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倡导我们要关注每名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程度,能够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教育主题.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分层?怎样在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跟得好”的前提下,既让教师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行统一合理的反馈,又能不增加学生及教师的工作负担呢?笔者试图从本校教研活动开展的“学习单”设计活动中,浅谈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学习单;分层教学;以生为本
一、重审课堂环节,科学看待教学分层
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现.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层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也必须承认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在差异面前,我们如果一刀切的教授,势必会让其他层次的学生失衡,快的无心等待,慢的无力追赶,教师要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需要一个有力的“扶手”,帮助教师同时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孩子,发挥不同智力层次孩子的作用.
二、巧妙设计“学习单”,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才是最好的分层教学理念.但好的理念要有好的执行方式才行,如何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短短的35分钟课堂里都得到关注呢?笔者和同事们已经开展尝试,发现为不同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学习单”,能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更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困惑.
(一)课前导学单——了解学习起点,寻找教学突破口
课前导学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新授课学前准备,即预习导学;一种为复习整理单,服务于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
1.预习导学
面对新授课的预习导学是以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复习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要解决掉本节课或者本单元本章学习当中最基础的知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建构本节课内容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复习整理单
复习整理单是复习课前进行知识整理和典型习题的复习检测,以总结、归纳的形式明确新知.这样提高了学生用不同形式对已学知识的梳理能力,发现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上能够从错例出发,直击学生学习问题,有准备地去提升学生学习层次.
课前导学单的使用不是让教师不所为,而是需要更充分的备课,更灵活地运用课堂生成,更能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整个课堂从学生出发,到学生中去,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优生充分发挥作用,以“小老师”的身份走到台前来,同时让学困生错误点亮整个课堂,有针对性地去教学,有目的性的去关注,每个人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二)课中学习单——探索学习规律,反馈学习问题
课中学习单的设计是以辅助学生探索总结知识规律和分析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些练习,发现总结一定的规律,或根据课堂学习进度,循序渐进的练习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又有研讨交流的平台,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做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为接下来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当然要能让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教师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三)课后作业单——联系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深度
作业单要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分层式的训练,供学生课后检测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反馈功能.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作业单”设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①基础知识练习及变式训练,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A层)②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B层)③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C层)根据课型不同,可适当选取2层进行课后拓展.
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内容也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学习单的使用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既关注到了学优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也关注到了学困生的问题指导,教学素材从学生中来,用到学生中去,教学课堂从单纯的“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走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互动式”教学格局.让分层理念、生本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淑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43-44.
[2]刘玉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1(9):117.
[3]陈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38.
[4]杜玉祥,马晓燕,等.数学学困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学习单;分层教学;以生为本
一、重审课堂环节,科学看待教学分层
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现.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层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也必须承认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在差异面前,我们如果一刀切的教授,势必会让其他层次的学生失衡,快的无心等待,慢的无力追赶,教师要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需要一个有力的“扶手”,帮助教师同时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孩子,发挥不同智力层次孩子的作用.
二、巧妙设计“学习单”,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才是最好的分层教学理念.但好的理念要有好的执行方式才行,如何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短短的35分钟课堂里都得到关注呢?笔者和同事们已经开展尝试,发现为不同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学习单”,能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更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困惑.
(一)课前导学单——了解学习起点,寻找教学突破口
课前导学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新授课学前准备,即预习导学;一种为复习整理单,服务于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
1.预习导学
面对新授课的预习导学是以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复习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要解决掉本节课或者本单元本章学习当中最基础的知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建构本节课内容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复习整理单
复习整理单是复习课前进行知识整理和典型习题的复习检测,以总结、归纳的形式明确新知.这样提高了学生用不同形式对已学知识的梳理能力,发现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上能够从错例出发,直击学生学习问题,有准备地去提升学生学习层次.
课前导学单的使用不是让教师不所为,而是需要更充分的备课,更灵活地运用课堂生成,更能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整个课堂从学生出发,到学生中去,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优生充分发挥作用,以“小老师”的身份走到台前来,同时让学困生错误点亮整个课堂,有针对性地去教学,有目的性的去关注,每个人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二)课中学习单——探索学习规律,反馈学习问题
课中学习单的设计是以辅助学生探索总结知识规律和分析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些练习,发现总结一定的规律,或根据课堂学习进度,循序渐进的练习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又有研讨交流的平台,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做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为接下来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当然要能让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教师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三)课后作业单——联系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深度
作业单要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分层式的训练,供学生课后检测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反馈功能.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作业单”设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①基础知识练习及变式训练,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A层)②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B层)③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C层)根据课型不同,可适当选取2层进行课后拓展.
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内容也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学习单的使用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既关注到了学优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也关注到了学困生的问题指导,教学素材从学生中来,用到学生中去,教学课堂从单纯的“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走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互动式”教学格局.让分层理念、生本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淑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43-44.
[2]刘玉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1(9):117.
[3]陈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38.
[4]杜玉祥,马晓燕,等.数学学困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