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的。在这样的形势下,过去的那种老师主讲,学生记笔记的文言教学方式已不足取,我们必须去探究新的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着这样的体会。
一.朗读是一把破除文言壁障的利器
朗读是学习文言的第一步,也是学习文言的重要一环。学者孙洙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文言也是一样,学生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于文言这块原本硬邦邦的牛肉干进行软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自己在朗读时对于文言的感悟渗入其中,有了这一步,“牛肉干”慢慢地散发出香味来了。
《蜀道难》是一篇对于学生来说颇有难度的文章,不仅仅是因为文中有很多生僻难懂字,如“砯”、“豗”、“巉”,还因为诗人的浪漫主义思想在文中天马行空任意地驰骋,就比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太多的传说与神话,太多的想象与虚写,使得这篇经典之作让学生心生惧意,避之不及。在遇到文言晦涩难懂的问题时,我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正音,注意停顿,做好朗读前的准备。之后我播放了一个名家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注意重音、语调、节奏,从中体悟情感。在听到名家示范朗读中时而高亢,时而悲戚,时而欢快,时而豪放的朗读后,学生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模仿朗读。学生经过自己的反复朗读,已然有了对文中所述情景的想象,在脑海中产生了一些画面,对诗人的情感有了一些共鸣。在此前提下,我再去讲解课文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二.课堂是一个展示文言故事的舞台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就要懂得把课堂变成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学习文言的过程或许是苦涩的,但是适当的加点糖中和,味道就浓郁香醇了起来。而这块白糖,正是鲜活的课文剧。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用现代社会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对于情节性强的文言课文,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这种做法能鼓励学生对文言的探究,带动对文中所展现的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
在学习《鸿门宴》的课上我班就上演了学生自编自演的小话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鼓舞了文言基础好的学生,同时也激励了文言暂时薄弱的学生。
三.声音是一条通往古诗情感的通道
文言古诗折射出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内涵。要深切体会诗人情感,探究文言古诗中的深意,“声”是把钥匙,带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文言古诗中最柔情,最浪漫的声音,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清新的感觉,淳朴的情调,很是浪漫……通过这充满柔情的“唱歌声”,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荡漾的情波和喜悦之情。
文言古诗中最欢快、最热闹的声音,是“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这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总是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新的一年到来了,好不热闹!想必诗人此时也是非常愉悦的吧!
文言古诗中最悲凉、最哀伤的声音,是“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歌声、爆竹声、雁声,文言古诗中的各种各样的“声”与诗人寓于其中的“情”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文言、鉴赏诗歌的过程中,静心聆听其中的声音,我们也许就能走进诗人的内心,理解文言古诗的情感了。
通过朗读文言、课堂表演、关注声音拉近与文言的距离之余,我们还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吸收。文言文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语法习惯等都相当陌生,所以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仍然特别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们独立阅读浅易文言书籍能力的基础与关键。
刘何,教师,现居广东广州。
一.朗读是一把破除文言壁障的利器
朗读是学习文言的第一步,也是学习文言的重要一环。学者孙洙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文言也是一样,学生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于文言这块原本硬邦邦的牛肉干进行软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自己在朗读时对于文言的感悟渗入其中,有了这一步,“牛肉干”慢慢地散发出香味来了。
《蜀道难》是一篇对于学生来说颇有难度的文章,不仅仅是因为文中有很多生僻难懂字,如“砯”、“豗”、“巉”,还因为诗人的浪漫主义思想在文中天马行空任意地驰骋,就比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太多的传说与神话,太多的想象与虚写,使得这篇经典之作让学生心生惧意,避之不及。在遇到文言晦涩难懂的问题时,我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正音,注意停顿,做好朗读前的准备。之后我播放了一个名家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注意重音、语调、节奏,从中体悟情感。在听到名家示范朗读中时而高亢,时而悲戚,时而欢快,时而豪放的朗读后,学生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模仿朗读。学生经过自己的反复朗读,已然有了对文中所述情景的想象,在脑海中产生了一些画面,对诗人的情感有了一些共鸣。在此前提下,我再去讲解课文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二.课堂是一个展示文言故事的舞台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就要懂得把课堂变成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学习文言的过程或许是苦涩的,但是适当的加点糖中和,味道就浓郁香醇了起来。而这块白糖,正是鲜活的课文剧。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用现代社会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对于情节性强的文言课文,可以组织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这种做法能鼓励学生对文言的探究,带动对文中所展现的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
在学习《鸿门宴》的课上我班就上演了学生自编自演的小话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鼓舞了文言基础好的学生,同时也激励了文言暂时薄弱的学生。
三.声音是一条通往古诗情感的通道
文言古诗折射出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内涵。要深切体会诗人情感,探究文言古诗中的深意,“声”是把钥匙,带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文言古诗中最柔情,最浪漫的声音,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清新的感觉,淳朴的情调,很是浪漫……通过这充满柔情的“唱歌声”,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荡漾的情波和喜悦之情。
文言古诗中最欢快、最热闹的声音,是“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这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总是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新的一年到来了,好不热闹!想必诗人此时也是非常愉悦的吧!
文言古诗中最悲凉、最哀伤的声音,是“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歌声、爆竹声、雁声,文言古诗中的各种各样的“声”与诗人寓于其中的“情”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文言、鉴赏诗歌的过程中,静心聆听其中的声音,我们也许就能走进诗人的内心,理解文言古诗的情感了。
通过朗读文言、课堂表演、关注声音拉近与文言的距离之余,我们还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自主吸收。文言文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语法习惯等都相当陌生,所以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仍然特别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们独立阅读浅易文言书籍能力的基础与关键。
刘何,教师,现居广东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