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zhib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教学的总纲领,教学设计方案主导着教学的节奏和走向,对学生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设计,从增加信息量、强化思维、扩大交流量、增加课堂活动等角度,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一、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事实上,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掌控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要进行有效的充实,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多的知识和能力。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看,教师以参考书为模板,从头到尾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一遍课文,或者拿着教材照本宣科地说一遍,不仅在教学模式上不吸引学生,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显得陈旧过时,尤其是不能结合当下生活和学生实际,最终使课堂变的枯燥乏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引进更新的信息,通过这些材料和信息,来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一些关于海伦·凯勒的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她的成长历程。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突破了语音功能障碍。
   又如在课堂导入的教学环节中,适当地进行课堂知识链接,教师可以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完之后,了解民间艺人阿炳在失去光明后对世界和命运的残酷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在宏大的交响乐中,体悟几乎绝聋的贝多芬是怎样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接着再把主题切到课文,让学生走入海伦·凯勒的三天光明中。
   二、强化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综合素质能力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全面的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才能全面的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而在素质教育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语文课上,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深刻性、流畅性、开阔性、创造性特别重要。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重点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
   具体而言,就是要设计各种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在保证问题的指向性的同时,强化问题的思考深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文章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进行阐释和理解,如就“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这句话,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深刻意蕴。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讲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当然,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对学生思考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句子的意思,并能够从个人经验出发,表达出来。在这方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在句子的理解之上,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抓重点;二是重体验。
   所谓抓重点,就是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切入点,抓住思维的方向,避免思维的混乱性。在上面这句话中,“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就是整段话的重点,教师应该让学生重点体悟这句话。“闭上眼睛”其实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导致的后果就是视野的狭窄,最终导致“思想被禁锢”。理顺这个过程,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勇敢地面对生活,而不是逃避,只有直面生活,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做生活的掌舵者。
   所谓“重体验”,就是要让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寻找与作者情感和思维的共同点,找到作者的思维方式,才能进入作者的语境,才能实现自我思维的超越,完成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在这段话的理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找出自己不敢面对的人或事,让学生思考海伦·凯勒的思想精髓,在前面重点把握的基础上,升华自身的思想,直面生活。
   通过上述引导,学生能够在思维上实现突破。在把握海伦·凯勒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历,学会思考生活,学会转换思维,学会思考生命的真谛。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三、增加课堂活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既能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从感性和理性上实现双重体验,最终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思想共鸣。事实上,语文学习活动既是学习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又是知识向能力迁移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蕴。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海伦·凯勒的情感世界和思想世界。
   活动主题:失明三分钟。
   活动目的:深刻体验海伦·凯勒的生活世界;了解眼睛的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用眼护眼习惯;利用多种感官探究世界;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培养乐观对待人生的态度。
   活动步骤:(1)每个学生用手绢蒙上眼睛由自己的座位走到教室后面,从后门通过走廊来到前门;(2)用手、耳、鼻等判断站在门口的教师手中拿着的东西为何物;(3)走到讲台前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走回座位;(4)谈感想、谈体会。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调整,在课后进行有效的总结。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225411)
  
其他文献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結尾展示了欧·亨利小说一贯的結尾特色,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者没有正面描述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画出那片藤叶的场景,只是在結尾以苏艾之口转述:“我有些话要告诉你……亲爱的(指琼珊),看看墙上最后一片叶子。你不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有评论认为“作者总是平平淡淡地娓娓而谈,如诉家常,既无跌宕起伏也无
期刊
许多人批评当下的语文课,“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语文课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可谓一语中的。语文教师每看到一篇课文,往往都会不由自主地沉浸于文中的内容,甚至以文章所写的内容为话题,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教学。课堂也丰富热闹,有图像、有声音、有文字、有拓展,风风光光。但总给人感觉这样的课堂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根本没有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语文课是不能丢失文本的,幼稚的热闹掩盖不了本质的虚空。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全面发展,企图用“灌”、“压”的办法实施高难度和高速度的原则,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倡导“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教学的中心在“做”,就是实际生活,教学活动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汲取充分的营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期刊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半壁江山”,也是日常教学中的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引领学生快乐地徜徉于古诗文的殿堂去感悟传统文化的根脉,如何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叶圣陶语)。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最最紧要的是要调动起学生的言语、行为及思维等各种潜在能力。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   一、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引领他们去品悟   阅读古诗文需要去品悟、咀嚼。然而
期刊
有效课堂不仅是一个教学过程,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新课标对课堂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应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构建知识,并形成健康的情感意识、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作为一种与学生沟通、对话及合作的有效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发现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有效
期刊
写作教学,通常是分为四步骤:作前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批改、作后评讲。这些步骤有三步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最后两个步骤,多少老师为之所累,却收效甚微,这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大多没有从写作中获得乐趣,甚至厌烦写作 。最近,笔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几本有关生本教育的书后发现,如果我们在作文评改中渗透生本教育的理念,将作文评改生本化,以改定教,也许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期刊
教师常把学生作文的平庸归咎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限,但事实是学生作文不好的原因存在于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使作文这种精神性实践活动,戴上了重重的镣铐,学生写出的作文大抵是胡编乱造,缺乏鲜明个性。作文教学中不见感情,不见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展示,缺少生活真实,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自由写作
期刊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就已经写尽了,所以宋人在词这种文学样式上,使之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繁荣,成为我们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花间”到宋词的过渡  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唐入宋的过渡。在这一阶段,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这在两人的作品集(晏殊《珠玉词》,欧阳修《近体乐府》)已看出。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张先创作了若干慢词,
期刊
乡土文化资源进入课堂是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人是作为文化的存在而存在的,但长期以来乡土文化没有进入农村学生的学习课程之中,乡土文化本应有的尊严没有得到体现。学生每天学习与现实生活关系并不十分紧密的课程,学生的生活实际被忽略,这对人的尊严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危害。学习城市化倾向课程的结果是农村学生自己看不起自己乡村人的地位。一方面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专家、出版商、学者、教育家面前地位低下;另一方面,他们
期刊
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运用,往往不太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忽视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小群体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塑造,这直接导致中职学生在人文素养领域的品质和观念缺失,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和人格教育优势的语文课程可以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事实上,语文教学的确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只是需要语文教师不懈地努力挖掘。那么中职语文课程在塑造学生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