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课:走进秤的世界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秤课程”是“小学超数学项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超数学项目课程的一个典型案例,主要分为“开启课”“主体课”与“结业课”等三个模块。在2018年第5期理论解读的基础上,本期我们刊发了超数学项目课程——“秤课程”教学案例,希冀带给大家更为直观的课程体验。
  教学目标
  借助思维导图,经历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研究问题的经验,发展问题意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了解秤的发展历史,体会秤的分类和用途,知道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和国际统一单位的英文缩写,感受秤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教学过程
  1.关于秤,你想到了什么
  上课伊始,通过交流几位同学的体重信息及其获得途径自然引出课题“秤”。
  顺势,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关于“秤”,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并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想法写下来。几分钟之后,教师组织交流。
  生1: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秤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然后,秤有多少种?最早的秤是用什么造的?秤是怎么量人类的体重的?
  生2:我比较好奇的是,秤为什么叫秤?古代的秤长什么样子呢?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另外,秤的单位有哪几个?
  还有的学生补充说,想知道秤是谁发明的,世界上最大的秤是什么样子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秤……
  教师将主要内容及时罗列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梳理、提炼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三个问题:常见的秤、秤的历史、称重单位。
  2.秤分为哪些种类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秤,再出示一些用秤的熟悉场景。借助具有交互功能的PPT,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场景,带着大家一起有条理地深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有的学生选择“实验室”,带着大家认识了天平和各式各样的弹簧秤;有的选择“中药房”,见识了微型杆秤;还有的选择测量超载的“地磅”,讲述他和爷爷一起去废品回收站卖废品的经历……学生在愉快地分享中走进秤的世界。
  3.秤是如何发明的
  教师先分享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秤和世界上最原始的秤,然后进入到“秤是如何产生的”的交流环节。
  师:请大家猜一猜,在秤出现之前,古人又是如何称重的呢?
  生1:我认为可以通过“掂一掂”的办法来称重。
  生2:可能是“估计”的方法来猜测重量。
  生3:我猜有可能是用眼睛目测。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猜测和思考,那么古人到底是通过什么办法称重的?让我们先一起看一个关于秤的传说故事。
  教师一边播放《秤的发明》,一边引导学生去追溯秤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视频配文:春秋,有范蠡者行于市。见商皆无以为准,易皆无以为衡,人心不安。偶见取水器,记之。经年后,范蠡居定陶,以木为杆、以金为勾、得星宿为准,量物而衡之,是为秤。
  生:哇,称的历史如此神奇,原来杆秤是这样发明出来的。
  师:是的,杆秤堪称“华夏国粹”,是我国发明的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现在,不仅中药房会用到它,在民间也很广泛使用。
  教师出示实物杆秤,让学生摸一摸、用一用、议一议。接着,PPT依次呈现微型杆秤和创造吉尼斯纪录的巨型杆秤,让学生对杆秤有更加全面而充分的认识。
  4.生活中有哪些称重单位
  首先,在交流已知称重单位的基础上,从传统称重单位(斤、两)进到国际统一质量单位,启发学生思考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其次,交流国际统一质量单位的英文缩写:t、kg、g,并分享英文全称,让学生了解缩写的缘由。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不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末,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课始提出的问题,进行开启课的梳理与总结,看看哪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同时,布置项目课程小任务——“DIY一杆秤”。
  教学反思
  1.让问题引领学习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始,学生基于“秤”的主题展开自主思考,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发现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秤为什么叫做“秤”,最早的秤的结构是怎样的,秤是如何演变过来的,秤有哪些种类……在此基础上,师生及时梳理、提炼出“种类”“历史”“单位”三个核心问题。有了适切的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思维的动力与方向。正因为是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所以他们更乐意去分析和研究。接下来,针对三个核心问题的学习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了。另外,课末的总结反思,让学生带着暂未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又必然驱动他们后续学习与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这样,由主题生成问题,让问题引领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真实发生。
  2.让儿童导向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服务的,其最终指向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知识的结构逻辑,还要关注儿童的学习逻辑,低年级教学更应如此。本节课,我们立足儿童立场,充分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内容与形式的调整形成了一种效果颇佳的创新设计。比如,“秤的种类”的学习。内容上,果断放弃传统的分类方法,而是从儿童“看得见”的生活用途入手,罗列出“超市/菜市场”“中药房”“实验室”等熟知的使用场景,让学生基于自身经验大致感受秤的种类。形式上,专门设计PPT交互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场景,进而带领大家认识各式各样的秤。这种互动方式,切实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3.让文化成为底色
  我们知道,工具和单位是物体称重时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它们不仅密切关联,而且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教学实践中,当我们寻根问底,去追溯其根源,探究其演变与发展历史时,头脑中映入的是一副厚重的、闪耀人類智慧光芒的历史画卷和文化图景,这种文明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涂上鲜亮的文化底色。
  比如,“秤”的历史研究,从世界上最原始的石块砝码到我国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的小型衡器,从“用眼估堆”到传说中范蠡发明我国第一杆秤,从古代的“钩秤”到“盘秤”,再到现代各式各样的秤,学生真正走进秤的世界,了解“秤”的前世今生,充分感受相应的历史故事、生活现象与风土人情,“秤”的文化符号在学生的内心被深深烙下。再如,质量单位的学习,既纵横古今,又放眼世界。在交流学生熟知的质量单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单位统一的必要和单位英文缩写的缘由,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适时实现文化的有效延伸。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研学活动让中小学生从课堂走向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提高研学实践活动质量,唯有重视顶层设计,纳入课程活动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建设,重视研学前、中、后的评价管理,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促进研学教育“知行合一”,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综合育人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研学活动 ;生活教育 ;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北京重塑城市战略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北京确立了城市发展的“新坐标”。新时代,首都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十三五”时
记 者:顺义区近年来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这里面有国家和北京市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更是顺义区加强政策落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教学信息化建设在其中起到了重要助力作用。请介绍顺义区在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的做法。  张军堂:顺义区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融合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中,全面落实已制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应用框架,打破教育系统
从1978到2008 ,整整3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 ,然而这30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如《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所表达的一样,中国的大门打开了、北京的大门打开了;世界各国的朋友们通过奥运这个途径,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改革开放30年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感受到了我们北京今天的美丽。30年来,档案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发展记录着每一个神奇,通州的档案工
【摘 要】本文阐述了北京市昌平区教学资源平台的重要形式——“教师云盘”的建设背景和建设过程,分析其使用现状和安全防护情况。  【关键词】教师云盘;教育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6-008-02  北京市昌平区“教育云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个人空间主页,教师登录后即可使用其中的各类应用服务。“教师云盘”则
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北京市档案馆自6月初以来开展了走访抗战烈士亲属、实地考察抗战烈士活动殉国地点、收集烈士史料遗物、召开座谈及报告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此举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民革中央宣传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学者的大力支持和抗战烈士亲属的积极参与,首都诸多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专题报道。  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对举办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系列
北京地铁10号线,于2008年8月初通车,始起西三环的巴沟村,终点至东三环的劲松路,贯穿中关村、学院路、奥运中心区、燕莎商业区和商务中心区。全长25公里,共设22座车站,双向对开。   地铁10号线沿线有5处元大都城遗迹。元大都城是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落成的,有东西南北四城墙。元大都古城遗址属北城墙遗址。  大都城设城门11座,即丽正门、顺承门、文明门、崇仁门、齐化门、光熙门、和义门、平则
【摘 要】北京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北京四中”)人文研学是以人文教育为指向的研学旅行课程校本化实施成果;经过十几年的深耕细植,课程完成了体系化构建,确定了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北京四中人文研学在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达成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人文教育  北京四中以“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和“培养杰出的中国人”为办学目标,学校的课程建设理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如何化危为机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如何立足校本有效利用多元智慧平台实现教师线上的精准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对智慧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提出新的挑战,也为学校智慧教育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大多数学校和教育机构相继推出了很多线上学习的方案,其内容多是选择一个直播平台,请老师录制视频课或者用PPT、VR等演示工具进行直播授课,这种线上授课方式讲解知识直接有效,但教
【摘 要】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师生互动分析侧重于对行为频次的统计和分析,却不能呈现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无法揭示行为背后隐含的规律。滞后序列分析法能解决这一问题,交互行为分析软件GSEQ能够有效地处理行为序列数据,帮助分析课堂中的师生交互模式。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的观察数据为例,通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三个步骤完成交互行为分析。  【关键词】序列分析;G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