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教学手段。
一、兴趣诱导
1、巧设导语,预伏诱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里。如我们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播放一段校园生活的小片段: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转呼啦圈;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玩投圈游戏……放学时正踩自行车回家。再由此片段中抽取呼啦圈、足球、投圈、车轮,由此引出问题——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的?。然后接着讲授新知识,同学带着这个迫切想知道的愿望也就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稳定学习兴趣,维持学生注意力。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在复习整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以一个秋游的见闻贯穿整节课。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今天,我们进行一个特殊的秋游活动。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然后在不同的画面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①画面上原来有13只黄蝴蝶,又飞来的4只花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②小明跑过来捉蝴蝶,吓跑了9只蝴蝶,还剩下多少只蝴蝶?③坐车时,我们班42个同学上车后,还有8个空位,这辆车有多少个座位?……让学生融情入景,在不同的情景中,发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又在不知不觉中又运用了数学解决了这此问题。
二、认知指导
认知指导是在多媒体课件中主要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来散开的、游离的信息因素,在多媒体技术手段作用下,有效实现了情境促进认知,认知深化情境的激励状态。
1、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提高学生认知技能
展示过程,启发思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教学中,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线段表示半径,用黄色表示面积部分,多层次地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并启发学生想象,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①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迅速就抽象概括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境,鼓励求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
营造氛围,激活思维。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權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学校的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5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解法:50×25=1250(平方米),如果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70米,宽55米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们现在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们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屏幕上出现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传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的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2002.04.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02.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亮甲台镇中心校)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教学手段。
一、兴趣诱导
1、巧设导语,预伏诱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里。如我们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播放一段校园生活的小片段: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转呼啦圈;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玩投圈游戏……放学时正踩自行车回家。再由此片段中抽取呼啦圈、足球、投圈、车轮,由此引出问题——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的?。然后接着讲授新知识,同学带着这个迫切想知道的愿望也就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稳定学习兴趣,维持学生注意力。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在复习整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以一个秋游的见闻贯穿整节课。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今天,我们进行一个特殊的秋游活动。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然后在不同的画面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①画面上原来有13只黄蝴蝶,又飞来的4只花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②小明跑过来捉蝴蝶,吓跑了9只蝴蝶,还剩下多少只蝴蝶?③坐车时,我们班42个同学上车后,还有8个空位,这辆车有多少个座位?……让学生融情入景,在不同的情景中,发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又在不知不觉中又运用了数学解决了这此问题。
二、认知指导
认知指导是在多媒体课件中主要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来散开的、游离的信息因素,在多媒体技术手段作用下,有效实现了情境促进认知,认知深化情境的激励状态。
1、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提高学生认知技能
展示过程,启发思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教学中,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线段表示半径,用黄色表示面积部分,多层次地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并启发学生想象,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①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迅速就抽象概括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境,鼓励求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
营造氛围,激活思维。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權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学校的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5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解法:50×25=1250(平方米),如果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70米,宽55米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们现在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们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屏幕上出现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传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的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2002.04.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02.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亮甲台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