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预防犯罪的法治思想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预防犯罪的法治思想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主要的思想争论是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的思潮争论。本文以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为角度,在分析了两者思维不同的内涵后,得出未来中国预防犯罪的法治思想潮流,从而得出孔子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在今天也仍然没有过时的结论,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仍然是我国的刑法、刑罚与法治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预防犯罪;以德去刑;以刑去刑
  1 以德去刑的内涵
  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对于统治者如何预防犯罪、保障社会和睦稳定,有着独特见解。作为儒家学说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孔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以德去刑。孔子从儒家的礼和仁结合的角度,认为欲使民不争,必须先平其好恶。平百姓之恶的最好方式,孔子认为是通过教的方法。《礼记·乐礼》对此记载的是“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人道,就是以礼为根本,对于百姓要求相互克制,放弃争夺,遵循礼制,通过礼义教化使人们和睦相处,取消刑杀;对于统治者,孔子极力提倡“德治”,统治者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人民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论语·为政》中记载孔子的话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通过对统治者和百姓在礼的要求,最后从根本上实现无讼,也就是“以德去刑”。
  儒家对于统治者的德治要求,就是主张统治者应该依靠“德行教化”的作用来实行统治,极力主张对劳动人民“德化”和“礼教”。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劳动人民施加小恩小惠怀柔;二是用统治阶段的道德进行教化,使劳动人民就范。
  在法律思想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通过暴力手段压迫人民。奴隶主贵族根据“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一贯认为“折民惟刑”,即迫使劳动人民服从统治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刑罚,也就是暴力。孔子认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虽然没有完全否定“政”与“刑”的作用,但认为只有推行“德化”和“礼教”才能使人民从内心对犯罪感到可耻而安分守己。不过,“德”与“刑”两手比较起来,孔子特别强调的是“德”而不是“刑”。首先,刑罚与“德化”、“礼教”相比,孔子认为“德化”、“礼教”是根本。“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也就是说刑罚必须以“礼乐”为根据,否则就不会得当;再次,孔子反对“不教而杀”,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由此,孔子主张“德主刑辅”。孔子提倡“德治”必然导致“以德去刑”。他强调“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意思是实行“德化”、“礼教”,虽然短期难见成效,但时间久了,就会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他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既然狱讼都不会发生,当然用不着刑罚,即“以德去刑”。
  2 以刑去刑的内涵
  针对儒家“以德去刑”的法律思想,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鲜明提出“以刑去刑,刑去事成”,即“以刑去刑”的法律思想。商鞅公开主张“禁奸止过,莫若重刑”。所谓“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因此,刑罚的比重应当大大超过赏赐,最好是“刑九赏一”。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加重轻罪的刑罚。他认为“禁奸止过”,不但不能一般的用轻刑,也不能就事论事“重重”而“轻轻”。因为“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所以“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重轻罪的刑罚,即“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至矣”。
  商鞅尤其反对重罪轻刑,因为“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他认为如果像儒家那样主张轻刑和实行“德治”,势必助长奸邪。而“以刑致刑”只有加重刑罚才能使“民莫敢为非”“一国皆善”。为进一步论证“以刑去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商鞅提出“德生于刑”,在此思想指导下,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以殺去杀,虽杀可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此之为法家的“以刑去刑”思想。
  3 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之辩与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启示
  3.1 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之辩
  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儒法之争是影响最大,也是最旷日持久的争论。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形式上是刑、德之争,但是在实质上是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方式,即以道德治理还是明刑治理。
  秦朝结束战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但是利用苛刑峻法统治人民,使亲二世而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在思想上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但是也造成了在武帝之后之后西汉国力日下。由此看来,独尊儒术或者法家核心,都会导致统治者统治方式的片面性。正如古人所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是有深刻社会历史经验和政治道理的。
  从古至今,不能对孔子所谓的以德去刑片面理解。孔子认为先教后刑,强调道德感化的作用。提出对于老百姓要教育为先,为政者不仅要亲自讲解教育,还要以身作则,用圣贤榜样的力量来教育感化。只有在教育感化无能为力时,才能借助于刑罚,实施刑罚。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但并不排除刑罚,只是主张德主刑辅,有先有后,以道德作为刑罚的前提,以刑罚作为道德的补充。相比之下,他更加推崇道德,认为道德可以预防犯罪,而刑罚则无此功能。因此,反对不教而诛,而这正是以德去刑的力量所在。
  3.2 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启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对于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反思。依靠以德治国的方略,主要依靠执政者自身的品德,拥有良好品德执政者会影响自己统治集团的品德,但是这也会造成个人崇拜的盛行。文革期间,法律失控,道德成为社会主要调控器,教训惨重不堪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犯罪也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刑事犯罪已经给我国的社会治安构成了巨大威胁,对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危害极大。自1983年以来,国家的司法机关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打”和“专项斗争”,欲以刑去刑却效果并不理想。每次严打,只能获得犯罪率短时期的下降和暂时安定,一旦严打结束,犯罪就疯狂如故,甚至比以前更加变本加厉,从而出现了犯罪分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实践证明,犯罪绝不仅仅是几个害群之马的问题,严重的犯罪问题,实际是一个警报、一种信号,在犯罪表象的后面,隐藏的往往是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关系的紧张、社会弊病增多、法律尊严的降低和人民公认的公平、正义、美德等价值准则遭到亵渎及抛弃。我们不能依靠道德教化来解决问题,那是天真的幻想;也不能指望用严刑峻法解决犯罪问题。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指出,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解决犯罪的最好的有效措施是实行民主,健全法制,弘扬正义,实现公平。只有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通过法律、道德等多种措施综合运用,对社会实行综合治理,犯罪的预防、减少才有可能性、现实性。
  治大国如烹小鲜,有的问题解决可以或主要应该依靠法律手段,而大量的问题需要法律与其他手段的配合。当前,依法治国已经载入我国宪法,成为政治改革的目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是对历史上“德治”与“法治”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辩证吸收借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的全面总结。鉴古知今,唯有做到德法并举、标本兼治,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4 总结
  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的争论,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对于统治方式中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强极一时的秦朝、隋朝、元朝之所以短命,当权者一味地使用严刑峻法而忽视德治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汉朝武帝之后国力衰落也和独尊儒术有很大的关系。历览先前国与家,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德治与法治不可偏废,片面的以德去刑或以刑去刑都会导致国家统治的不顺利,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没有德治,就不能从源头上预防犯罪;没有法治,就不能从根本上惩罚犯罪,震慑犯罪。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孔子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在今天也仍然没有过时,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仍然是我国的刑法、刑罚与法治的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四达,董成雄.法家“治世”思想的二重性与“儒法互补”的新视角[J].哲学研究,2014(07).
  [2] 曾振宇.“以刑去刑”:商鞅思想新论[J].山东大学学报,2013(01).
  [3] 张晖.德与刑: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J].重庆行政,2018(06).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高中教育也在积极进行对各个学科的教育创新,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率。啦啦操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项目,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啦啦操的教育创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首先对啦啦操的内涵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对职高啦啦操体育教学的问题和策略进
期刊
摘要:对老师来说,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堂上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而作为具有特殊性的初中历史学科来说,老师可以构建德育教育与历史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接受好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好的道德观。本文主要阐述了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历史课堂;渗透  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的德育素材,那么,怎么样去
期刊
数学课是中职中一门必修的文化课,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在高一下半年还要参加市里面的学测,所以数学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学好的。但大家都知道,职校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很多家长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读职校的,能上普高的就不会来读职校。这就造成了职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的不好,给我们职校的数学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由于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中职学校
期刊
摘要:乡土地理课程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补充,其在培育学生的地理关键素养,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从高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出发,对乡土地理课程的资源开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发挥乡土课程资源的教学优势。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  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对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教学价值有深
期刊
摘要:乡村振興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西部落后地区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因此,研究、谋划、实施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是西部落后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西部落后地区;村党组织;振兴  实施乡村振
期刊
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学生个体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教师而言,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其身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性格急躁、紧张、不安、自我效能感低,容易神经过敏和发牢骚,对工作的影响非常大。对学生而言,由于存在消极倦怠情感,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种由冷漠、懈怠的
期刊
摘要: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早已经摆脱了我们所谓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更加侧重探究学习和亲身的实践。当前的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拥有问题思维,这才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手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呢?下面我们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为例进行具体的
期刊
摘要:幼儿园后勤工作,是确保幼儿园安全、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办园基石。我们在幼儿园后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方法,使我们的幼儿园办园质量得到了不断地攀升。本文立足于对幼儿园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希望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揭示出一条有效的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路径,并希望藉以此文,进一步地促进幼儿园管理研究事业的发展,为我们的幼儿贡献出美好的春天。  关键词:幼儿园;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  
期刊
摘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美丽”河流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系统内各印象因子所占比重。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诸暨市浦阳江西施故里至浦阳江一号段进行系统性评价。结果数据显示该河段“美丽”指数状况约51.8%属于“很美丽”状态,约30.0%属于“美丽”状态,约15.4%属于“一般”状态,约2.8%属于“不美丽”状态。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诸暨市该河段属于“很美丽”河流。但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一级评价结果,诸暨
期刊
摘要:诉前程序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尤其是行政环境公益诉讼中占有重要的独立性、前置性地位。另一方面,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正处于初始阶段,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在行政环境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中遇到不少问题。因此,本文立足法律规定,阐述问题,试图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方案。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检察机关  1 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概述  1.1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行政公益诉讼的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