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孔子的美学理念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审美理想、审美准则、审美意境、审美品德等方面诠释了孔子丰富的美学理念,其美学理念为后世美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孔子 乐 仁 礼 中和
  
  人生价值审美观——“孔颜乐处”
  
  孔子的美学理念,首先体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上。“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段话说明孔子是一个自强不息、非常乐观的人。“向吾适宋之卫,困于陈蔡,累累乎若丧家之犬也”。虽然他到处碰壁,但是他仍然乐观。他自己说他“乐以忘忧”,这是他很大的一个特点。他在陈、蔡被围,仍然“弦歌不绝”。他的大弟子颜渊生活很苦,孔子赞美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说明他非常欣赏颜渊在穷苦的生活当中仍然过得很快乐的生活态度。他也很赞同曾点的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赞同曾点的这种以审美的态度来游玩观赏春色的志向,说明孔子喜欢快乐乐观。他自己喜欢音乐,一生差不多是音乐欢乐的一生。听到美妙的音乐《韶乐》,就“三月不知肉味,不知为乐之至于斯也”。他看到天真烂漫,眼睛大大的婴儿,就非常高兴,形容婴儿“就像《韶乐》升起来了,演奏起来了”;他对音乐非常陶醉,用音乐来使他的生活变得快乐;他会弹琴,会鼓瑟,会唱歌;他向别人学唱歌,直到他完全弄懂。所以孔子这样一个人,就是音乐的一生,充满了乐观精神的一生。他有句很有名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知、好、乐”这三者当中,他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是“快乐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孔子的美学思想整个的出发点。他的美学思想就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人们把《论语·雍》中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与孔子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合而称之为“孔颜乐处”,用以表示孔子的人生意义观。受了孔子的影响,中国过去的知识分子当时寻找“孔颜乐趣”,是精神上安贫乐道的很高的一个追求。
  
  行为规范审美观——形式“礼”
  
  作为儒家美学的另一个重要范畴“礼”,是各种典章礼仪的总称。“礼”包括文、诗、乐,宫室、车马、行为、语言、仪态,而且这些内容又都具有突出的形式感。因而,通过形式“礼”与美学建立了关联。陈望衡先生称“‘礼’是形式化的‘仁’”[1],在这些形式的设计中必然渗进审美的因素。因此可以说“礼”较“仁”更接近美学。在孔子那里“礼”和“乐”往往并提,如果说“礼”还需要通过形式融入人的审美思想的话,那么“乐”作为一门艺术,本身就是讲究审美的。
  孔子第一次在中国美学史上指出了文艺的重大社会作用。《论语》子路篇: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又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信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在这里孔子指出了“礼乐”在社会活动中的重大作用。
  
  伦理学审美观——“仁”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悲壮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陈望衡先生就曾指出“孔子的美学体系是个层叠式宝塔结构。这个结构的基础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以及‘仁’的形式——‘礼’。”[2]孔子的美学就是他“仁学”的发展与延伸。
  “仁”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的一种社会性、群体性的道德规范。尽管“仁”含义很多,但是孔子将其基本的含义规定为“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3]这样理性的“仁”以爱为中介而情感化了。众所周知,审美是讲究情感的,这样伦理上的“仁”便通向审美的“仁”了。
  仁的核心为“爱人”,这种爱是建立在血亲关系基础上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4]这说明由“孝”、“悌”这两种最重要的血亲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规范是“仁”的根本,也就是推行“仁者爱人”的基础。基于儒家的“家国同构”原理,孔子将这种血亲之情推而广之:君为一国之主,犹如一家之父,因此对父母的“孝”可以扩大为对君王、国家的“忠”;又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5],所以对兄弟姐妹的“悌”可以扩大为对朋友、甚至对陌生人的“义”。于是以血亲之爱为中介,孔子完成了“泛爱众而亲仁”的仁学体系建构。
  
  中和审美观——和谐之美“中庸”
  
  孔子不仅把“中庸”作为最高的品德,还将它应用到审美活动之中,和谐美的思想,在《中庸》一书中表达最为透彻和全面。“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强调的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道。对于人如何控制自身,《中庸》有这样的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6]孔子认为“和为贵”,并认为“先王之道斯为美”,显然是将“和”看作一种审美理想了。《礼记·中庸》对中和有详尽的论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7]在此“和”的意思是“恰到好处”,即“恰当”。达到这种“恰到好处”即“中和”审美的境界。
  孔子以个人的修行逐渐走向完美,并推广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完美。大同世界的实现,就是从个人的美的修养开始的。
  
  注释:
  [1][2]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69页、66页.
  [3][4][5][6][8]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1页、2页、125页、8页、30页.
  [7]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92页.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其他文献
胆囊息肉样变38例报告金焰,傅德庄,莫一我胆囊息肉样变(PolypoidLesionsofGallbladder,GBPL),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突起的一类病变。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该病变的发现率增高。我院1992年1月至1994年11月共行单纯胆...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因素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  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按照国家要求的1:400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甚至有些高校一个老师要承担2-3个老师的教学任务,在进行合班教学中,合班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国家统一要求
不同室温下的青霉素水溶液失效探讨郭忠信青霉素G钠盐因其价廉、杀菌力强而在临床上大量使用。然而其水溶液极不稳定,水解形成的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易引起过敏反应,其不稳定性
颅骨修补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二期手术。虽然手术方法较为简单,但由于修补材料多样,术中一些细小环节差异,常常产生不同的疗效。本文报道应用钛合金板修补颅骨缺损23例,疗效满意。
虚拟仪器具有使用灵活、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等特点。将虚拟仪器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实验中,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较好方法,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治愈率为96.4%。采用直接进镜法,不做输尿管壁间段扩张,术后留置输尿管导管可减少并发症,并可治愈输尿管穿孔。早期并发症
本文对《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一书(夏纪梅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进行了综合评介,从辨证统一角度提出了五对发展的概念,结合该书论述了五对发展的关系,为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
本文介绍了我院1977-1992年收治的5例直肠中段癌,采用我们设计改进的经肛管直肠结肠出切除术治疗,术后经长期随访,5例均健在,其中4例生存7年以上,最长者已生存15年,均未发现愕部复发或远位转移;术后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现实使我国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而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的多元并存局面出现,各种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也就随之出现了,这必然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而学校则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争夺青年学生的重要领域。处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势,学校德育实践急切地呼唤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