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主体性教学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mab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及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那么,如何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主体性教学呢?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精心设计,为实施课堂主体性教学作准备
  首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
  任何教学模式都会涉及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运用的合理与否,会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初中学科教学的设计运用中,教师应着力于从设计学生的活动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和学科知识的内容,调动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根据学科的特点,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互动的课堂知识探究、发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目前,初中科学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结合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从科学学科的知识传授特点看,教师的讲授是必要的。比如:描述科学的现象,则要通俗浅显,形象风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理解能力;讲概念,要有依托,不可平淡干瘪凭空而来,使学生云里雾里;学规律,要富有启发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总结获得。教师讲的越明确,学生理解的越快,容易围绕教学核心内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但讲的过多,便成了“一言堂”,学生觉得上课枯燥,缺少兴趣,久之会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
  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以直观教具演示法为依托、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通过探寻现象的产生原因过程,发现自然现象的存在的内在科学规律。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增长了知识和了解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的品质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科能力得到了拓展。它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其次,是教案的设计
  教学的具体设计和开展过程体现在教师的教案设计中,要落实哪些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都要通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活动来实现。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心理特点、思维品质及生活环境等因素,通过对教材深入分析,将学科的知识内容性有机地融合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
  二、精选教学方法,做好主体性教学的实施
  1、课堂教学中注重形象直观性、启发性、独立性、互动性
  (1)、形象、直观性: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所以,课堂教学必须针对初中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多以实验演示为基础,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有充分的感受,为启发学生的探究发现作准备。对难以演示的,要以形象的描述或相关的简易演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在思维上的产生迁移。
  (2)、启发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具有不同的个性。其学习的思维品质及学习的兴趣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对具体的自然现象学生的认识,一方面都较流于表象,又另有其独特的视角。所以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持续的、循序渐进、去伪存真的认识过程,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科学的原理,学会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例如:在科学八年级,《质量守衡定律》的讲解中,教师演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衡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原因: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保持守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水电解实验的分子、原子结合的示意图。启发学生思考原子,分子个数种类的变化,并归纳出质量守衡定律的内在原因在于“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未变,只是发生了重新组合。”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了学生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启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经常性在教师的启发下勤动脑、多思维,就会形成科学的学习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告诉他结论,自己就能够举一反三。
  (3)、独立性: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独立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简单的如:在课堂提问中,多采用“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怎么理解?”等提问方式;对学生的回答的问题,能肯定其思考的价值和闪光点,并指正其理解误区的产生原因;在教学中,要结合对学生的课内读书指导和独立动手实验的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4)、互动性: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处于消极学习的状态,要突出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充当好“导演”的角色。调动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让课堂 “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变再现型教学为探究型教学。
  2、习题教学中注重客观性和生活性
  科学离不开生活实践,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应该脱离生活的实践。模型化、抽象化的理论习题,脱离生活实践,缺乏开阔的生活气息和背景,容易挫伤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在习题教学中,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从生活的实例出发,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知识理论。
  例:讲放大镜的成象原理及应用时,可结合“学校生物课外实验小组采集标本,用焦距为10厘米的放大镜来观察,标本应放在离放大镜多远的地方?”,将科学原理融入生活情景、实践。学物态的变化时,以常见的冰与水、水蒸气的转化例为突破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的视野冲出课堂知识的局限。
  3、实验教学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
  青少年学生天真好问,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他们学习的最初动机在于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因此,教师应针对科学实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教师在“物体沉浮条件” 演示实验中,先把一只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出现下沉的现象,在清水的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渴望知道产生的原因,进而进行“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教学,将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好奇心,转化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学生实验中,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对部分实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改进,进行多种途径的尝试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动手,动脑和观察能力和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
  三、课外教学活动是主体性教学的延续
  课外教学活动是主体性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主体性教学的广阔天地。主体性教学本身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社会需要开放性的人才,而开放性的人才需要开放性教育来培养。所以我们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课外实践,通过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加速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成熟过程。
  科学可结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组织科普知识讲座、实验操作技能比赛、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及相关劳动技能、课外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在课外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探究学习,用所学科学知识去进一步观察、分析乃至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示其主体能力、创造能力提供机会和舞台。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信、进取、合作、创新的个性品质。
  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关键
  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要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好主主体性教学,首先,教师应牢固树立学生是权利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既要给学生以悉心指导,又要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和鼓励。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民主的气氛进行教学,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渲染。再次,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能象朋友一样关心和帮助学生,能与学生分享探究知识的欢乐与忧愁,分享成功的喜悦。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亲师爱师的基础上,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然,影响主体性教学实施的因素很多,良好的主体性教学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仪器、实验器材、实践场所,会对主体性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结束语:总之,活动是学生主体的发展的载体,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科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始终要以调动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促使其主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主体性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化组织、规范、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参与各类教育活动,得到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科学》初中课本八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
  2.《科学学科标准》 教育部编,2004年7月。
  3.《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4.《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人成才。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具体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要求习作教学要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本文主要从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独特的视角,感悟生活,有创意的表述自己的见解,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爆发出灿烂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作文 创新 意识 能力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的变化,作文考题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在考查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强烈的创新意
期刊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
期刊
近来学生对我所教的化学学科比以前更感兴趣,成绩好的差的一般的都有较大收获。反思原因,表扬批评艺术运用得好,表扬与批评一定要起到鼓励与鞭策作用,有的是短期有的是长期的,是对学生的心灵的呼唤,它能催促学生的觉醒。自然规律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集体都存在左中右,任何一个人都有得意失意时候,都有茫然的时候。这就需要一个领导人、一个老师要学会表扬与批评,要有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我要谈的是老师对学生的
期刊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 兴趣 实践探索    中学历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
期刊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出口国之一,但服装业发展较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特别是北方地区,服装业发展更为缓慢。本文从我国服装业发展状况入手,分析北方服装产业滞后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服装产业与服装教育未能结合,优势不能互补,产业发展必然缓慢。指出,要加快北方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教育与服装产业相结合至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相辅相成,才能壮大,走共同发展之路。  关键词:服装产业 服装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用英文演讲的实例分析,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以及语篇等五方面来分析英文演讲的语体特征,指出了这一文体的独特性。  关键词:演讲,语体,特征    一.引言  我们对“文体”的理解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文体是指文学文体,广义的文体是指一种语言的各类文体。(秦秀白,1987)现代文体学不限于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批评,而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包括文学文戏在内的各类文体,如公文文体,广告文体
期刊
内容摘要: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现状的客观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课堂上分组合作阅读教学,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下,小组成员间展开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课程标准 合作 阅读教学 方法    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
期刊
摘要:  本文就笔者所参加进行的本院一个外语教改科研项目《实践性英语口语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的中级阶段口语突破基础语法教学模式与传统语法教学模式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此丰富自己的外语教学经验,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研究工作。  关键词:口语训练;突破语法; 传统语法教学    一、引言  二00五年一月,笔者和另外两位外语教师申报了本院的一个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的即时评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好“语”知时,方能润“生”细无声。  关键词:课堂 即时评价 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过程。即时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纽带,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起到及时调节与导
期刊