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在宏音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大笙称“竽”,小笙称“和”。“滥竽充数”的典故表明竽在战国已非常流行。笙最初用葫芦作斗,因其体大、质脆、吹奏费劲,唐代后逐渐改为木制,后又被铜斗代替。严格说来,已经不算瓠音。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介绍笙管时,吴景馨总喜欢用这首《听邻家吹笙》作为开场,在她看来,灼灼桃花、灿烂晚霞形容笙乐的欢快再合适不过。
  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大概算是唯一从清宫中传承下来的乐器制作技艺了。创始人吴启瑞曾是贝勒爷,从宫廷乐器制作艺人身上学得一身好手艺。清朝灭亡后,他便靠制作乐器养家糊口,把“昔日堂前燕”引入寻常百姓家。
  “制作一盘笙,从砍下竹子到蒸煮、烘干、打磨、抛光……前后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宏音斋笙管制作严格遵循宫廷的技艺。“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必须坚守。”用料、工序,不敢有丝毫大意。
  当然,创新也是必要的。中国传统乐器普遍音域较窄,不适合在现代民族交响乐中演奏。接过宏音斋衣钵后,吴景馨研制了一批新型笙管。其中一指四音笙,按下一指可发四个音,扩大了笙的音域,增厚了笙的低音,一盘笙演奏可以达到高中低三盘笙同时演奏的效果。而电子笙由气流刺激感应器,带动电子发声器发出声音,管笙也用透明的玻璃管代替,更有现代时尚感。“老字号的传承不是把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学会就算‘承’了,更重要的是在技艺不失传的前提下,实现创新。”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宁夏中卫市以“民生”为坐标定位教育发展新思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以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使教育真正成为推动该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王自强。  记者:近年来,中卫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请您首先跟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自强:
每逢新学期伊始,学校都会增添一些年轻的新面孔。每每与我交流,他们提及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怎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好教师?我认为,一个好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责任心又叫责任感,是自觉做好分内事的一种心态,即忠于职守。工作勤恳,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教师的分内事是指教书育人,不仅教书还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天平已严重失衡。人们对教师责任心的评价不断
自学是实施“先学后教”的前提,也是最难突破的关卡。学生的自学程度决定了课堂展示的效果。教师要实现课堂的精彩纷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良好的自学策略不仅要能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还要能为课堂展示提供良好的范本,即自学的步骤就是课堂展示的程序。这样,学生的展示就会更有目标和方向,课堂主体意识就会更加明确。笔者根据课堂展示基本程序中的检测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品读关键词句、拓展感悟提升、领悟表达
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以学生成长为根本,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不仅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还能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情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谐的文化环境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集体
一、初备——初备案    一是每学期开学前,校级督学带领本学科教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以小学教学(六年为一个整体)、初中教学或高中教学(三年为一个整体),研读《新课标》,研究学情,介绍各学部教材特点,将《新课标》中抽象的要求落实到教材的具体章节或文本中。  二是各学科组长带领本组教师进一步研究本学部学情,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并将初备案的编写任务合理分配,落实到人,
2007年,广西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庄严承诺。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广西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启动教育改革发展“双十”工程,不断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并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专项教育年”破解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立志、成长的关键时期,而思想品德课作为“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育人功能的独特性更是不可替代。“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价值追求所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名校,以“仁爱求真”为校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即崇尚仁爱、倡导求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所有工作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2008年,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士文主持开展了扬州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
不知从何时起,“规模决定效益”的理念涌进了小学校园。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所所3000多人、4000多人,甚至5000多人的小学。这样的学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把小学办“小”。  1.“小”规模  一所小学,如果学生人数超过了3000人,需要的建筑面积、活动场地等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能够超过3000人的小学,绝大多数是比较有名气的小学,至少在当地是有名气的。而这样的
一节自习课上,我正在给学生讲习题,一声怯生生的“报告”从教室门口传进来。声音是那么微弱,那么无助,以至于喊了好几声我才听到,全班同学也不由得把目光投向门口。我打开教室门一看,原来是那个穿戴很差,个头矮小的袁可谅。一股怒气顿从心生,昨天才开过班会,强调不能迟到。我刚要发作,但看到全班几十双等着上课的眼睛,我压住了怒火,让她先回到了座位。  事后,我了解了原因,她为了交上住宿费,父亲跑了好几家亲戚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