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不应忽视艺术和人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把入选的文言文当做语言文化知识的范例来讲。教师认为,只要系统地讲清文中的字、词。句、篇,语、修、逻、常即可,往往忽视了文章的艺术和人文因素。审美和鉴赏只是走过场,甚至干脆弃之不顾。
  其实,只要细读《课标》就能看到,它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就是:要講语法,但不是孤立地讲,而是以读带讲,以讲促读;也讲人文,但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说教,而是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既体会语法和修辞的含义和作用,又领悟艺术和人文的精髓。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文言文教学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思想情感的领悟和内化
  文以载道,文亦藏理,帮助学生透过言辞文句提炼出蕴含的道理、哲理也应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活的整体,而不是各种语言材料的“堆积物”。一切文章,古文也好,现代文也好,语言之所以值得揣摩咀嚼,是因为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等等的载体;如果只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而忽视甚至舍弃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内容,那叫“买椟还珠”,结果必然连语言本身也不可能真正学好。
  教材中的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虽年代久远,却香如陈酒,其中的文化意蕴深厚醇美。在流传已久的文学精品里,具有审美特质的文字比比皆是。三峡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之高,富春江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之清,北部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壮,哪一种景不长留脑际;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忠,欧阳修“乐其乐”之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忧、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愁,哪一种情不撼人心魄!
  “游山玩水”,领悟中国人的山水观。古人将自己对山水的认知与感悟记录在许多篇章中。君子比德,天人合一,就是中国人的山水观。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君子比德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深深浸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因而我们理解了富春江上吴均的淡泊,庐山瀑布前李白的浪漫,岳阳楼上范仲淹的旷达。
  苏轼夜游承天寺,见庭中月辉清澈,竹柏摇曳,他就像悠游于“空水积明”中的鱼儿,自由自在,他忘怀人间得失,胸襟如同月光那样澄澈。当他慨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时,我们懂得他的心声:何时、何处无良辰美景,然而有“闲情”欣赏它们的人太少了。苏轼的欣喜和感慨相交,正是人的精神生活丰富的一种表现。王子猷悼念亡弟“了不悲”,“都不哭”,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琴弦此时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调了。子猷真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人琴俱亡”,失声痛哭。痛不欲生。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人琴俱亡”饱含多少凄凉!这就是在体味生命意蕴。散步古人庭院,认知古人社会生活。教材中的文言文,窥片言只语,可知古人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学生从中悟得在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里,学会忙里偷闲,在审美世界中驻足,时常欣赏世界,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即高品质的生活。
  二、重视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的领悟和内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诵读和鉴赏中,请不要忘记,古诗文同样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如在组织《钱塘湖春行》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朗读”、“从写作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其中“朗读”部分,运用“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的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诗歌的内容”部分,讨论了诗歌景物描写的顺序,观景的方式,所体现的季节等角度品读诗歌的景物描写特点。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诗歌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将这首诗歌该成现代写景短文,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学习文言文是吸纳写作养料的重要途径。文言文是一座储存丰厚的艺术宝库。凡是在写作方面,表现能力强、表达典雅、底蕴丰厚的学生,很多都是喜爱文言文、认真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文言文行文简练,文字表达精练,遣辞造句考究,注重语言的锤炼。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贾岛“推敲”典故的产生,都说明了这点。例如,以“谦让”为题作文,可用孔融让梨、将相和、田忌赛马等素材。学习《与朱元思书》一文,积累写景的方法:间接、直接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角度、多感官描摹……
  文言文对学生为文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应该把它作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挖掘积累古诗文中的写作素材和技巧,让学生的作文中流淌出自自然然的意境和韵味,应当成为我们语文课堂追求的一部分。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抓好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文段的背诵,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内容和思想倾向的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它是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学生作文水平低,作文教学效率低,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农村中学的特点,并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简要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农村中学
自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新课程的实施给师生们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导处的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有利条件,同时也使教导处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在新课改下,教导处开展工作的有利条件    1、新课程改革带来教学方式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而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材料时,往往习惯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思考”,合理选择生活和材料,处理好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关注思考 联系生活 预设情况 自主探究 提高效率    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数学教材已经实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教学 几何课堂教学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
托尔斯泰曾说: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民办幼儿园亦是一份公益事业,必须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民办幼儿园的社会责任就是幼儿园自己为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所要承担的责任,其社会责任注重幼儿园对社会的贡献,本质上应是权利与义务、责任与职权的统一。也就是说民办幼儿园应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需要尽到一定的社会义务。  那么,为什么民办幼儿园也必须承担一份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加之长期以来,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一直被视为“副科”,地位低下。许多初级中学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估标准衡量教师的教学,使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改革,也使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无法为高中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很大的进展: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课堂呈现出民主开放的状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渐浓,综合学习能力逐步提升。但毋庸讳言,其间也夹杂着“虚、闹、杂、偏”的现象,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课堂上出现了“散乱的活跃”,一时间,“礼花渐欲迷人眼”,一些人感到困惑:语文课堂究竟要不要披上华丽的装饰外衣。课堂上五彩缤纷、沸沸扬扬的
不同的课堂,教师会有不同的角色,教师是一个多面手,优秀的教师就是高级演员,高级导演,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把你的课上的生龙活虎,有滋有味,学生才不会有审美疲劳,只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才会高效,经久不衰,是一棵常青树。  不同的课堂,你是不同的角色。切实扮演好你的角色,你需要认清你的角色,即时转换你的角色,认清每次任务,该扮演什么角色。  预习课中,你是资料的提供者。  把你课前精心制作的导学案呈现给你
一位哲人曾说: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开。既然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国度,那么就让我们想想我和我的国家的关系。  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们各以其自己独有的方式做出了不同的诠释。  鲁迅先生说: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和我有关。  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温总理说:我是祖国的一棵常青树,我愿为我的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也许我只是祖国花园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