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墨的兴衰及学术价值研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l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代水墨的兴起
  1.现代水墨的兴起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墨艺术的现代化已成为了一些励志革新的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水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怎样进入现代、表达现代人的审美方式、关注现代人所关注的现实并为现代人所接纳等问题成为了现代水墨艺术家们具体思考的问题,这也是现代水墨产生的重要原因。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随后的10多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表现性水墨、新文人画、都市水墨、实验水墨、观念水墨等具有现代特征的新水墨艺术,艺术批评家鲁虹在《现代水墨二十年》一书中将这些新水墨艺术形态统称为“现代水墨”。
  2.现代水墨的基本特征
  现代水墨以反映现代生活、彰显现代精神和对“现代性”进行艺术表征作为其艺术旨归。因此,它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探索水墨的“现代性”命题的所有新水墨艺术的总称,它并不是单指某一个新水墨艺术形态。从语言形式上来看,现代水墨偏离了传统水墨画及写实水墨画的艺术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参照的是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偏离了传统水墨的审美趣味及写实水墨的具象造型规范,其目的是希望形成与现代社会和现代审美趣味相适应的现代水墨艺术体系。因此,传统水墨对现代水墨的质疑是其对经典笔墨传统规范和审美趣味的偏离,对其倡导的“以‘构成’转化‘写意’,以‘表现性’取代‘书写性’”①及放弃笔墨的做法争议较大。而学院写实水墨对其画面中的某些诸如拼贴、拓印、综合材料的运用等方法还是予以了肯定和借鉴,但认为其不过是形式主义的创新而已。整体来看,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和写实水墨相比,具有一定的前卫色彩。
  3.现代水墨的发展及分类
  现代水墨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倡导的反映现代生活、彰显现代精神等艺术主张,得到了励志革新水墨艺术的艺术家们的拥护。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现代水墨这面旗帜下聚集了表现性水墨、新文人画、都市水墨、实验水墨等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新水墨艺术形态,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从分类上来看,现代水墨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表现性水墨。它是一种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现代水墨艺术形态,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后逐渐走向衰落。作为水墨艺术现代转型历程中的一个艺术流派,它所倡导的“张力”、“表现”、“艺术家情感的决定性作用”等艺术主张对其它现代水墨艺术流派的艺术探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些艺术主张也是对传统“神、妙、能、逸”的水墨画品评标准的一种挑战。1995年以后,“视觉张力”、“表现性”等词语成为了水墨艺术圈里品评水墨画的流行词语,这也是表现性水墨对水墨艺术的贡献之一。
  二是新文人画。它在1989年被正式命名,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壮大。新文人画是从传统水墨中演变而来的,在水墨艺术现代转型之路上,它选择的是一条平和的、低调的、逃避现实的现代转型之路。它的探索方式是游戏的甚至是玩世不恭的。所以,“新文人画”自出现以来,一直伴随着来自前卫、传统两方面的批评声。虽然部分批评家认为其过于保守,但“新文人画”实质上也是水墨艺术现代转型的一种形态,尽管它还不够激进,但它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对“现代性”进行着艺术表征,因此它还是属于现代水墨的范畴。
  三是都市水墨。都市水墨的总体风格反映出试图以水墨的方式来阐释艺术家对都市文化及生活的感悟,关注都市化对现代人们思想精神的压迫和人性在都市中的失落与挣扎。因此,都市水墨还是以反映现代生活、彰显现代精神为目的的。从1998年12月开始,由深圳画院和关山月美术馆连续举办的7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对都市水墨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都市水墨甚至被作为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新名片来进行打造。
  四是实验水墨。它舍弃了笔墨的沉重包袱和传统的审美趣味,割断了与传统水墨精神上的血脉联系,试图建立一套与传统水墨和写实水墨相异的现代艺术体系。它主要受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实验水墨主要是在绘画层面进行实验探索,艺术家们常常以综合材料方式作画,对水墨艺术中未涉足过的抽象领域进行探索。
  二、现代水墨淡出水墨话语圈
  从现代水墨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观念和形式的多样性有目共睹,在水墨语言的现代转换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但是,现代水墨从产生以来一直是水墨艺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从这些争议中也可以透视出它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在2003年以后,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的走红,当代水墨的提法开始流行开来,之前在现代水墨旗帜下集结的众多新水墨艺术形态转而向当代水墨这面旗帜下集结,现代水墨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其中又有何原委呢?它又是怎样淡出人们视野的呢?
  (一)对现代水墨的批评及质疑
  1.媒材的束缚
  在前卫艺术家看来,背负着“文化身份形象”负担的现代水墨发展步伐太慢,它还不能算作是彻底的前卫艺术。艺术批评家易英就认为:“它处于传统与前卫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中,这不仅在于其媒材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的属性与规定,也由于艺术家选择这种媒材所内在的心理机制。”②由此看来,材料及媒介似乎限制了它的发展,因为一提到“水墨”这两个字就很容易让人将之与传统产生联想,从而认为其不可能进入当代艺术的行列。另外,许多当代艺术家们也认为,不同的媒材承载着各不相同的文化涵义和时代特征,水墨作为一种过时了的媒材,它不具有创造前卫的价值。当然,在今天看来,这种论调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世现实主义油画、新生代油画、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等等,所选择的媒材也是传统的油画媒材,为什么这些艺术形式就能进入当代艺术行列,而使用水墨媒材的就进入不了了呢?所以,真正限制水墨艺术进入当代艺术的因素不在媒材,而是在于艺术家对当下现实社会的独特理解与表达。同时,拿媒材说事也反映出了一些人对水墨艺术一贯的思维定式,即水墨这种材质只能是用来画画的,超出了画种范畴的水墨似乎就不是水墨艺术了。   2.原创性的质疑
  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水墨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以消解和破坏传统的方式,寻觅着将水墨画进行现代转型的各种途径。拿来大于吸收,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前卫艺术圈里,水墨艺术几乎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其原创性备受质疑。就拿现代水墨中的表现性水墨来说,表现性水墨采用水墨+西方表现主义相融合的方法,它与写实水墨采用的水墨+西方写实主义的改良方法又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和突破呢?不客气地问一句,抛开材质的区别,众多中国新水墨艺术家们的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又有何区别呢?模仿和抄袭的艺术是永远不会获得尊重的,抄袭的艺术不论其多么具有现代感都是没有原创性的艺术。实质上,这才是现代水墨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3.国际化困惑
  现代水墨诸流派在世界主流当代艺术中却一直处于“缺席”的尴尬状态,连“迟到”都算不上,只能远远地看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其它形式(品种)品尝着国际当代艺术的文化大餐。但水墨艺术批评界里的一些人却抱着一种虚幻的东方艺术代表的心态,认为中国现代水墨是一种有中国特点的民族艺术,所以它可以作为世界当代艺术中的一种东方经验和西方当代艺术一起共同促进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他们还认为,中国的当代水墨才是真正能代表中国身份和未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形式,言下之意是采用其它材质和媒介的中国当代艺术形式,在代表中国艺术特点方面不如水墨艺术。他们对于所谓的“中国当代水墨才是真正能代表中国身份和未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形式”这一问题的认知,仅仅只是停留在认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材质和媒介所具有特殊性、民族符号性及水墨艺术所具有的现代面貌这种认知水平上。根本没有想清楚当代艺术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为什么叫当代艺术这样一些问题。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对于当下现实生活和现代社会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把握,艺术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方式,通过言说中国现代文化特质而达到言说世界的效果,为世界当代艺术的推进提供新的可能性和积极的创见,这才是当代艺术要做和能做的事,也是衡量当代艺术作品是否具有价值和是否具有当代性的核心标准。而艺术家采用的是水墨材质、陶瓷材质、火药材质、头发材质及运用的是观念、行为、装置、新媒体艺术形式等这些问题并不是决定当代艺术作品质量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关键还是要看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艺术家对于当下现实生活和现代社会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把握,还是要看作品是否为世界当代艺术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积极的创见。所以,现代水墨艺术国际化困惑的根源在于没有找准问题出在了哪里。
  (二)实验水墨与现代水墨分道扬镳
  客观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实验水墨还是现代水墨的一个分支,因为反映现代生活、彰显现代精神、对“现代性”进行艺术表征也是20世纪90年代实验水墨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这时的实验水墨并未跑出现代水墨的范畴。但在2003年以后,许多实验水墨艺术家开始积极思考并探索如何使水墨介入到当代艺术之中。一些实验水墨艺术家将水墨引入到观念、装置、行为甚至数码新媒体影像艺术等新领域中,进行了广泛地探索。这就使得水墨这一传统材质及水墨这一本土艺术形式产生了新的可能性,也使得实验水墨脱离了原有的仅仅只是抽象水墨专指的单一形式,整体面貌变得丰富并多样化起来,甚至还出现了许多新的“跨界”探索。如谷文达、王天德、王川、王南溟、梁铨等艺术家的水墨装置作品,艺术批评家高名潞将其称为“立体水墨”;谷文达、徐冰的“文字水墨”作品,一些批评家将其称之为“观念水墨”;戴光郁、黄岩和张朝晖带有行为艺术意味的水墨实验;南溪和蔡广斌的“数码墨像”实验;张强带有偶发艺术意味的水墨实验;张羽带有video艺术、过程艺术意味的水墨实验;张卫、李晴带有数码新媒体艺术意味的实验……这些探索冲出了水墨只能是绘画的思维定式,其共同特点均表现为水墨和其它当代艺术材质及形式的融合,试图让传统的材质和媒介介入当代艺术,具有了“跨界”的特征。因此可以说,“跨界”是2003年以来的实验水墨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2003年以后的实验水墨转换了探索的重点,转而把水墨如何介入当代艺术作为了自己的课题。所以,它和现代水墨的共同课题已经结束,与现代水墨分道扬镳,并转而向当代水墨转型。
  (三)当代水墨概念的流行
  2003年以后,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的走红,当代水墨的提法开始在水墨艺术圈里流行开来,现代水墨逐渐淡出了水墨话语圈。与现代水墨相比,当代水墨的提法更具时代感,也更符合当下水墨艺术发展的实际。因为水墨的当代性问题的确是水墨艺术发展至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水墨的当代性问题实质上还是在拷问水墨艺术有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可能性。而现代水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真正将水墨艺术带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行列中。尽管一些现代水墨艺术家和一些批评家都声称现代水墨是中国当代艺术版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甚至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代表,但这不过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实质上在当代艺术圈中,水墨艺术的边缘地位十分明显。而这种边缘性地位并不是因为现代水墨艺术家们做了多么了不起的前沿探索,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现代水墨艺术家们并没有做出为当代艺术的推进提供新的可能性的前沿探索。所以,一些当代艺术家根本不把现代水墨艺术家视为拥有共同志向的同盟者。这也是现代水墨在2003年以后逐渐失落的根本原因,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当代水墨这一概念开始流行起来,现代水墨也就逐渐淡出了水墨艺术的话语圈。
  三、现代水墨的学术价值及影响
  1.现代水墨的学术价值
  尽管现代水墨自出现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也未能将水墨艺术真正带入到当代艺术之中,但它对水墨艺术的现代转型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首先,现代水墨所倡导的反映现代生活、彰显现代精神和对“现代性”进行艺术表征等艺术主张,成为了当时众多新水墨艺术流派共同坚持的艺术理念,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因此,在20世纪80、90年代,表现性水墨、新文人画、实验水墨及都市水墨等新水墨艺术形态才会在现代水墨这面旗帜下集结;其次,现代水墨这一阶段的探索对水墨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为水墨艺术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再次,现代水墨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水墨艺术的面貌,使中国水墨艺术的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水墨艺术圈呈现出了传统水墨、学院写实水墨和现代水墨三分天下的艺术格局;最后,现代水墨是中国新水墨艺术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说,中国新水墨艺术的发展如果缺少了现代水墨这一环节,必然是畸形的,同时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现代水墨在中国新水墨艺术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传统与当代之间的一个过渡。所以,假如没有现代水墨前期的探索基础,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当代水墨。
  2.优秀艺术家群体及作品的出现
  在现代水墨的探索历程中,不仅围绕着现代水墨这面旗帜集结了表现性水墨、新文人画、实验水墨、都市水墨、观念水墨等众多新水墨艺术形态。而且还出现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并形成了优秀的艺术家群体,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现代水墨的一些艺术观念和方法还渗透到了学院水墨教学中,丰富了学院水墨教学体系,影响了一大批学生和后来者。
  纵观现代水墨的发展历程,虽然其源头可追述到近代主张“中西调和”的林风眠,但真正意义上现代水墨主要指是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以反映现代生活、彰显现代精神和对“现代性”进行艺术表征作为艺术旨归的这一类新水墨艺术。2003年以后,随着当代水墨的兴起,现代水墨逐渐失落,进而作为水墨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被封存在了艺术史中。尽管就水墨艺术的发展而言,现代水墨这一页似乎已经翻过去了。但现代水墨这一页在中国水墨艺术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它为水墨艺术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它在中国新水墨艺术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所倡导的反映现代生活、彰显现代精神和对“现代性”进行艺术表征等艺术主张,对水墨艺术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些艺术主张本身也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注 释:
  ① 王南溟:《张力的疲软——给现代水墨画的诊断书》,《江苏画刊》1997年第9期。
  ② 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四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64页。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 杨晓澜
其他文献
对于水墨语言中光色语汇的拓展,可说是刘云对中国山水画的特殊贡献。  他打通中国画的布白与西方的平面构成,在黑与白的对比中,把留白转换成留光为突破口,从而巧妙地得体地发挥色彩与光影的效用,开辟出中国意味十足又富于现代视觉感受的路径。  刘云自称多愁善感,对生活的感受敏锐而精微,艺术思维也十分自由。他从来不受中与西,油画与国画,南派与北派的局限,不肯画地为牢,总是站在庐山之外看庐山,跨越疆界地进行艺术
期刊
曾经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并在油画界有一定影响的刘云,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水墨艺术作品,这不仅体现了他笔耕不辍的勤奋,更是表现了他在水墨艺术领域非凡的艺术才能。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说明白刘云对水墨艺术的敏感来自何处、何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水墨艺术作品,看到他进入水墨艺术的起点在哪里,这个起点的艺术意义是什么,以及它又是怎样与在此之前的水墨艺术相联接的。我认为刘云水墨艺术创作的起点是上世纪
期刊
近两年,王敦权相继推出《岁月之河》、《岁月之韵》两部作品集,我将其置于案头最显眼的地方,每每翻阅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触和收获。王敦权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虽然命运之神让他成为了一位公职人员,但骨子里仍保持着江南农民的那种纯朴善良的本性,他关注农村变化,但更关注社会弱势人群的生存现状,不时用他那犀利的笔去触及一些社会的隐痛。我想这是他为文可爱的地方,但也是他仕途的险厄所在。电影《七品芝麻官》里有一句最为慷
期刊
当小小说日益成为当代文学的一道风景时,“湖南的小小说创作也极为活跃,名家辈出,写手众多。”①其中,以聂鑫森、邓开善为代表的文化小小说,以莫美、李性亮为代表的官场小小说,以王琼华、杨崇德为代表的讽刺小小说,以白旭初、戴希为代表的智慧小小说,以伍中正、秦俑为代表的乡土小小说,以袁雅琴、彭晓玲为代表的女性小小说,以罗治台、何一飞为代表的伦理小小说,以姚子衍、陈茂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小小说,都分别处于国内相
期刊
近几年来,中篇小说越来越受到作家与读者的互动性关注,呈现日渐繁荣的态势,作家创作中篇小说的力度在加强,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不断提升。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期刊选载中篇小说的比例在上扬,一些期刊还新增了中篇小说的选刊。2012年度中篇小说承继了这样的繁荣,并浓郁着其平实且内涵丰蕴的个性。作家放弃或淡化了纯粹的外在的技术性书写,力求在本人的生命特质和现实体验的最佳交界点寻找最为贴切而精到的叙述,以平实的叙述挺
期刊
一  回首2012年的影视艺术,国产作品鲜有显著的亮点,倒是奥斯卡获奖黑白电影《艺术家》吸引了我的审美注意力。这部电影只是讲述了一位好莱坞男影星和一名歌女在电影从无声向有声过渡时期的一段纯情故事,影片叙事手法、角色设置、镜头运用、黑白打光等各种技法均效仿上世纪2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这与现代化高科技电影制作手段背道而驰的逆向思维,在唤醒人们对默片美好回忆的同时,也唤醒了所有奥斯卡评委的审美神经,赢得
期刊
《舌尖上的中国》,一部美食和美学密切结合的纪录片,重新还原了生命。它帮助我们审视了每天熟视无睹的嘴边食物,焕发了它们的生机。当有些象牙塔的学者还在鄙夷日常世俗生命的时候,它却重新开掘了食物深处的灵魂。于是,这将意味着一场探索性的旅行。它让我们走近了人间烟火,再次感受这属于我们自己这个大千世界食物圣地的神秘和美妙。  一、天人合一,自然而然  首先,美食源于自然。  在中国人的饮食思想中,人工雕琢固
期刊
一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尤其是《讲话》的基本精神,有一种与我们若即若离甚至渐行渐远的趋势。这里面有一种理论现象值得深思。近年来,虽然那种公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怀疑、贬损、乃至否定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倾向有所收敛,但这种倾向却出现了向另一种面目、另一种手法的“转型”。即口头上也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实际上却闭口不谈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立场
期刊
初看《舌尖上的中国》,沉睡的记忆和莫名的情感不禁油然而生。这是一种久违重逢的喜悦,是一种远年记忆里的淡淡乡愁,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情怀,是一种阅尽人生的感动。五味杂陈,百态人生。  没想到,这样一部美食纪录片,不但创造了收视率的记录,而且其影响力正从荧屏走向现实,无论是各地美食店的生意还是厨师学校的招生都异常火爆,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更没想到,“舌尖上的××”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流行语:“舌尖上的高
期刊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诗比其他任何一种想象性的文学更能把它的过去鲜活地带进现在。”在某种意义上,文学创作是作家对自己过去记忆或者生存空间的重新书写与建构。我们知道,美国作家福克纳对“一张邮票大”的故乡的虚构书写,构筑了著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因营构了文学史上有名的“马孔多”小镇而闻名于世。若以此观照龙红年诗歌,他则是以诗歌话语营构了文学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