穆著《先秦诸子系年》,起初从《史记》之说,言老子有三人,后来他写《老子杂辩》,却又说老子有十位之多。
  孔子当年初见老子,也即适周问礼,回来对他的弟子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西汉以后,老子又逐渐被神化。老子既然是龙,是神,自然不知其所来,也不知其所往。正是:老子腾云驾雾,后人一头迷雾。
  道,万物之宗主,一团混沌之气。
  明道宫,老子讲学处,也是宋真宗率文武大臣娇妻美妾来鹿邑太清宫朝拜老子时的驻跸之所。父老言,明道宫上空常见紫气祥云。紫气大道上,众妙之门牌坊颇为壮丽雄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曰紫气门曰众妙,实在大妙。宫中建筑之名,抱朴亭、澄清亭、玄元殿之属,多取自《道德经》,玄远幽邃可我心意。五千余言《道德经》如玉盘珠玑,随意拈几个字来,就是绝妙好词,也可以作上佳的文章。
  宫中多桧柏,极葱翠,树龄多在数百年,其中十三棵古柏据说是唐时之物。又多皂角、石榴、银杏,迎风簌簌然,披拂映带蔚成风景。地下遍布太极图,人行其上,步步太极。八卦台正中央,黑白双鱼硕大如巨鲸,阴阳宇宙和辩证法在此间也。老君台下,合欢花开如红丝扇,据说是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所化。三十三级崇台之上,传说是老子聚众弟子讲学的课堂,并不大,甚至有些局促。大殿前壁东侧墙上,嵌有《孔子问礼处》碑刻一通,系明代之物,碑首刻二龙戏珠,周围饰以忍冬图案,可惜碑文在“文革”中被凿坏,已不可识。
  一眼看见老子享堂的左侧,竟然有一座财神殿。财神殿后又有好运石,如葫芦形,中空,香客争相往葫芦口中投硬币。再细看,周边柏树上挂着千百条丝绸,是朝拜者祈福所系。想起鲁迅先生当年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过的话:“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在中国,无论是神仙还是圣贤,其庙宇殿堂都有媚俗的成分,都可以用来祈求祷告为我所用,否则无人肯来一观,更无论朝觐。媚俗也好,能取悦吃瓜群众,不然神仙圣贤踞坐于上,抱虚守静,高冷久了,必然寂寞无聊。
  明道宫与太清宫之间,杨树夹道,两侧田野里玉米高过人头,新种的玉米秧才出土半尺。路过一条小河,河那边的桃园里油桃正值丰收季,两个鹿邑女子在园中提篮摘桃。戏讨一个,果然隔河扔了一只过来,其桃与人,一般红艳可爱。这也是我钟情鹿邑的理由之一。
  淮河第二大支流涡河的岸边,新石器时代隐山遗址左近,太清宫大如紫禁城。宫中多数殿宇状貌颇新,对嗜古成癖的我而言,初见时不免失望。然而,当我弄清楚,今天的太清宫是在唐宋原址上修建和扩建的,脚所到处数米深的地下,埋藏着尚未发掘的大量太清宫故物,敬意瞬间蓬勃而生。鹿邑学者说,今太清宫太极殿周围三十五万平米的范围内,地下有大面积的建筑基址。二十年前,经考古发掘,仅在三千多平米的地片上,就出土了二百余件遗迹和遗物,包括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大型马坑、碑刻、牺牲人殉、青铜器、兵器、石器、陶器、瓷器,其中国宝级文物就有六件。同时发掘出唐、宋、金、元等多个时期的建筑,以及大量的祭祀器皿。
  在太清宫中,见到唐《道德经注碑》、宋《先天太后之赞碑》、元《太清宫圣旨碑》《太清宫执照碑》《海都太子令旨碑》、金《亳州请疏碑》《续修太清宫记碑》、清《重修太极殿记碑》和民国《老子造像碑》。太清宫原本高大的殿宇,在我眼中,似林间春笋一样迅速长高,与云齐,与天接。
  与淮阳的宛丘古都城一样,因为黄河泛滥泥沙淤积,太清宫遗址已经深埋于地下四到五米。这也就是为什么那几块唐宋古碑如《道德经注碑》,碑基安放在地下四米深处的原因。
  太清,天道也,天空也。
  太清宮始建于东汉,初名老子庙。清光绪版《鹿邑县志》:“汉延熹八年立。《水经注》: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文。碑北有双石阙,甚整肃是也。”边韶所写祭文,即《老子铭》,碑文称桓帝“八月梦见老子而祠之。”《鹿邑县志》又记,“唐高祖武德三年,从吉善行之言,祖老子,特起宫阙如帝者居。高宗乾封元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建紫极宫。天宝二年易紫极为太清。”读志可知,汉桓帝时,鹿邑已经有老子祠存在。可以这样设想,老子逝世之后,或者像民间所传羽化登仙之后,也就是春秋末年,鹿邑就有了祭祀老子的场所。至少从汉桓帝建老子庙开始,太清宫就与帝王家有着紧密的联系,唐高祖李渊更是追认老子为其始祖,奉太清宫为家庙,拨帑银大加扩建,拟于帝王宫殿,并派五百军士驻守。据说,太清宫在盛唐时,占地八百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连宇高甍,金碧辉煌,颇类长安皇宫。后黄巢起义,火烧李唐家祠,太清宫毁于一旦。   历史上,因为兵燹和无知,太清宫毁了又建,建了又毁。
  宋时,真宗赵恒好道,自称道君皇帝,发国库银两重建太清宫,规模比唐时更大,占地超过千亩。大中祥符七年,即公元1014年,宋真宗亲率群臣来鹿邑朝拜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立《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碑》。这应当就是世人称老子为太上老君的缘起。又经吴承恩《西游记》演绎,童叟妇孺无人不知有大仙太上老君,著《道德经》的大哲学家老子,反倒只为读书人所知。
  宋末靖康之乱,金人南侵,太清宫毁于土寇。金大定年间又建,历六十余年才告竣工。元末红巾军起义,其领袖韩林儿占据亳州,拆除太清宫将材料运到亳州建其宫室,宫室还未建成,韩林儿就莫名其妙地沉入了江中,有人说是朱元璋使的阴招。清康熙年间,鹿邑父老又集资重修,“文革”时再遭破坏。2005年,鹿邑县加以扩建和修缮,持续十余年才初具气象。
  故事太长,说起来叫人昏昏欲睡。大智大慧如老子,其祭祀之所尚且如此命运多舛,遑论俗子凡夫。
  宫中多米芾、苏轼、赵孟頫、欧阳修手迹诗章,对此可以长啸复鸣琴。
  下午五点钟光景,太极殿前一左一右一阴一阳二古柏上,各有一只花喜鹊在鸣啭。抬头去看,又望见太清宫东北隅的上空,似有团团紫色云气。那里是隱山,原始社会的人类聚落,相传也是北宋道家学者、养生家扶摇子陈抟炼丹处。《许志》说隐山,“高数丈,广袤可六七亩,巑岏起伏,望之常有云气。”
  云气,祥云之气,仙道之气,也是自然之气。老子云气霭霭,《道德经》云气霭霭,隐山云气霭霭,鹿邑也云气霭霭。
  云气霭霭里,鹿邑闫广军兄领着我们去了两河口。所谓两河口,是涡河与惠济河交叉处的一个窄而长的三角洲。这两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基本平行地走了很远,然后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处,像阔别重逢的恋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汇集后继续东流,一直奔入淮河的怀抱。正是黄昏,两河口水雾濛濛,水中养鱼的网箱密布,几个渔民在杨树林中打纸牌。落日熔金,白杨青草,汤汤流水,太美。
  不远处,就是安徽亳州谯城区的地界。喝淮河水好多天了,竟然有淡淡的乡愁。

在河之洲


  淮滨饮马港,长淮之水澹澹漾漾,百余大小船舶安静地泊在水边,悠悠碧落与草树云霞在远方唼喋而吻。风起了,七八只白鹭掠水而飞,一只船呜呜鸣笛缓缓离开港口,水雾的气息水草的气息庄稼的气息灌进鼻孔。港名饮马,往昔当是来往旅人饮马打尖处。想起李清照《打马赋》里的句子:“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古人临流浮槎,多有古今之喻人琴之思沧浪之叹,而今我独自坐在淮水边上,但念水中鲫鱼芡实味鲜美。
  河南淮滨的淮河,水仍然是温驯的,波平如镜,观之也心如止水。事实上,千里淮河,从桐柏山源头算起,一直到注入长江,主流总落差不过二百米,实在很平缓。不似吾乡大别山中的河流,哪怕是一涧山溪,雨季也跌荡湍急如水龙吟啸。淮水安澜的日子,淮滨的水湄风光一如设色山水。
  在淮滨借宿一夜,晨起与魏振强兄绕东西湖散步。淮河饭店门前池沼中睡莲初醒来,三五朵娇红如红月浮波,如世外仙姝朝慵起,如情窦初开时的太虚梦境。湖在淮河支流饮马港,水面阔大,三千亩碧波一两声蛙。老魏说淮河岸边的蛙鸣很有文艺腔,我以为东西湖的睡莲很文艺。
  湖名东西,确有东西二湖,湖中岛屿据说有十八座,浩淼烟波里远望如蓬莱仙山,李白若来此,当作游仙诗,秦皇汉武若见此,当设明堂遥相祭拜。
  饭店后院有一座淮河阳光生态园,也是宾客用餐处,园中多亚热带甚至热带植物,水石廊榭布置精巧如同苏州园林,初次一脚迈进去,以为身在苏杭。园中食物做法与味道很接近南方,颇合我的胃口,数日在中原多食生冷,今日吃得脑满肠肥。
  长淮从发源处顺流而东,流到淮阳,两岸风光渐渐柔软渐渐温润,越来越有江南的味道,到了淮滨,则俨然江南水乡泽国。淮滨,旧称乌龙镇,古豫州和扬州交界处,淮水与汝水交汇的地方,南望巍峨大别山脉,北接坦荡淮黄大平原,淮河横贯其中,洪河、白露河、闾河四面环绕,境中河流纵横交错,田园阡陌宛若画卷,“淮上江南”之美名,信哉不虚也。
  与吾乡岳西一样,淮滨也是一个年轻的县,1952年由息县和固始析置,建县不过数十年。但坐落在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中原,其历史文化沉淀之厚重远胜吾乡。
  上古之世,淮河流域属于东夷文化,淮河上游一带处于中原文化、苗蛮文化和东夷文化的交汇地带,境内多远古帝王之都城。按淮滨中国淮河博物馆中的一幅《三皇五帝时期淮河流域帝都示意图》和其他史料,三皇五帝时代,伏羲和神农相继都陈,即今淮阳;禹住阳城,即今登封,后都阳濯,即今禹州。三代之际,夏启和少康均都阳濯;帝杼都老丘,在今开封陈留镇附近;成汤灭夏,初住今河南商丘西南,后迁都到亳,在今山东曹县南;仲丁迁都于嚣,在今郑州商城。夏商两朝在淮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而在整个中原大地,也即以洛阳至开封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自西周以降,有二十多个朝代三百多位帝王建都或者迁都于此。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此说由来久矣。帝都之外,中原大地之上,古城古迹古物更是多如天上繁星,难以计数。居淮河中上游的淮滨,仅古代的水运码头就有五个,除淮滨港也即饮马港之外,另有二道港、马港、西湖港、期思港。期思港所在的期思古城,则是古蒋国所在地。
  蒋国是西周王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周公姬旦第三子姬伯龄被封在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注:“蒋在弋阳斯思县。”《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期思有蒋乡,古蒋国。”《水经注》:“淮水又东,过期思县北,县故蒋国,周公之后。”
  周武王灭商之后,遵有道之君古制,灭人之国而不绝其祀,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商故地,并分其地为三部分,委派自己的同母弟管叔姬鲜、蔡叔姬度、霍叔姬处统治,意在监督殷商遗民,防止其造反,谓之“三监”。不料,武王病逝年幼的成王即位后,未按兄终弟及的惯例,让最年长的弟弟管叔代行王事,而是让周公摄政,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了诸侯的势力,管叔蔡叔于是在国内大造谣言,说周公摄政不利于成王。《尚书·周书·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并扶持早有复国野心的武庚叛乱,武庚又与东夷的徐、奄、薄姑等国串通作乱,周王朝形势岌岌可危,史称“三监之乱”。暴乱发生后,周公亲自东征,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最终平息叛乱。有戒于此,周成王封周公六个庶出的儿子为诸侯,来藩卫周室加强统治。《汉书·王莽传上》也记载:“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子皆有茅土。”   大约四百年后,楚国灭蒋,在蒋国故地设期思邑。姬伯龄的后人四散逃难,临行前相约以国为姓,因而期思成为中华蒋氏的发源地,民间有“蒋灭于楚而蒋姓出”之说。
  今天的淮滨县期思镇,蒋国故城遗址仍在,伯龄墓仍在。
  蒋国故城遗址东西一千七百米,南北约五百米,城北为期思死河,东、西、南三面古城墙遗迹清晰可见,城墙残高一至三米,有烽火台,高七八米。周围密布沟塘湖泊,是一个鱼米之乡。经考古剖面调查,蒋国故城发现殷商至西周时期的包含物,有大量红烧土,绳纹陶片随处可见。另出土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鼎、壶、矛、剑,以及楚国金币“郢爰”,郢爰是中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其黄金含量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质量上佳者含量百分之九十九。另据《殷商金文集成释文》,楚国传世青铜器有蒋兑簋、蒋子宝鼎、姬蒋鼎等等。
  在蒋国故城遗址的西北隅,还有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在其中发现石质的锛、斧、凿、镰,陶质的鼎、鬲、拍、球、杯、网坠,以及蛋壳陶残片等众多文物。
  伯龄墓的规模很大,其姓已然由姬姓改为蒋姓。淮滨父老言,清明时节,南北蒋氏来此祭祀祖先者络绎于道。唐天宝年间《蒋氏大宗碑记》云:“昔者,周公正天地之纪,立君臣之度,朝诸侯于明堂,复宝命于元子。于是旌之车服,赐之山川,虽名上公之位号,实用王者之礼乐。然犹录丰功,优命诸子,宅鲁侯于曲阜,城蒋国于期思,父拜于前,子拜于后。得姓之始,期非盛欤?”碑记为蒋伯龄七十代孙、唐代大学士蒋洌撰写,固然不免有自矜的成分,但也可以想见昔时伯龄一门之赫赫。
  山人孤陋,来淮滨之前,不知有期思。这些年虽然嗜读古籍,无奈贪多不烂,估计就是看见了期思这两个字,也是如风过野不留任何印象。但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威名,是早已知道的,只是不知道期思就是他的故乡。
  司马迁著《史记》,将孙叔敖列为《循吏列传》之首,“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孙叔敖善治水,倡言“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爱,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他在故乡兴办了期思雩娄灌区,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他在史河东岸凿开石嘴头,引水向北,为清河。又在史河下游东岸开渠,向东引水,为堪河。利用这两条引水河渠,形成一个“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浇灌淮河南岸一级支流史河和淮河一级支流颍河右岸支流泉河之间的大片土地,这里从此成为水草丰美的沃壤。
  孙叔敖治水之才深得楚庄王器重,又因原楚令尹虞丘子的推荐,公元前601年,庄王任命孙叔敖为令尹,位极人臣。《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当上令尹之后,孙叔敖辅佐庄王宽刑缓政施教导民,止戈息武与民生息,楚国日益强盛。同时继续推进楚国的水利建设,号令国人在全楚境内,下膏泽兴水利。公元前597年左右,又主持修建中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引淠水入白芍亭东成湖,因以名之。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芍陂是其一,其他三个是都江堰、郑国渠和漳河渠。芍陂在今天的安徽寿县之南,隋唐以后又名安丰塘,东汉至唐代,可灌田万顷,号称“天下第一塘”,又称“世界塘中之冠”。建成后,安丰一带成为楚国的经济要地,楚国击败晋国称霸中原,孙叔敖和芍陂居功甚伟。距离芍陂竣工,时间已经过去两千五百年,经过历代不断修治,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惠泽万姓。德政工程,芍陂之谓也。
  孙叔敖其人,大才能大智慧者也。《淮南子·人间训》又说,楚庄王胜晋于河、雍之间,归来封赏孙叔敖,孙叔敖深知“功高不赏,震主身危”之义,固辞而不受。继而病殂将死,对他的儿子说:“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寑丘者。其地确石而名丑,荆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其子听从父亲临终遗言,坚辞肥饫之地,而请封有寑之丘。结果是,“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生前貴盛荣宠无比,死后儿孙蒙荫继世长,孙叔敖可入圣人之列。圣人只活了三十八岁。
  在河之洲,有古国,有圣人,有神鸟。
  《诗经》首唱《关雎》,敦人伦,歌爱情,揣测其本原,似乎也有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之意。远古的淮河部落多以神鸟为部落图腾,安徽蒙城出土过祭祀用的鸟形神器,淮滨沙冢龙山文化遗址也出土过红陶鸟。淮滨红陶鸟造型丰满圆润,侧影L形,正面像A形,尾部展开为V形,极具母性特征,也是生殖崇拜的女阴符号。有识者说,红陶鸟反映了古淮夷地区夷族氏族的文化特征,其形成因素是原始宗教及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是淮河流域原始生殖崇拜的物化表现。
  图腾,是神的灵魂载体,也是吉祥符号。古人知崇奉,知报恩,也知敬畏,胜于今人多矣。
  淮滨有泥制玩具泥叫吹,也名小叫吹,小孩子钟情的玩物,也是旅人捎给亲友的纪念之物,其历史传承据说已经有上千年。淮滨童谣唱:“扯罗罗,捞堂堂,南山来个花姑娘。捎的啥包?小叫吹子。俺孩儿吹了,命也长,身也强。”其制作工艺包括泥捏、火烧、打光、涂色,成品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吹之作鸟兽声。其造型有鸟,有蛙,有鸡猪,有牛马蛇羊,不一而足。追溯其来源,我以为,应当与远古的图腾崇拜有关。
  河南三大民间泥玩具,淮滨泥叫吹之外,淮阳有泥泥狗,浚县有泥咕咕。泥泥狗造型古拙荒诞,我以为与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有关。泥咕咕据说与隋末农民起义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有关,但恐怕不是如此简单,还是有图腾崇拜的因素。
  淮河之水,上善佳水,它所孕育和滋养的中华文明,有太多的神话传说,有太多的真实故事,也有太多的深不可测。在淮滨中国淮河博物馆中,见到几块龟甲卜骨的残片,陡生敬殚心,巫师的神秘咒语似被封印其上。又见到鱼纹陶灶,有单灶也有双灶,极似今天的煤气灶,但比煤气灶要拙朴许多也耐看许多。
  博物馆中陈列有淮滨出土的史前鹿角骨化石、象下颚骨化石、兽牙兽蹄骨化石、象腿骨脊椎骨化石,有远古生产工具、商周青铜器、春秋战国兵器、楚国金币,有明正德年间石佛造像和佛首,有治淮、治水、农耕珍贵文物,还有淮河支流洪汝河、颍河、涡河、漴潼河、泗河、洪泽湖、沂河、沭河的水体标本。
  去时太晚,博物馆铃声大作,即将闭馆,匆匆而走草草一观,不解痒。事实上也不能久看,久看生盗心。
  最后一眼看到的是馆中的《天开地脉》展厅,其前言云:数百万年前,黄淮平原一片汪洋,山东地垒是耸立在这片茫茫大海中的巨岛。一百万年左右,桐柏山东流的淮河上游一段逐渐形成。当巨大的黄河三角洲向东南推移到大别山北麓时,之间形成一个低洼地带,淮河向东不断延伸。
  语言简白如秋草,我以为可作淮河史诗的开端。往古的英雄史诗,开端大多是平淡浅白的,越往后越纵横捭阖、波澜壮阔。就如同汤汤淮河之水,起初一眼流泉温文尔雅波澜不惊,越往东,越来越气象雄浑,越来越烟波浩渺,也越来越动人心魄。他年若有闲,当从淮滨继续往东,到洪泽湖,观淮水入江。
  愿千里长淮,灵渎安澜,福泽两岸。愿在水一方,世代安居,吉祥止止。
  储劲松,作家,现居安徽岳西。主要著作有随笔集《黑夜笔记》《雪夜闲书》等。
其他文献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解雨打电话进来的时候,解雷正闷闷不乐地想着心事。中午的阳光照下来,满阳台的绿色植物显得纤细单薄,只有一根藤吐出丝,奋力向外伸展出去。日子过得好好的,义柔偏要去国外进修,说她那个植物生
期刊
荒野离永恒最近  “荒野”作为一个概念,接近“大自然”,但二者的内涵仍不尽相同。“大自然”包含了土地、山脉、星空,所有这些未经人手改造的全部外在空间;“荒野”是指大片没有或较少人工痕迹的土地,上面有始料不及的各种植物的茂密生长,是一片苍茫,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荒野与人发生联系的时候,将相互产生作用。一个人面对荒野,会引起诸多情感的波动,通常不会无动于衷。事实上,荒野是塑造人类心灵的最大的客观
期刊
一  这一阵读汪曾祺,并非小说、随笔,是不常见的《两栖杂述》之类,他交代自己文字的来龙去脉,赤诚、不遮掩,让人狂喜——嗬,原来这老头也有师承,好文字并非凭空来的。他的小说里,流淌着人的气息,更有人世的规矩。读着读着,将书放下,于浓稠的夜色里叹口气……  这所有的好文字后面都有一颗心,包括他的老师沈从文,《边城》《长河》《三三》,我一遍遍读,真好啊,后面同样有一颗心。蒋勋讲解沈从文,那种入心、入情,
期刊
一  多年前,父母就催促为他们选一块墓地,说是越来越贵了。我不想选,似乎选这么早,就是在等着他们的那一天了。后来拖不过,还是去选了,甚至破例请了风水。先生说,这块地好。你望那边看看。我看看,背靠青山,面对黄河,河对面的山也没有破土。果然好。  父母后来问,说,选好了,还请了风水。  你爷爷走得早,父亲说,那年我三岁。你奶奶走的时候,我十三。  十三就是孤儿了,我心里想。虽然父亲还有一个姐姐。  父
期刊
傍晚时候,爷爷奶奶收拾完毕,夜就黑得只剩下星光、大地和万物了。我脱衣服,在爷爷身边躺下,再吹灭窗台上的煤油灯,整个世界,完全黑暗了。要是冬天,会有不停的大风搜刮屋顶,少部分在院子里扫荡,把码头纸糊的窗户扑打得浑身打颤。夏天,窗户则是敞开的,炎热随着万千虫鸣和青蛙的叫声,并邻居家大声小声的话音,以及孩子们的哭声、老人们的咳嗽,一起涌了进来。相比较而言,我最喜欢冬天。躺在爷爷奶奶家宽厚的黄泥土炕上,爷
期刊
正如我们所知,起初,没有任何人会将一代传奇科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兼鲸豚生物学家shepresa与“人类的未来”或“人类心智”此类议题联想在一起——起初,她只是那个“能和鯨豚说话的人”而已。她生平的起点似乎并不特别:公元2106年,shepresa生于美国康乃狄克州一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均为美籍华裔科学家(父亲生于台湾,母亲则为台日混血),分别任职于康乃狄克州立大学与辉瑞药厂研发部门。她是家中独女。
期刊
2020年夏天,注定不那么平静。疫情狡猾凶险,老家山东也频发教育丑闻,农家女上大学被顶替,网上群情激昂。我们之所以痛恨偷取别人人生的家伙,潜意识里有一个观念,考上大学,就是精英人生,没有大学文凭,就是失败者。社会的确存在这样不断制造“失败恐惧”的氛围。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刻,都是环境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环境。我们所谓努力奋斗,不过是趁势而起,颓废潦倒,也不过是随波逐流。我们必须学会原谅自己和他人
期刊
教师视角的聚焦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2005年开始直至今天的漫长时光,一直在广州的一所普通高校当老师。职业的便利,总让我设想,我的外甥、侄子、堂弟,那些80后、90后、00后的亲人,如果没有遭遇留守儿童或者外出打工的经历,如果考上了大学,将会面临怎样的生存和命运?生活是否会呈现出另一种可能?  二十四年前,我毕业于湖南一所地方院校,按今天的划分,也算是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在对学生群体命运审视过程中
期刊
一  再忙的日子,也是有闲的时刻。闲生无聊,而无聊胜于闲。像滑出手心失重的肥皂,无聊的肥皂比肥皂泡泡还轻盈。当有闲与无聊在一个合适的有限的空间反复渗透、叠加一起时,比如孩子在周末晚上去国贸上英语课了,空荡荡的房间突然被这种奇怪的气息全充满了。需要释放,需要把某种情绪点燃,像一支烟需要先掐灭后再重新点燃。但今天的问题是,烟还在,甚至那半截灰黑的烟灰也还弯曲地挂在洁白的半截烟卷上。可打火机不在这里。偏
期刊
作为当下中国文坛较为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写作”与“创意写作”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传统的写作模式与格局.可以说,它们是继网络文学之后,对文坛格局产生较大冲击的另外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